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7 15:0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鲁国在“初税亩”之后,还先后推出过“作丘甲”(把原来按照一甸田64井出车马兵甲,改为一丘田16井出车马兵甲,负担增加了4倍)和“用田赋”(按田亩征收兵甲、车马等军赋)。这些举措( )
A.得到了孔子的大力支持 B.标志着战国时期开始形成
C.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D.使鲁国成为当时军事强国
2.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自然”与儒家“名教”的一致,他们主张“儒道兼综”,孔子依然是最高“圣人”。玄学还提出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动静、自然与名教等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这表明魏晋( )
A.士人阶层主张崇实尚学 B.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C.门阀政治制约思想解放 D.玄学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3.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设置了农官,县一级有都田啬夫,乡一级有田啬夫及其属官,里一级有田典,形成了严密的的农官体系。农官从考核监督到奖励惩罚,都要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从而使农官能够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农业命令。这一举措( )
A.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有利于提高秦国治理能力
C.促进了郡县制的全面推广 D.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4.《容斋续笔》载:“国朝故实,台、谏官元不相见。故赵清献公为御史,论陈恭公,而范蜀公以谏官与之争。……今两者合为一府,居同门,出同幕,与故事异。”这一制度变化( )
A.有利于精简中央机构人员 B.激化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导致了宋朝政治日益腐败 D.适应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
5.宋代的生活性商品、生产性商品以及金银器物等均需要缴纳商税,甚至小到手工作业工具只要进入流通领域均需要缴纳商税。对于长途行商而言,每经过一次州县需要缴纳一次“过税”,多则需要缴纳10%以上的商税。这说明宋代( )
A.商业贸易发达 B.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贯彻执行
C.赋税制度严密 D.商品经济存在政策阻碍因素
6.春秋时期,曾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楚国,在大败晋国主持会盟后,同伍于“中国”;“蛮夷之国”的越国继吴而起,“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一度“号令中国”。上述现象表明( )
A.蛮夷之国成为天下共主 B.国家统一基础业已奠定
C.诸侯争霸助推华夏认同 D.封建制度增强各国实力
7.两宋法制完备,“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以至“细者愈细,密者愈密,摇手举足,辄有法禁”,民众因细事小过犯罪者极多。因而“国家素尚宽仁,数下赦令,或一岁之间至于数三”。据此可知,宋代“数下赦令”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 B.法律无法得到正常运转
C.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 D.严刑酷法激化社会矛盾
8.北宋天圣五年十一月,朝廷下诏:“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该诏书的颁布( )
A.反映出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B.有利加速宋代人口流动
C.旨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表明政府放松了土地交易
9.明太祖曾称:“朕观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苟为治徒务刑政,而遗礼乐,在上者虽有威严之政,必无和平之风;在下者虽存苟免之心,终无格非之诚。大抵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这种治国理念的本质是( )
A.外儒内法 B.尊法敬天 C.礼法结合 D.尚法存礼
10.汉代《王杖诏书令》记录了如下案件:“汝南郡男子王安世,坐桀黠,击鸠杖主,折伤其杖,弃市(古代死刑的一种)。”这说明汉代( )
A.令不具有法律效力 B.采用严刑峻法治国
C.重视优抚高龄老人 D.教化已与法律合流
11.洪武年间《大诰》云:凡良民中年高有德无公私过犯者,自为一席,坐于上等。有因户役差税迟误及曾犯公杖私笞招犯在官者,又为一席,序坐中门之外;其曾犯奸盗诈伪、说事过钱、起灭词讼、蠹政害民、排陷官长及一应私杖徒流重罪者,又为一席,序坐于东门之内。执壶供事,各用本等之家子弟。材料意在强调明代乡饮酒礼( )
A.呈现鲜明长幼尊卑 B.重在加强社会治理
C.注重基层道德教化 D.凸显轻罪重罚特征
12.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倡穿鲁国绨衣并高价大量进口,使得鲁国农村毁粮种桑,城市改行开织厂。一年后,齐桓公倡导穿齐国丝帛,低价倾销囤积的齐帛,停止进口鲁国丝织品,停止向鲁国出口粮食。两年后,鲁国民众有十分之六跑到了齐国。齐国人口大增,越发强盛,而鲁国国将不国矣。这表明( )
A.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历史根源 B.外向型经济应当严格限制
C.粮食生产事关国家战略安全 D.新经济因素引发社会变动
13.启蒙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传入德国以后,既不像英国一样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以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造成德国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尚未波及到德国 B.罗马教廷对德国长期盘剥
C.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现实状况 D.德意志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14.1980年,中共中央颁布了第一个肯定包产到户的中央文件。198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将土地承包期政策延长15年不变。2004年后,中共颁布一系列文件,对土地承包中的纠纷解决及经营权流转问题采取系统化、科学化的措施应对。这些做法( )
