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运动》教学设计
课时主题 总复习:图形的运动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指定要求熟练画出对称轴图形或将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旋转,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图形运动的过程。 (2)能够通过自主整理已学过的对称轴图形,并能准确判断这些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能够灵活判断简单组合图形的对称轴条数。 (3)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体会自主整理的必要性,体会合作学习的优势,学会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2.课时评价任务 (1)正确理解图形运动的三种方式(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熟练掌握三种运动方式的各个要素,轴对称要素(对称轴),平移要素(方向和距离),旋转(旋转中心、方向和角度),并能正确画出简单图形通过三种运动后的图形。(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正确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并熟练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灵活运用图形运动设计图案,并能准确表述图形运动的过程。(检验学习目标3的达成情况) (4)主动积极参加合作学习,提高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有自主反思的意识。(检验学习目标4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对“图形的运动”的知识进行总复习,主要包括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运动的三种方式,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感受和欣赏图形的美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通过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运用平移、对称、旋转设计有趣的图案这些活动,更好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学生已经认识了图形运动三种方式(平移、旋转、轴对称)的概念,也学习了图形运动的三种方式的要素,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是轴对称图形,还能够正确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还学习了观察、想象和实物模拟的方法。但是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判断每种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少部分学生还不能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图形运动的过程。学生比较缺乏自主整理知识的习惯和能力,缺乏应用图形运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解决问题(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一 1、独立解决教科书97页第1题,a、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b、图1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2?c、图1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图4呢?试一试。 2、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活动1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P97回顾与交流1的内容。 引导学生交流思考过程(关注:学生如何判断图A是轴对称图形,怎样描述图A得到图3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图A中标字母,便于描述)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用已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引起学生对图形运动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二:交流汇报(指向目标1、2、5)学生活动二 1、小组内交流 (1)说说自己整理的形式(例如:表格、大括号、思维导图、树状图等); (2)交流自己整理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方面。 (3)在交流过程中,可以质疑,补充和评价,相互学习并完善自己的整理内容。 (4)组内明确分工,准备在全班汇报。 2、小组在全班汇报 (1)指定小组,每人发言,其余小组人员认真倾听,可以补充。 (2)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质疑、补充、评价 (3)根据汇报内容,做笔记,完善自己整理的内容。 (4)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活动2 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在解决问题时,涉及到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自主整理关于图形运动的知识,并提出合作要求:(1)说说自己整理的形式(例如:表格、大括号、思维导图、树状图等);(2)交流自己整理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方面。(3)在交流过程中,可以质疑,补充和完善。(4)组内明确分工,准备在全班汇报。 参与小组交流,并根据小组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组织小组全班汇报,并根据汇报情况进行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整理。 根据学生交流内容,及时板书,引导学生明确主要知识,形成系统知识网络。活动意图说明: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知识,通过课堂上交流活动,体会自主整理的必要性,体会合作学习的优势,学会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环节三:学以致用(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三 1、独立解决教材p97巩固与运用第1题 ,并交流自己的判断方法。 2、画一画(独立完成教材P97第2题),完成后再交流自己画的过程。 3、根据方格纸中的圆形,画出按2:1放大后的图形 4、独立完成完成p97的第5题,交流自己如何得到答案的过程。教师活动3 提出要求(判断并画出对称轴),引导学生交流判断方法和画法(画穿图形和虚线) 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画每种运动过程的关键是多少。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交流画的过程,引导学生再次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如何得到答案的过程。(引导学生先想象,再动手操作,验证想象)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练习活动,能熟练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环节四:总结提升(指向目标5)学生活动4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交流自己的感受(包括:知识、方法、情绪等方面) 教师活动4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谈谈自己在知识、学习方法和情绪方面的收获或者疑问。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回顾与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方法和情绪的感受,体会自主整理的必要性,体会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6.作业与检测 课前作业:学生课前自主整理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知识 课后作业: (1)独立完成教材p98的第3-4题。 (2)实践活动:利用学过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副美丽图案。 (3)如图,在方格纸中有一个三角形ABC。画出三角形ABC向右平移4格后的图形;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2厘米,求出三角形ABC在平移过程中扫过的面积。
7.板书设计 图形等腰△等腰梯形半圆形长方形等边△□圆形对称轴条数/条111234无数
画图的过程:想象-操作-验证 数学思想:几何直观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运动》导学案
学习 内容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运动》
学习 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指定要求熟练画出轴对称图形或将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旋转。 2、能够通过自主整理已学过的对称轴图形,并能准确判断这些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能够灵活判断简单组合图形的对称轴条数。 3、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体会自主整理的必要性,体会合作学习的优势,学会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 资源 自主整理关于图形的运动的资料和课件 随堂记录
学习 过程 我自主整理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知识: 我收集或设计有价值的题: 一、解决问题 1、(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2? (3)图1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图4呢?试一试。 2、我这样思考的: 。 二、合作学习 1、小组内交流 (1)说说自己整理的形式: ; (2)交流自己整理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方面。 (3)在交流过程中,可以质疑,补充和评价,相互学习并完善自己的整理内容。 (4)组内明确分工,准备在全班汇报。 2、认真倾听小组发言,并质疑、补充、评价,再完善自己整理的内容。 三、学以致用 1、独立解决教材p97巩固与运用第1题 ,并交流自己的判断方法。 2、画一画(独立完成教材P97第2题),完成后再交流自己画的过程。 3、根据方格纸中的圆形,画出按2:1放大后的图形 4、独立完成完成p97的第5题,交流自己如何得到答案的过程。 四、回顾总结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交流自己的感受(包括:知识、方法、情绪等方面) 我的优势: 我的不足:
作业 检测 课后作业: (1)独立完成教材p98的第3-4题。 (2)实践活动:利用学过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副美丽图案。 (3)拓展练习。如图,在方格纸中有一个三角形ABC。画出三角形ABC向右平移4格后的图形;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2厘米,求出三角形ABC在平移过程中扫过的面积。
学后 反思 我的收获: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 观察 操作 思考 倾听 合作 提问 答问 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