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沪教版(全国)一轮复习题-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一、选择题
1.为运输安全,扫描二维码可下载化学品安全标签和技术说明书等,扫描浓硫酸运输罐车二维码可看到的图标是
A. B. C. D.
2.下列物质的俗称、类别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
A.烧碱 碱 NaOH B.水银 金属 Ag
C.食盐 盐 NaNO2 D.干冰 氧化物 H2O
3.正确、规范的化学实验操作对于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有错误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检查气密性
C.读取液体体积 D.稀释浓硫酸
4.下列区别两种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观察颜色区分二氧化锰粉末与铁粉 B.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CO和CO2
C.用稀盐酸区分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D.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雾冒出 B.盐酸和铁粉反应后溶液呈黄色
C.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D.盐酸可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6.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CO3 B.氢氧化钠Na(OH)2 C.三氧化二铁3O2Fe D.碳酸H2CO3
7.下列试剂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来的是
A.稀盐酸 B.二氧化碳 C.碳酸钙 D.石蕊溶液
8.小明在复习时归纳出以下结论:①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因此所有物质都由分子构成;②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降低;③铵根和酸根可以构成盐,因此盐中可以不含金属元素;④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的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甲:将金属铜加入硝酸银溶液中
B.乙:t℃时,往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C.丙: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丁: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10.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方法是将CO2和NH3通入饱和的NaCl溶液中充分反应,其中的一步反应是NH4HCO3+NaCl==NaHCO3↓+NH4C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盐
C.反应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NaHCO3 D.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NaCl
11.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NaC1和CaC12固体 用足量水溶解,过滤
B 制取少量的Cu(OH)2 将Cu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过滤
C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将气体依次通过过量的石灰水、浓硫酸
D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物
A.A B.B C.C D.D
12.氢氧化钡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下列方法不能使饱和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的是
A.降低温度 B.加入氯化镁 C.通入 D.加入NaOH
二、填空与简答
13.现有①尿素、②氯化钠、③金刚石、④石灰石、⑤氧气、⑥稀硫酸.从中选择恰当的物质序号填空.
(1) 用作制熟石灰的原料;
(2) 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3) 用作氮肥;
(4) 用于刻划玻璃;
(5) 用于金属除锈;
(6) 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
14.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
食物 苹果 葡萄 牛奶 玉米
pH 2.9~3.3 3.5~4.5 6.3~6.6 6.8~8.0
(1)苹果汁和葡萄汁相比较,酸性较强的是 ,它能使石蕊试液变 色。
(2)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食物是 。
(3)鸡蛋壳中含有CaCO3,以前因胃酸过多导致胃痛时,有人吃鸡蛋壳粉。现今,许多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铝,而不是CaCO3,提出一种理由说明为什么氢氧化铝优越于碳酸钙 ,写出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碱的化学性质:
(1)碱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碱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 。
(2)碱溶液能与某些 反应生成盐和水。
16.可以用醋酸钾(CH3COOK)消除公路上的积雪。醋酸钾溶于水,离解出的一部分醋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反应(与水分子反应),形成醋酸分子和氢氧根离子。根据题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写出醋酸与氢氧化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根据题中信息在下列框中画出醋酸钾溶液中的微观示意图。(水分子不用画出)
17.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下图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导热性、导电性和 。
(2)下列四个实验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填序号) 。
(3)工业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某同学将带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并有气泡产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锌和铁,待反应停止后,请判断: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 ;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偏向的一侧的烧杯中溶液中的溶质是 。
18.探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取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现象1:溶液呈 色,说明溶液A呈 性。
(2)现象2:有气泡产生,在操作Ⅱ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
(3)现象3: 。
(4)将操作Ⅱ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溶2中,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2中含有的溶质为 ,原溶液A中溶质为 。
19.制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如图是制备高纯硅的一种工艺流程:
请回答:
(1)操作①的名称为 ,操作①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反应Ⅱ的基本类型属于 。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三、科学探究题
20.某学校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 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请填空:
(1)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2)查阅资料:炭粉和氧化铜均为 黑色固体,其中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
(3)猜想与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 a.炭粉b. 氧化铜c 。
(4)设计实验方案:
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充分反应后,观察固体的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
(5)现象与结论:
如果猜想a正确,则现象为 ;
(6)若用下图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应将生成的混合气体先通过 装置, 反之会有何影响 。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当将气体通入装置A进行验证时,气流应从 口通入。
