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法 单元练习卷 北师大版数学 三年级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三、乘法 单元练习卷 北师大版数学 三年级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17 21:0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乘法 单元练习卷 北师大版数学 三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两个因数(0除外)相乘,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 )。
A.扩大到原数的10倍 B.缩小到原数的10倍 C.不变
2.13×17的计算结果比12×17的计算结果多( )。
A.一个12 B.一个13 C.一个17
3.两个数相乘的积是560,如果一个乘数乘3,另一个乘数除以6,那么积就( )。
A.除以3 B.乘6 C.除以2
4.某校有29个班级,每班人数在49—52人之间,该校学生总人数约为( )人。
A.1200 B.1300 C.1500
5.下面的竖式中“370”表示( )。
A.37个十 B.370个十 C.370个一
二、填空题
6.24×60的积是( )位数,12×25的积的末尾有( )个0。
7.35个20的和是( );( )的5倍是420。
8.两个数相乘,积是60,如果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数的2倍,现在的积是( )。
9.一个电水壶的售价是69元,学校要买11个,大约需要( )元。
10.明明从家去学校,每分钟走50米,走了12分钟后,正好走了全程的一半,明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米。
11.写出下面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12.三(2)班有37人,每人买1本《作文辅导》和1个削笔器。
买《作文辅导》花( )元;买削笔器花( )元;一共花( )元。
13.在括号里填上“>”“<”或“=”。
30÷2( )15 16×40( )680 19×21( )20×20
160÷5( )23 57×11( )637 105÷3( )210÷6
三、判断题
14.65×40积的末尾有1个0。( )
15.一个数的20倍等于这个数的2倍再乘10.( )
16.120加上2与50的积,和是120+2×50。( )
17.24×6的积与24×3×2的积相等.( )
18.奇思买5辆玩具车用了120元,买10辆这样的玩具车需要240元。 ( )
四、计算题
19.直接写出得数。
30×60= 150×5= 300÷6= 0×400=
22×40= 85÷5= 65×20= 40×35=
9×60= 25×20= 450÷5= 50×40=
20.脱式计算。
400-100÷4 852-143+257 (65+25)×25
79+14×22 113×(305-296) (478+285)÷7
21.用竖式计算。
32×13=       27×56=       43×58=
25×17=       63×72=       45×25=
五、解答题
22.一套《百科全书》23元,买48套,带1000元够吗?
23.在情系灾区“捐书活动”中,三年级捐的书还差26本就可以装12包,三年级捐了多少本书?
24.爱心志愿联盟要运一批货物到疫区,计划平均每天运送36吨,12天可以运完,实际提前3天运完,实际每天运送多少吨货物?
25.淘气正在参与社区开展的“垃圾分类积分换礼品”活动,如下图所示。
如果每次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积分都一样,那么淘气正确分类投放垃圾18次,可以积多少分?他可以兑换什么礼品?
26.小红抄写64×(□+9)时没注意有小括号,写成了64×□+9。她计算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多少?
27.王阿姨买了4块芒果千层和6个蛋黄酥,一共用去了148元,张阿姨买了4块芒果千层和12个蛋黄酥,一共用去了196元。每块芒果千层多少元?每个蛋黄酥多少元?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详解】两个因数(0除外)相乘,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扩大到原数的10倍。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C
【分析】13×17表示13个17相加的和,12×17表示12个17相加的和,则13×17比12×17多1个17。据此解答。
【详解】13×17的计算结果比12×17的计算结果多(一个17)。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C
【分析】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一个乘数乘3,另一个乘数除以6,则积先乘3再除以6,然后再找出两个积的关系即可解答。
【详解】560×3÷6
=1680÷6
=280
280×2=560
两个数相乘的积是560,如果一个乘数乘3,另一个乘数除以6,那么积就除以2。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C
【分析】把29个班级看成30个班级,每班人数49—52人之间看成50人,然后估算出该校总人数。
【详解】30×50=1500(人)
故答案为:C
【点睛】估算时要把乘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再估算。
5.B
【分析】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5乘第一个因数74,表示5个十乘74,得到370个十,即3700。
【详解】竖式中“370”表示370个十。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关键是明确5在十位上,表示5个十。
6. 4 2
【分析】求出24×60的积,看积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求出12×25的积,看积的末尾有几个0,据此解答。
【详解】24×60=1440,所以积是4位数。
12×25=300,所以积的末尾有2个0。
【点睛】求乘积末尾0的个数,并不是两个因数有几个0,乘积末尾就有几个0,还可能相乘产生0。
7. 700 84
【分析】用35×20即可求出35个20的和是多少;用420÷5即可出多少的5倍是420。
【详解】35×20=700,35个20的和是700;
420÷5=84,84的5倍是420;
