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度高二4月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在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屋地基遗址以及灰坑、窖穴等,这
些都是人类定居生活的证据:同时,窖穴底部有粟灰堆积,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农业生产,并且有一定的粮食
储备:因此,可以推断出磁山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定居生活和农业经济,B项正确。距今约5000年的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阶级分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农业的发展只是材料信息中的一部分,而且不
能表述为“十分发达”,排除C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此时阶级都尚未出现,更不用说早期国家,排除
D项。
2.B(解析】根据材料“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
禄”可知材料中强调的官员没有封地,而是依靠俸禄维持日常生活,因此与世袭制下的官员不同,是官僚政
治的表现,B项正确。这种家臣制促进了官僚制度的发展,而不是促进小农经济形成,排除A项:加强中央
集权是指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项:这种家臣制实际上是对周王室统治的削弱,
排除D项。
3.D(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以来,内朝取得了参决机要的实际权力,外朝则变成了执行机关”可知,汉
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内外朝相互配合,加强了皇权,适应了汉武
帝时期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需要,D项正确。先秦时期内朝主要负责宗族内部事务,而汉武帝时期的内朝与
之有很大区别,并非传统制度的延续,排除A项:内朝是决策机构,外朝是执行机构,看不出“相互制衡”,排
除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君权神授,排除C顶。
4.B解析】根据材料“魏晋时期,援道人儒的玄学日益兴盛”“试图以佛为主汇通儒道、兼治百家”可
知,魏晋以来玄学的出现和佛教融合儒道及百家,反映了儒释道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B项正确。“丧失”说
法错误,魏晋时期,儒学独尊地位遭到了冲击,排除A项:佛教本土化只是反映材料部分含义,不能完整反
映题干含义,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的政策,排除D项。
5.A【解析】材料“并为隋唐王朝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找到了历史出口”强调是孝文帝改革为以
后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A项正确。孝文帝改革并未实现政权的长治久安,排除B项:
材料与民族政策的推行无关,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并未导致门阀士族制度消失,排除D项。
6.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两税法的摊派方式导致各地的纳税负担不一样,农民纷纷从税重的
地方流亡到税轻的地方,B项正确。当时人口并未实现自由流动,材料说的是逃亡,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
人口的逃亡,不能体现户口数量猛增,排除C项:两税法实施前均田制就已经瓦解了,排除D项。
7.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以物观物”“对名马细心观察、研究”“于竹林之间,朝夕游
走”体现了宋代理学“格物致知”思想对绘画创作的影响,B项正确。宋代绘画被赋予了道德意志与情感内
容,而不是顺应自然,排除A项:宋代文人画写意技法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宋代理学
“格物致知“思想对绘画创作的影响,材料没有体现艺术多样化满足了民众需求,排除D项。
8,D[解析】材料表明在元朝时期对进出口的货物进行了区分,对本国的土货收税低,对非本国的货收
税高,保护了元代手工业发展,D项正确。对土货收税较轻促进了本国货的出口,也就推动了元代对外贸易
的发展,但政府没有垄断海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进出口货物的收税情况,不涉及沿海地区百
姓的负担问题,排除B项:材料并不涉及国内民族之间的交流,而是对外贸易的内容,排除C项。
9.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以大都(今北京)为都城,因此大运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政治中心在北
方,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洛阳的发展,且洛阳的经济衰落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A项:元朝时期的运
河与隋朝相比,重点在北方,因此不是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
与题目无关,排除D项。
10.A【解析】根据材料“这样大学士已在地位上平视或超过六部尚书”可知明成祖的做法提升了内阁大
历史答案第1页(共4页)2023一2024学年度高二4月联考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酪、石器、骨器和陶器等,下图所
示为其中部分出土文物。该遗址还发现了两座均为半地穴式房屋地基遗址以及468个灰坑,
其中有88个长方形的容穴底部存有粟灰堆积,厚度为0.3米至2米,存有10个窖穴的粮食
堆积,厚度为2米以上。据此推知,磁山文化时期
A.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B.原始定居生活出现
C.农业经济十分发达
D.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2,徐喜辰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指出:春秋时期,卿大夫家内盛行着家臣制,春秋末期有些诸侯
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家臣制
A.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成
B.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有利于维护周王室统治
3,内、外朝之设源于先秦时期,内朝负责“神事”,处理宗族内部事务,外朝治理“民事”,掌管国
家行政事务。而汉武帝以来,内朝取得了参决机要的实际权力,外朝则变成了执行机关。内、
外朝的变化
A.延续了先秦的传统制度
B.强化了决策机构间的相互制衡
C.巩固了君权神授的观念
D.适应了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需要
4,魏晋时期,援道人儒的玄学日益兴盛。东晋高僧慧远自身兼通经学与玄学,试图以佛为主汇
通儒道、兼治百家。以上情况表明
A.儒学独尊地位已经丧失
B.三教融合趋势不断加强
C.佛教实现了中国本土化
D.政府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历史试题第1页1共6页)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
5.有学者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说,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体制化运
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国家颓势,并为隋唐王朝走出门阀土族政治、通向重振找到了历史出
口。该评价说明孝文帝改革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B.实现了北魏政权的长治久安
C.为民族政策的推行创造了条件
D.导致了门阀士族制度的消亡
6.阅读下表。这体现了当时
年份
史料
南郊大赦天下制:“自立两税,经今六栽,或初定之时,已有偏并,或户
贞元元年(785年)
口减耗,旧额犹存,轻重不均,流亡转甚。”
陆贽说:“(两税法)创制之首,不务齐平,但令本道本州各依旧顿
贞元十年(794年)
征…之处,流亡益多:旧轻之乡,归附益众。”
A.人口实现自由流动
B,各地税负不一致
C,户口数量迅猛增长
D.均田制遭到破坏
7,宋代的绘画,提倡“以物观物”,反对“以我观物”。李公麟画马,对名马细心观察、研究,甚至
有人疑其取走了马之魂魄;文同画竹,于竹林之间,朝夕游走。由此可知,宋代绘画面艺术
A.反映了士人顺应自然的思想倾向
B.受到了程朱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C.改变了文人画派注重写意的技法
D.满足了民众对艺术多样化的需求
8.据《元史食货志》记载,至元十七年(1280年),朝廷开始实行进出口有别的“单双抽”制度,即
对蕃货和土产(主要为丝织品、瓷器等)予以区分,对蕃货的征课倍于土货,土货单抽,蕃货双
抽。这一制度
A有利于政府垄断海外贸易
B.加重了沿海百姓的负担
C限制了国内民族问的交流
D.保护了元代手工业发展
9.如下图所示,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大运河航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螺郡那
直沽
府
余杭
⊙都城
隋朝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A.洛阳城市经济衰落
B.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C.政治中心向北迁移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