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湘黔教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检测
化学
考生注意:
1.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从科技前沿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化学无处不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B. 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有生石灰、还原铁粉、硅胶等
C. “珠海一号”运载火箭中用到的碳化硅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 “华为麒麟980”手机中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 与是同素异形体
B.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C. 的结构式:
D.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3. 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的盐酸中:
B.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C. 透明的溶液中:
D. 能与反应放出的溶液中:
4. 下列除去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升华
B 通入水中,洗气
C 加入足量溶液,过滤,洗涤
D 通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洗气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A.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研磨 B. 金属溶于水
C. 高温分解 D. 高温条件下碳粉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6.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气体中数目为
B. 、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生成分子的数目为
C. 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分子的数目为
D. 常温常压下,与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
7. 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装置
目的 A.制备少量氧化碳二气体 B.证明酸性强弱:
装置
目的 C.验证浓分解生成 D.对进行尾气处理
A. A B. B C. C D. D
8. 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含有,、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一种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溶液和溶液添加顺序可以任意互换
B. 操作①和操作②均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C. 固体a中至少含有四种物质
D. 若加入的稀盐酸过量,将导致获得的晶体不纯
9. “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重要模型和工具。下图是部分含氨、硫元素的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下列关于各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c、g、h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B. i的浓溶液可与b在加热时发生反应
C. b氧气中燃烧可以直接生成d
D. 工业上通过f→g→h→i来制备
10.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下图为燃料电池的工作示意图(电极A、B为多孔碳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极A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
C. 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导线→电极B→溶液→电极A
D. 电极A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1.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下列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A. 在①的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B. ②处棉花最终变成无色
C. ③处棉花上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D. 反应结束后,向①中试管加水,观察颜色,确认有的产生
12. 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状态I→状态II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状态II的总能量小于状态III的总能量
C. 状态III→状态IV可用方程式表示为
D. 该过程涉及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13. 某混合液中,和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和。向该混合液中加入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
A. B. C. D.
14. 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硫酸亚铁装入如图所示的装置a中,打开和,缓缓通入,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反应管中残留的红色粉末是
B. 若装置b中的试剂为溶液,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以证明分解产物中有生成
C. 装置c中的试剂可以是品红溶液,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有无生成
D. d为尾气处理装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Vilsmeier试剂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原料,由以下反应生成。W、X、Y、Z、Q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只有X、Y、Z在同一周期,Y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W元素的一种核素不含中子,该五种元素的原子在以上结构中均达到或的稳定结构。
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各元素的元素符号:X_______;Z_______。
(2)Q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3)Vilsmeier试剂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和_______。
(4)X、Y、Z三元素分别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分子式)。
(5)写出两种由W和Y形成的10电子微粒: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来制取X的单质,并探究该淡黄色的固体反应物是否变质。
①写出固体反应物的电子式_______。
②测定气体体积时需要在反应停止后操作顺序为_______。
A.向下移动漏斗,使漏斗中液面与量气管液面相平
B.视线与量气管中的凹液面相平进行读数
C.冷却气体至室温
③若用电子天平称取固体反应物进行实验,反应完全后,测得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说明该固体反应物已经_____(填“完全”或“部分”或“没有”)变质。(忽略加入的水的体积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16. 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约占地壳质量的以上。工业制硅,先制得粗硅,再制得高纯硅。
I.请回答:
(1)工业制粗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制取的高纯硅可用于_______(写出硅的一种用途)。
(2)工业制粗硅的中间产物遇水剧烈反应生成、和一种气体单质,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II.某小组拟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探究四氯化硅制备和应用(夹持装置已省略)。
已知有关信息:
①,
②遇水剧烈水解,的熔点、沸点分别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3)A中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
(5)为了更好的收集产品,可以将试剂瓶E放在_______中使四氯化硅液化收集。
(6)能否将装置G改成如图装置来吸收尾气?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_______。
17. 以废I旧锌锰干电池的炭包(含炭粉、、和少量、等物质)为原料,从中回收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需将结块的炭包粉碎,目的是_______。
(2)“酸浸”过程中,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溶解”时加入的作用是_______,的实际消耗量比理论值高的原因_______。
(4)写出“焙烧”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5)碱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使用广泛的便携式电源,结构如图所示。其电池总反应为。
①中的化合价为_______。
②该电池工作时,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
18. 火力发电厂烟气中的氨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气体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为实现绿色环保、废物利用等目的,现探究控制和治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有效途径。
I.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将还原生成。某同学在实验室对与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用下图装置制备和收集氨气。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_______靠近试管口,若看到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经集满。
(2)将收集到的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两端用夹子、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看到_______现象,说明反应已经完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II.
