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7 16:1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下表所示为东汉与盛唐城市分布的情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
朝代 统计年份 黄淮地区 长江—珠江地区 西北 总数
数目/个 占比 数目/个 占比 数目/个 占比 数目/个 占比
东汉 140 700 59.3% 383 32.4% 98 8.3% 1181 100%
盛唐 740 615 37.5% 964 58.8% 60 3.7% 1639 100%
A.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B.水运交通主导城市分布
C.南方社会比北方更稳定 D.关中的城市化水平最高
2.19世纪中期,恩格斯这样描述其生活过的曼彻斯特:“只要哪里还有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哪里还有一个多余的出口,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把它堵住……东一排西一排的房屋或一片迷宫式的街道,像一些小村庄一样,乱七八糟地分散在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粘土上。”这说明了英国( )
A.城市化建设呈现自由放任的轨迹 B.工人居住环境日趋恶化
C.工业革命推动圈地运动快速发展 D.新兴城市功能渐趋多元
3.“以亭行”是秦汉时期文书传递的一种方式,分内地和边地两种情形。内地以五里一邮、十里一亭设置邮驿机构传递文书,距离不同、形式各异;在边地,以亭行是以亭来传递邮书,边地的烽燧和哨所兼职传送任务。秦汉时期的文书传送系统( )
A.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效能 B.解决了政令不畅的问题
C.折射出国家行政效率的低下 D.导致了行政机构的臃肿
4.清代医学家唐容川(1846-1897)认为西医长于“形迹”,中医长于“气化”,在内科治疗方面,中医的优越性确为西医所不能及,主张“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并试图用西医解剖、生理等知识来印证中医理论。唐容川的主张( )
A.使传统医学转向了近代医学 B.体现了重义轻利的儒家伦理
C.有利于保护和推动中医发展 D.使中医理论体系更规范严谨
5.中世纪后期,英国大部分农奴的劳役地租已经折算为货币地租,集中经营的领主自营地主要依靠庄园全职仆人和临时雇工耕种。黑死病结束后,劳动力短缺,雇工工资上涨,领主企图恢复农奴的劳役地租,导致了“封建反动”。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价格革命发展迅速 B.农业生产实现转型
C.光荣革命即将爆发 D.封建制度面临危机
6.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了一批不脱离生产的医务人员,他们半农半医,农民亲切称之为“赤脚医生”。农民有了小病小伤就由赤脚医生治疗,赤脚医生还负责组织除“四害”、做疫情报告、卫生宣传等工作。据此可知,赤脚医生( )
A.弥补了农村医疗资源的不足 B.建立起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C.使乡村医疗的投入快速增加 D.提高了基础医学研究水平
7.新加坡医疗保健机构大多设有完善的国际病人联系服务部,满足病人从最初的询问、机场接机,到完成治疗回国之后的复诊。其中大部分医疗机构还为国际病人提供购物指导、退税等额外服务。这表明新加坡( )
A.联合各国政府发展卫生事业 B.全球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得到强化
C.与多数国家开展国际医疗合作D.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
8.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包含了283个治方,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医药治方和巫术治方:医药治方包括饮、食、吞等内服法和熏、敷、熨等外用法;很多治方结尾有“善”“已验”等表示有效的词语。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西汉医学( )
A.遵循了整体辩证的思维 B.关注心理慰藉的作用
C.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D.注重病方的治疗效果
9.花馍,俗称花馒头,初用于祭祖,后扩展到各类民间祭祀活动中,明清时期,花馍文化大盛于国内的面食文化区。如春节的枣花馍、元宝馍,清明时的桃花馍、燕子花馍,端午时的虎头花馍中秋时的糖枣月饼馍,等等。据此可推知,花馍文化的特点是( )
A.血缘性、宗教性B.季节性、等级性
C.凝聚性、开放性D.民族性、地域性
10.下图为1885年绘制的《服之不衷》,其配文曰:“……差役等大半狐裘黄黄,邑尊(知县)大怒曰:‘尔何人斯?乃衣斯?衣其平时所入钱文必多不义!’饬从人将其丽服剥去,堆积于堂下而火之。每人给钱二千文易制布衣。闻者为之大快。”画中知县的做法( )
A.揭示了社会矛盾激化 B.表明反帝斗争的高涨
C.展示出新旧交替特征 D.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11.春秋时期是奴隶制逐渐解体,封建制逐渐形成的时期。政治、经济的剧变反映到社会思想上,出现了对天的信仰的动摇与重民思想。下列观点中符合这一思想内涵的是( )
A.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D.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12.唐宋以来的名家主流绘画多以蜀葵来表达忠君报国的情怀,宋代莫高窟壁画中甚至出现了蜀葵占据佛龛内外除佛、菩萨、弟子之外几乎所有空间的现象,每个龛内都满绘蜀葵,颇为壮观。这体现出( )
A.佛教在传播中走向世俗化 B.民族交融进一步增强
C.儒家思想渗透于宗教艺术 D.国家统一和文化多元
