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B.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C.t2°C时,将55g乙加入100g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
D.将t3°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2.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在60℃时,将60g KNO3投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54.5%
B.37.5%
C.52.4%
D.47.5%
3.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下列对化学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守恒观:12g镁和1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4g氧化镁
B.变化观:烧碱和纯碱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微粒观: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
D.元素观:硫酸是由H、S、O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4.下列有关实验步骤不正确的是
A.粗盐提纯步骤主要有:溶解、过滤、蒸发、回收药品
B.配制溶液步骤主要有: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C.制取气体步骤主要有:连接仪器、装药品、收集气体、验证验满
D.稀释浓硫酸步骤: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且不断地搅拌
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俗称不一致的是( )
A.NaOH——苛性钠 B.CaCO3——草木灰
C.Na2CO3——纯碱 D.NaHCO3——小苏打
6.下列物质的分类及用途,有错误的是
A.金刚石 单质 做首饰 B.甲烷 有机物 做燃料
C.碳酸氢钠 酸 焙制糕点 D.氧化钙 氧化物 做食品干燥剂
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
C.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变为M 点的溶液
D.将t2℃时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8.有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9.3g,加入10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07.1g,将其蒸干得到固体14.2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
A.46:3 B.23:3 C.46:11 D.23:6
9.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是
A.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K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制备Cu(OH)2,可将Ba(OH)2溶液和适量CuSO4溶液混合,过滤
C.鉴别NaOH、NaCl、CuSO4和稀盐酸四种溶液,不需添加任何试剂就可完成
D.分离NaCl和MgCl2的固体,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过滤,向滤渣滴加适量稀盐酸
10.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FeCl3、KOH、NaCl、Ba(NO3)2 B.Na2CO3、BaCl2、NaNO3、稀HCl
C.Na2SO4、Ba(OH)2、NaOH、稀HNO3 D.BaCl2、NaOH、MgSO4、HNO3
11.如图,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反应,实线箭头表示物质间可以一步转化,虚线箭头表示物质可以两步转化为另一物质。下列物质的转化关系成立的是
选项 物质A 物质B 物质C 物质D
A CuO H2O CaCO3 CO2
B Ca(OH)2 CaCO3 Na2CO3 CO2
C CO2 CaCO3 NaOH Ca(OH)2
D H2 Cu CuSO4 FeSO4
A.A B.B C.C D.D
12.如图表示的是和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和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溶液的浓度
B.时,在50g水里加入15g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
C.时,往180g饱和溶液中加入620g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
D.若中混有少量,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二、填空与简答
13.如图1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结晶实验过程,请回答:
(1)①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
②求20℃时甲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
(2)图2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D 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14.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相关问题:
(1)硫酸是一种重要的酸,在稀释浓硫酸时的操作是将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盐酸、硫酸等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在水中都能够解离出酸根离子和 (写符号)。
(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应用广泛。我市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呈酸性,应选用 试剂(指示剂)检验该废液。若直接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从经济可行的角度考虑,选用 处理该废液。
(3)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现有Ba(NO3)2溶液、稀硫酸、Na2CO3溶液、KOH溶液和CuSO4溶液。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能够与上述某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并有沉淀生成的物质
A稀盐酸 B烧碱溶液 C硝酸铵溶液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要使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将溶液的温度 。
(3)t1℃时,将12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到的溶液 饱和溶(填“是”或者“不是”。);
(4)t1℃时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时,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6.在①聚乙烯、 ②氯化钠、 ③苛性钠、 ④二氧化碳、 ⑤锰钢、⑥熟石灰中选用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来农业选种的是 ;
(2)可用来做气体肥料的是 ;
(3)可用来制造铁轨的是 ;
(4)可用作食品包装袋的是 ;
(5)可用来制厨房清洁剂的是 ;
(6)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17.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使用了下列装置和操作。
请完成下列问题:
(1)①中取用粗盐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②中称量粗盐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向左偏转,接下来的操作是 。
(3)除去可溶性杂质时,需要调节溶液的pH=7,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 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18.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是由NaOH、CaCO3、K2SO4、CuSO4、Mg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图实验:
请回答:
(1)生成气体b是 (写化学式)。
(2)白色固体a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
(3)固体样品中一定没有 。
(4)生成白色沉淀c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氧化锌广泛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工业氧化锌常含有少量杂质(CuO、FeO、SiO2等)不能直接使用。提纯、净化氧化锌的简易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操作一、操作二和操作三采用的分离方法是 。
(2)反应器I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的硫酸盐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残渣中除金属锌外,还有 。
(4)操作三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操作四发生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三、科学探究题
20.漂白液是家庭常用的洗涤剂。莉莉在家洗衣服时发现半瓶敞口放置的漂白液,对漂白液的漂白原理和该漂白液是否还有漂白作用产生了疑问。于是将其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①漂白液的制取原理:Cl2+2NaOH=NaC1O+NaCl+H2O,其有效成分是:NaClO
②漂白液的漂白原理:NaClO在空气中发生反应:2NaClO+H2O+CO2=Na2CO3+2HClO。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含有机色素)褪色;
③HClO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
④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1】该漂白液是否失效?
