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17 15:17:46

文档简介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考试高二年级4月试题生物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生产谷氨酸需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②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
③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农药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④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⑤生产柠檬酸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1、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好氧型细菌,发酵过程中应进行通气和搅拌,以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如果培养液中溶氧量不足,生成的产物就会是乳酸或琥珀酸。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控制好温度也会有利于谷氨酸高效持久的大量合成。
2、微生物肥料利用了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生物活性物质等来增进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常见的有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等。
3、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了大量的微生物菌体,即单细胞蛋白,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能使家禽、家畜增重快,产奶或产蛋量显著提高。
【详解】①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时,需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才能积累谷氨酸,故生产谷氨酸需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①正确;
②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其中的单细胞蛋白是微生物菌体,并不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获得,②错误;
③利用发酵工程生产根瘤菌肥能够增进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③错误;
④啤酒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是在主发酵阶段完成,故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④错误;
⑤生产柠檬酸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⑤正确。
故选B。
2. 丙草胺(C17H26ClN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除草剂,能抑制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从达活泉公园土壤中分离出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计数(如下图所示),以期为修复被丙草胺污染土壤提供微生物资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涂布前要了解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接种蒸馏水来培养检测
B. 除了用图中所示计数方法之外,还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其计数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大
C. 用以丙草胺为唯一氮源的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可提高丙草胺降解菌浓度
D. 通过计算得知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约为1.7×109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涂布前要了解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出现,A错误;
B、该计数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除了用图中所示计数方法之外,还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由于显微镜下死菌活菌均被计数,故其计数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大,B正确;
C、若以丙草胺作为唯一氮源,则只有具有降解能力的降解菌能够存活,故可提高丙草胺降解菌浓度,C正确;
D、据图分析,5号试管的总的稀释倍数是106,根据5号试管的数据可知,每克土壤中菌株数为(168+175+167)÷3÷0.1×106=1.7×109个,D正确。
故选A。
3. 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接种结束后,将④倒置培养,皿底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
B. 制作①中的培养基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调至酸性后再进行湿热灭菌
C. 通过平板划线法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D. 操作②到④的过程中,接种环共需要进行6次灼烧灭菌处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培养。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五个步骤。
【详解】A、图中操作结束后,为了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滴落到培养基造成污染,需要将培养皿倒置培养,且同时在培养基皿底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A正确;
B、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然后不能进行灭菌,B错误;
C、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以获得单个菌落,C正确;
D、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操作②到④的过程中,接种环共需要进行6次灼烧灭菌处理,D正确。
故选B。
4. 人参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常以根入药,由于过度采挖导致人参资源枯竭,而人工栽培周期长,研究表明,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培养人参不定根,用以满足市场需求。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参不定根培养中有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B. 过程①必须光照培养以增加有机物来源
C. 过程②所需要的生长素比例大于细胞分裂素 D. 需要检测获得的不定根中有效成分如人参皂苷的含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详解】A、图中①表示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②表示再分化形成不定根,人参不定根培养中有①脱分化和②再分化过程,A正确;
B、脱分化过程不需要光照,再分化需要光照,B错误;
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所以过程②再分化形成根所需要的生长素比例大于细胞分裂素,C正确;
D、需要检测不定根中有效成分判定不定根的药用价值,D正确。
故选B
5. 以二倍体兰花花药为外植体,经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获得兰花植株。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为防止杂菌污染,①②③过程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B. ②过程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多种植物激素以利于再分化
C. 该育种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 经④过程形成的植株中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将二倍体兰花的花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其中①表示取出花药过程,②阶段表示脱分化,该阶段能形成愈伤组织,其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③阶段表示再分化过程,该阶段能形成胚状体发育成幼苗,④表示移栽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要求无菌、无毒的环境,其中外植体要进行消毒处理,而培养基需灭菌处理,①②③过程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A正确;
