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7 15: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进秋天”。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从一个小学生的角度,记录了作者在一场秋雨后,在上学路上看到了像金色巴掌的梧桐叶铺满水泥道的迷人秋景,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全文以儿童视角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
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从本册教材看,这一语文要素是在第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在单元篇章页、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多处提示出现,着力引导学生发现、梳理、总结、运用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后面的句段篇能力训练奠定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较多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查字典、换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但是受阅读能力、年龄等因素的制约,把握词语意思的能力有待提高,理解词语的方法还需要不断运用、总结、基于此,本课教学引导运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品读水泥道美的句子,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换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体会作者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能发现平常生活之美,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规”“则”等字、运用联系上下文、换近义词、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熨帖”“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语读出水泥道的美及作者的愉悦心情,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借助“阅读链接”,比较阅读,模仿围绕一种景物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写几句话。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二)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难点: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优美的文字写一写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四、教学准备
观察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记录特别的景和物;自制教学课件、词卡。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天放晴了,明朗的天空下,“我”背着书包,走在水泥道上,有什么新的发现?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3.学生交流“我”的新发现,教师随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观察到的景物。
4.教师小结:怪不得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学生齐读,板书:真美)
(二)精读感悟
1.自主合作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出示合作学习单)
(1)默读第五、六、七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水泥道美的句子。
(2)圈出意思难理解的词语,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意思。
(3)小组成员交流所画句子和词语,并美美地读读这些句子和词语。
2.学生根据学习单,先自主学习,然后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汇报展示。
3.研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紧紧地粘在”等,体会水泥道的美及作者的细致观察。
(2)指导朗读,随机评价。
4.研读第六自然段,交流从哪儿体会到水泥道的美。
(1)引导学生抓住“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一比喻句,体会水泥道的美。(随机板书:水泥道像彩色地毯)
(2)朗读指导,采用个别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抓住关键词语“闪闪发光”“一直”及段末的省略号进行朗读指导)
5.研读第七自然段,交流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再交流难理解的词语。
(1)引导学生抓住“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体会水泥道的美。(随机板书:梧桐落叶像金色巴掌)
(2)理解词语“熨帖”,说说用什么方法理解它的意思。
①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示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找找哪些语句表示“熨帖”的意思,如“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
②(出示第七自然段)再让学生找找哪些词语也表示“熨帖”意思,如“平展地粘在”。
③小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随机板书:联系上下文)
(3)理解词语“凌乱”,说说用什么方法理解它的意思。
①学生交流“凌乱”的意思。(不规则、杂乱、没有秩序等)
②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小结理解“凌乱”一词的3种方法。(预设:联系上文、换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补写板书:换近义词 联系生活经验)
(4)借助板书,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5)借助课件,指导书写“规”“则”2个生字。
规:“夫”的末笔捺改成点,与“见”的撇互相穿插,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则:左宽右窄,右边“立刀”的竖钩起笔略高于左边。
(6)学生书写练习,反馈评价。
(7)指导朗读,读出梧桐落叶的美,体会水泥道的美。
6.配乐朗读第五、六、七自然段。
7.看到这么美的水泥道,作者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比喻句体会心情。(板书:小雨靴 像棕红色小鸟)
(2)交流:作者做了些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蹦跳着”“歌唱着”等动作,体会作者愉快的心情。
(3)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我”的愉悦心情。
8.总结:课文用了许多比喻句,把水泥道写得真美!(齐读板书中的三处比喻)可见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而且善于想象。
(三)比较阅读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作家张秋生上学路上看到的景色,《自报家门》是作家汪曾祺写的放学路上的景色。(出示课后阅读链接-汪曾祺的《自报家门》)
2.学生比较阅读《自报家门》,圈一圈“我”看到的景物,想一想同样是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物,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4.教师小结。《自报家门》以简洁的语言罗列了放学路上看到的景物,用较少的语言写了很多的景物;《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用较多的语言细致地描写了水泥道的美,同样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四)仿写练笔
1.学生交流课前记录的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观察到的景物。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美。
3.当堂练笔《语文作业本》第五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教师提示学生学习课文,用围绕一种景物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写几句话)
4.作业交流,反馈评价。
5.总结: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愿我们像文中的作者一样拥有一双会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去探索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