A.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一定程度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C.大大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 D.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15.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存在一个奇特的政治现象——历代幕府将军都想架空皇室与朝廷,却无不标榜自身血统的一脉相承,且始终以“朝臣”自称。幕府将军这些做法意在( )
A.捍卫贵族世袭秩序 B.提高武士阶层地位
C.维系统治的合法性 D.震慑封建割据势力
16.1896年,谭嗣同创作了诗歌《金陵听说法》,诗中不只用了中国古代典故,而且引入了圣经典故,以及印度、英国的政治词汇和佛教用语。谭嗣同此举意在( )
A.促进百姓民族意识觉醒 B.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借助西方势力推行变法 D.继承三教融合的传统
17.1935年3月,罗斯福的顾问诺曼·戴维斯表示,美国不应就德国重整军备一事提出抗议,因为协约国和德国都应对废除《凡尔赛条约》的局面负责,德国宣布重整军备有一定的正当理由,而法国认为能够永远使德国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想法非常愚蠢。这表明当时美国对于德国扩张( )
A.保持严格中立态度 B.采用姑息纵容政策
C.秉持客观公正立场 D.奉行大陆均势原则
18.美国学者林恩·亨特指出:法国大革命塑造了法国的国民意识,建立起新的民族共同体,并由此催生了大量新词语和新意象,如罗马式的自由女神像被重塑成共和国的象征物、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变成了人民力量的象征等,从而构建起一种影响至今的政治文化。该学者旨在说明法国大革命( )
A.驱散了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B.采用了西欧传统文化的要素
C.适应了民族国家建设的需要 D.实现了社会思想观念的变革
19.洋务派认识到“近来中国之虚实,外国无不洞悉;外国之情形,中国一概茫然。其中隔阂之由,总因彼有使来,我无使往”,因此他们“拟奏请派员前往各国”。出于兴办洋务与沟通列强的需要,清政府开始着手派驻使节。这一举措( )
A.实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接轨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打击了西方列强的在华势力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0.公元前118年,裁判官普布里创制了对物执行程序,该程序包括财产扣押和财产拍卖。当对人执行因为被告逃匿或者居住他乡等而不可能实现时,对物执行即成为唯一有效的执行方式。这表明罗马当时( )
A.形成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B.贵族对法律解释权扩大
C.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权益 D.法官执法行为得到规范
21.1816年,英国立法实行金本位制,铸造“沙弗林金币”,随后又宣布英纸币可随时、无条件兑付该金币。1825年,英国要求其殖民地统一使用英镑。直到1917年的百年间,英国政府一直维持了沙弗林金币稳定。英国此举( )
A.增强了经济扩张的力度 B.解决了国内通货膨胀的问题
C.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有利于殖民地经济独立发展
22.公元前4世纪晚期,雅典城邦原有的观剧津贴被大幅削减,城邦日常开支和军费也要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方式来筹集。对此,演说家伊索克拉底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每个人都想享受由财富带来的荣耀。而现在,每个人都要辩称自己并非富人,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头等的罪恶一样。”上述材料反映出( )
A.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 B.富人对民主制更有信心
C.富人的经济负担在减轻 D.穷人被排挤出城邦事务
2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债务缠身,暴风雨神阿达德摧毁了他的田地,或者洪水冲走了作物,或者由于当年缺水,那块地没有生长谷物-在那一年,他可以不向他的债主归还粮食;他可以暂停履行他的合同,他可以不付那一年的利息。”由此可知,法典
A.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体现商品经济要求
C.维护民众利益实现阶级调和 D.带有人文主义色彩
24.查士丁尼法赋予妻子享有绝对的嫁资请求权,并具备优先于债权的效力。此时的嫁资实际上是一直用益权性质,丈夫只享有对嫁资的用益权,在婚姻关系解除之后,丈夫应该将嫁资退还给妻子,妻子最终享有嫁资的所有权。罗马法的这一规定( )
A.强化了司法实施成效 B.呈现了形式主义特征
C.维护了罗马公共利益 D.贯彻了公平正义理念
25.12世纪的西欧城市学校由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人学资格等。从教学内容上看,城市学校注重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教育朝着精英化方向发展 B.王权加强促进教育的变革
C.近代科学知识得到社会重视 D.城市教育的世俗化趋势明显
26.民国元年,北京《大自由报》刊登此类广告: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凡止商各界请一试之,方知予言不谬。材料说明
A.政府主导社会习俗变革 B.营销策略冲击人们的价值观
C.经济发展引起社会观念变动 D.广告营销契合时代潮流
2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初期,湖南麻阳丧葬仪式“力矫繁华,工农商学,率皆简朴,故市乏奢侈之物,家少华丽之品”。这一现象( )
A.冲击了传统伦理的孝道主题 B.折射出新旧文化的柔性冲突
C.根源于经济落后的社会现实 D.反映出社会转型的良性发展
28.1889年,中国第一艘钢质军舰“龙威号”问世,其完全是由福州船政局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自造的,被人赞为“船式之精良,轮机之灵巧,钢甲之坚密,炮位之整严",甚至超过所仿造的法国钢甲舰。这表明当时( )
A.工匠精神推进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B.洋务派官办企业仍居于经济主导地位
