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17 13:1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烃
1.我国自主研发的对二甲苯绿色合成项目取得新进展,其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异戊二烯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可用溴水鉴别M和对二甲苯
C.对二甲苯的一氯代物有2种
D.M具有芳香族同分异构体
2.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煤和石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的液化常有两种方式:与H2作用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
B.煤焦油中含有大量苯、甲苯等芳香烃,可通过干馏进一步分离
C.石油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可使链状烃转变为环状烃
D.将减压蒸馏后的重油通过催化裂化得到汽油,再进一步裂解得到乙烯和丙烯
3.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和光电池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C.乙酰胺( )与甘氨酸的化学性质相同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4.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乙酸与乙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又均可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
B.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D.纤维素、聚乙烯、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5.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于清洗伤口、杀菌、消毒的医用酒精有强氧化性
B.中国天眼使用的防腐蚀材料磷酸钡属于合金
C.被称为“黑金”的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属于有机化合物
D.工业然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6.高分子P是一种聚酰胺纤维,广泛用于各种刹车片,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
B.化合物B与乙二酸互为同系物
C.化合物C的分子式为
D.高分子P含有三种官能团
7.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由PVC、PC、ABS和亚克力等环保材料制作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VC( )的单体可以使溴水褪色
B.PC(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
C.ABS的单体之一是苯乙烯,其碳的百分含量和乙炔相同
D.亚克力材料( )的单体是甲基丙烯酸甲酯
8.有机物a、b、c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一氯代物有3种 B.b是 的单体
C.c的二氯代物有4种 D.a、b、c互为同分异构体
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机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和二氧化硅
B.硫酸亚铁与维生素C混用有利于铁元素吸收
C.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的白色斑迹主要是氯化钠
D.通过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乙烯、丙烯
10.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HOCH2COOH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NaHCO3溶液、乙醇、乙酸发生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B.C2H3COOC2H5存在C4H9COOH时可以加入饱和NaOH溶液后分液除去
C.金刚烷(如图结构)含有属于芳香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D.与 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的链状有机物C4H6O2,与HBr加成可生成5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11.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依次增大
B.矿物油和植物油都是有机物,均不能使溴水褪色
C.甲苯和Cl2光照下的反应与乙醇和乙酸的反应不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D.有芳香气味的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水解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则符合此条件的C9H18O2的结构有16种
12.化学品Y可由X通过加成、消去两步反应制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能使溴水褪色,说明X中含碳碳双键
B.有副产物生成
C.X、Y都存在顺反异构体
D.Y与足量加成后的产物分子中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13.利用有机分子模拟生物体内“醛缩酶”催化Diels-Alder反应取得重要进展,荣获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某Diels-Alder反应催化机理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总反应为加成反应 B.Ⅰ和Ⅴ互为同系物
C.Ⅵ是反应的催化剂 D.化合物X为
14.酸醇树脂广泛用于涂料行业。一种酸醇树脂P的结构片段如下图所示(“ ”表示链延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树脂P为线型高分子 B.树脂P可发生水解反应
C.树脂P可由缩聚反应制得 D.合成树脂P的一种单体是甘油