(3)氨水能吸收烟气中,后经催化氧化,可得到硫酸盐。已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的分布如下图所示。向氨水中通入,当溶液的时,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4)碘、水吸收一氧化硫,具体流程如图所示。已知:易挥发。
①在反应器中,控制温度不超过100℃的目的是_______。
②该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
③碘、水吸收二氧化硫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贵州省湘黔教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检测
化学
考生注意:
1.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从科技前沿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化学无处不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B. 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有生石灰、还原铁粉、硅胶等
C. “珠海一号”运载火箭中用到的碳化硅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 “华为麒麟980”手机中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与氮氧化合物无关,A错误;
B.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有生石灰、硅胶,还原铁粉不是干燥剂,B错误;
C.“珠海一号”运载火箭中用到的碳化硅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正确;
D.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单质,D错误;
故选C。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 与是同素异形体
B.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C. 的结构式:
D.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16O2与18O2都是氧气,不是同素异形体,A错误;
B.H2O为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H2O的形成过程:,B正确;
C.氮气共用三对电子,结构式:N≡N,C正确;
D.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A。
3. 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的盐酸中:
B.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C. 透明的溶液中:
D. 能与反应放出的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的盐酸中,和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不选;
B.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会和发生反应,且在碱性环境中会转化为氢氧化铁,不能大量存在,B不选;
C.透明的溶液中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选;
D.能与反应放出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D不选;
故选C。
4. 下列除去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升华
B 通入水中,洗气
C 加入足量溶液,过滤,洗涤
D 通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洗气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与碘单质加热会发生反应生成,A错误;
B.NO2与水反应生成NO与HNO3,可以用于除杂,B正确;
C.SiO2与Al2O3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于除杂,C错误;
D.SO2与H2S都会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不能用于除杂,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A.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研磨 B. 金属溶于水
C. 高温分解 D. 高温条件下碳粉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据此回答。
【详解】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研磨属于吸热反应,但是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金属Na与水反应放热,B错误;
C.高温分解CaCO3是吸热反应,但是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高温条件下碳粉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故选D。
6.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气体中数目为
B. 、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生成分子的数目为
C. 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分子的数目为
D. 常温常压下,与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气体中没有H+,A错误;
B.、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生成,反应过程中浓硫酸变稀,而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则生成分子的数目小于,B错误;
C.N2和H2反应生成NH3是可逆反应,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分子的数目小于,C错误;
D.与混合物的最简式为NO2,N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装置
目的 A.制备少量氧化碳二气体 B.证明酸性强弱:
装置
目的 C.验证浓分解生成 D.对进行尾气处理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碱易溶于水,启普发生器不适用易溶于水的反应物,应改为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取少量二氧化碳,A错误;
B.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HCl气体,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该装置可以证明酸性强弱:,B正确;
C.浓硝酸分解会有氧气产生不能确定是分解产生了NO2还是生成NO后被氧气氧化为NO2,淀粉-KI会变为蓝色也不能验证浓分解生成,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应该选用倒扣的干燥管,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错误;
故选B。
8. 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含有,、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一种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溶液和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任意互换