【实验探究1】请将下述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该漂白液于烧杯中,放入有色布条,一段时间后观察 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提出问题2】漂白液失效后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漂白液失效后的主要成分可能是:I、NaCl;Ⅱ、NaCl、Na2CO3;Ⅲ、NaCl、Na2CO3、NaOH。
【实验探究2】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 号猜想不成立。
为验证另两种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预期结论
①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静置,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 目的:
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 结论: 号猜想成立;否则,另一猜想成立。
【实验反思】
该漂白液失效的原因是NaClO与H2O和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生成HClO,HClO不稳定,易分解。因此漂白液开瓶后要尽快使用,每次使用后要拧紧瓶盖,密封保存。
四、计算题
21.现有10%的Na2CO3溶液,请按下面要求计算:
(1)106 g上述溶液中所含溶质量为 g;
(2)106 g 上述溶液与足量10%的盐酸反应,最多可生成CO2多少克?
(3)向106 g 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发生的反应为:Na2CO3 + HCl =NaHCO3+ NaCl;当Na2CO3 全部转化为NaHCO3后,再加入盐酸才开始放出CO2 。请在“题25图”中画出产生气体的曲线。
(4)另取10% Na2CO3溶液边搅拌边加入10%的盐酸,有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如下表:
物质 Na2CO3 HCl X NaCl CO H2O
质量/g 31.8 14.6 16.8 23.4 4.4 m
则m=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由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曲线图可知:t2°C时,乙的溶解度为50g,故每100g水最多溶解50g乙,故将55g乙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100g=150g,故C正确,符合题意;
D、将t3°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和乙有固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比较溶质质量分数时可以直接比较溶解度,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乙>甲,丙溶液变化后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均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故降温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用降温前的溶解度比较,故为乙>甲>丙,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由于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不难得出,在60℃时,50g中最多溶解的KNO3的质量为55g即将60gKNO3投入50g水中,KNO3不能全部溶解,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KNO3的饱和溶液,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C。
3.A
【详解】A、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镁、氧气和生成的氧化镁质量比为48:32:80,则12g镁和8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0g氧化镁,故A错误;
B、烧碱和纯碱分别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俗称,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均能一步转化,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由氢氧化钠和水组成,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故C正确;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硫酸是由H、S、O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正确。
故选A。
4.C
【详解】A、粗盐提纯的步骤主要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回收药品,选项正确;
B、配制溶液的步骤主要有: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选项正确;
C、制取气体的步骤主要有: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验证验满,选项中没有检查装置气密性,选项错误;
D、稀释浓硫酸的步骤是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且不断地搅拌,选项正确,故选C。
5.B
【详解】A、NaOH的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故选项A说法正确;
B、CaCO3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故选项B说法不正确;
C、Na2CO3的俗称:纯碱、苏打,故选项C说法正确;
D、NaHCO3的俗称:小苏打,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B。
6.C
【详解】A、金刚石属于碳的单质,可做首饰,故正确;
B、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能燃烧,可做燃料,故正确;
C、碳酸氢钠属于盐,可用于焙制糕点,故错误;
D、氧化钙是由钙、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能和水反应而吸收水分,可做干燥剂,故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丙物质的溶液不确定是否饱和,所以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而丙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身高而减小,若升高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都没有发生变化,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错误;
C、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是t3℃时不饱和溶液, M 点的溶液是t3℃时饱和溶液,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增加溶质也可恒温蒸发水,正确;
D.将t2℃时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由于甲、乙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也就不能确定,错误。
故选C。
8.B
【详解】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即,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即,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即,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相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3g+100g-107.1g=2.2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蒸干后得到固体为硫酸钠,硫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与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相同,则钠元素的质量为:,则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4.6g:0.6g=23:3。
