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7 15:5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当地人曾利用从非洲载回的蚵壳砌为蚵壳厝居住。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有一个依托海港发展起来的“涂鸦之城”—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有游客在游记中写道:“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的房屋统一朝向,彩色的房屋无一例外地同时浸入了金色余辉,人们可以尽享夕阳海景……”。完成下面小题。
1.过去,瓦尔帕莱索的修船工将修船的油漆涂在自家木屋上,主要目的是( )
A.色彩鲜明使人愉悦 B.利用建筑特色吸引游客
C.提倡环保节约资源 D.防止海风侵蚀木质房屋
2.两地建筑景观形成的共同影响因素是( )
A.港口贸易发达 B.自然环境相同 C.历史文化悠久 D.审美观念相似
赣南客家围屋凝聚着客家人的勤劳智慧,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其中江西省赣江上游龙塘镇忠诚村的团龙围以“三姓共建同住”的历史而闻名,经过210多年的风雨春秋,当初的三户人家几十人已经开枝散叶到如今的1200多人。小组聚落依山就势,民居散布于山脚坡地上。下图为“团龙围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民居散布于山脚坡地而没有布局在山谷盆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军事安全 B.传统文化 C.土地资源 D.地质灾害
4.团龙围历史闻名得益于其独特的文化是( )
A.以防御功能为首位 B.团结协作、诚信正义
C.以宗族关系为纽带 D.山水相依、风景优美
房屋建造一般从安全、舒适、成本等要素考虑。聊城地处华北平原,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乡村房屋以“土坯房”(是用泥土为墙的房子,墙的内外材料用的都是泥土)为主(如图)。随着聊城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坯房逐渐消失,成为一代人心中浓厚的传统记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0世纪50年代前,以泥土建造房屋的主要原因是( )
A.泥土保温性强,冬暖夏凉 B.就地取材,降低成本
C.泥土吸水性强,屋内干燥 D.泥土坚硬,安全耐用
6.聊城土坯房后墙(北墙)一般没有窗子或者窗子很小,推测其目的是( )
A.春季风大,防沙尘 B.夏季多雨,防暴雨
C.秋季光强,防强光 D.冬季寒冷,防冷空气
传统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列四幅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是古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在四地的民居中,最有可能出现“渔樵耕读”木雕作品的是( )
A.山西窑洞 B.客家土楼 C.徽派建筑 D.傣族竹楼
8.下列因素对山西窑洞的选址、修建影响最小的是( )
A.光照 B.地形 C.水源 D.土质
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有学者提出:打造“城市绿心”,探索城市绿心空间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如图示意城市组团绿心网络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A.商品谷物基地 B.园艺苗圃 C.商贸中心 D.交通枢纽
10.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打造城市绿心将会( )
A.加剧城市就业竞争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增加地下径流量 D.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
11.“鱼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该俗语描绘的场景出现在( )
A.华北平原文化区 B.江南水乡文化区 C.东北黑土文化区 D.内蒙古草原文化区
“房子半边盖”被列为陕西八大怪之首。在关中,房子的结构是:中间厅房、两边是卧室,一个院落除了上房还有偏房,房子的结构是“人”字的一爿,就是半边盖的“怪”房子。下图为陕西半边房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陕西半边房原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
①节约木材和石材②冬暖夏凉③易于收集雨水④保持通风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13.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陕西半边房传统民居文化,可以( )
A.兴建半边房房屋建筑 B.改建半边房民宿客栈 C.维持原屋原貌 D.参与申遗保护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根据湖南省行政村名的特征,湖南地名分为12类,其中带有“河、湖、峰、岭、坳、塘、井、坪、堰”等字的地名较多。因多种因素,地名逐渐消失,成为地名文化遗产上的一大遗憾。下图示意某年湖南省行政村名类型及个数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据图中行政村名类型及个数统计可知,湖南省( )
A.平原辽阔,动植物资源丰富 B.地形复杂,水网密布
C.矿产资源丰富,开发程度高 D.古迹众多,建筑多样
15.湖南省地名中与“塘”“坳”“堰”相关的地理要素依次是( )
A.水文、资源、建筑 B.方位、地形、建筑
C.水文、地形、工程 D.地形、意愿、工程
16.地名消失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有( )
①城市化②人口老龄化③资源开发④城乡规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7.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2)广州近年来流入人口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从广州流动人口年龄构成上看,流动人口主要属于 人口,分析广州吸引流动人口不断流入的原因 。
(3)分析广州流动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
(4)广州是座开放包容性的城市,广州在我国地域文化分区中属于 区。
(5)骑楼建筑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常普遍,骑楼建筑反映了该地区( )