B. 操作①和操作②均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C. 固体a中至少含有四种物质
D. 若加入的稀盐酸过量,将导致获得的晶体不纯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给流程题可知,粗盐溶解后加入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硫酸钠,但同时引入氯化钡杂质,加入NaOH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氯化镁杂质,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但同时可能引入碳酸钠杂质,过滤可以得到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杂质的氯化钠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为了出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杂质,蒸发、结晶、烘干后得到精盐。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碳酸钠可以除去原溶液中的钙离子,也可以除去除杂用的钡离子,则和顺序不可以调换,A错误;
B.①和②分别为过滤和蒸发结晶,过滤需要烧杯溶解,玻璃棒起引流作用,蒸发过程中不需要烧杯,需要玻璃棒进行搅拌,B错误;
C.固体a中至少含有四种物质分别为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C正确;
D.盐酸容易挥发,则若⑥加入的盐酸过量,在结晶时,也会挥发,不会导致获得的NaCl晶体不纯,D错误;
故选C。
9. “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模型和工具。下图是部分含氨、硫元素的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下列关于各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c、g、h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B. i的浓溶液可与b在加热时发生反应
C. b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直接生成d
D. 工业上通过f→g→h→i来制备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a为H2S,b为S,c为SO2,d为SO3,e为H2SO4,f为NH3,g为NO,h为NO2,i为HNO3,据此回答。
【详解】A.SO2、NO、NO2的排放会导致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的形成,A正确;
B.浓硝酸与S加热反应生成SO2、NO2与水,B正确;
C.S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SO2,C错误;
D.工业上通过NH3的催化氧化转化为NO,NO转化为NO2,NO2与水制备HNO3,D正确;
故选C。
10.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下图为燃料电池的工作示意图(电极A、B为多孔碳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极A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
C. 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导线→电极B→溶液→电极A
D. 电极A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故A为负极,B为正极,电极B上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OH-,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电极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
B.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B正确;
C.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导线→电极B,电子不进入溶液也不能在溶液中迁移,C错误;
D.电极B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D错误;
故选B。
11.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下列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A. 在①的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B. ②处棉花最终变成无色
C. ③处棉花上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D. 反应结束后,向①中试管加水,观察颜色,确认有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浓硫酸与铜片加热产生SO2,SO2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SO2与Na2S反应,使蘸有Na2S溶液的棉花产生淡黄色固体,④为尾气处理,据此回答。
【详解】A.铜与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体现强氧化性和酸性,A错误;
B.酸性高锰酸钾的棉花颜色逐渐变浅,最终是否褪色需取决于酸性高锰酸钾的量,若过量则为变浅,若少量则褪色,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③处棉花上有淡黄色固体生成,C正确;
D.反应结束后,将①中溶液加入另一只有水的试管中,观察颜色,确认有CuSO4的产生,D错误;
故选C。
12. 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状态I→状态II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状态II的总能量小于状态III的总能量
C. 状态III→状态IV可用方程式表示为
D. 该过程涉及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状态I→状态II是将水变为了H和OH,化合价发生变化,状态化合价,价发生变化,状态I→状态II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状态Ⅱ到状态Ⅲ为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为放热过程,则状态Ⅱ的总能量大于状态Ⅲ的总能量,故B错误;
C.状态Ⅲ→状态Ⅳ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C错误;
D.变化过程涉及氢氧极性键的断裂,氢氢非极性键的生成,不涉及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形成,故D错误;
故选A。
13. 某混合液中,和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和。向该混合液中加入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25.6g铜粉的物质的量==0.4mol;100mL混合溶液中,HNO3和H2SO4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和,所含氢离子的物质的量=0.1L×4.0mol·L-1+0.1L×2.0mol·L-1×2=0.8mol,依据反应离子方程式3Cu+8H++2NO=3Cu2++2NO+4H2O可知,消耗0.8mol×=0.3mol的铜,即0.3mol×64g·mol-1=19.2g,所以铜剩余;根据氢离子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铜离子物质的量为8H+~3Cu2+,得到铜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综上所述故选B。