故选B。
9.C
【详解】A、硫酸钾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B、氢氧化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过滤后得到的是氢氧化铜和硫酸钡的混合物,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C、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目的。
D、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固体,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溶液,过滤,向滤渣滴加适量稀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应分别再进行蒸发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镁固体,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C。
【点睛】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B
【详解】A、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KOH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NO3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Na2SO4、Ba(OH)2反应能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MgSO4与BaCl2、NaOH反应能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B。
11.B
【详解】A、CuO与HCl反应生成CuCl2和H2O;H2O和CaO反应生成Ca(OH)2,Ca(OH)2和CO2反应生成CaCO3↓和H2O;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和CO2;CO2和CuO不能反应。A转化关系不成立。
B、Ca(OH)2和CO2反应生成CaCO3↓和H2O;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和CO2,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Na2CO3与HCl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CO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和H2O。所以,B转化关系成立。
C、CO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和H2O;CaCO3三步(碳酸钙先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才能生成NaOH;所以C转化关系不成立。
D、H2与CuO加热条件下生成Cu和H2O;Cu与氧气加热条件下生成CuO,CuO与H2SO4反应生成CuSO4和H2O;CuSO4和Fe反应生成FeSO4和Cu;FeSO4和H2不能反应。所以。D转化关系不成立。
综上所述:选择B。
12.C
【详解】A、由图可知,T2℃ 时,KNO3与NaNO3的溶解度相同,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题目中未指明两种溶液的状态,所以KNO3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等于 NaNO3溶液的浓度,选项错误;
B、T1℃ 时,KNO3的溶解度为20g,则T1℃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g KNO3,得到60g溶液,选项错误;
C、T1℃ 时,溶解度为80g,则180gNa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80g,向180g 饱和溶液中加入620g水后,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0%,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Na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且两者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应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结晶时宜选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物质,结晶时宜选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13. 不饱和 11 50g D
【详解】(1)①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析5g晶体,所以共析出11g;
故填:不饱和,11。
②通过分析可知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所以甲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50g;故填50g。
(2)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所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
C、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故C正确;
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降低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错误。故选:D。
14. 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慢注入水中 H+ 紫色石蕊 熟石灰[或 Ca(OH)2] B
【详解】(1)硫酸是一种重要的酸,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硫酸在水中解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答案为: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慢注入水中;H+;
(2)我市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呈酸性,应选用紫色石蕊试剂(指示剂)检验该废液。若溶液变红,则呈酸性。若直接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从经济可行的角度考虑,选用熟石灰处理该废液;故答案为:紫色石蕊;熟石灰[或Ca(OH)2];
(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故答案为:NaHCO3+HCl═NaCl+H2O+CO2↑;
(4)硫酸铜溶液与烧碱反应有沉淀生成,也是复分解反应;烧碱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故答案为:B;2NaOH+CuSO4═Na2SO4+Cu(OH)2↓。
15.(1)甲﹥乙﹥丙
(2)降低
(3)是
(4)丙﹥乙﹥甲
【详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2)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要使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将溶液的温度降低;
(3)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50g水中只能溶解10g的甲物质,将12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4)t1℃时,丙的溶解度最大,因此质量分数最大,降温到0℃时,丙变成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降温到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因此乙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的质量分数,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16.(1)②
(2)④
(3)⑤
(4)①
(5)③
(6)⑥
【详解】(1)氯化钠的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可以用来选种;故选②;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可用于做气体肥料;故选 ④;
