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小狗包弟》教学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一《小狗包弟》教学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4 18:2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小狗包弟作 者 及 作 品巴金(1904. ~2005.)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是笔名。 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
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
又发表了中篇小说《春天里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文化大革命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作为有良心的作家,巴金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
《随想录》收录了巴金先生文革结束创作的一百五十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和情感的关键句子。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文眼)一个中外闻名的大作家,为什么要向一条小狗表示歉意呢?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包弟是一个怎样的狗? (找一找描写包弟与人亲密接触的句子。)包弟: 聪明 可爱 通人性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包弟这样可爱又通人性的小狗,作者为什么要送走呢?社会原因:文革 人性扭曲
自身原因:保全自己 人性冷漠关于文革疯狂的时代荒唐的时代作家秦牧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所见:
“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关于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间,中国进行的一场由领导错误发动的,并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中国共产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文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空前的浩劫,对国家的破坏是巨大的。这种破坏力,在作者笔下是如何写的? 衰草 砖墙 粪池
不开花的树
故人已逝|满园的创伤
煎熬作者又是如何去抚平这份创伤和煎熬的?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欠债。
认识巴金(一)巴金的自责与忏悔,有何现实的意义?作者本身是文革的受害者,但并没有以文辞去申讨和控诉,反而是对痛苦的自审,对自己责任的拷问。足见其人格的伟大。
作者似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历史错误中的责任。揭露文革的罪恶,是为了铭记历史教训;严于自责,是为了扫除阴霾。体现出对国家民族高度的责任感。勋章是课堂,巴掌也是;经验是成长,教训也是;错误不可爱,但值得巴金的歉意表现出了什么?对包弟: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对巴金:敢于自省 勇于自责
对社会:对国家、民族高度的责任感
认识巴金(二)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2003 年感动中国人物巴金颁奖词课堂练习1.本文中,作者运用了——描写和——描写,写出了包弟——,——,——的特点。
2.文章通过写包弟的不幸命运,反映出文革深刻的社会问题。这种手法叫做————。
3.文章开头写艺术家的狗,从全文来看,有何作用?(内容、结构、手法、主旨)答案示例生动的写出了文革中艺术家和狗的不幸悲剧。(内容)引出下文作者和小狗包弟的故事。狗对艺术家的忠诚以及艺术家对狗的感恩与后文作者的包弟的冷漠形成对比,为作者抒发忏悔与怀念作铺垫。(结构、手法)同时艺术家和狗的悲剧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文革的罪恶和人性的扭曲与冷漠。(主旨)正确运用术语 层次清晰 要点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