B、②过程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多种植物激素以利于脱分化,B错误;
C、高度分化的细胞首先经过脱分化后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形成植株,整个育种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
D、该过程使用了秋水仙素,能将花药(配子)中的染色体恢复正常,④过程形成的植株中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兰花植株,D正确。
故选B
6.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小鼠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胃蛋白酶处理两种肝组织块后可得到肝细胞悬液
B. 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
C. 甲、乙细胞在持续的原代培养过程中,乙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D. 该试验中用到的培养液也能用来培养乙肝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2、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详解】A、处理肝组织块获得到肝细胞悬液用胰蛋白酶,A错误;
B、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CO2用于维持培养液的pH值,B错误;
C、正常细胞不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培养一段时间后会停止分裂,C正确;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液直接培养,D错误。
故选C。
7. 下图为肾脏上皮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B. 丙过程指细胞在添加血清的合成培养基中原代培养
C. 丙过程会出现细胞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现象
D. 丁过程为传代培养,细胞都能进行无限增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甲操作位剪碎的组织块,乙为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的单个细胞悬液,丙图为转入培养液中进行原代培养的过程,该过程中细胞会表现为贴壁生长以及接触抑制的特点,丁图为将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让细胞培养,该过程为传代培养过程,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后就不易传下去了,一般情况下,细胞传至10~50代时增殖会逐渐缓慢,以至完全停止。
【详解】A、甲→乙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获得单细胞悬液然后进行细胞培养,A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丙过程指细胞在添加血清的合成培养基中原代培养的过程,B正确;
C、丙过程为原代培养,会出现细胞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现象,C正确;
D、丁过程为传代培养,细胞传至10~50代会逐渐缓慢,直到完全停止,当继续传代培养时少部分细胞会获得不死性,这些细胞已经发生了突变,D错误。
故选D。
8. 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培养液中活细胞和死亡细胞密度统计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要控制胰蛋白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免损伤细胞
B. 培养液中应适当加入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以避免杂菌污染
C. 曲线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及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D. 培养至第6天时,新产生的细胞数等于死亡细胞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ab段表示活细胞密度增加,bc段表示活细胞密度减少;培养0~8天时,死细胞密度增加。培养第6天时,活细胞数等于死亡细胞数。
【详解】A、实验中贴壁细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再用离心法收集,要控制胰蛋白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免损伤细胞,A正确;
B、培养液中应适当加入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以避免培养过程中杂菌污染,B正确;
C、曲线bc段表示活细胞密度减少而死细胞密度增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及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等,C正确;
D、图中可以看出培养第6天时,活细胞数等于死亡细胞数,D错误。
故选D。
9. 病毒感染果蔬后,会借助胞间连丝等结构扩散,导致果蔬产量和品质退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生产出脱毒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获取的植株茎尖切段需用70%的酒精和5%的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
B. 脱毒苗培育过程需要更换培养基,提高生长素的比例有利于根的分化
C. 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及细胞分化
D. 植株茎尖细胞中不含病毒的原因可能是该组织胞间连丝不发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详解】A、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常用70%的酒精和5%的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无菌水冲洗,A正确;
B、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更换培养基,提高生长素的比例有利于生根,提高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有利于芽的生长,B正确;
C、形成愈伤组织过程是脱分化,不会发生细胞分化,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病毒感染果蔬后,会借助胞间连丝等结构扩散”,所以植株茎尖细胞中不含病毒的原因可能是该组织胞间连丝不发达,D正确。
故选C。
10.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针对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于融合的B淋巴细胞应从未受抗原刺激的动物中提取
B. 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均依据细胞全能性原理
C. 筛选2过程需要用到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D. 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只能通过体外培养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为,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用于融合的B淋巴细胞应从受特定抗原刺激的动物体中提取,A错误;
B、单克隆抗体制备是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具有两种细胞的遗传信息,B错误;
C、为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以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筛选,C正确;
D、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可通过植入小鼠腹腔中增殖或体外培养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D错误。
故选C。
11. 将细胞毒素类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形成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可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外培养单个浆细胞可持续大量获得单克隆抗体 B. ADC通过胞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内