15.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苯和液溴的混合物中加入铁粉,将气体直接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苯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 白铁皮(镀锌铁)出现破损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滴入几滴K3[Fe(CN)6]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该过程一定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铝箔熔化并滴落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向酸性KMnO4和H2C2O4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小块MnSO4 生成气体的速率加快,溶液迅速褪色 MnSO4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A.A B.B C.C D.D
16.维生素C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中所含的官能团是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
B.维生素C能使溴水、酸性 溶液褪色
C.维生素C可保存在强碱性环境中
D.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σ键和π键
17.鉴别苯酚、己烷、己烯、乙酸、乙醇时可选用的最佳试剂组合是(  )
A.溴水、氢氧化铜悬浊液 B.FeCl3溶液、金属Na、石蕊试液
C.石蕊、溴水 D.酸性KMnO4溶液、石蕊试液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来自于酯
B.甲烷和苯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C.糖类和油脂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
D.棉花和蚕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19.“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原理
A 家务劳动:用食盐腌制蔬菜以便长期储存 有咸味
B 学农活动:使用草木灰对蔬菜施肥 草木灰富含钾元素
C 学工活动: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铁屑油污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
D 实践活动:用糯米酿制米酒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转变为乙醇
A.A B.B C.C D.D
20.阿司匹林与扑热息痛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贝诺酯。三种物质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种物质中均含有2种官能团
B.扑热息痛遇:FeCl3溶液显紫色
C.1mol阿司匹林最多与2molNaOH反应
D.阿司匹林与扑热息痛生成贝诺酯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21.碳酸亚乙烯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该分子属于极性分子
C.1mol该分子最多可与加成
D.分子中键和键个数比为
22.最近英国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由18个碳原子构成的环碳(cyclocarbon)分子(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B.是一种新型共价化合物
C.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浓硝酸反应
D.分子中碳原子均达8电子稳定结构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35Cl和37Cl互为同位素
B.乙酸和油酸(C17H33COOH)互为同系物
C.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D.乙醛和环氧乙烷( )互为同分异构体
24.甲硫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硫化氢与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催化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上述过程中总反应是取代反应
B.反应前后碳原子的成键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若CD3OD和H2S参与,则可能生成CHD2SH和D2O
D.催化剂的使用可大大提升反应物硫化氢和甲醇的转化率
25.氮气在催化剂 表面,经过电催化制备 的不同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机理一与机理二步骤中,都有加成反应
B.机理一与机理二的慢反应分别是反应③和反应⑥
C.消耗等物质的量氮气,机理二产生的氨气是机理一的2倍
D.氨气在阴极区生成
26.2021年9月24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原创性重大突破——首次在实验室实现到淀粉的全合成。其部分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HA和淀粉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完全相同
B.反应①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
C.升高温度一定会加快反应②的反应速率
D.反应③属于加成反应
27.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石油干馏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
C.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D.纯碱可用于生产普通玻璃,日常生活中也可用纯碱溶液来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
28.化合物p( )、q( )、r( )都是重要的有机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r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q环上的一氯取代产物共有4种
C.p、q、r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物质的量相等的p和q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29.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烯的操作,错误的是(  )
A.先注入无水乙醇再慢慢倒入浓硫酸
B.放入几片碎瓷片
C.加热,使温度慢慢升到170℃
