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信息窗:认识正、负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8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对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现实背景,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
(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谈话:你看到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与正、负数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
师谈话: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分组交流)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
师小结: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与零下的温度,通常这样表示:(教师板书)
+13℃ -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得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
师谈话: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样表示?
(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
师谈话: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师归纳总结:像+13℃、+38℃、+49℃ ……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师谈话: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
(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
全班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再次讨论。
交流总结: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总结,帮助学生建立了正、负数的概念.
对生活中的一些鲜活的数学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自主练习第一题:
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对应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填空,再集体交流。
3.自主练习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五、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学生谈收获。
【课后反思】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情境的创设旨在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正、负数,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重视概念形成的过程。本节课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探究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感性的素材中体会正和负的含义,从而更好的理解正、负数。
3.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把抽象的数学与丰富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可以使数学变的生动有趣。因此,我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二课时
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领略了我国的热极—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从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的知识)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正负数的知识,还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正、负数,好吗?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首先以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提高对原有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继续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就知道吐鲁番三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冬季则到零下10℃左右。你会表示这两个温度吗?
(学生写出—3℃ 、—10℃ )
谈话:很好,那么你知道哪个温度更低一些吗?
出示第三个红点问题: —3 ℃与—10℃ 哪个温度更低?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并说说为什么。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借助温度计比较:学生会发现—10℃ 表示的温度低。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在猜测、观察、交流中通过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比较大小的题目)
1 先让学生看懂第2题中每一幅温度计图所表示的温度。
2 独立完成用正负数表示这些温度。
3 学生独立把这些温度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4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办法。
2.自主练习第5、7题
1 学生认真观察信息图,分析所示信息。
2 根据题据独立填统计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自主练习第8题
(这道题目是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题目)
1 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分析题意
第8题:某商场上半年的经营情况。
2 讨论确定什么情况下用正数表示?什么情况下用负数表示?
3 交流得知。习惯上一般将进货、盈利等用正数表示,与之相对应的出货、亏损就用负数表示 。
2.自主练习第6题(是进一步巩固正负数意义的题目)
1 引导学生观察标签(课前要准备好标签)
2 组织学生对“1500±25毫升”和“500±10克”表示的意思充分发表见解。
3 通过讨论,明白意思。
“1500±25毫升”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1500—25)毫升 到(1500+25)毫升;“500±10克”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500-10)克到(500+10)克。
1.自主练习第9题(是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综合练习题)
1 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2 让学生独立完成。
3 集体讨论。(对于得分栏的填写,不要提要求,只要学生得出正确结果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形式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找出做题的方法和思路,还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五、总结收获,评价提高。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课后反思】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同时也在生活中发现隐藏着的有关数学的奥秘,让他们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领悟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本课的练习设计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知识上从认识正负数的读写到意义,在思维上从理解到运用,再到拓展应用,这样分层次的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巩固了新知,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兴致勃勃的投入学习中,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共享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