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乘法分配律第2课时(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乘法分配律第2课时(青岛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6-21 08: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乘法分配律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通过计算了解了济青高速公路的长度,现在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5千米的速度行驶在京沪高速公路上,经过12小时这辆车从上海到达了北京,上海到北京全长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生口头列式 105×12)
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计算
怎样计算105×1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算法,比比看谁的方法最简便。
2.汇报交流
105×12=1260 12×105
(笔算略) =12×(100+5)
=12×100+12×5
=1200+60
=1260
3.优化算法
这两种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板书)。
5.巩固练习
同学们刚才学的不错,让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出示135×6+65×6)。
想一想,怎样计算会更简便呢?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简便方法。
135×6+65×6
=(135+65)×6
=200×6
=1200
[设计意图]用情境导入,增强解决问题的现实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充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会了简便方法。
二、应用知识 自主练习
1.第5题是一道巩固乘法分配律的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时,让学生交流算法。
2.第6、8、9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算法,优化算法,进一步巩固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了不同学生不同的数学课程理念。
三、拓展乘法分配律
1.出示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思考讨论:通过计算以上各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汇报交流,揭示规律。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即(a-b)·c=a·c-b· c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答到揭示规律,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还体现了学生对这一规律的逐步掌握过程。
四、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第10题是通过解决购物问题,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的练习题,练习时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问题,明确乘法运算律的应用价值。
2.第11题也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有了第10题的铺垫,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
3.第12题是一道巩固乘法运算律的开放性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明确所填的数,应使计算的和(或差)是一个整十或整百的数,然后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结果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有正确的,也有不准确或错误的,所以通过交流,让学生能相互学习,互相激发,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完善。
五、总结反思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反思,促进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自主构建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