C. ADC在溶酶体中被裂解后释放出药物 D. 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利用了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的特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被称为编程性死亡。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题图分析,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细胞毒素类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被肿瘤细胞特异性识别,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肿瘤细胞,导致溶酶体裂解,释放药物,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详解】A、体外培养单个浆细胞不能持续大量获得单克隆抗体,因为浆细胞没有分裂能力,A错误;
B、结合图示可知,ADC进入肿瘤细胞的方式为胞吞,B正确;
C、溶酶体是细胞中的消化车间,图中ADC在溶酶体中被裂解后释放出药物,C正确;
D、根据抗体能与抗原发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可推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利用了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的特点,D正确。
故选A。
12. 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
B. 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C. 为避免代孕绵羊对植入的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注射免疫抑制剂
D. 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答案】D
【解析】
【分析】胚胎分割:借助显微操作技术或徒手操作方法切割早期胚胎成二、四等多等份再移植给受体母畜,从而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生物学新技术。
【详解】A、胚胎工程中用促性腺激素来促使雌性个体超数排卵,A错误;
B、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需要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与获能的精子进行受精,B错误;
C、胚胎学原理中母体对外来胚胎没有免疫排斥反应,故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C错误;
D、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同卵多胎,增大了胚胎的数量,进一步扩大了繁殖规模,D正确。
故选D。
13. 小鼠胚胎干细胞经定向诱导可获得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制备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胰蛋白酶处理a处的细胞后可获得分散的胚胎干细胞
B. 欲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用胚胎分割技术将a处细胞团均等分割
C. 为获得更多的囊胚,采用促性腺激素注射促进雄鼠产生更多的精子
D. a处的细胞与b处的细胞的核基因相同,但mRNA有差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为内细胞团细胞,b为滋养层细胞,其中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属于胚胎干细胞。
【详解】A、用胰蛋白酶处理a内细胞团处的细胞后可获得分散的胚胎干细胞,A正确;
B、欲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用胚胎分割技术,注意一定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B正确;
C、为获得更多的囊胚,采用激素(促性腺激素)注射促进雌鼠产生更多的卵母细胞(超数排卵),C错误;
D、a为内细胞团细胞,b为滋养层细胞,a处的细胞与b处的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产生的,含有的基因相同,不同类型的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它们的mRNA有差异,D正确。
故选C。
14. 下图是利用体外受精技术培育某种哺乳动物的大致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刚刚排出的精子能够立即与发育成熟的卵母细胞结合完成受精
B. 精子在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透明带会发生反应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
C. 早期胚胎一般要经历桑葚胚、囊胚等阶段
D. 胚胎移植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①体内受精包括受精前的准备阶段和受精阶段,前者包括精子获能和卵子的准备,后者会发生阻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两种生理反应,即透明带反应与卵细胞膜反应。②哺乳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过程:受精卵→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③胚胎移植是指将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详解】A、刚刚排出的精子没有受精能力,需要通过“精子获能”这一生理变化才能与发育成熟的卵母细胞结合完成受精,A错误;
B、精子在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卵细胞膜外的透明带会迅速发生生理反应,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透明带,即透明带反应,B正确;
C、根据胚胎形态的变化,可将早期发育的胚胎分为桑葚胚、囊胚等阶段,C正确;
D、在胚胎移植中,供体(提供胚胎的个体)的主要职能变为产生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胚胎,繁重而漫长的妊娠和育仔任务由受体(接受胚胎的个体)取代,因此胚胎移植可充分发挥雌性个体的繁殖潜能,D正确。
故选A。
15. HER-2(一种跨膜糖蛋白)高表达通常只出现于胎儿期,正常人体组织中其表达量极低,在乳腺细胞中高表达可加速细胞分裂,使其增殖、分化过程失衡,最终转变为乳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T-DMI由曲妥珠单抗和药物DMI连接而成,对HER-2有很强的靶向性。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胎儿期HER-2高表达可能与胚胎发育有关,成人HER-2含量高可为乳腺癌诊断提供参考
B. 因为获取的B淋巴细胞可能有多种,所以曲妥珠单抗的制备过程需进行抗体检测
C. DMI与HER-2特异性结合是T-DMI对癌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的关键
D. 利用同位素标记的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的位置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由题意可知,HER-2(一种跨膜糖蛋白)高表达通常只出现于胎儿期,正常人体组织中其表达量极低,在乳腺细胞中高表达可加速细胞分裂,使其增殖、分化过程失衡,最终转变为乳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T-DMI能与HER-2特异性结合。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A、B、AA、BB型细胞。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详解】A、HER-2(一种跨膜糖蛋白)高表达通常只出现于胎儿期,可能与胚胎发育有关;正常人体组织中其表达量极低,在乳腺细胞中高表达可加速细胞分裂,使其增殖、分化过程失衡,最终转变为乳腺癌,所以成人HER-2含量高可为乳腺癌诊断提供参考,A正确;
B、机体生活的环境存在多种抗原,所以获取的B淋巴细胞可能有多种,故曲妥珠单抗的制备过程需进行专一抗体阳性检测,以保证能与HER-2特异性结合,B正确;
C、DMI是药物,不能与HER-2特异性结合,能与HER-2特异性结合的是曲妥珠单抗,C错误;
D、曲妥珠单抗能与HER-2特异性结合,故利用同位素标记的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的位置,D正确。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6. 如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时,都应添加琼脂
B. 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可以获得单细胞菌落
C. 步骤③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D. 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可通过比较溶液pH的变化大小来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