C.洋务运动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D.政府政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9.遵义会议决议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就使敌人“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
A.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扭转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
C.使全党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 D.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
30.自1954年中央正式颁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推动“劳卫制”预备级工作的开展,到195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和项目标准》,全国各地掀起了“劳卫制”体育锻炼的热潮。据此,劳卫制( )
A.构建了系统的国民教育体系 B.彰显制度建设的优越性
C.意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D.有力保障三大改造实施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4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成为世界白银的终极“秘窖”,这些被中国人称作“纳贡”的白银结算,在世界经济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欧洲人唯一的选择就是把他们的贸易马车挂在亚洲庞大的生产和商业列车上,并把美洲纳入这个网络。美洲白银或者通过欧洲、西亚、印度、东南亚输入中国,或者用从阿卡普尔科(今墨西哥)出发的马尼拉大帆船直接运往中国。西方学者吉拉尔德兹认为“明代中国的新货币财政体制的出现,乃是近代早期全球贸易的推动力。”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1717年,英国开始以英镑来固定黄金价格。到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即英镑含7. 32238克纯金。1861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法案,以法律形式规定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统计资料表明,1860年至1914年世界贸易的60%使用英镑结算。1922年,意大利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确定英镑和美元共同成为世界货币。在经济大萧条中,英国为防止黄金外流而放弃金本位制。1946年,英国因战后经济困难不得不寻求美国援助,并恢复英镑和美元的自由兑换。结果导致英镑区各国纷纷提取存款兑换美元,英国的黄金储备流失严重,英镑彻底失去了与美元抗衡的能力。
——摘编自李文增《作为最强世界货币的英镑向美元移位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近些年来,由于美联储激进货币政策带来的严重负面溢出效应,加之美国肆意的“长臂管辖”和金融制裁,令美欧银行业流动性危机暗流涌动。很多国家开始尝试在双边贸易中弃用美元而直接使用本币结算。从拉美到中东、到致亚,从双边到多边,全球去美元化正在加速, 2023年1月份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大幅锐减至40%,而美元在各国官方储备货币中占比从1999年的7I%降至不足59%。
——摘编自刘英《全球去美元化正在加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中国贸易体系的世界地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英镑霸权兴衰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去美元化趋势给我们的启示。(4分)
(1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周官》记载:“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西汉参加廷议的包括会卿(政府理政大臣)、列侯(国家元老)、二千石(熟悉京师地方情况)、大夫(掌议论)、博士(掌通古今)。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秋序井然,“有军国大事,则议之。由唐历五代,不改其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及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明代的廷议形式为群臣集议,但廷议结果“卒出于一人之见”,“统于一二尊官”。
——摘编自林乾《论中国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
材料二 兰开斯特王朝时期。议会的发展达到了中世纪议会发展史上的巅峰。下院地位进一步提高,议会规程、制度更加完善。议会的基本权力进一步明确和扩大。君主为了更好地利用议会维持其统治,不得不时常对议会的批评做出回应。但是,议会对君主统治的批评和规范并未与其维护王国统治的主要功能相悖。也未否定君主的统治。实际上,由于议会的作用。反而弱化了君主统治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有利于王朝统治机器的可持续运转。
——摘编自李家莉《英国兰开斯特王朝议会君主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廷议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述该制度的积极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议会君主制与中国廷议制度的不同,谈谈你对两种制度在国家治理方面的认识。(8分)
(14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四阶段
时间 特征
秦汉 封建大国建立、一体化完成,趋于稳定
魏晋南北朝 一度脱轨,后迂回大弯回轨,民族交融
隋唐、宋元 官僚政治的成熟、中央集权程度高
明清 君权无限膨胀,礼教卫道士面目可憎
——摘编自金官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阅读材料,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或某个阶段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系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历史答案
