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功
1.功是能量转化的 。
2.功的定义式:W =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功是____量。
注意:时,W =__________;但时,W =__________,力不做功;时,W =__________。
3.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乘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是: 和 。
练习题1. 质量分别为m、M(mA.两次所做的功一样多 B.在光滑水平面上所做的功多
C.在粗糙水平面上所做的功多 D.做功的多少与物体通过这段位移的时间有关
二、功率
1.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 ,
2.平均功率P=_________;瞬时功率P=_________;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
练习题2. 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若要使汽车在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内保持匀加速运动,则( )
A. 不断减小牵引功率 B.不断增大牵引功率
C. 保持牵引功率不变 D.不能判断牵引功率的变化
三、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1、物体的重力势能Ep = __________。单位是 。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____________有关,而跟_________无关。
3.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题3.如图所示,一物体沿竖直平面内的三条不同的路径由B点运动到A点,则在此过程中,物体所受的重力做的功 ( )
A一样大 B.沿Ⅰ较大
C.沿Ⅱ较大 D.沿Ⅲ较大
练习题4.将质量为100kg的物体从地面提升到10m高处,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1.0×104J B.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1.0×104J
C.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1.0×104J D.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1.0×104J
四、 弹性势能和动能
1. 弹性势能 。
2.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 而具有的能量。Ek = _________
五、动能定理
1、内容:合外力对物体 等于物体 的增量。
2、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题5.物体受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力作用,已知F1做功6J,物体克服F2做功8J,则F1,F2的合力做功为( )
A.14J B.10J C.2J D.-2J
3.应用步骤:
(1)确定 。 (2)对研究对象进行 分析。
(3)确定研究的 。 (4)列方程并求解
练习题6. 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
B.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练习题7.一质量为1kg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体在F=4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以V=4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某一时刻撤去水平推力,求物体在水平面上还能运动多远?
练习题8.如图,一质量为m=10kg的物体,由1/4圆弧轨道上端从静止开始下滑,到达底端时的速度v=2m/s,然后沿水平面向右滑动1m距离后停止。已知轨道半径R=0.4m,g=10m/s2则:
(1)物体滑至圆弧底端时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大?
(2)物体沿轨道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多少功?
(3)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是多少?
解析:(1)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最底端的受力如图
∵物体作圆周运动
∴
∴
由牛三可得压力与支持力大小相等即压力大小为200N。
(2)从开始下滑到底端这一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
∴
∴克服摩擦力做功20J
(3)从底端到静止这一过程(只有摩擦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
即: ∴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和_________统称为机械能, E(机械能)=_______ + ________.
2、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 做功和 做功的系统内, 和 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 保持不变。
3、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机械能守恒条件: 。
练习题9.下列关于机械能守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功为零,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C、物体所受的合力不等于零,它的机械能可能守恒
D、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零,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5.应用步骤:
(1)确定 。 (2)对研究对象进行 分析。
(3)确定研究的 并规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 (4)列方程并求解
练习题10.如图所示,质量m=70 ( http: / / www.21cnjy.com )kg的运动员以10m/s的速度,从高h=10m的滑雪场A点沿斜坡自由滑下,一切阻力可忽略不计,以地面为零势能面。求:
⑴运动员在A点时的机械能;
⑵运动员到达最低点B时的速度大小;
⑶若运动员继续沿斜坡向上运动,他能到达的最大高度。(g=10m/s2)
七、能量守恒定律 、能源 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1. 能量守恒定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规能源: 、 、 。
3.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利于利用的了。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练习题11.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有可能增加
B.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会不断减少
C.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故节约能源没有必要
D.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且现有可利用的能源有限,故必须节约能源
八、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练习题12.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重物增加的动能略小于减少的重力势能,其主要原因是 ( )
A.重物的质量过大 B.重物的体积过小
C.电源的电压偏低 D.重物及纸带在下落时受到阻力
课外练习
1.两个物体质量比为1∶4,速度大小之比为4∶1,则这两个物体的动能之比为( )
A.1∶1 B.1∶4 C.4∶1 D.2∶1
2.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开始,将一个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在t=t1时刻,力F的功率( )
A. B. C. D.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下列器材中不必要的是__ _____(只需填字母代号)
A.重物 B.纸带 C.天平 D.刻度尺
(2).由于打点计时器两限位孔不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一竖直线上,使纸带通过时受到较大阻力,这样会导致实验结果mgh_ ___ __mv2 (选填“<”或”>”)。
4、在下列情况下机械能不守恒的有: ( )
A.在空气中匀速下落的降落伞 B.物体沿光滑圆弧面下滑
C.在空中做斜抛运动的铅球(不计空气阻力) D.沿斜面匀速下滑的物体
5、如右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小球接触弹簧到
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系统机械能守恒
B、小球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D、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6.如图所示,从h高处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若取抛出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不计空气阻力,则物体着地时的机械能为( )
A.mgh B.mgh+v02
C.mv02 D.mv02-mgh
7、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人用手由静止开始向上提升2m,这时物体的速度是4m/s,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g=10m/s2) ( )
A.手对物体做功28J B.合外力对物体做功18J
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8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20J
8、质量为2g的子弹以300m/s的水平速度射入厚度为5cm的木板,射穿后速度是100m/s,子弹在射穿木板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多大?
9.如图所示,细绳的上端固定,下端拴一重球,绳长1 m.把重球提起,使绳偏离竖直方向60°,然后放手.求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是多大?
解析:取最低点为零势能参考点.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v2=mgh ①
其中h=L(1-cos60°) ②
由①②可得:v==m/s≈3.1 m/s.
答案:v最低点=3.1 m/s
10、如图所示,质量m= ( http: / / www.21cnjy.com )2kg的小球,从距地面h=3.5m处的光滑斜轨道上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斜轨道相接的是半径R=1 m的光滑圆轨道,如图所示,试求:
(1)小球滑至圆环顶点时对环的压力;
(2)小球应从多高范围内由静止滑下才能使小球不脱离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