(共33张PPT)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习目标:
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认识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了解一战中的重大战役,认识一战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3.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影响,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凡尔登战役
1882 1907 1914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1922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形成
一战爆发;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俄国退出一战;一战结束
巴黎和会召开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战争过程与交战双方力量对比变化
国联成立
华盛顿会议召开
战胜国建立的国际新秩序;英法美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时空坐标
概念解释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即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具有下述特征: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也已形成;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基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归属、忠诚的情感与意识,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运动。19世纪在欧洲扩散并取得胜利;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极端民族主义: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1898年美西战争
1899-1902年英布战争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瓜分世界的三次帝国主义战争,不仅标志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开始,而且成为更大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序幕。
一战前重新瓜分世界的三次帝国主义战争
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图(1914)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到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世界已瓜分完毕。……整个非洲大陆,除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外,都已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在面积达1681万平方公里的亚洲地区,至少有9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由欧洲列强统治。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时代背景: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背景)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末的一次演说
2.根本原因: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国家之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为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的矛盾激化。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2 4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材料:一战前英德法美工业发展与殖民地占有位次对比表
德国啃食世界
3.主要原因(军事上):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形势日益紧张
主要矛盾:
英德矛盾(主要)、
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实质:
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
突尼斯问题
世界市场 殖民地
巴尔干问题
意
德
奥
法
英
俄
1882
1879
1882
1904
1907
1892
矛盾 形成与表现 实质 地位或影响
英德 ①英德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②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的乃至在世界的领导地位。 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帝国主义最主要的矛盾
法德 ①普法战争后,领土争端积怨已久; ②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北非殖民地 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俄奥 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 争夺巴尔干地区 欧洲“火药桶”
鼓动民族仇恨的宣传,像在所有交战国一样,在德国也很快展开。
报摊上出现了印有口号的明信片,例如“一枪干掉一个俄国佬!”“一刀捅死一个法国佬”“一脚踩死一个英国佬”“一拳打死一个日本佬”等等,社会民主党人集中火力向沙皇俄国开火,知识界和学术界则参加对英国的连续不断地谩骂。 ——丁建弘《德国通史》
4.意识形态: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技术条件:
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6.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原因)
西线
南线
东线
决定战场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
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
(英法←→德)
巴尔干半岛
(俄、塞←→奥匈)
(一)战线: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二)战争进程:
阶段 西线:英法—德 东线:俄—德奥 南线—俄奥
第一阶段 (1914年) 西线 (决定性战场) 马恩河战役 标志着德国“速决战”破产
第二阶段 (1915年—1916年) 战争胶着 1915年 东线 南线 ①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②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③德奥军队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年 西 线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首现机枪和坦克)
英德: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 (1917年—1918年) 僵持—战争结束 ①1917年,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②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 ③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战争结束。
(二)战争进程:
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1918年英国报上的标题《秘密的中国军队帮助我们赢得了一场大战》
用“以工代兵”的形式,
派遣约40万劳工赴欧洲战场
中国参加一战:
“我要你加入美国军队!”
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大发战争财。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2月3日宣布对德断交,4月6日对德宣战。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美国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但美国参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推动一战进入全球规模阶段;其在军事上、财政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三)一战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破坏强、高新科技广泛应用
重型火炮
三、一战的影响
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日本趁火打劫……一跃成为工业强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了经济困境。
2、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一战墓地
1、一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造成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损失。
一战摧毁了德意志、奥斯曼、俄罗斯、奥匈四大帝国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五四运动
3、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和民族解放运动。
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雷马克
《西线无战事》
4、战争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7、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战争的轨道,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职能加强,垄断对外贸易,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一战德国潜艇
一战英军的坦克
一战德军飞机
妇女生产军火
妇女在军队服役
女权运动
5、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6、妇女社会地位一定程度提高,战后女权运动兴起。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8、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新秩序)。
1919年 巴黎和会
1921—1922年 华盛顿会议
思考:各国外交诉求背后有何国家战略?反映了和谈有何特点?
美国总统:威尔逊。
提出“门户开放”
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主张削弱德国,
(殖民地,战争赔款),
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主张最大限度削弱德国,
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索取尽可能多的赔款
以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日本代表:牧野伸显。
要求占领原德国太平洋诸岛和中国山东的权利。
中国代表:顾维钧。
主张收回山东,
废除“二十一条”。
“狐狸”
“老虎”
“百灵鸟”
“沉默的小伙伴”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
四、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会议:(英法主导)
四、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主要内容
1、目的: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重新划定德国疆界,裁减军备,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建立国际联盟。
3、实质: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4、瓦解:1936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公然派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国际联盟
地位
性质
宗旨
原则
评价
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工具。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全体一致原则
(1)“全体一致” 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2)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3)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
(5)苏联、美国没有加入,使国联缺乏普遍性、权威性。
(二)华盛顿会议:(美国主导)
四、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主要内容
1、目的:遏制日本的扩张,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关系。
①《五国海军条约》: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军备竞赛)。
②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3、实质: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基础上确立的以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4、瓦解: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标志着华盛顿体系的彻底崩溃
归还法国
法国开采15年后公投
非军事区
协约国占领15年
(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制,只能保留10万陆军和少量船舰;不得拥有空军、坦克和潜艇等;1921年总算商量出德国的赔偿总数,德国的马克2260亿,并且在42年内必须赔偿完,后改为1320亿马克,66年还清。
(三)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进步性:
①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②确认了民族自决,顺应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
③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得到确立;
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欧洲削弱,美苏日崛起。
3、局限性:
①体系自身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
②未能根除矛盾,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1、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法国的联军统帅福煦则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重重矛盾
宰割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敌视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与苏俄(联)的矛盾。
奴役弱小民族: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从定义上看:
帝国主义战争是指帝国主义国家间为瓜分世界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战争。
从起因上看: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从进程来看:
帝国主义各国为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而进行了长期且残酷的争夺,显示出一战的侵略性质。
从结果来看:
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瓜分和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酝酿
进程
战后的国际秩序
影响
国际联盟
课堂小结
1、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
2、性质:
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
1、爆发:
2、时间:
3、过程:
1914年,奥匈帝国向萨尔维亚宣战。
1914--1918
一条导火线、两个军事集团、三条战线、四个阶段
国际会议:
重要条约:
国际组织: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俄乌战争
加沙街头
凡尔登战役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
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我们的生活和平无忧,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一战已远去... ....
但是... ....
战争并没有远离... ...
“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材料反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列强( )
A. 商业竞争激烈 B. 瓜分世界的斗争
C. 扩军备战的结果 D. 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利用
B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 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 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 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 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B
《九国公约》的下列规定中最能反映出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的是( )
A.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谋取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力
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D.使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D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参战演说中提到:“我们的动机既非为复仇也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为维护权利,维护人权。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国家仅仅是一名斗士……我深刻认识到我正采取的步骤的严重乃至悲剧的性质,以及它所包含的重大责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要攫取利益,夺取世界霸权 B.使美国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重任
C.美国参加协约国集团具有正义性 D.美国彻底放弃孤立主义传统
A
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正如英国史学家梅德利科特所说:“广大民众要求和平,他们希望自由自在,不受外国人和外国危机的干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许多年间,总的潮流是和平主义,甚至是孤立主义。”这可用于说明,一战( )
A.重新调整了世界政治格局 B.给欧美国家带来政治危机
C.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D.使得和平成为世界的主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 )
A. 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 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
C. 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 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