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中鲁国的改革措施,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C项正确;孔子主张"仁"和"礼",反对变法革新,排除A项;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鲁国的初税亩始于公元前594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鲁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并没有使鲁国成为当时的军事强国,排除D项。故选C项。
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时期。根据材料“儒道兼综”“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及所学可知,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它是儒道调和杂融,以道融儒,具有明显的思辨色彩,这有助于促进中国哲学的发展,D项正确;魏晋时期,士人阶层主张清谈,崇尚老庄思想,排除A项;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并未失去正统地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门阀政治与玄学之间的关系,体现不出制约思想解放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国设立了严密的农官体系,有利于提高秦国治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郡县制,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秦国设置了严密的农官体系,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4.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国朝故实,台、谏官元不相见。故赵清献公为御史,论陈恭公,而范蜀公以谏官与之争。……今两者合为一府,居同门,出同幕,与故事异。”和所学知识可知,原来,御史台负责监察,谏官负责谏议,二者性质不一。从宋代开始起形成台谏合一的特点,这样的合并使皇帝更容易掌握和控制监察机构,这适应了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台谏合一,职能合并不等于精简中央机构人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监察机构的变化,没有直接体现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B项;宋朝政治日益腐败与台谏合一没有直接联系,材料也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C项。故选D项。
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的一切生产和经济活动都需要缴纳商税,并且所缴商税沉重,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存在政策阻碍因素,但不能说明“商业贸易发达”,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执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有所松动,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宋代的一切生产和经济活动都需要缴纳商税,但“赋税制度严密”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同伍于中国”、“一度号令中国”概括得出:楚国、吴国在诸侯争霸中兴起,且以号令中国自居,体现了楚国、越国对中原华夏文明的接受与认同,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楚、越成为天下共主,排除A项;材料中是春秋时期,以诸侯争霸为主,战国时期发展到兼并战争,春秋还未出现国家统一基础,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各国实行封建制度且国力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
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数下赦令”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国家素尚宽仁”,深受儒家仁政思想影响,A项正确;“法律无法得到正常运转”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新生政权”表述错误,排除C项;法律细密不代表严刑酷法,排除D项。故选A项。
8.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地主和佃户的身份在法律上趋于平等,佃户可以不受除了租佃契约之外的束缚,这有利于推动人口的流动,B项正确;虽然宋朝时期佃户的地位有所上升,但宋朝尚未实现社会成员身份的平等,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该诏书的目的是为了缓和佃户与地主之间的关系,并非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佃户与地主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土地交易,不能得知政府对土地交易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
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题干“大抵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认为刑罚不过是礼制的辅助,因此治理国家应该礼法结合,这本质上是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A项正确;敬天思想并未体现,排除B项;礼法结合是表象而非本质,排除C项;朱元璋更推崇礼制,而非法律,排除D项。故选A项。
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汝南郡男子王安世,坐桀黠,击鸠杖主,折伤其杖,弃市(古代死刑的一种)。”及所学可知,汉朝时期,统治者授予高龄老人击鸠杖。王安世折伤了击鸠杖,被处于弃市的惩罚。这折射出了汉朝重视对高龄老人的优抚,C项正确;汉代的令具有法律效力,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严刑峻法的治国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明清时期法律与教化合流,排除D项。故选C项。
