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团队所在学校(签章):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人教版 年级及册次:八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二单元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不超过5个):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回忆性散文或传记,通过各层次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培养抓住典型事件,关注细节等阅读传记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赏析语言的能力,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 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1.字词积累:为加点字注音,解释词语 萌发 翩然 孕育 农谚 连翘 簌簌 销声匿迹 草长莺飞 风雪载途 解释: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风雪载途 鸟语花香 【参考答案】略 积累字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全体学生 10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物候及物候学?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3)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参考答案】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筛选主要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全体学生 10分钟 0.9
课中 基础性作业 1.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个例子,并说说其作用。 【参考答案】 示例: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作比较 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全体学生 4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2.第7—10自然段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这体现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晰,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体学生 6分钟 0.8
课后 基础性作业 1.请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4)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参考答案】 (1)引用(2)打比方(3)列数字、作比较(4)举例子、作比较 理解并准确判定说明方法。 全体学生 5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1.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参考示例】 清明雨纷纷,植树又造林; 杨柳梢青杏花开,白菜萝卜一起栽; 豌豆大算不出九,种蒜出久长独头。 培养学生搜集和积累信息的能力。 选做 8分钟 0.7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
使用时段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设计意图使用者预计时长预估 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烟拂杨柳,苏州园林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B.北方的深秋,夜渐寒凉, 曾经的茵茵绿草,也逐渐染上白霜,呈现出衰草连天的景象。 C.青神竹编曾被列为贡品,显赫一时,如今却陷人即将销声匿迹的困境,说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迫在眉睫了。 D.迈开脚步,再长的路也不在话下;周而复始,再短的路也难以到达。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②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③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 ④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⑤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A.③①④②⑤ B.③②①④⑤ C. ②①⑤③④ D.②③④⑤① 【参考答案】1.D 2.C培养学生积累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连贯、通顺表达的能力。全体学生5分钟0.9 发展性作业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何妙处? 【参考答案】“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分析标题作用,培养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全体学生5分钟0.7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 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烟拂杨柳,苏州园林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B.北方的深秋,夜渐寒凉, 曾经的茵茵绿草,也逐渐染上白霜,呈现出衰草连天的景象。 C.青神竹编曾被列为贡品,显赫一时,如今却陷人即将销声匿迹的困境,说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迫在眉睫了。 D.迈开脚步,再长的路也不在话下;周而复始,再短的路也难以到达。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②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③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 ④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⑤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A.③①④②⑤ B.③②①④⑤ C. ②①⑤③④ D.②③④⑤① 【参考答案】1.D 2.C 培养学生积累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连贯、通顺表达的能力。 全体学生 5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何妙处? 【参考答案】“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 分析标题作用,培养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全体学生 5分钟 0.7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下列句子的加点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参考答案】不能删除。“左右”一词对“十天”进行了限定,表示概数,如果删去就变成一个确切的数字了,与事实不符。“左右”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体会限制性词语的语言表达准确性。 全体学生 5分钟 0.8
发展性作业 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参考答案】 第1段文字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将道理寓于形象中,语言生动性明显;第2段则相反,给出物候记录中的确定的时间段、考察对象和精确的比较结果,说明物候的古今差异,语言准确性强。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不同风格。 全体学生 8分钟 0.7
课后 基础性作业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给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 )育 簌簌( ) 衰草连天(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四个意思,文中“风雪载途”的“载”意思应为( ) A.装载 B.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 C.充满(道路) D.又;且 【参考答案】 孕 sù shuāi 消声匿迹 销声匿迹 C 巩固字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全体学生 5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1.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查找资料,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选做) 【参考答案】 所列例证能说明纬度、经度、高下、古今差异是影响物候的因素即可,其他决定因素,能说出自己的依据即可。 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物候现象与高下有关;“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反映了物候现象与纬度有关。 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探究感兴趣的学生 10分钟 0.7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 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 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劫难( ) 追溯( ) 两栖( ) 骨ɡé( ) 衍射( ) 潮汐( ) 携带( ) 地壳( ) 陨石( ) 褶皱( ) 鸟臀 目( ) 漂移( ) 流 shì( ) huì星( ) zhì密( ) 天衣无 fènɡ( ) 【参考答案】略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 【参考答案】略 积累字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全体学生 15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1.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2)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 【参考答案】 (1)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目前存在两种说法:撞击说和火山说。 (2)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 筛选主要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全体学生 5分钟 0.9
课中 基础性作业 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参考答案】 【示例一】《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从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出发,联系到其他大陆也有恐龙化石,从而说明恐龙无处不有;然后又写到现代两栖动物不能在南极生存,但在南极确实发现了两栖动物的化石,从而推论出不是恐龙在迁移,而是大陆在漂移。最终得出结论:恐龙的灭绝和大陆漂移有关。 【示例二】《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作者首先通过新闻报道和一些科学家的观点,引出目前存在的造成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然后根据地质学上的发现进行推理分析,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论证,并最终得出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理清说明顺序,把握事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体学生 5分钟 0.8