【答案】AC
【解析】
【分析】(1)液体培养基:不含凝固剂(如琼脂),呈液体状态。 用途:扩大培养获得大量菌种、常用于工业生产。(2)固体培养基:含凝固剂(如琼脂),呈固体状态。 用途:分离、计数、鉴定等。
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合成脲酶,该酶能催化尿素分解产生NH3,以此作为细菌生长的氮源。要将土壤稀释液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出来,培养基的配方设计思路是培养基中除含有细菌必需的碳源、水、无机盐外,只含有尿素一种氮源。
【详解】A、②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不需要添加琼脂,A错误;
B、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细菌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通过涂布平板法分散,获得单细胞菌落,B正确;
C、步骤③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应以尿素为唯一氨源,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胨(含有氮源),C错误;
D、步骤④鉴定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时,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分解尿素能力高的会产生更多NH3,溶液pH更高,所以可通过溶液pH的变化大小来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カ,D正确。
故选AC。
17. 某研究小组用平板划线法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 转换划线角度时需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C. 接种时不能划破培养基,不要将最后一次的划线与第一次划线相连
D. 划线操作时完全打开皿盖,划完立即盖上
【答案】BC
【解析】
【分析】平板划线的操作的基本步骤是:
(1)右手持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待凉后,在火焰旁打开盛有菌液的试管棉塞,并将试管口过火焰,将以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沾取一环菌液,将试管口过火焰丙塞上棉塞。
(2)左手斜持琼脂平板,皿盖打开一条缝,右手于火焰近处将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
(3)烧灼接种环,杀灭环上残留菌液,待冷却(是否冷却,可先在培养基边缘处试触,若琼脂溶化,表示未凉,稍等再试),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第三四五区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
(4)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详解】A、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要先高压蒸汽灭菌后分装到培养皿,A错误;
B、转换划线角度后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冷却后再进行划线,B正确;
C、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且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否则不能分离得到单菌落,C正确;
D、划线时皿盖打开一条缝,右手于火焰近处将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而不是完全打开皿盖,D错误。
故选BC。
18. 为探究提高“日照蓝莓”品质和产量的新途径,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日照蓝莓”的主要品种——兔眼蓝莓为实验材料进行脱毒处理,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取材时可选用兔眼蓝莓的成熟叶片细胞作为外植体
B. 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5%左右的次氯酸钠溶液对外植体消毒时,要控制好时间,以避免造成伤害
C. 接种时注意外植体的方向,不要倒插
D. 脱毒后的兔眼蓝莓果实体积更大,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答案】BCD
【解析】
【分析】1、外植体消毒:选取植物茎段时,要取生长旺盛的嫩枝。菊花茎段用流水冲洗后可加少许洗衣粉,用软刷轻轻刷洗,刷洗后在流水下冲洗20min左右。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 水分,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摇动2~ 3次,持续6~7s,立即将外植体取出,在无菌水中清洗。取出后仍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 2 min。取出后,在无菌水中至少清洗3次,漂净消毒液。
2、插入时应注意茎段方向,不要倒插(形态学上端朝上,形态学下端朝下)。茎段、茎尖基部插入培养基利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详解】A、芽尖等分生组织分裂旺盛,且含病毒少,取材时常选用其作为外植体,所以不能用兔眼蓝莓的成熟叶片细胞作为外植体,A错误;
B、消毒时间不宜过长,容易对外植体造成伤害,所以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5%左右的次氯酸钠溶液对外植体消毒时,要控制好时间,以避免造成伤害,B正确;
C、接种外植体时要注意方向,应使其形态学下端接触培养基,所以接种时注意外植体的方向,不要倒插,C正确;
D、脱毒后的兔眼蓝莓果实体积更大,产量更高,后代个体含病毒少,品质更好,D正确。
故选BCD。
19. 下图为杂交瘤细胞制备示意图。骨髓瘤细胞由于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在HAT筛选培养液中不能正常合成DNA,无法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B. 两两融合的细胞都能在HAT培养液中生长
C. 杂交瘤细胞需进一步筛选才能用于生产
D.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融合的基础
【答案】ACD
【解析】
【分析】1、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增殖,诱导手段有电融合法、聚乙二醇融合法、灭活的病毒诱导法等,结果产生杂交细胞,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2、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
【详解】A、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电融合法、聚乙二醇融合法、灭活的病毒诱导法(如灭活的仙台病毒)等,A正确;
B、两两融合的细胞包括已免疫B细胞与已免疫B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已免疫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虽然能无限增殖,但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已免疫B细胞虽然有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但不具有无限增殖的本领,所以在HAT筛选培养液中,两两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无法生长,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B错误;
C、因每个已免疫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因此在HAT筛选培养液中筛选出来的众多的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抗体,不一定都是人类所需要的,还需要进一步把能分泌人类所需要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C正确;
D、动物细胞融合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完成,故是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基础,D正确。
故选ACD。
20. 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其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不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 精子获能后才能与MⅡ期的卵母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C. “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 “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答案】A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由图可知,三亲婴儿的培育采用了核移植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等。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来自于捐献者,母亲只取了细胞核,这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A错误;