D.用排水法收集乙烯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生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不能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B.医用酒精、84消毒液、食盐水均能使蛋白质变性而常用于家庭杀菌
C.生活中常见的合成橡胶、有机玻璃、酚醛树脂都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备的
D.隔绝空气高温加热生物质,通过热化学转换可产生可燃性气体
31.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分子中碳原子存在sp2、sp3两种杂化方式,但没有手性碳原子
B.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32.有三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8H8,其键线式分别表示为 X: ,Y: ,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都能发生氧化反应,X和Z还能发生加聚反应
B.X、Z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
C.X、Y、Z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同
D.X、Y、Z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33.有机物X的蒸气相对氢气的密度为51,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7%,则能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的X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12种 B.13种 C.14种 D.15种
34.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浓HNO3中加入炭粉并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有NO2和CO2产生
B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 溶液褪色 乙醇具有还原性
C 向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 水层几乎无色 苯与溴发生了反应
D 向FeCl3和BaCl2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SO2 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Fe3+被还原为Fe2+,白色沉淀为BaSO3
A.A B.B C.C D.D
35.制备异丁酸甲酯的某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用甲醇、丙烯和一氧化碳为原料制备异丁酸甲酯
B.反应过程中涉及加成反应
C.化合物6和化合物9互为同分异构体
D.上述反应过程中未改变反应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异戊二烯相当于两个乙烯共用二个碳原子,两个“乙烯”所在的平面有可能重合,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平面,A不符合题意;
B.M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溴水褪色,而对二甲苯与溴水不反应,所以可用溴水鉴别M和对二甲苯,B不符合题意;
C.对二甲苯苯环上的一氯代有机产物只有1种,甲基上的一氯代有机产物只有1种,所以一氯代有机产物有2种,C不符合题意;
D.M的不饱和度为3,而苯基的不饱和度为4,所以M不可能具有芳香族同分异构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异戊二烯相当于两个乙烯共用二个C原子,两个“乙烯”所在的平面可能重合,有可能不共面,当共面时,所有C原子有可能共平面;
B.因为M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CHO,都能使溴水褪色,而对二甲苯与溴水不反应,所以可用溴水鉴别M和对二甲苯;
C.对二甲苯苯环上的一氯代有机产物只有1种,甲基上的一氯代有机产物只有1种,所以一氯代物有2种;
2.【答案】B
【解析】【解答】A.煤的液化常有两种方式:与H2作用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煤中不含苯和甲苯,煤干馏后从煤焦油中能分离出来苯和甲苯,可通过分馏进一步分离,故B符合题意;
C.石油的催化重整,可使链状烃转变为环状烃,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减压蒸馏后的重油通过催化裂化将长链烃断为短链得到汽油,再进一步裂解得到乙烯和丙烯,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B.甲苯和苯等芳香烃是由煤的干馏获得,可以利用二者沸点差异进行分馏进行分离。
3.【答案】D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硅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则用于制作光导纤维,而Si为半导体材料可作光电池材料,A不符合题意;
B.煤经过气化生成水煤气,液化生成甲醇,都有新物质生成,都是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乙酰胺( )分子式为CH3CONH2与甘氨酸分子式为C2H5NO2,二者分子式不同,结构也不同,则化学性质不相同,C不符合题意;
D.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利用溶解性差异分离,为萃取分液法,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传导光的特性;
B.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
C.官能团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
D.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与有机物易溶于有机物有关。
4.【答案】A
【解析】【解答】A、乙醇含 ,乙酸含 ,均与Na反应生成氢气,均为置换反应,且二者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A符合题意。
B、乙烯、氯乙烯均含碳碳双键,而聚乙烯不含双键,则只有乙烯、氯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不符合题意。
C、分馏是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开,是物理变化,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有机高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B.根据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分析解答;