发展性作业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体会文章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全体学生 8分钟 0.7
课后 基础性作业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骨骼(gé) 臀部(diàn) 致密(zhì) 两栖(qī) B.彗星(huì) 地壳(qiào) 岛屿(yù) 褶皱(zhě) C.携带(xié)潮汐(xī) 劫难(jié) 撞击(chuàng) D.追溯(sù)陨石(yǔn) 衍射(yǎn)二氧化硅(guī)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领域 流逝 迁徙 深渊 B.熔化 迹象 覆盖 措施 C.导置 致密 趋势 膨胀 D.漂移 沉降 俯冲 汇聚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所有陆地 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 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 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 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 【参考答案】 1.D 2.C 3.B 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全体学生 5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恐龙的资料,比如恐龙的分类、发展及灭亡历程等等,丰富自己的知识。(选做) 【参考答案】略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爱好科学的精神。 对科学知识感兴趣的学生 8分钟 0.7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二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 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 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阿西莫夫以善于驾驭语言著称。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请读课文,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 示例一: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可能”表示推测,并不完全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二: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也许”表示推测,说明现在的结论只是大胆的推测,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三: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在通常条件下”起到了限制作用,将特殊情况排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科学性。 全体学生 5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1.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选做) 【参考答案】 1.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度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2.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喜欢探究和书面表达的学生。 15分钟 0.8
课中 基础性作业 《恐龙无处不有》第6自然段中“漂移”和“迁移”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能。“漂移”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若互换位置,则不能正确表达文章内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被压扁的沙子》第13自然段中“似乎”与“肯定”连用是否矛盾? 【参考答案】 不矛盾。用“似乎”是因为无法确定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而一句客观条件,又可以肯定推测地壳深处有斯石英的存在,所以“似乎”与“肯定”连用不紧不矛盾,反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体悟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全体学生 8分钟 0.8
发展性作业 分析以下两个句子的作用。 (1)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2)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参考答案】 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语言俏皮幽默。 这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从而使人们更容易理解这个道理。作者语言幽默风趣,思维活跃。 培养学生的语句理解能力,感悟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全体学生 8分钟 0.7
课后 基础性作业 1.有人认为把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更好,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不同意。恐龙灭绝的“撞击说”之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生动,容易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将题目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 分析标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辨阅读能力。 全体学生 5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用一段文字向朋友介绍你的教室,至少用到一种说明方法。(选做) 【参考答案】我的教室长约9米,宽约6米,中间是四排排列得整整齐齐的课桌椅。教室的正面是一块长方形的电子白板,它就像一块肥沃的农田,老师就在这里播撒知识的种子。电子白板的左边是一个书橱,里面有很多课外书,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事理)的能力 选做 7分钟 0.7
《大雁归来》一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 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 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雾霭 ( ) zhǎo( )泽 缄默( ) 狩猎 ( ) 枯 zào( ) 凋零( ) 弥漫 ( ) 迁徙( ) dǔ( )注 沙锥鸟( ) 凋零( ) 蹼鹬( ) 【参考答案】略 2.了解大雁,制作“大雁档案”。 搜集整理与大雁相关的知识,如大雁的分类、体 貌、习性等生物学知识,结合图片和视频,制作“大雁档案”。 【参考答案】略 积累字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全体学生 15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1.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 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过, ①而它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 ②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曾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③苏东坡所谓“雁字一行书绛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④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而有雁阵之称。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2.仿照示例写句子。 示例: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参考答案】 示例一:一棵树的叶子落光说明不了冬天,但当一片树林受不了11月寒风的折磨时,冬天就来了。 示例二:一片落叶的飘零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层层叶子投向金黄大地的怀抱时,秋天就来了。 培养学生准确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 全体学生 6分钟 0.8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者将春雁和秋雁作了哪些的对比?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阅读理解能力。 全体学生 8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1.读下列对大雁活动进行描绘的语句,体会写法及作用。 (1)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2)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3)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4)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参考答案】 以上句子均运用拟人的修辞,使文章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下列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和作用。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参考答案】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3月迁徙的大雁的鸣叫比作一首诗歌,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之情,突出了文章主旨,发人深思。起到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鉴赏的能力。 全体学生 8分钟 0.8