B、获能(获得受精的能力)的精子和MⅡ中期卵母细胞可在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B正确;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两个亲本,即父亲和母亲,C错误;
D、三亲婴儿的培育运用了核移植技术,而且还需要采用动物细胞培养、早期培养培养技术、胚胎移植等技术,D正确。
故选AC。
三、非选择题。
21. 发酵能让食物改头换面,拥有全新的模样和味道。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遍布民间,称为传统发酵技术。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参与是关键。在上述几种饮品及食品加工过程中,主要利用细菌进行发酵的是____和____。细菌属于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___(“有”或“无”)线粒体。
(2)若酿制葡萄酒的微生物主要是果皮上附着的野生酵母菌,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____℃。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红葡萄皮的____进入发酵液。将葡萄酒制作成果醋时,需要将温度提高到____℃。
(3)泡菜发酵期间,乳酸会不断积累,当它的质量分数为____时,泡菜的口味、品质最佳。
(4)腐乳是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_____发酵和_____发酵为主。
【答案】(1) ①. 果醋 ②. 泡菜 ③. 原 ④. 无
(2) ①. 18~30 ②. 色素(花青素) ③. 30~35
(3)0.4%~0.8%
(4) ①. 毛霉 ②. 固体 ③. 半固体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一般称为传统发酵技术。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
【小问1详解】
果酒发酵利用酵母菌,果醋发酵利用醋酸菌,腐乳制作主要利用的是毛霉,泡菜制作主要利用乳酸菌,所以在上述几种饮品及食品加工过程中,主要利用细菌进行发酵的是果醋和泡菜。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无线粒体。
【小问2详解】
若酿制葡萄酒的微生物主要是果皮上附着的野生酵母菌,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18~30℃。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红葡萄皮的色素(花青素)进入发酵液。果醋发酵的条件是温度为:30~35 ℃为适宜,所以将葡萄酒制作成果醋时,需要将温度提高到30~35 ℃。
【小问3详解】
泡菜发酵期间,乳酸会不断积累,当它的质量分数为0.4%~0.8%时,泡菜的口味、品质最佳。
【小问4详解】
腐乳是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为主。
22. 物质m是一种有机物(仅含有C、H两种元素),会污染土壤。m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m的细菌(目标菌)。①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m(5g/L);②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m(15g/L);③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m(45g/L)。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②③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_____。
(2)用①号培养基从土壤悬浮液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乙菌落周围出现____,说明乙菌能____m。
(3)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②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甲比例会_____(升高、下降),乙菌的比例会____(升高、下降),其原因甲不能分解m,不能获得碳源而不能增殖;乙可分解m获得碳源而能增殖。
(4)②号培养基加入_____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并且在同一稀释度下,应至少对____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
【答案】(1) ①. 牛肉膏 ②. 蛋白胨 ③. (物质)m
(2) ①. 乙 ②. 透明圈 ③. 降解(分解)
(3) ①. 下降 ②. 升高
(4) ①. 琼脂 ②.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③. 3
【解析】
【分析】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 (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和无机盐。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菌落乙的透明圈大,应选择菌落乙作为目标菌进行下一步的纯化培养。
【小问1详解】
①号培养基中含有牛肉膏、蛋白胨和有机物m等,其中m仅含有C、H两种元素,故为微生物提供氨源的是牛肉膏、蛋白胨。②③号培养基中除无机盐外,还含有有机物m,故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m。
【小问2详解】
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乙菌落进一步纯化。因为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降解m,而甲菌落没有形成透明圈。
【小问3详解】
②号培养基的碳源是m,甲菌不能降解m,缺乏碳源而不能增殖;乙菌能降解m,可以增殖,因此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②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甲比例会下降,乙菌的比例会升高。
【小问4详解】
固体培养基中需要加入凝固剂琼脂,稀释涂布平板法除可用于分离微生物外,也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量。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且在同一稀释度下应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以减少实验误差。
23. 如图为番茄—马铃薯植株的培育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包括图中______(用编号表示)过程,该技术在打破_____,实现远缘杂交育种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优势。该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的____、植物细胞具有_____。
(2)①②过程常用____、______去除植物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3)在③过程,常用______试剂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⑤和⑥是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步骤,需要添加的关键植物激素是_____、____,它们的浓度和____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4)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正常体细胞中含有____条染色体。
【答案】(1) ①. ①②③④⑤⑥ ②. 生殖隔离 ③. 流动性 ④. 全能性
(2) ①. 纤维素酶 ②. 果胶酶
(3) ①. 聚乙二醇(PEG) ②. 生长素 ③. 细胞分裂素 ④. 比例
(4)m+n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番茄-马铃营”植株的培育过程,其中其中①②为去壁过程;③为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④表示再生细胞壁的过程;⑤表示脱分化过程;⑥表示再分化过程。
【小问1详解】
植物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是指将植物不同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杂种植株的技术。包括去壁、细胞融合和细胞培养等,即①②③④⑤⑥,该技术在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优势。植物体细胞杂交首先要使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其次要把杂种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杂种植株。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小问2详解】