(3)锰钢的硬度大,耐腐蚀性强.可以用来制造铁轨;故选⑤;
(4)聚乙烯质软、透明,可以可用作食品包装袋;故选①;
(5)苛性钠是氢氧化钠,能用于制取碳酸钠,碳酸钠能用于厨房清洁剂,除去油污;故选③;
(6)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显碱性,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⑥。
17. 药匙 取出一些粗盐 玻璃棒 标准比色卡
【详解】(1)用于取用粉末状药品的是药匙;
(2)②中称量粗盐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取的粗盐量比需要的多了,接下来的操作是取出一些粗盐,至天平平衡;
(3)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18.(1)CO2
(2)CaCO3、Mg(OH)2
(3)硫酸铜、硫酸钾(或CuSO4、K2SO4)
(4)
【分析】固体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硫酸铜;白色固体a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白色固体a中一定有碳酸钙,反应生成气体b为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算出碳酸钙的质量,设固体a中碳酸钙质量为
解得,则白色固体a中还有其他物质,由题可知氢氧化钠可以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固体a中含有氢氧化镁的质量为4.9g-2g=2.9g,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镁,设生成2.9g氢氧化镁沉淀所需的氢氧化钠质量为,硫酸镁质量为,,,解得,,由上可知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钠和硫酸镁,质量之和为2g+6g+4g=12g,则固体样品中一定没有硫酸钾。
综上所述固体样品中一定有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镁,一定没有硫酸铜、硫酸钾,加水溶解得到固体a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而氢氧化钠和硫酸镁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无色溶液为硫酸钠溶液,加入氯化钡,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得到白色固体c为硫酸钡沉淀;
【详解】(1)由上可知气体b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2)由上可知白色固体a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镁,化学式为;
(3)由上可知固体样品中一定没有硫酸铜和硫酸钾;
(4)由上可知氯化钡与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9. 过滤 Zn2+、Cu2+、Fe2+ 铜、铁(或Cu、Fe) ZnSO4+Na2CO3=ZnCO3↓+Na2SO4 分解反应
【详解】(1)操作一、操作二和操作三得到的是固体和液体,是过滤操作,故填:过滤。
(2)反应器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氧化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氧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所以生成的硫酸盐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Zn2+、Cu2+、Fe2+。故填:Zn2+、Cu2+、Fe2+。
(3)过量的锌粉会将硫酸铜中的铜和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所以残渣里面会有铜和铁,而没有溶解的二氧化硅在操作一中已被过滤除去,所以残渣中除金属锌外,还有铜和铁;故填:铜、铁(或Cu、Fe)。
(4)过量的锌加入反应器II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只有硫酸锌,硫酸锌和加入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锌沉淀以及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SO4+Na2CO3=ZnCO3↓+Na2SO4。故填:ZnSO4+Na2CO3=ZnCO3↓+Na2SO4。
(5)操作四中,高温条件下,碳酸锌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的规律,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20. 无明显现象 I 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 溶液变红 Ⅲ 二氧化碳/CO2
【查阅资料详解】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1详解】
HClO能使有色物质如有色布条,因此取适量该漂白液于烧杯中,放入有色布条,一段时间后观察有色布条无明显现象,则说明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实验探究2详解】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猜想Ⅰ中没有碳酸钠,因此取失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气泡,说明含有碳酸钠,可以验证Ⅰ号猜想不成立;
步骤①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且碳酸钠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为了防止碳酸钠干扰步骤②的实验,所以加入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并除去碳酸钠,故填: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
步骤②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所以若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则说明存在氢氧化钠,猜想Ⅲ成立;
【实验反思详解】: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漂白液失效的原因是NaClO与H2O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HClO,HClO不稳定,易分解。因此漂白液开瓶后要尽快使用,每次使用后要拧紧瓶盖,密封保存,故填:二氧化碳或CO2;
21.(1)10.6 g;
(2)4.4g;
(3);
(4)1.8;3Na2CO3+ 4HCl=2NaHCO3+4NaCl+H2O + CO2↑
【详解】(1)106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106g×10%=10.6g,故填:10.6。
(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消耗的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则有
x=4.4g,a=7.3g;
答:最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3)设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钠需要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y=3.65g
盐酸溶液的质量为
碳酸钠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故碳酸氢钠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的质量为73g-36.5g=36.5g,故曲线为:。
(4)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11.7g,说明给出的碳酸钠有一部分转化生成了碳酸氢钠和氯化钠,X为NaHCO3,碳酸钠和HCl是反应物,碳酸氢钠、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31.8g+14.6g=16.8g+23.4g+4.4g+m,m=1.8g;
设反应方程式为aNa2CO3+bHCl═cNaHCO3+dNaCl+eH2O+fCO2↑
方程式为3Na2CO3+4HCl═2NaHCO3+4NaCl+H2O+CO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