C.根据分馏、干馏、裂化、裂解的概念、特征分析;
D.根据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分析解答。
5.【答案】D
【解析】【解答】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菌,不是因为具有氧化性,故A不符合题意;
B.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磷酸钡属于盐,不属于合金,故B不符合题意;
C.石墨烯是碳单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硫氧化物的排放,从而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菌;
B.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C.石墨烯是碳单质;
D.生石灰与硫氧化物反应。
6.【答案】D
【解析】【解答】A.由高分子P倒推,B为对苯二甲酸,A氧化生成B,则A为对二甲苯,结构对称,只有2种等效氢,所以核磁共振氢谱有二组峰,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B为对苯二甲酸,分子中含有苯环,乙二酸分子中不含苯环,二者结构不相似,且二者分子组成不相差整数个CH2原子团,不互为同系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对硝基苯胺被还原为对苯二胺,则C为对苯二胺,分子式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由高分子P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肽键、羧基、氨基三种官能团,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高分子P结构简式即可判断p含有氨基、羧基、肽键官能团,即可得到单体是对苯二甲酸和对苯二胺,因此B是对苯二甲酸,A为对二甲苯,C是对苯二胺,因此A中两组峰,化合物B与乙二酸不互为同系物,C的分子式为
7.【答案】B
【解析】【解答】A.PVC的单体CH2=CHCl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A不符合题意;
B.根据PC结构简式可知:在该物质分子中含有5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因此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组峰,B符合题意;
C.ABS的单体之一是苯乙烯结构简式是 ,该物质分子式是C8H8,与乙炔分子C2H2的最简式相同,都是CH,因此离子物质中碳元素的百分含量相同,C不符合题意;
D.亚克力材料的单体是 ,名称为甲基丙烯酸甲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PVC的单体为CH2=CHCl,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
C.苯乙烯和乙炔的最简式均为CH;
D.亚克力材料的单体为。
8.【答案】A
【解析】【解答】A.a有3种等效氢,如图 ,一氯代物有3种,A符合题意;
B.b的加聚产物是: , 的单体是苯乙烯不是b,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定一议二”,c的二氯代物有6种,C不符合题意;
D.a、b、c的分子式分别为:C8H6,C8H6,C8H8,故c与a、b不互为同分异构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a中含有3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B.聚苯乙烯的单体为苯乙烯;
C.c的无氯代物有6种;
D.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9.【答案】A
【解析】【解答】A.有机玻璃是高分子有机物化合物,硅酸盐和二氧化硅是无机物,有机玻璃的主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故A错误;
B.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所以硫酸亚铁与维生素C混用有利于铁元素吸收,故B正确;
C.汗水中含有氯化钠,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的白色斑迹主要是氯化钠,故C正确;
D.石油裂化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提高汽油的质量和产量,石油的裂解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的烃,所以通过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乙烯、丙烯,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有机玻璃是高分子有机物化合物,硅酸盐和二氧化硅是无机物;
B.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
C.汗水中含有氯化钠;
D.石油裂化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提高汽油的质量和产量,石油的裂解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的烃。
10.【答案】D
【解析】【解答】A、HOCH
2COOH含有官能团是-OH和-COOH,与O
2、NaHCO
3、乙醇、乙酸发生反应,反应类型分别是氧化反应、复分解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C2H3COOC2H5属于酯,C4H9COOH属于羧酸,都能与NaOH发生反应,因此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刚烷的分子式为C10H16,不饱和度为3,芳香族化合物不饱和度最低为4,因此金刚烷没有属于芳香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故C不符合题意;
D、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说明该有机物中含有-COOH,能与HBr发生加成反应,说明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符合要求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COOH、CH3-CH=CH-COOH、CH2=C(CH3)-COOH,与HBr加成生成的有机物有CH3CHBrCH2COOH、CH2BrCH2CH2COOH、CH3CH2CHBrCOOH、CH3CBr(CH3)COOH、CH2BrCH(CH3)COOH,共有五种,故D符合题意。
【分析】A.
HOCH2COOH 含有羟基和羧基,根据官能团发生反应判断反应类型即可;
B.NaOH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酯也会发生水解;