获得原生质体需要分解细胞壁,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故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小问3详解】
通常用聚乙二醇(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⑤⑥过程为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为杂种植株,常常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比例等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
【小问4详解】
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番茄一马铃薯共有m+n条染色体。
24. 1996年克隆羊“多莉”诞生以后,马、牛、兔、猫、狗、骆驼等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如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未被攻克。2017年底两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诞生,成功培育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
(1)用动物体细胞克隆动物,实际上是通过核移植技术来实现的,该技术分为_____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其中难度更大的是体细胞核移植,原因是动物体细胞____程度高,表现______十分困难。
(2)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还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______技术的支持。
(3)下图是克隆高产奶牛的过程。
从屠宰场收集牛____,采集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到①_____期,通常通过____去核(此时的“核”是____—染色体复合物),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通过电融合法使两细胞融合,形成②_____,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其激活,完成_____和_____。生出与供体奶牛的遗传物质基本相同的克隆动物。
【答案】(1) ①. 胚胎 ②. 分化 ③. 全能性
(2)胚胎移植 (3) ①. 卵巢 ②. 减数分裂Ⅱ中(MII) ③. 显微操作(法) ④. 纺锤体 ⑤. 重构胚(重组胚胎) ⑥. 细胞分裂 ⑦. 发育进程
【解析】
【分析】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过程: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在体外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成熟,可以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 -极体,使用电脉冲等方法可以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克隆分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治疗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生殖性克隆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生人类个体。
【小问1详解】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过程: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该技术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相比,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故其中体细胞核移植难度更大。
【小问2详解】
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还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技术的支持。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采集牛卵巢中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通过显微操作去核(此时的“核”是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去核的卵母细胞;高奶牛(供体)→从供体身体某一部位上取体细胞→供体细胞培养→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通过电融合法使两细胞融合,供体核进入卵母细胞→得到重构胚(重组胚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过程→早期胚胎→将胚胎移入受体 ( 代孕)母牛体内→生出与供体奶牛遗传物质基本相同的犊牛。
25. 如图为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和经体外受精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A的形成过程中特有的诱导方法:_____诱导法。
(2)直接产生的两两融合的A细胞有3种,需用特定的____培养基进行筛选,经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和______,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______内增殖,一段时间后分别从细胞_____或小鼠_____中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3)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______,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______。
(4)若要同时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图Ⅱ中囊胚进行______,操作过程需要特别注意将____均等分割。
【答案】(1)灭活病毒
(2) ①. 选择 ②. 克隆化培养 ③. 抗体检测 ④. 腹腔 ⑤. 培养液 ⑥. 腹水
(3) ①. 细微差异 ②. 大量制备
(4) ①. 胚胎分割 ②. 内细胞团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小问1详解】
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为灭活病毒诱导法。
【小问2详解】
直接产生的两两融合的A细胞有3种,需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所需抗体,因此还需要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等筛选过程,最终才能获得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可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小鼠腹腔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小问3详解】
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
【小问4详解】
若要同时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Ⅱ中囊胚进行胚胎分割,操作过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将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考试高二年级4月试题生物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生产谷氨酸需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②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
③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农药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④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⑤生产柠檬酸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2. 丙草胺(C17H26ClN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除草剂,能抑制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从达活泉公园土壤中分离出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计数(如下图所示),以期为修复被丙草胺污染土壤提供微生物资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涂布前要了解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接种蒸馏水来培养检测