四、计算题
21.将含有可溶性杂质的某氯化钠样品3 g溶于足量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小心滴入200g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杂质不与AgNO3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计算:
(1)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2)所用AgN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浓硫酸属于强酸,具有腐蚀性,应该粘贴腐蚀品图标。
【详解】A、其为易燃液体图标,不符合题意;
B、其为爆炸品图标,不符合题意;
C、其为有毒品图标,不符合题意;
D、其为腐蚀品图标,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属于碱,化学式为NaOH,故A符合题意;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名,化学式为Hg,故B不合题意;C、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故C不合题意;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化学式为CO2,故D不合题意。故选A。
3.D
【详解】A、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的性质,故A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故B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故C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为防止液体飞溅,应该注酸入水,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故D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A、二氧化锰和铁粉都是黑色,不能观察颜色区分,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可以鉴别,正确;
C、稀盐酸可以和黄铜中锌反应生成气体,黄金不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生成,可以鉴别,正确;
D、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A。
5.B
【详解】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极易结合空气中的水分子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雾冒出。故A不符合题意;
B. 盐酸和铁粉反应后生成的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而不是黄色。故B符合题意;
C. 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C不符合题意;
D. 盐酸与铁锈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和水,所以盐酸可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A、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碳酸根离子显-2价,故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氢氧根离子显-1价,故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不符合题意;
C、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故三氧化二铁的化学式为Fe2O3,不符合题意;
D、碳酸是由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氢离子显+1价,碳酸根离子显-2价,故碳酸的化学式为H2CO3,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A、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与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紫色、红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A
【详解】①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离子构成的,如铁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故①归纳错误;
②由于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有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小,而溶剂恒温蒸发,溶质析出,溶液仍然是这个温度时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所以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降低,故②归纳错误;
③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也属于盐,故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NO3,故③归纳正确;
④复分解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合价前后都不会发生变化,但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合价前后都不发生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H2O+CO2=H2CO3,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但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④归纳错误。
故选A。
9.D
【详解】A、甲:将金属铜加入硝酸银溶液中,Cu+2AgNO3=2Ag+Cu(NO3)2,由反应可知,每反应掉64g铜会析出216g银,故溶液的质量会减少,但不会变为0,错误;
B、乙:t℃时,往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一直保持不变,错误;
C、丙: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只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不能改变产生氧气的质量,错误;
D、丁:Mg比Zn活泼,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Mg产生氢气快,最后氢气质量相等,与图像相符,正确;故选D。
10.A
【详解】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该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B选项根据物质的组成可知,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盐 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反应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NaHCO3,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反应消耗了氯化钠,故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故答案选择A
考点:纯碱的制备
11.B
【详解】A、NaC1和CaC12固体都易溶于水,用足量水溶解,过滤不能将二者分离,选项错误;
B、将Cu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过滤除掉硫酸钠溶液得固体氢氧化铜,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氯化氢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除掉了原有物质,选项错误;
D、酒精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于氧气中有氧元素,不能通过检验生成物验证酒精中含有氧元素,选项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A、氢氧化钡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饱和氢氧化钡溶液降温后会有固体析出变浑浊,故A正确;
B、加入氯化镁会和氢氧化钡发生反应有沉淀产生,变浑浊,故B正确;
C、通入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有沉淀产生,变浑浊,故C正确;
D、NaOH溶于水放热使氢氧化钡的溶解度变大,没有固体析出,不会变浑浊,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演考查氢氧化钡的溶解度,以及相关的化学性质,做题时注意知识的全面性。
13. ④ ② ① ③ ⑥ ⑤
【详解】(1)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石灰石用作制熟石灰的原料故选④;
(2)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故选②;
(3)尿素中含有氮元素,用作氮肥,故选①;
(4)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玻璃,故选③;