①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②高温多雨的气候③建筑美观,吸引旅游者④商业活动活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西部要吸引人口流入,应采取哪些措施。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福建土楼形成于宋元时期,是由生土夯筑而成的大型围拢状建筑,形态独特,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左图为福建土楼聚落景观图,右图为地形剖面示意图。
(1)从气候的角度,分析福建土楼选址的合理性。
(2)试分析土楼中多分布有井的原因。
(3)与坡耕地相比,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梯田水土流失较轻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古建筑以明清年代为主,于2012年被评为我国第一批传统村落。该村落房屋屋顶坡度较大,房檐较宽,内部巷道较窄,铺以石板。图中甲、乙区域为该村停车场备选地,后经论证,最终确定乙区域为停车场建设地。下图示意该村土地利用情况。
(1)分析该村建造停车场的必要性。
(2)分析在甲乙两区域中,最终确定乙区域为停车场建设地的原因。
(3)根据材料,推断该地降水特点,并说明理由。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某村传统民居多采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cm,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下图示意该村落的内部空间结构。
(1)根据传统民居特征,分析该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
(2)说出甲土地利用方式的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3)从自然环境角度,简述影响该村落选址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1.瓦尔帕菜索为海港城市,海风腐蚀性强,而油漆能防海风的侵蚀,瓦尔帕菜索的修船工将修船的油漆涂在自家木屋上,主要目的是防止海风侵蚀木质房屋,D正确;过去,旅游业不发达,给自家房屋涂色主要是保护房屋,而不是获得精神享受,油漆涂在自家木屋,没有体现环保和节约资源,ABC错误。故选D。
2. 由材料“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当地人曾利用从非洲载回的蚵壳砌为蚵壳厝居住”可知当地建筑景观形成有赖于港口贸易的发展。瓦尔帕菜索老城区五彩缤纷的房屋最观是因为过去,瓦尔帕菜索的修船工将修船的油漆涂在自家木屋上,因其港口繁荣,才不断有修船工将修船的油漆涂在自家木屋上的现象,所以两地建筑景观形成的共同影响因素是港口贸易发达,A正确。两地分别位于亚欧大陆东西两岸,自然环境不同,形成的历史文化不同,审美观念不同,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3.C 4.B
【解析】3.坡地和盆地和军事没有关系,A错误;坡地和盆地和文化关系不大,B错误;盆地地势低平,耕地资源多,发展农业,坡地耕地少,作为居住用地,不占用耕地,C正确;坡地容易受滑坡影响,D错误;故选C。
4.团龙围作为客家围屋,确实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但防御功能并非其独特文化的核心,A错误;团龙围以“三姓共建同住”的历史而闻名,这体现了客家人团结协作、诚信正义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团龙围历史闻名的重要原因,也是其独特文化的体现,B正确;团龙围作为客家围屋,确实以宗族关系为纽带,但宗族关系并不是其历史闻名的独特文化,C错误;团龙围的山水相依、风景优美是其自然环境的特色,但并不是其历史闻名的独特文化,D错误,故选B。
【点睛】客家围龙屋又称客家围,属客家民居的一种。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梅州(最多)、深圳、河源、惠州、福建龙岩等地。围龙屋与土楼的不同之处:土楼在居住方面突出家族的平等关系,围龙屋却是尊卑有序,等级分明;圆楼为全封闭结构,突出它的防御功能;围龙屋是开放式的,突出了祠堂的功能。
5.B 6.D
【解析】5.据材料可知,房屋建造一般从安全、舒适、成本等要素考虑。聊城地处华北平原,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乡村房屋以“土坯房”以泥土建造房屋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泥土多,就地取材,从而降低建设成本,B正确;黄土高原的窑洞有明显的垂直节理和透水保温性好的地质特性,而华北地区的泥土空隙小,保温性和吸水性较差,A、C错误;泥土房屋并不耐用,D错误。故选B。
6.聊城地处华北平原,属于我国季风气候区,冬季气候寒冷,冬季风强劲,因此为防止冬季风的入侵,土坯房后墙一般没有窗子或者窗子很小,起到防冷空气的作用,D正确;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平原地区沙尘暴的几率较小,且窗户大小对防沙尘暴和暴雨影响不大,A、B错误;南面是阳面,北墙窗口不影响阳光入内,C错误。故选D。
【点睛】气候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人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人们建造了不同形式的住房,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民居的建筑材料与当地物产,民居材料一般来自当地自然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就地取材”。
7.C 8.C
【解析】7.渔樵耕读反映出当地人基本的生活方式包括打渔、樵采、耕种、读书,徽派建筑处在我国南方地区,河网密布,适宜打渔,森林资源较为丰富,适宜樵采,农忙时耕种、闲时读书,最有可能出现“渔樵耕读”木雕作品的是徽派建筑,C正确;山西窑洞、 客家土楼、傣族竹楼所在地的人民生活方式较难体现渔樵耕读,ABD错误。故选C。
8.山西窑洞的选址、修建需要考虑光照条件,房屋建造多坐北朝南,A错误;山西窑洞有靠崖式、下沉式及独立式三种类型,受地形、土质影响,BD错误;水源对山西窑洞的影响较小,C正确。故选C。
【点睛】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是一种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表现,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寒带气温低,传统民居的建筑上需要具备较强的保温作用,往往采取很厚的墙体。同时,因为风力较大,房屋规模较小,省略或缩小了窗户,北极地区冰屋和格陵兰岛彩色房屋的建筑特点就是这样。热带沙漠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多石材和土,防止交换热量,阻挡风沙。湿热地区的民居:墙薄,窗大有利于通风,房顶尖,有助于快速排水。
9.B 10.C 11.C
【解析】9.图中“绿心”位于城市群的中心部位,结合材料可知城市“绿心”的主要功能有生态功能、游憩功能。苗圃园艺兼有生态功能、游憩功能,B正确;“绿心”区域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不适合布局商品谷物基地,A错误;商贸中心、交通枢纽主要为经济功能,C、D错。故选B。