C.芳香化合物一定含有苯环;
D.根据发生的反应判断含有的官能团,然后结合官能团位置异构分析同分异构体数即可。
11.【答案】D
【解析】【解答】A、由于烷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碳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都有5个碳原子,新戊烷支链多于异戊烷,异戊烷多于正戊烷,所以沸点:新戊烷<异戊烷<正戊烷,故A不符合题意。
B、矿物油的成分是饱和烃类,不能使溴水褪色,而植物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其中含有双键,能使溴水褪色,故B不符合题意
C、甲苯和Cl2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芳香气味的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水解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醇和酸,因此酸比醇少一个C原子,说明水解后得到的羧酸含有4个C原子,而得到的醇含有5个C原子,含有4个C原子的羧酸有2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OOH,CH3CH(CH3)COOH,含有5个C原子的醇的有8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2CH2OH,CH3CH2CH2CH(OH)CH3,CH3CH2CH(OH)CH2CH3,CH3CH2CH(CH3)CH2OH,CH3CH2C(OH)(CH3)CH3,CH3CH(OH)CH(CH3)CH3,CH2(OH)CH2CH(CH3)CH3,CH3C(CH3)2CH2OH,所以有机物甲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2×8=16,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B.植物油含有饱和建,能发生加成反应;
C.甲烷与氯气的反应、乙酸乙酯合成都属于取代反应;
D.根据酯类的水解判断酯的结构,然后分析同分异构体即可。
12.【答案】A
【解析】【解答】A.X中含有醛基,醛基可以被溴氧化而使其褪色,故不能说明X中含有碳碳双键,A符合题意;
B.对比X和Y的结构可知,可能产生副产物生成,B不符合题意;
C.分析X、Y的结构简式可知,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都连接了不同的原子或者原子团,故都存在顺反异构体,C不符合题意;
D.Y与足量加成后的产物存在手性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X中的醛基也能使溴水褪色;
B.X→Y的过程中可能产生;
C.碳碳双键两端的碳原子连接2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存在顺反异构;
D.手性碳是指连有四个不同原子团的碳原子。
13.【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催化机理可知,总反应为+ ,该反应为加成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和结构不相似、分子组成上也不是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两者不互为同系物,B符合题意;
C.由催化机理可知,反应消耗了Ⅵ又生成了VI,VI是反应的催化剂,C不符合题意;
D.I+VI→X+II,由I、VI、II的结构简式可知,X为H2O,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由图可知,总反应为+ ;
B.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n个CH2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
C.Ⅵ既生成又消耗,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D.根据质量守恒可知X为H2O。
14.【答案】A
【解析】【解答】A.线型高分子是指许多重复单元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线形结构高分子化合物,而体型或网状高分子化合物则是许多重复单元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高分子化合物,根据上述结构简式可知,该树脂P为网状高分子,A符合题意;
B.树脂P中含有酯基,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高分子的结构可逆推,该树脂P可由邻苯二甲酸和甘油(HOCH2CH(OH)CH2OH)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而生成,C不符合题意;
D.根据C项分析可知,该分子的单体为邻苯二甲酸和甘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树脂P为网状高分子;
B.树脂P含有酯基;
C.树脂P可由和HOCH2CH(OH)CH2OH发生缩聚反应得到。
15.【答案】D
【解析】【解答】A.苯与液溴在铁粉催化作用下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HBr,因为液溴易挥发,挥发的溴单质气体直接通入硝酸银溶液中也会产生淡黄色沉淀,不能得到结论,A不符合题意;
B.锌的活泼性大于铁的,白铁皮(镀锌铁)出现破损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会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而铁被保护,不会生成亚铁离子,则结论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铝的熔点低,加热会融化,但氧化铝熔点高,加热时氧化膜包裹着内层融化了的铝而不会滴落,实验现象和结论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向酸性KMnO4和H2C2O4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小块MnSO4,生成气体的速率加快,溶液迅速褪色,说明反应中加入的硫酸锰固体起到催化剂作用,操作、现象和结论均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液溴易挥发,会在检验装置处形成误差干扰;
B.金属锌活泼型强于铁,构成原电池溶液不会有亚铁离子产生;
C.铝箔在加热融化时会在表面产生氧化膜而包裹住铝使之不低落;
D.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快速进行。
16.【答案】C
【解析】【解答】A.维生素C中所含的官能团是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A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C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酸性 溶液褪色,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C含有酯基,在强碱环境中酯基会发水解,C符合题意;