1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大诰》颁布了一些乡饮酒礼的规定,按照无过、有过以及过犯严重程度分别设为三等座次,体现了明代乡饮酒礼注重基层道德教化,C项正确;明代乡饮酒礼按照无过、有过以及过犯严重程度分别设为三等座次,并不是呈现鲜明长幼尊卑,排除A项;材料意在强调明代乡饮酒礼注重基层道德教化,“重在加强社会治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明代乡饮酒礼的一些规定,未体现轻罪重罚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倡穿鲁国绨衣并高价大量进口,使得鲁国农村毁粮种桑,城市改行开织厂。……停止进口鲁国丝织品,停止向鲁国出口粮食。两年后,鲁国民众有十分之六跑到了齐国。”可知,春秋时期鲁国农业经济出现问题,以至于国家出现人口逃离的现象,都是因为其在短期利益的诱惑下放弃了粮食种植的缘故,说明粮食生产事关国家战略安全,C项正确;题干提供的信息是围绕工商业的经 济战,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A项;齐国的外向型经济取得了成功,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铁犁牛耕、封建经济无关,无法得出社会变动的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3.C【详解】根据材料“启蒙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传入德国以后,既不像英国一样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以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后期的德意志地区存在众多邦国,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因此这一时期德国“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德国启蒙思想家希望完成德意志民族的统一,C项正确;造成德国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排除A项;造成德国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并非是罗马教廷对德国长期盘剥,排除B项;造成德国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德意志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排除D项。故选C
1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后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文件,肯定包产到户、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妥善应对土地承包中的纠纷解决及经营权流转问题,这些做法有利于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D项正确;材料所述一系列做法主要针对农业,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未发生改变,排除B项;这些做法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推动农业发展,与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据材料“历代幕府将军都想架空皇室与朝廷,却无不标榜自身血统的一脉相承,且始终以‘朝臣’自称”可知,幕府这样做就是为了维系统治的合法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历代幕府将军都想架空皇室与朝廷,却无不标榜自身血统的一脉相承,是为了维系统治的合法性,而不是捍卫贵族的世袭秩序,排除A项;幕府将军的做法是为了维护幕府统治,而不是提高武士阶层地位,排除B项;与封建割据势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6年(中国)。依据所学知识维新变法可知,为了营造改制的氛围,减少变法的阻力,谭嗣同在其著作中大量引进了圣经、英国的政治词汇、佛教用语,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B项正确;“圣经典故,以及印度、英国的政治词汇和佛教用语”非本民族事物,和促进百姓民族意识觉醒无关,排除A项;谭嗣同诗歌也包括印度的文化,“借助西方势力推行变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传统三教思想指的是儒释道,材料信息未涉及道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35年的世界。根据材料“美国不应就德国重整军备一事提出抗议,因为协约国和德国都应对废除《凡尔赛条约》的局面负责,德国宣布重整军备有一定的正当理由,而法国认为能够永远使德国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想法非常愚蠢”及所学可知,1935年德国宣布重整军备,1936年进军莱茵区,撕毁了《凡尔赛和约》。美国对此并未提出抗议,说明美国对于德国扩张采用了姑息纵容政策,B项正确;美国并不是保持严格的中立态度,排除A项;“客观公正立场”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C项;英国长期奉行大陆均势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1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法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林恩·亨特认为法国大革命塑造了法国的国民意识,建立起新的民族共同体,从而构建起一种影响至今的政治文化,这反映了学者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置于探讨近代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的角度,认为政治民主化需要在民族国家的框架内进行,法国大革命适应了民族国家建设的需要,C项正确;驱散专制统治带来黑暗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仅指法国大革命,排除A项;“采用了西欧传统文化的要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D项中的“实现了”夸大了法国大革命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1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出于兴办洋务与沟通列强的需要,开始着手派驻使节,这就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发展,加强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项正确;A项中“实现了”夸大了清政府开始派驻使节的作用,排除A项;清政府开始着手派驻使节无法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清政府开始着手派驻使节无法打击西方列强的在华势力,排除C项。故选D项。