B. 除了用图中所示计数方法之外,还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其计数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大
C. 用以丙草胺为唯一氮源的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可提高丙草胺降解菌浓度
D. 通过计算得知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约为1.7×109个
3. 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接种结束后,将④倒置培养,皿底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
B. 制作①中的培养基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调至酸性后再进行湿热灭菌
C. 通过平板划线法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D. 操作②到④的过程中,接种环共需要进行6次灼烧灭菌处理
4. 人参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常以根入药,由于过度采挖导致人参资源枯竭,而人工栽培周期长,研究表明,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培养人参不定根,用以满足市场需求。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参不定根培养中有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B. 过程①必须光照培养以增加有机物来源
C. 过程②所需要的生长素比例大于细胞分裂素 D. 需要检测获得的不定根中有效成分如人参皂苷的含量
5. 以二倍体兰花花药为外植体,经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获得兰花植株。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为防止杂菌污染,①②③过程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B. ②过程需培养基中添加多种植物激素以利于再分化
C. 该育种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 经④过程形成的植株中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
6.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小鼠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胃蛋白酶处理两种肝组织块后可得到肝细胞悬液
B. 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
C. 甲、乙细胞在持续的原代培养过程中,乙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D. 该试验中用到的培养液也能用来培养乙肝病毒
7. 下图为肾脏上皮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B. 丙过程指细胞在添加血清的合成培养基中原代培养
C. 丙过程会出现细胞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现象
D. 丁过程为传代培养,细胞都能进行无限增殖
8. 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培养液中活细胞和死亡细胞密度统计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要控制胰蛋白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免损伤细胞
B. 培养液中应适当加入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以避免杂菌污染
C. 曲线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及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D. 培养至第6天时,新产生的细胞数等于死亡细胞数
9. 病毒感染果蔬后,会借助胞间连丝等结构扩散,导致果蔬产量和品质退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生产出脱毒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获取的植株茎尖切段需用70%的酒精和5%的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
B. 脱毒苗培育过程需要更换培养基,提高生长素的比例有利于根的分化
C. 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及细胞分化
D. 植株茎尖细胞中不含病毒的原因可能是该组织胞间连丝不发达
10.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针对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于融合B淋巴细胞应从未受抗原刺激的动物中提取
B. 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均依据细胞全能性原理
C. 筛选2过程需要用到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D. 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只能通过体外培养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11. 将细胞毒素类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形成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可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外培养单个浆细胞可持续大量获得单克隆抗体 B. ADC通过胞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内
C. ADC在溶酶体中被裂解后释放出药物 D. 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利用了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的特点
12. 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
B. 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C. 为避免代孕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注射免疫抑制剂
D. 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13. 小鼠胚胎干细胞经定向诱导可获得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制备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胰蛋白酶处理a处的细胞后可获得分散的胚胎干细胞
B. 欲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用胚胎分割技术将a处细胞团均等分割
C. 为获得更多的囊胚,采用促性腺激素注射促进雄鼠产生更多的精子
D. a处的细胞与b处的细胞的核基因相同,但mRNA有差异
14. 下图是利用体外受精技术培育某种哺乳动物的大致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刚刚排出精子能够立即与发育成熟的卵母细胞结合完成受精
B. 精子在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透明带会发生反应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
C. 早期胚胎一般要经历桑葚胚、囊胚等阶段
D. 胚胎移植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15. HER-2(一种跨膜糖蛋白)高表达通常只出现于胎儿期,正常人体组织中其表达量极低,在乳腺细胞中高表达可加速细胞分裂,使其增殖、分化过程失衡,最终转变为乳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T-DMI由曲妥珠单抗和药物DMI连接而成,对HER-2有很强的靶向性。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胎儿期HER-2高表达可能与胚胎发育有关,成人HER-2含量高可为乳腺癌诊断提供参考
B. 因为获取的B淋巴细胞可能有多种,所以曲妥珠单抗的制备过程需进行抗体检测
C. DMI与HER-2特异性结合是T-DMI对癌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的关键
D. 利用同位素标记的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的位置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6. 如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时,都应添加琼脂
B. 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可以获得单细胞菌落