D.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含有σ键和π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结构分析可知,维生素C中有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以此分析即可。
17.【答案】C
【解析】【解答】A.溴水与苯酚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溴水与己烷不反应,但己烷萃取溴水中的溴,液体分层;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乙酸能溶解氢氧化铜;乙醇与氢氧化铜不反应,能用溴水、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苯酚、己烷、己烯、乙酸、乙醇,但氢氧化铜需要新制,故不选A;
B.用石蕊试液可鉴别出乙酸溶液,用FeCl3溶液可鉴别出苯酚溶液;己烷、己烯与金属钠不反应,而乙醇与钠反应放出气体,不能用FeCl3溶液、金属Na、石蕊试液鉴别苯酚、己烷、己烯、乙酸、乙醇,故不选B;
C.用石蕊试液可鉴别出乙酸溶液;再在余下的4种溶液中分别加入溴水振荡,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使溴水褪色的是己烯,发生萃取现象的是己烷,和溴水互溶的是乙醇,能用石蕊、溴水鉴别苯酚、己烷、己烯、乙酸、乙醇,且操作简单,故选C;
D.用石蕊试液可鉴别出乙酸溶液,苯酚、己烯、乙醇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石蕊试液鉴别苯酚、己烷、己烯、乙酸、乙醇,故不选D;
故答案为:C。
【分析】乙醇易溶于水,苯酚可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己烯和己烷都不溶于水,二者密度都比水小, 己烯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能使溴水褪色,乙酸具有酸性,据此解答。
18.【答案】A
【解析】【解答】A.鲜花和水果会产生低级酯,具有香味,A符合题意;
B.石油分馏可制得甲烷,苯来自于煤的干馏,B不符合题意;
C.单糖不能水解,C不符合题意;
D.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低级酯具有香味;
B.根据石油分馏产物分析;
C.单糖不能水解;
D.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9.【答案】A
【解析】【解答】A.用食盐腌制蔬菜主要是具有防腐作用,故A符合题意;
B.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含有钾元素可以做钾肥,故B不符合题意;
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纯碱溶液显碱性,故C不符合题意;
D.糯米中主要含有淀粉,淀粉水解得到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考虑氯化钠防腐;
B.考虑草木灰主要成分含有钾元素;
C.考虑油脂的水解;
D.考虑淀粉水解得到葡萄糖最终得到乙醇。
20.【答案】C
【解析】【解答】A.三种分子中均含、两种官能团,故A不符合题意;
B扑热息痛含酚,遇溶液显紫色,则可用溶液区别扑热息痛,故B不符合题意;
C.阿司匹林足量溶液共热,发生水解生成乙酸和邻羟基苯甲酸,、酚均能与反应,故1mol阿司匹林最多与3molNaOH,反应故C符合题意;
D.常阿司匹林与扑热息痛生成贝诺酯的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三种分子均含-COOC-、-CONH-;
B.扑热息痛含酚羟基;
D.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21.【答案】D
【解析】【解答】A.酸性KMnO4溶液具有氧化性,能将碳碳双键因此,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不符合题意;
B.该分子中正负电荷的重心没有重合,因此属于极性分子,B不符合题意;
C.该分子结构中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的为碳碳双键,因此1mol该分子能与1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不符合题意;
D.该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双键和6个单键,分子中含有2个π键和8个σ键,所以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2:8=1:4,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分子结构中正负电荷的重心没有重合,属于极性分子;
C、碳碳双键能与H2加成,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D、单键为σ键,双键中含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
22.【答案】B
【解析】【解答】A.该环碳分子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不符合题意;
B.该环碳分子只由碳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B符合题意;
C.单质碳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水,故C不符合题意;
D.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分子中碳原子均达8电子稳定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
B.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C.碳单质和浓硝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水;
D.分子中碳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对4个。
23.【答案】B
【解析】【解答】A.35Cl和37Cl的质子数均为17,中子数分别为18和20,互为同位素,A选项不符合题意;
B.乙酸的分子式为CH3COOH,其为饱和一元羧酸,油酸(C17H33COOH)的分子中有碳碳双键,其为不饱和的一元羧酸,故两者结构不相似,且两者分子组成上相差C16H30,不是相差n个CH2,因此两者不是同系物,B选项符合题意;
C.红磷和白磷为P元素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乙醛和环氧乙烷( )的分子式均为C2H4O,两者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B.结构式相似,分子式中相差n个CH2即为同系物