14. 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硫酸亚铁装入如图所示的装置a中,打开和,缓缓通入,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反应管中残留的红色粉末是
B. 若装置b中的试剂为溶液,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以证明分解产物中有生成
C. 装置c中的试剂可以是品红溶液,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有无生成
D. d为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B
【解析】
【分析】硫酸亚铁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可生成Fe2O3、SO3、SO2,反应方程式为:2FeSO4Fe2O3+SO2↑+SO3↑,SO3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会产生BaSO4,故可用b中的氯化钡溶液检验SO3,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c用于检验SO2,可用品红溶液,d为尾气处理装置,可用氢氧化钠溶液,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反应管中残留固体红色粉末是氧化铁,A正确;
B.如果把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硝酸钡溶液中,因为二氧化硫溶于水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再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b应为氯化钡,用于检验SO3,B错误;
C.装置c中可以是品红溶液,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有无SO2生成,如果溶液褪色,证明存在SO2,C正确;
D.d为尾气处理装置,可用氢氧化钠溶液,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Vilsmeier试剂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原料,由以下反应生成。W、X、Y、Z、Q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只有X、Y、Z在同一周期,Y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W元素的一种核素不含中子,该五种元素的原子在以上结构中均达到或的稳定结构。
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各元素的元素符号:X_______;Z_______。
(2)Q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3)Vilsmeier试剂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和_______。
(4)X、Y、Z三元素分别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分子式)。
(5)写出两种由W和Y形成10电子微粒: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来制取X的单质,并探究该淡黄色的固体反应物是否变质。
①写出固体反应物的电子式_______。
②测定气体体积时需要在反应停止后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
A.向下移动漏斗,使漏斗中液面与量气管液面相平
B.视线与量气管中的凹液面相平进行读数
C.冷却气体至室温
③若用电子天平称取固体反应物进行实验,反应完全后,测得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说明该固体反应物已经_____(填“完全”或“部分”或“没有”)变质。(忽略加入的水的体积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答案】(1) ①. O ②. C
(2)第三周期ⅦA (3) ①. 离子键 ②. 共价键
(4)H2O (5) ① NH3 ②. NH
(6) ①. ②. CAB ③. 部分
【解析】
【分析】W、X、Y、Z、Q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在同一周期,Y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则Y为N元素; W元素的一种核素不含中子,则W为H元素;五种元素的原子在有机结构中均达到稳定结构,由结构简式可知,W、X、Y、Z、Q形成共价键的数目分别为1、3、2、4、1,则Z为C元素,Q能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五种元素中X的电负性最大,则X为O元素、Q为Cl元素,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X为O元素、Z为C元素。
【小问2详解】
Q元素为C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ⅦA。
【小问3详解】
Vilsmeier试剂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小问4详解】
X、Y、Z三元素分别形成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H2O、NH3、CH4,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同周期从左至右非金属性增强,H2O的稳定性最强。
【小问5详解】
W和Y形成的10电子微粒:NH3、NH。
【小问6详解】
①2Na O + 2H O = 4NaOH +O ↑,反应物为过氧化钠,电子式为:。
②反应放热导致气体的温度偏高,故应冷却后再进行读取气体的体积,读取实验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时上下移动量筒,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读取气体的体积,故顺序为CAB。
③若用电子天平称取固体反应物进行实验,反应完全后,测得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2Na O + 2H O = 4NaOH +O ↑,氧气的物质的量为:,生成0.02mol氧气,需要0.04mol Na O ,即质量为3.12g,说明该固体反应物已经部分变质。
16. 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约占地壳质量的以上。工业制硅,先制得粗硅,再制得高纯硅。
I.请回答:
(1)工业制粗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制取的高纯硅可用于_______(写出硅的一种用途)。
(2)工业制粗硅的中间产物遇水剧烈反应生成、和一种气体单质,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II.某小组拟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探究四氯化硅的制备和应用(夹持装置已省略)。
已知有关信息:
①,
②遇水剧烈水解,的熔点、沸点分别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3)A中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
(5)为了更好的收集产品,可以将试剂瓶E放在_______中使四氯化硅液化收集。
(6)能否将装置G改成如图装置来吸收尾气?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_______。