【点睛】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8.120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60×2=120
【点睛】本题考查积的变化规律,熟练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9.700
【分析】根据“四舍五入”,69≈70,11≈10,用乘法即可求得大约需要的总钱数。
【详解】69≈70,11≈10,70×10=700(元)
【点睛】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0.1200
【分析】用50乘12,求出全程的一半是多少米,再乘2,求出明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详解】50×12×2
=600×2
=1200(米)
明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200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全程的一半乘2等于明明家到学校的路程。
11.14×10=140
140+28=168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对齐,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
【详解】
【点睛】整数列竖式计算是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熟练掌握。
12. 814 481 1295
【分析】《作文辅导》的单价乘三(2)班的人数等于买《作文辅导》花的钱,削笔器的单价乘三(2)班的人数等于买削笔器花的钱,然后相加等于一共花的钱。
【详解】22×37=814(元)
13×37=481(元)
814+481=1295(元)
【点睛】本题是经济类题目,熟练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 < < > < =
【分析】先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详解】30÷2=15 16×40=640<680 19×21=399<20×20=400
160÷5=32>23 57×11=627<637 105÷3=210÷6=3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
14.×
【详解】我们可以通过求积可得65×40=2600,所以为2个0。
故答案为:×
15.√
【详解】略
16.√
【分析】先用2乘50,再加上120即可。
【详解】120加上2与50的积,和是120+2×50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运算的顺序,另外,求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相乘。
17.√
【详解】略
18.√
【分析】根据单价=总价÷数量,求出一辆玩具车的价钱。再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求出购买10辆玩具车花费的钱数。
【详解】120÷5×10
=24×10
=240(元)
则买10辆这样的玩具车需要240元。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经济问题,关键是熟记公式单价=总价÷数量,总价=单价×数量。
19.1800;750;50;0
880;17;1300;1400
540;500;90;2000
【详解】略
20.375;966;2250
387;1017;109
【分析】计算整数混合运算时,同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小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据此解答。
【详解】400-100÷4
=400-25
=375
852-143+257
=709+257
=966
(65+25)×25
=90×25
=2250
79+14×22
=79+308
=387
113×(305-296)
=113×9
=1017
(478+285)÷7
=763÷7
=109
21.416;1512;2494;425;4536;1125
【详解】略
22.不够
【分析】用一套《百科全书》的价钱乘套数,求出花费的总钱数,再与1000元比较大小。若花费的总钱数大,则不够。若花费总钱数小,则够。
【详解】23×48=1104(元)
1104>1000
答:带1000元不够。
【点睛】本题考查经济问题,关键是熟记公式总价=单价×数量。
23.634本
【分析】每包书的本数乘12等于12包书的本数,再减去26即等于三年级捐书的本数。
【详解】55×12-26
=660-26
=634(本)
答:三年级捐了634本书。
【点睛】先计算出12包书的本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48吨
【分析】用计划平均每天运送的质量乘计划运送天数,求出这批货的重量。用计划运送天数减去3天,求出实际运送天数。用这批货的重量除以实际运送的天数,即可求出实际每天运送货物重量。
【详解】36×12÷(12-3)
=36×12÷9
=432÷9
=48(吨)
答:实际每天运送48吨货物。
【点睛】本题考查归总问题,先求总量,再求单一量。
25.900分;垃圾袋
【分析】用150除以3,求出每次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积分;用每次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积分乘18,求出淘气正确分类投放垃圾18次共积的分;再找出他积的分在哪个积分段,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50÷3=50(分)
50×18=900(分)
500分<900分<1500分
答:可以积900分,他可以兑换垃圾袋。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再确定先算什么,最后再算什么。
26.567
【分析】根据题意,假设□里的数字是2,代入两个算式中,分别求出两个算式的得数,再相减求差。
【详解】假设□=2;
64×(2+9)
=64×11
=704
64×2+9
=128+9
=137
704-137=567
答:她计算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567。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27.25元;8元
【详解】每个蛋黄酥:
(196-148)÷(12-6)=8(元)
每块芒果千层:
148-8×6=100(元)
100÷4=25(元)
答:每块芒果千层25元,每个蛋黄酥8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