C.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D.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24.【答案】D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总反应为CH3OH+H2SCH3SH+H2O,-HS取代了甲醇中-OH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甲醇反应生成CH3SH,反应前后碳原子的成键数目均为4,没有发生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若CD3OD和H2S参与,则在第④步反应后,催化剂表面会吸附有H、OD、D,若OD和D结合,H与CD2结合,则可能生成CHD2SH和D2O,C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取代反应是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B.反应前后碳原子的成键数目均为4;
C.利用反应历程中的反应物与产物分析;
D.催化剂只影响速率,不改变平衡。
25.【答案】C
【解析】【解答】A.①②④⑤都是加成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③⑥都是决速步,说明反应速度慢,故B不符合题意;
C.两种机理消耗氮气相等时,氨气总量一样多,故C符合题意;
D.由于氢离子得电子在阴极,催化剂也需在阴极,所以氨气是在阴极区生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机理一、二过程中N≡N没有断裂;
B、决速反应为慢反应;
C、结合氮原子守恒分析;
D、结合N2转化为NH3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分析;
26.【答案】D
【解析】【解答】A.DHA中双键上C为sp2杂化,另外2个C为sp3杂化,而淀粉中C均为sp3杂化,则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不完全相同,A不符合题意;
B.反应①中,C=O极性键断裂、H-H非极性键断裂,无非极性键的生成,只有极性键的生成,B不符合题意;
C.温度太高,可使酶失去活性,则升高温度,不一定会加快反应②的反应速率,C不符合题意;
D.3分子HCHO生成DHA,产物只有一种,不饱和度减小,该反应为加成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碳原子形成双键时,杂化方式为sp2,形成单键时,为sp3杂化,形成三键时,为sp杂化
B.CO2与H2反应得到CH2OH过程,没有非极性键的生成
C.不能忽略温度对酶的催化效果影响
27.【答案】D
【解析】【解答】A.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石油分馏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故B不符合题意;
C.海水晒盐是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纯碱可用于生产普通玻璃,纯碱水解显碱性,故日常生活中也可用纯碱溶液来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合成纤维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B.石油的干馏是化学变化,而这些是由于熔沸点的不同分馏得到的
C.并不一定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比如海水晒盐是物理变化,溴和碘单质的提取就需要化学变化
D.纯碱又叫苏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清洗油污,主要是利用其碱性
28.【答案】D
【解析】【解答】A.r中存在单键碳原子,单键碳原子与其所连的四个原子之间形成四面体立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共面,A不符合题意;
B.q环上只有两种氢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两种,如图所示: 、 ,B不符合题意;
C.r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p、q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由结构知,p、q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等物质的量时,两者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相等,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A.r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共面
B.根据q的结构简式即可找出氢原子的种类即可
C.找出p、q、r的官能团即可
D.根据结构简式写出分子式即可判断消耗氧气的量
29.【答案】C
【解析】【解答】A.浓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先注入无水乙醇再慢慢倒入浓硫酸,A不符合题意;
B.为防止混合液暴沸,在反应容器中放入几片碎瓷片,B不符合题意;
C.140℃时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所以为防止发生副反应,温度应迅速上升至170℃,C符合题意;
D.乙烯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乙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 浓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
B. 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
C. 140℃时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据此分析。
D. 乙烯难溶于水,据此分析。
30.【答案】D
【解析】【解答】A.花生油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且其烃基含不饱和碳碳双键,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不能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盐水不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高浓度盐溶液渗透压比细菌细胞内液大,导致细菌细胞失水,从而杀死细菌,故B不符合题意;
C.有机玻璃是甲基丙烯酸甲酯加成聚合反应生成、合成橡胶是异戊二烯等加成聚合反应生成,酚醛树脂是缩聚反应得到的,而不是加聚,故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秸秆隔绝空气发酵生成沼气,其他生物质转化可能还会得到液体燃料和木炭,如木材的干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的化合物,花生油属于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羟基中含碳碳双键;