10.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打造城市绿心将会利于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量,C正确;城市竞争与绿心建设关系不大,A错误;绿心不是交通干线,不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B错误;对城市部分水体有过滤和净化作用,但难以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D错误。故选C。
11.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他们世代以渔猎为生,吃鱼肉、唱渔歌,用鱼皮制衣、盖房、造船,利用狗来拉雪橇。故“鱼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俗语描述的场景出现在东北黑土文化区,C正确;华北平原主要是旱作农业的儒家文化区,A错误;江南水乡主要是水田农业文化区,B错误;内蒙古草原主要是游牧文化区,D错误。故选C。
【点睛】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下,城市发展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需要关注城市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一般而言,城市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城市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可采取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促使中心城区产业和人口外迁;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分布,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设绿地和水域,改善城市宜居环境;保护城市文化遗址遗迹,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等措施。
12.A 13.D
【解析】12.关于陕西半边房原因,房屋结构紧凑,节约木材和石材,①正确;北墙较高利于冬季防风,南墙较低利于冬季采光,东西有偏房,夏季隔热效果好,冬暖夏凉,②正确;当地气候较为干旱,降水少,半边房可收集雨水,③正确;该房屋窗户较小,空间紧凑,通风效果较差,④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3.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陕西半边房传统民居文化,可以参与申遗保护,D正确;兴建半边房房屋建筑并不能保护已有的传统民居,A错误;改建半边房民宿客栈,过度旅游开发,不利于保护传统民居,B错误;维持原屋原貌,房屋年久失修,不利于民居的保护,C错误。故选D。
【点睛】半边房形成的自然因素:冬暖夏凉,由于地处陕西关中地区,春季少雨,天气干旱、风沙大,夏季炎热而冬季又十分寒冷。勤劳的关中人因地制宜,利用黄土和木材,建成这样独特的半边房。
14.B 15.C 16.B
【解析】14.据图分析可知,湖南省行政村名类型及个数以地形和水文命名的最多,说明湖南省地形复 杂,水网密布,B正确;湖南地形复杂,平原面积有限,且行政村多分布于地形相对起伏较大的非平原地带,由图中信息还可得出以动植物资源命名的个数统计较少,A错误;以矿产资源命名的行政村数量少,且农村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程度较低,C错误;统计图中未见以古迹命名类型,D错误。故选B。
15.“塘”是指面积不大的池子,与水文有关;“坳”是指低凹的地方或山间的平地,与地形有关;“堰”是指较低挡水建筑物,作用是提高上游水位,便于灌溉和航运,与工程有关, 故湖南省地名中与“塘”“坳”“堰”相关的地理要素依次是水文、地形、工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许多农村村落逐渐衰败甚至消失,许多地名也随之消失,①正确;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等,而在乡规划的过程中一些地名因被撤销而消失,④正确;资源的开发会促进村落发展,不会导致消失,③错误;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村落消失,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中国村庄命名的规律:依托宗族姓氏命名、依方位命名、依所在地独特的地理特征命名、依所在地气候特征命名、受现当代政治影响的命名等。
17.(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
(2) 劳动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
(3)正效应:提供充足劳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
负效应: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
(4)华南沿海文化
(5)B
(6)加强西部地区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分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为背景材料,涉及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地域文化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人口最多的是广州市,其次是中山、东莞、佛山等广州周边城市,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人口数分级多为50-100万和100-200万,西部最稀,人口数分级<50万的城市最多。
(2)读图2,2019年广州市流动人口年龄构成图可知,流动人口年龄占比最大的市21-30岁,其次市31-40岁和41-50岁,说明从广州流动人口年龄构成上看,流动人口主要属于劳动人口,原因主要有:广州市是广东省的省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吸引劳动力迁入;产业结构二、三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
(3)正效应:流动人口以劳动人口为主,提供充足劳力;流动人口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活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流动人口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促进城市化发展。 负效应:人口增多,对资源的需求增加,资源供给压力加大;人口增加,排放增多,环境污染加剧;流动人口的素质水平层次不齐,风俗习惯存在差异,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