课后 基础性作业 1.请你研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据报道,第24届汉堡世界鸟类学大会宣称,全球约1万种鸟类中,大约2 000种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仅2005年,175种鸟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第25届巴西世界鸟类学大会上专家警告,在未来的50年内平均每年将有一种以上鸟类从地球上灭绝,死于非命的数量将逐年增加。 【材料二】据科学研究发现,由于噪声,城市中70%以上鸟类出现了变频、仿噪、喑哑等鸣叫异化和遗传劣化的现象,灯光和药物造成了大量鸟类习性被改变、集体中毒、“意外”碰撞死亡等现象的发生。 【参考答案】 由于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多重污染(特别是噪声污染)和人类的捕猎,造成了鸟类生命异化、遗传劣化、种类不断减少、数量急剧下降的后果,保护鸟类刻不容缓。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全体学生 5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1.积累描写大雁的诗句,熟读成诵。 【参考示例】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4)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5)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6)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晏殊《诉衷情》 (7)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李师中《菩萨蛮》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积累背诵诗词能力。 全体学生 10 分钟 0.7
《时间的脚印》一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 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 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腐蚀(shí) 棘手(là) 迥乎不同(jiǒnɡ) B.喑哑(yīn) 稽首(qǐ) 楔形文字(xiē) C.龟裂(ɡuī) 慰藉(jí) 骇人听闻(hài) D.狡黠(xiá) 山麓(lù) 锲而不舍(qì)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B.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C.通过化石这个证人,使我们认识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D.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参考答案】 1.B 2.D 3.C 积累字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全体学生 5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本文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为什么开头要引用高士其的小诗?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参考答案】 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与标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全体学生 4分钟 0.8
课中 基础性作业 1.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 例: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参考答案】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2.人类是怎样根据化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参考答案】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高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理解分析的能力。 全体学生 6分钟 0.8
发展性作业 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2)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3)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参考答案】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风沙比作砂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沙等自然力对岩石的侵蚀作用。 举例子、作比较。以建筑兰新铁路时,人们炸掉山头为例,具体地说明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将人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与地质作用的速度进行比较,突出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 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1米厚的岩石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 全体学生 8分钟 0.7
课后 基础性作业 1.你如何理解题目《时间的脚印》?说说它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时间的脚印”是一个借喻,本体是“大自然中的岩石的各种变化过程”。 2.大自然中的岩石,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记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地理环境变迁的故事,就像时间老人留下的脚印一样。 3.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时间流逝有形化,说明了时间在世间留下了踪迹。题目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全体学生 5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1.本文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 示例:我陶醉于春天的风,它轻柔稚嫩。置身郊外的田野,闭上眼睛,任凭若有若无的风拂过我的脸,在我的脖颈中呵着气,中间还夹杂着花朵和泥土的芬芳。我追逐着春风,与它嬉戏,享受这无拘无束的快乐。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全体学生 7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小组讨论:不同的说明对象应该使用怎样的写作顺序,用小卡片做一个知识对接。 【参考答案】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工序流程,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生物成长等。介绍建筑物、景点或者具体物品,一般采用空间顺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采用空间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也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按照逻辑顺序,即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介绍说明,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培养学生针对不同是说明对象选用不同的说明顺序,以及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 全体学生 10分钟 0.8
课中 基础性作业 片段写作:以公园一景为例,可以写一个亭台、一座假山、一座楼宇、一架桥梁等。 【参考答案】 写作指导:可以围绕一个事物,尝试运用不同的说明说序。如采用空间顺序,介绍景物(建筑物)的结构与布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景物(建筑物)的历史变迁;采用逻辑顺序,按照先总说后分说、先概括后具体等顺序,将说明事物介绍清楚。 考察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 全体学生 15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课后 基础性作业 1.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首先,选择一种你最为熟悉的科技新产品,写作之前,最好再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在安排写作顺序时,要先介绍它的组成,然后再介绍它的功用和原理,最后再介绍它的使用方法等; 再次,说明文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考察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 全体学生 30分钟 0.8
发展性作业
倡导低碳生活 第一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 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49至52页综合性学习内容,了解:1.什么是低碳生活? 2.哪些生活方式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 3.不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危害? 【参考答案】 低碳生活方式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培养学生阅读文字筛选信息的能力,了解低碳生活相关知识。 全体学生 5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课中 基础性作业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分别从这两则材料中提取信息。 【材料一】 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 关于“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 什么叫低碳生活? 【参考答案】1.在生活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的生活方式。 落实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和考察学生信息筛选、提取的能力 全体学生 3分钟 0.8
发展性作业 1.通过你自己的观察,任选一个角度,得出一点感受或结论。作答的格式是“因为……,所以……”。 【参考答案】 因为在低碳生活习惯方面,初中学生的比例大大低于做工人员和退休老人,所以,初中学生应该加强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 考察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全体学生 5分钟 0.7
课后 基础性作业 1.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走进社区,进行现场采访。下面是对普通居民的采访记录。请你从这些记录中找出一条不属于低碳生活的做法(答出序号即可),并简单阐述理由。 (1)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以满足人们的出行所需。 (2)鼓励居家使用电磁炉烧菜做饭,使厨房更加清洁。 (3)根据我国地形环境的特点,使用风力发电的前景相当广阔。 (4)把庄稼的秸秆全部烧成灰,做到秸秆还田,增加土地肥料。 (5)废弃的书、报纸卖给回收废品的,可以造出更优质的印刷纸。 【参考答案】 (4)因为焚烧庄稼的秸秆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这种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 巩固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的鉴别能力 全体学生 5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1.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制作社区宣传标语。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语段,将所缺的句子补充完整。(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一种自觉行动。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环保理念 考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部分 4分钟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