【答案】(1) ①. SiO2+2CSi+2CO↑ ②. 光导纤维通信材料
(2)SiHCl3+ 3H2O =+ 3HCl + H2↑
(3)分液漏斗 (4)除去氯化氢气体
(5)冰水 (6) ①. 不能 ②. 水蒸气进入E中会导致四氯化硅水解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硅与碳高温反应工业制粗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硅具有半导体性质,主要用来制作高纯半导体、耐高温材料、光导纤维通信材料;
【小问2详解】
遇水剧烈反应生成、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HCl3+ 3H2O =+ 3HCl + H2↑;
【小问3详解】
A中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小问4详解】
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
【小问5详解】
为了更好收集产品,可以将试剂瓶E放在冰水中使四氯化硅液化收集
【小问6详解】
水蒸气进入E中会导致四氯化硅水解,故不能将装置G改成如图装置来吸收尾气。
17. 以废I旧锌锰干电池的炭包(含炭粉、、和少量、等物质)为原料,从中回收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需将结块的炭包粉碎,目的是_______。
(2)“酸浸”过程中,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溶解”时加入的作用是_______,的实际消耗量比理论值高的原因_______。
(4)写出“焙烧”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5)碱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使用广泛的便携式电源,结构如图所示。其电池总反应为。
①中的化合价为_______。
②该电池工作时,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
【答案】(1)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
(2) ①. Fe+4H++=Fe3++NO↑+2H2O ②. 1:1
(3) ①. 做还原剂 ②. MnO2会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增大过氧化氢的消耗量。
(4)
(5) ①. +3 ②. Zn-2e-+2OH-=Zn(OH)2
【解析】
【分析】废旧锌锰干电池的炭包(含炭粉、MnO2、NH4Cl、和少量Fe、Cu等物质)加入稀硝酸酸化,炭粉、MnO2不溶,其余溶解过滤后进入废液1中,所得固体在空气中灼烧,碳转化为CO2,得到的粗MnO2利用稀硫酸和双氧水溶解得到氧气和锰离子,加入碳酸钠溶液沉淀锰离子,得到碳酸锰,然后焙烧得到MnO2,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酸浸”时需将结块的炭包粉碎,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
故答案为: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
【小问2详解】
①铁和足量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4H++NO=Fe3++NO↑+2H2O;
②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
故答案为:
①Fe+4H++NO=Fe3++NO↑+2H2O
②1:1
【小问3详解】
①根据流程图可知,二氧化锰溶解在过氧化氢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并且有气体产生,经过分析可得该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该反应中H2O2作还原剂;
②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MnO2的存在,会使H2O2的实际消耗量比理论值高。
故答案为:
①作还原剂
②MnO2会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增大过氧化氢的消耗量;
【小问4详解】
碳酸锰在空气中高温焙烧,生成二氧化锰的同时,还会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小问5详解】
根据总反应式可知锌失去电子,锌作负极,二氧化锰得到电子,作正极,因此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
故答案为:
Zn-2e-+2OH-=Zn(OH)2
18. 火力发电厂烟气中的氨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气体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为实现绿色环保、废物利用等目的,现探究控制和治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有效途径。
I.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将还原生成。某同学在实验室对与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用下图装置制备和收集氨气。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_______靠近试管口,若看到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经集满。
(2)将收集到的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两端用夹子、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看到_______现象,说明反应已经完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II.
(3)氨水能吸收烟气中,后经催化氧化,可得到硫酸盐。已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的分布如下图所示。向氨水中通入,当溶液的时,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4)碘、水吸收一氧化硫,具体流程如图所示。已知:易挥发。
①在反应器中,控制温度不超过100℃的目的是_______。
②该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
③碘、水吸收二氧化硫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①.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②. 红色石蕊试纸
(2) ①. Y管中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 ②.
(3)SO
(4) ①. 防止水汽化 ②. I2 ③. SO2+I2+2H2O=H2SO4+2HI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用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看到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经集满。
【小问2详解】
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Y管中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向氨水中通入,当溶液的时,根据分布图可知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阴离子是SO。
【小问4详解】
①水的沸点是100℃,在反应器中控制温度不超过100℃的目的是:防止水汽化。
②根据图示,膜反应器中的产物I2,可以循环使用。
③碘、水吸收二氧化硫生成硫酸和氢碘酸,总反应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