2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18年(罗马)。根据材料“当对人执行因为被告逃匿或者居住他乡等而不可能实现时,对物执行即成为唯一有效的执行方式。”可知,当时的对物执行程序可以通过对被告进行扣押财产和财产拍卖,来保障原告的自身利益,故得出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权益,C项正确;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完备,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对物执行程序的内容,与贵族解释权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罗马通过法律维护公民的权益,与法官的执法行为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816-1917年中国。据材料,19世纪英国实行金本位制,推动英镑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货币,有利于英国的经济扩张,A项正确;金本位制不能完全避免货币币值波动,并未根本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排除B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主要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而非金本位制,排除C项;英国为了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需要殖民地在经济上依附宗主国,而非支持殖民地经济独立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22.A【详解】根据材料“雅典城邦原有的观剧津贴被大幅削减,城邦日常开支和军费也要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方式来筹集”“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头等的罪恶一样”可知,雅典公民通过宣称自己是穷人来躲避财产税,体现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热情下降,反映了当时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A项正确;材料“每个人都要辩称自己并非富人”表明富人并未积极主动参与城邦事务,不体现其对民主制的信心,排除B项;材料“城邦日常开支和军费也要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方式来筹集”表明雅典城邦公民经济负担变重,富人的经济负担也在变重,排除C项;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参与政治的条件是城邦男性成年公民,穷人也可以参与城邦事务,排除D项。故选A项。
23.D【详解】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如果因天灾而导致农田颗粒无收,可以不向债主偿还债务和利息,这体现了法典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弱势群体,具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法典保护了弱势自由民的利益,没有涉及保护私有财产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典对于天灾情况下自由民债务和利息的相关规定,无法体现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排除B项;材料中的规定维护的是自由民的利益,而非国家的所有民众,排除C项。故选D项。
2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东罗马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妻子享有绝对的嫁资请求权,并具备优先于债权的效力”“在婚姻关系解除之后,丈夫应该将嫁资退还给妻子,妻子最终享有嫁资的所有权”及所学可知,嫁资主要指女方父辈等以维持婚姻生活为目的而向女方丈夫赠送的各种物品或货币。这一规定明显保障了妻子的权益,体现了罗马法公平正义的原则,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司法实施成效得到强化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罗马法的这一规定具有实用主义特征,排除B项;材料强调罗马法对妻子利益的维护,并不是公共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
25.D【详解】由材料可知,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城市学校由市政府领导,具有世俗性;教学内容上强调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世俗知识,体现了城市教育的世俗化趋势明显,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城市学校教育世俗化趋势明显,没有体现教育的精英化发展方向,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表明王权与教育变革的关系,排除B项;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不属于近代科学知识,排除C项。故选D项。
26.D【详解】根据材料“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及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材料中的广告契合了时代潮流,D项正确;材料为广告营销,没有体现“政府主导社会习俗变革”,排除A项;材料说明广告营销契合时代潮流,B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BC项。故选D项。
2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国初期湖南地区丧葬仪式提倡节俭,该现象源于西方丧葬礼俗的渗透,导致湖南地区传统礼俗发生变迁,故民国初期的社会风俗变化反映出社会转型的良性发展,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丧葬仪式的变化,与孝道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人们社会习俗的转变,并未提及文化冲突,排除B项;材料强调丧葬节俭,社会习俗的转变,与经济落后的现实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8.A【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889年(中国)。福州船政局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制造的铁甲舰获得赞誉,这说明当时我国的技术人员精于专研,这种工匠精神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A项正确;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福州船政局属于洋务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排除D项。故选A项。
