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
课时主题 图形与位置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课时学习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结合具体情景,在辨认方向、确定和描述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课时评价任务 (1)学生通过找观察点,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画方格图,用数对表示位置,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同桌合作、集体交流,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巩固与应用,辨认、描述路线图,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位置,检验目标1、2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教科书呈现了两幅学生作品。第一种方法是将大门作为参照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这样可以用“东偏北37°,离大门500米”表示百鸟园的位置。第二种方法,可以将大门作为原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如果设大门为(0,0),百鸟园的位置,可以表示为(4,4)。也就是大门向东400米再向北300米。这个情景需要学生自己建立坐标系以确定位置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确定参照点(原点)和方向等要素。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这两种方法的关键点。通过实践操作和巩固运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经过四、五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用方向、距离描述位置的基本方法,在生活实际中能够简单地利用已学知识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也能通过画图表示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空间观念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在描述位置时,也会遇到找不准确观察点,导致方向表述错误等问题,需要对几种描述位置的方法统一认识,融会贯通。
5.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自主探索(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帮奇思确定百鸟园相对大门的位置 我的方法一: 我的方法二: 教师活动1 创设奇思去动物园游玩的情景,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思考提出的问题:怎样确定百鸟园相对大门的位置? 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索、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为两种方法的对比认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学习材料。环节二:交流汇报(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2 1、小组交流 (1)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方法,详细讲解步骤; (2)对比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全班分享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方法; 对比这两种方法,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全班总结确定位置的关键点教师活动2 1、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 2、倾听各小组交流的情况,指导小组交流的方法。 3、寻找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1、引导学生代表讲解并及时评价 2、引导学生倾听、比较,补充自己的看法 3、及时板书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会方法的多样性。环节三:巩固与应用(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3 淘气从光明小学的东大门进入校园,走到圆形花坛,再怎么走,才能到达活动场? 排球场在圆形花坛的什么方向?羽毛球场、教学楼呢?教师活动3 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审题,确定观察点; 引导学生准确描述方向、距离等关键要素,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环节四:随堂小练(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 搜救船发现以本船为中心在某海域失事的船只P的位置如图,请用学过的知识,报告船只P的位置。 教师活动4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方法描述失事船只P的位置。 活动意图说明:结合具体的情境,在辨认方向、确定和描述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5.作业与检测 看图填空。 123路汽车从飞机场到明慧园的行驶路线是:向 行驶 站到商场,再向 行驶 到体育馆,再向 行驶 站到明慧园。
6.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方法一: 方法二:
8.教后反思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与位置》导学案
学习 内容 图形与位置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结合具体情景,在辨认方向、确定和描述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 资源 学历案 随堂记录
学 习 过 程 一、自主探索:帮奇思确定百鸟园相对大门的位置 我的方法一: 我的方法二: 二、巩固与运用 (1)淘气从光明小学的东大门进入校园,走到圆形花坛,再怎么走,才能到达活动场? (2)排球场在圆形花坛的什么方向?羽毛球场、教学楼呢? 随堂练习 搜救船发现以本船为中心在某海域失事的船只P的位置如图,请用学过的知识,报告船只P的位置。
作 业 检 测 123路汽车从飞机场到明慧园的行驶路线是:向 行驶 站到商场,再向 行驶 到体育馆,再向 行驶 站到明慧园。
学 后 反 思 1、我掌握了哪种描述和确定位置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异同?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 观察 操作 思考 倾听 合作 提问 答问 评价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
课时主题 图形与位置(二)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介绍交流,认识更多确定位置的方法; (2)结合具体情景,在辨认方向、确定和描述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课时评价任务 (1)通过分享、阅读更多确定位置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丰富学生对确定位置方法的认知; (2)在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确定位置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教科书中已介绍的方法外,生活中还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教科书中又介绍了三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方法一:飞机座位的标识用一个阿拉伯数字和一个英文数字表示。如14B表示14排左边中间的座位。方法二:地图上的位置常用经纬度来表示。方法三:我国某些城市用“经XX、纬XX”标示街道等。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学生经过第一课时的复习,进一步明确了确定位置的关键要素,掌握了确定位置的两种基本方法,尤其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经过复习有了更好的认知和理解。
5.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自主阅读(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 自主阅读教科书“你知道吗”部分,尝试理解每一种方法确定位置的具体方式,与学过的方法进行类比。 教师活动1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提出阅读要求; (2)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必要时进行指导;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自主阅读,发展学生自学能力,阅读要求学生类比之前学过的知识,类比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可以发展学生的类比能力,形成类比的意识。环节二:交流汇报(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2 1、小组交流 (1)小组分工,每一位同学介绍一种方法; (2)对比这些方法和之前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 (3)归纳总结:每一种方法适用于生活中哪些情景。 全班分享 请3位学生代表分享这3种方法; 请学生代表进行归纳总结; 其他同学提出建议和补充。教师活动2 1、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 2、倾听各小组交流的情况,指导小组交流的方法。 1、引导学生代表分享并及时评价 2、引导学生倾听、比较,补充自己的看法 3、及时板书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集体交流,锻炼学生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扩充学生对确定位置方法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环节三:随堂练习(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3 如图,笑笑家在经2路与纬2路的交叉路口,如果用(2,2) (2,3) (2,4) (3,4) (4,4)表示笑笑从家到健身中心的一条路线,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表示笑笑从家到健身中心的另一条路线吗? 教师活动3 引导学生看懂图示,了解题目意思;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用同样的方式表示笑笑从家到健身中心的另一条路线。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巩固新学习的方法。环节四:实践活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 小组合作,带上相应的工具到操场上找一个位置作中心,并找到如下的位置。A:在中心北偏西30°,距离中心10m;B:在中心南偏西45°,距离中心5m;C:在中心正东,距离中心20m。教师活动4 布置实践任务,明确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准备好工具,小组合作完成。 活动意图说明:结合具体的情境,在辨认方向、确定和描述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5.作业与检测
6.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2) 14B:第14排左边靠中间的座位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 经7路,纬5路
8.教后反思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与位置》导学案
学习 内容 图形与位置 (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1)通过介绍交流,认识更多确定位置的方法; (2)结合具体情景,在辨认方向、确定和描述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 资源 数学教材 随堂记录
学习 过程 自主阅读: 每一种方法怎样表示位置; 类比这些方法,与之前的方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二、小组交流 三、随堂练习 如图,笑笑家在经2路与纬2路的交叉路口,如果用(2,2) (2,3) (2,4) (3,4) (4,4)表示笑笑从家到健身中心的一条路线,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表示笑笑从家到健身中心的另一条路线吗? 四、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带上相应的工具到操场上找一个位置作中心,并找到如下的位置。A:在中心北偏西30°,距离中心10m;B:在中心南偏西45°,距离中心5m;C:在中心正东,距离中心20m。
作业 检测
学后 反思 1、我掌握了哪些描述和确定位置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 观察 操作 思考 倾听 合作 提问 答问 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