(4)广州位于南方地区的华南沿海,南方地区的地域文化分区包括四川盆地文化区、江南水乡文化区、云贵高原文化区和华南沿海文化区,因此广州属于华南沿海文化区。
(5)骑楼的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二楼向街心延伸,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遮阳作用反映该地高温,避雨作用反映该地多雨,②正确;骑楼发端于改善生活环境,进而成为商业谋生的场所,以商业活动为主,并不是为了吸引旅游者,③错误,④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地表起伏小,①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应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具体措施为加强西部地区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公园、游园和小绿地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同时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增加就业机会,提升收入水平。
18.(1)向阳山坡,光照充足;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地势起伏较大,利于排水;冬季风的背风坡,减少冬季风的影响。
(2)提供生活用水;可以就近取水灭火。
(3)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将更多雨水转化为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流量,减轻流水侵蚀。
【分析】本题以福建土楼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和乡村区位因素、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由示意土楼聚落生态选址图示可以看出,土楼选址在向阳的山坡上和夏季风的迎风坡,阳坡有利于获取充足的光照、降水,且山坡地势起伏大利于排水;加上选址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山地可以阻挡冬季风的侵袭,保护聚落免受低温影响。
(2)考查土楼中多分布有井的原因,可以从储蓄水源、提供生活用水方面,也可以就近取水灭火等方面分析。土楼规模大,内部人口多,生活用水需求大,内部修水井,雨季时储蓄水源,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为防止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可以就近在水井取水灭火。
(3)梯田水土流失较轻的原因主要从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分析。修建梯田后,梯田可以拦截一部分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量减小,可减轻地表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搬运作用;梯田内坡度较小,地表径流流速减慢,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减弱。
19.(1)该村历史悠久,未规划(预留)停车用地:经济发展,村民私家车数量增加;该村被定为第一批传统村落后,游客数量大增,停车位需求进一步增加。
(2)乙区域离主干道更近,交通更为便利;乙区域为非主粮用地,土地成本更低;甲区域作为水田,保留传统村落特征。
(3)降水特点:降水量较多。
理由:该地屋顶坡度较大和房檐较宽的设计是为了提高房屋的排水性能,说明了该地降水较多;该地有水田存在,也说明了该区域降水较多。
【分析】本大题以乡村停车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停车场区位、降水特点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详解】(1)可从供需矛盾的角度展开分析。该区域古建筑以明清年代为主,当时并未考虑到停车问题,所以没有停车预留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该村村民经济条件改善,私家车数量增加;2012年被评为我国第一批传统村落,从此之后,游客数量大增,对停车位的需求迅速增加,所以必修建造停车场。
(2)可从土地面积与地形特征、交通、车流量、对村落的影响等角度展开分析。乙区域离主干道县级道路更近,交通更为便利,方便停放,甲区域周围道路等级较低,不方便停放;乙区域为旱地,非主粮用地,土地成本更低,而甲区域作为水田,是主粮用地,也是保留传统村落特征的重要区域,所以乙域最终被定为停车场建设地。
(3)据材料“该村落房屋屋顶坡度较大,房檐较宽”可知当地降水量较多,屋顶坡度较大和房檐较宽的设计是为了提高房屋的排水性能,说明了该地降水较多;读图可知该地有水田存在,也说明了该区域降水较多,才能发展水田农业。
20.(1)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说明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墙体厚度大,且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说明该地昼夜温差大。
(2)住宅。依据:面积较大;分布在公共空间外围。
(3)地形、水源;理由:该村东西部有山丘,村落所在地区地势低平,地形是影响村落选址的重要因素;该地气候干旱,村落沿河分布,为居民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水源是影响村落选址的重要因素。
【分析】本题我国某地传统民居为材料,涉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聚落的空间结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 民居多用土坯建造,说明没有雨水浸泡垮塌的风险,当地应该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的区域;墙体厚说明当地有比较强烈的保暖需求,冬季或夜晚气温较低;夏季居住在较为凉爽的半地下室,说明夏季炎热或白天有避暑要求;冬夏或昼夜对房屋要求的差异说明当地气温年较差大、昼夜温差大。
(2)甲为住宅,因为住宅为村民日常居住的地方主要由房屋和院落组成,分布在公共空间的外围,占地面积较大。
(3)由第一题可知:当地应该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的区域,而村落沿河分布,为居民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用水较为便利,因此水源是影响村落选址的重要因素。从图中可知该村东西部有山丘,坡度较大;而村落所在地区地势低平,有较大面积的平坦土地,适合建造房屋,因此地形也是影响村落选址的重要因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