2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中国。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长征之前,红军处于国民党的包围圈之中,长征之后,使得国民党“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失去了作用,使得国民党“很难捕捉其(红军)踪迹”,这就充分说明长征有利于共产党夺取战略上的主动权,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胜利之后,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排除B项;遵义会议的召开,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使得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排除C项。故选D
3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1958年(中国)。根据材料“自1954年中央正式颁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推动‘劳卫制’预备级工作的开展,到195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和项目标准》,全国各地掀起了‘劳卫制’体育锻炼的热潮”,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颁布《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和项目标准》,推动“劳卫制”体育锻炼的热潮,这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教育体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制度建设的优越性,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就已经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4分)31.(1)处于世界传统制造业的中心地位;与海外各国的贸易长期保持顺差;形成了以白银为中心的货币结算体系;推动了当时全球贸易的发展。(4分)
(2)兴起原因: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通过法律保障金本位制。
衰落原因:经济实力的削弱;美国崛起的冲击;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6分)
(3)提升综合国力;实行稳健的金融政策;遵循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顺应多极化潮流。(4分)
(12分)32.(1)特点: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言之有理即可)积极作用: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的专断独行,有利于提高统治效能。(4分)
(2)不同:中国古代是为君主专制服务,越来越走向专制集权;英国是限制君权,逐渐走向近代民主体制。认识:这两种制度在解决君主专制的弊端以及发挥官员集体智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与民主制度上的议事有着本质区别,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其作用和功能有限。(8分)
(14分)33.示例:看法: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系统逐渐形成。
阐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政治上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统治的政治基础。秦汉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且成为封建经济基础,秦汉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为后世封建王朝提供制度借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崇儒学,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一直沿袭到民国初期。由此可知,秦汉时期,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政策,还是主流思想,均建构了一系列封建王朝的稳定统治秩序。(也可以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阐述)(“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于没有较多基础知识做依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和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首先,考生要阅读材料和问题,就“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系统”提出个人看法,如选择秦汉阶段,综合材料中“封建大国建立、一体化完成,趋于稳定”等信息,明确观点——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系统逐渐形成;然后,考生需要运用唯物史观,结合题目信息和所学,对个人看法展开阐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阐述个人观点的历史依据,如说明秦汉时期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格局、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经济基础、重农抑商政策、儒学正统地位等的影响;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总结、升华,如明确秦汉时期,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政策,还是主流思想,均建构了一系列封建王朝的稳定统治秩序。解题过程中注意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