(5)稀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成盐和水,用于金属除锈,故选⑥;
(6)氧气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故选⑤。
【点睛】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4. 苹果 红 玉米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造成胃胀
【详解】(1)苹果的pH为:2.9~3.3,葡萄的pH为:3.5~4.5。pH越小,酸性越强,故酸性较强的是:苹果;苹果的pH为:2.9~3.3,pH<7,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应多服用偏碱性物质,玉米的pH为:6.8~8.0,偏碱性,故填:玉米;
(3)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而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有气体生成,会造成胃胀,故氢氧化铝优于碳酸钙,故填: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造成胃胀;
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15.(1) 蓝色 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
【详解】(1)碱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碱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16.(1)98
(2)
(3)
【详解】(1)CH3COOK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12+1×3+12+16×2+39=98,故填:98;
(2)醋酸具有酸的通性,醋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醋酸钾和水,故填:CH3COOH+KOH=CH3COOK+H2O;
(3)醋酸钾溶于水,离解出的一部分醋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反应,形成醋酸分子和氢氧根离子,因此醋酸钾溶液中含有醋酸分子、氢氧根离子、醋酸根离子、钾离子、水分子,故答案为:
17.(1)延展性
(2)A
(3)
(4),
(5) HCl/盐酸 HCl和ZnCl2
【详解】(1)铁锅是利用铁的导热性,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
(2)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共同接触,A铁钉与氧气、水共同接触,B铁钉只与水接触,C铁钉只与氧气接触,D铁钉与氧气、水隔绝,所以铁钉最易生锈的是A;
(3)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生成物是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带锈铁钉放入稀盐酸,盐酸先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把铁锈反应完,再与内部的铁反应,反应物是铁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亚铁和氢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小是:铁产生的氢气大于锌产生的氢气,若天平仍保持平衡,说明产生氢气相同,说明金属并没有全部反应完,而是把盐酸全部反应完了,因为盐酸质量和质量分数相等,所以产生氢气相同,所以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盐酸;因为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盐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大于锌产生的氢气,则天平会偏向锌的一边,锌已经反应完,盐酸由剩余;所以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偏向的一侧的烧杯中溶液中的溶质是锌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锌和过量的氯化氢。
18. 红; 碱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有白色沉淀生成 NaCl、CaCl2、NaOH Na2CO3、NaOH
【详解】(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如溶液中剩余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也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故填红;
无色的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A呈碱性,故填碱。
(2)操作Ⅱ中的反应有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3)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在溶液中形成白色沉淀,故填有白色沉淀生成。
(4)由图可知,操作Ⅲ后可以确定溶液2中含有过量的氯化钙和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操作Ⅱ中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将其通入溶液2中,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的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所以可以确定溶液2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故填NaCl、CaCl2、NaOH;
由操作Ⅲ可知原溶液A中含有碳酸钠,将操作Ⅱ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溶液2中,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确定原溶液A中含有氢氧化钠,故填Na2CO3、NaOH。
19.(1) 过滤 漏斗
(2)
(3)置换反应
(4)HCl
【详解】(1)通过过滤可以把沉淀和溶液分离,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反应I是氧化硅和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Ⅱ是氯化硅和氢气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4)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根据上述生产流程可以看出,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
20. 炭粉和氧化铜 HCl(或H2SO4) 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 B 影响生成物水的检验(合理即可) a
【详解】(1)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故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炭粉,还可能是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故填:炭粉和氧化铜。
(2)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HCl(或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观察到部分固体的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既有炭粉又有氧化铜,固体不溶解说明只有炭粉,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只有氧化铜,根据固体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可判定黑色固体成分,故填:HCl(或H2SO4)。
(3)若猜想a正确,则固体为炭粉,加酸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故填: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
(4)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CO 2和水蒸气,若用AB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应先验证水蒸气再验证二氧化碳,否则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会引入水蒸气,影响生成物水的检验。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当将气体通入装置A进行验证时,气体的检验、除杂、干燥都是长进短出,气流应从a口通入,故填:B;影响生成物水的检验;;a。
。
21.(1)设氯化钠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34g
答:氯化钠的质量为2.34g。
(2)设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则
解得y=6.8g
则AgN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答: AgN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6.8%。
【详解】(1)见答案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