C. 步骤③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D. 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可通过比较溶液pH的变化大小来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
17. 某研究小组用平板划线法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 转换划线角度时需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C. 接种时不能划破培养基,不要将最后一次的划线与第一次划线相连
D. 划线操作时完全打开皿盖,划完立即盖上
18. 为探究提高“日照蓝莓”品质和产量的新途径,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日照蓝莓”的主要品种——兔眼蓝莓为实验材料进行脱毒处理,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取材时可选用兔眼蓝莓的成熟叶片细胞作为外植体
B. 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5%左右的次氯酸钠溶液对外植体消毒时,要控制好时间,以避免造成伤害
C. 接种时注意外植体的方向,不要倒插
D. 脱毒后的兔眼蓝莓果实体积更大,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19. 下图为杂交瘤细胞制备示意图。骨髓瘤细胞由于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在HAT筛选培养液中不能正常合成DNA,无法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B. 两两融合的细胞都能在HAT培养液中生长
C. 杂交瘤细胞需进一步筛选才能用于生产
D.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融合的基础
20. 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其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不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 精子获能后才能与MⅡ期的卵母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C. “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 “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三、非选择题。
21. 发酵能让食物改头换面,拥有全新的模样和味道。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遍布民间,称为传统发酵技术。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参与是关键。在上述几种饮品及食品加工过程中,主要利用细菌进行发酵的是____和____。细菌属于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___(“有”或“无”)线粒体。
(2)若酿制葡萄酒的微生物主要是果皮上附着的野生酵母菌,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____℃。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红葡萄皮的____进入发酵液。将葡萄酒制作成果醋时,需要将温度提高到____℃。
(3)泡菜发酵期间,乳酸会不断积累,当它的质量分数为____时,泡菜的口味、品质最佳。
(4)腐乳是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_____发酵和_____发酵为主。
22. 物质m是一种有机物(仅含有C、H两种元素),会污染土壤。m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m的细菌(目标菌)。①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m(5g/L);②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m(15g/L);③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m(45g/L)。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②③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_____。
(2)用①号培养基从土壤悬浮液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乙菌落周围出现____,说明乙菌能____m。
(3)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②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甲比例会_____(升高、下降),乙菌的比例会____(升高、下降),其原因甲不能分解m,不能获得碳源而不能增殖;乙可分解m获得碳源而能增殖。
(4)②号培养基加入_____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并且在同一稀释度下,应至少对____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
23. 如图为番茄—马铃薯植株的培育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包括图中______(用编号表示)过程,该技术在打破_____,实现远缘杂交育种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优势。该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的____、植物细胞具有_____。
(2)①②过程常用____、______去除植物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3)在③过程,常用______试剂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⑤和⑥是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步骤,需要添加的关键植物激素是_____、____,它们的浓度和____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4)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正常体细胞中含有____条染色体。
24. 1996年克隆羊“多莉”诞生以后,马、牛、兔、猫、狗、骆驼等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如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未被攻克。2017年底两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诞生,成功培育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
(1)用动物体细胞克隆动物,实际上是通过核移植技术来实现的,该技术分为_____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其中难度更大的是体细胞核移植,原因是动物体细胞____程度高,表现______十分困难。
(2)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还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______技术的支持。
(3)下图是克隆高产奶牛的过程。
从屠宰场收集牛____,采集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到①_____期,通常通过____去核(此时的“核”是____—染色体复合物),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通过电融合法使两细胞融合,形成②_____,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其激活,完成_____和_____。生出与供体奶牛的遗传物质基本相同的克隆动物。
25. 如图为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和经体外受精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A的形成过程中特有的诱导方法:_____诱导法。
(2)直接产生的两两融合的A细胞有3种,需用特定的____培养基进行筛选,经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和______,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______内增殖,一段时间后分别从细胞_____或小鼠_____中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3)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______,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______。
(4)若要同时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图Ⅱ中囊胚进行______,操作过程需要特别注意将____均等分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