B.高浓度盐溶液渗透压比细菌细胞内液大,导致细菌细胞失水,从而杀死细菌,因此盐的化学本质上没有杀菌作用,但是高浓度的盐溶液有杀菌作用;
C.通过加成反应生成的高聚物为加成聚合反应;
D.植物桔杆隔绝空气发酵生成沼气,木材干馏可得到焦炭,煤气和煤焦油等。
31.【答案】B
【解析】【解答】A.苯环上的碳原子和碳碳双键两端的碳原子是sp2杂化,甲基和碳链上的碳原子是sp3杂化,手性碳原子指的是一个碳原子上连有四个不一样的基团,图中没有这样的碳原子,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示化合物中含有酚羟基,可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只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NaHCO3而与NaHCO3溶液不反应,所以此选项符合题意;
C.图示化合物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都能和氢气加成,且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示化合物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甲基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手性碳原子指的是一个碳原子上连有四个不一样的基团;
B.与NaHCO3溶液反应的官能团为羧基;
C.有苯环及碳碳双键均可以催化加氢,有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与Br2发生加成反应是碳碳双键的性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是烷基的性质;
32.【答案】A
【解析】【解答】A. 有机物一般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如大多数都能燃烧),X、Y、Z都能发生氧化反应;X和Z的分子中都有碳碳双键,故其能发生加聚反应,A符合题意;
B. X分子中乙烯基上有一个碳碳单键可以旋转,故X所有原子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B不符合题意;
C. X、Y、Z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明显不同(Y只有3种、Z有4种,X更多),C不符合题意;
D. Y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故其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A烃都能被氧气氧化,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B.单键可以旋转,X,Z中所有原子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
C.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同;
D.Y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33.【答案】B
【解析】【解答】有机物X的蒸气相对氢气的密度为51,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为102;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7%,氧原子数是 , ,则C原子数5、氢原子数是 ,所以分子式为C5H10O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能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反应,则X可以为羧酸或酯;若为羧酸则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OOH、CH3CH2CH(CH3)COOH、(CH3)2CHCH2COOH、(CH3)3CCOOH;若为酯则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2CH3、CH3COOCH(CH3)2、CH3CH2COOCH2CH3、CH3CH2CH2COOCH3、(CH3)2CHCOOCH3、HCOOCH2CH2CH2CH3、HCOOCH(CH3)CH2CH3、HCOOCH2CH(CH3)2、HCOOC(CH3)3,共13种,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机物A的蒸气对氢气同温同压下相对密度为51,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1×2=102,含氧的质量分数为31.7%,则分子中N(O)==2,分子中碳、氢元素的原子量之和为102-16×2=70,利用余商法=5…0,所以分子式为C5H10O2,能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反应,可能是酸、也可能是酯从而判断同分异构体。
34.【答案】B
【解析】【解答】A.浓硝酸与木炭反应生成NO2和CO2,NO2与石灰水中的H2O反应生成HNO3,若澄清石灰水少量,则反应不产生CaCO3,无法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乙醇后,溶液褪色,说明KMnO4溶液被乙醇还原,则乙醇具有还原性,B符合题意;
C.苯与溴水发生萃取的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C不符合题意;
D.通入SO2后,溶液中的Fe3+具有氧化性,能将SO2氧化成SO42-,自身被还原为Fe2+,故可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同时生成的SO42-与Ba2+结合形成BaSO4沉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澄清石灰水少量,与CO2和NO2的混合气体反应不产生CaCO3沉淀;
B.KMnO4具有氧化性,能将乙醇氧化;
C.苯与溴水不反应;
D.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O4沉淀;
35.【答案】C
【解析】【解答】A.根据机理图可知,CH3OH、CO、丙烯为原料,得到物质3,即物质3为异丁酸甲酯,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反应机理可知,4和5反应生成6,该反应为加成反应,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根据9和6的结构简式,9比6多一个“CO”,两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说法符合题意;
D.HCo(CO)3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H只与体系中的始态和终态有关,即 H不变,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反应机理过程,结合加成反应、同分异构体及反应热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