13.中华文化中“中”的观念由来已久。史学家唐兰认为“中”最初为氏族时代议事场所居中之徽帜,群众望之而趋附,其所立之地恒为中央,“因更引申为一切之中”。商周以降,“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立宫,择宫之中立庙”成为重要的政治思想。这反映出( )
A.早期政治的中央集权特点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C.古代建都以地理中心为主 D.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
14.下表为唐朝国子监与高丽国子监书学(书法教育)对比一览表。据下表,可知( )
入学条件 年龄 教师 教材 课程 学制 考核
唐朝国子监书学 八品以下子孙及庶人通其学者 十四至十九岁 书学博士二人、助教一人 《国语》《三苍》《尔雅》《石经三体》《说文》《字林》 每十日休息一天,日书一纸 九年 (旬考)十日一小考,(岁考)每年七月大考结业评定上、中、下等
高丽国子监书学 八品以下官家及普通民家子弟 十四至十九岁 书博士 《国语》等儒家经典《说文》《字林》 日书一纸 九年 不详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唐朝对外交通很发达
C.唐朝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明有较强吸引力
15.“华夷之辨”是历史上时常探讨的主题,春秋战国时期,其主要侧重于“以华或礼(即华夏礼乐文明)变夷”;魏晋时期,“华夷之辨”的中心转向了“华梵(佛教)之辨”;到了明清时期,实际上蜕变为“中西文化之争”。这反映出( )
A.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改造作用B.思想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不懈追求
C.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源远流长D.士大夫巩固汉族文化主体地位的努力
16.利玛窦来华后着儒服行儒礼,他带来的奇器和科学知识吸引了一大批士绅,平均每日来访者多达20余人,他在写给西方教会的信中说“派往中国的传教士应该具有才能,因为我们所要接触的都是智慧高强而学问渊博的人”。这反映了当时
A.西学传播遭到强烈抵制 B.西学东渐推动社会转型
C.东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D.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性
17.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专门收藏文化珍品以供学者研究的缪斯神庙,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学术中心;830年,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创建了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之宫”,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两个机构的建设( )
A.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C.刺激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保留了希腊城邦的特征
18.仔细观察如图中的线路,并结合所学判断,该图是( )
A.中国汉代丝绸之路图 B.阿拉伯商人活动示意图
C.郑和七下西洋航线图 D.新航路开辟航线示意图
19.泰勒斯关注世界的产生,诡辩派也从这里出发,去研究自然,探讨自然界的问题。苏格拉底与诡辩派的不同是他追求真理,探索人与社会的发展。这说明希腊文化( )
A.始终关注人文主义精神 B.研究的重点是诡辩术
C.对真理的探索逐渐深入 D.发展历程具有延续性
20.莎草纸起源于古代埃及,大约在公元前650年左右传入希腊并很快成为古代地中海地区一种通用的书写材料。罗马帝国时代,对埃及的占领使莎草纸很快遍及帝国境内,从不列颠到两河流域的广袤疆域里都使用莎草纸。据此可知,莎草纸( )
A.提升了古埃及国际地位 B.是古埃及重要的经济来源
C.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传播 D.是最早的成熟的造纸技术
二、材料分析题(共两个大题,共40分)
21.进化论是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主流,经历了完整的发展进程,折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 魏源认为, “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人类社会的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不断变化的。 “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严复翻译《天演论》, 对西方进化论加以改造,倡导“天演哲学”,用“生物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化日新”的道理,鼓吹“变者,天道也”, “变者古今之公理也”。邹容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的革命哲理。陈独秀宣称, “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 “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 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根本与“现代自由平等”的新思潮背道而驰。
——赵璐《论中国近代进化论发展的四个时期》
(1)四位思想家对“进化”观点的阐释,反映了各自怎样的思想诉求 (16分)
(2)中国近代进化论发展的历程折射了怎样的时代变迁 (12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其中的前三个突出性,是就中华文明的自身发展而言;后两个突出性,是就中华文明对世界发展的贡献而言。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过程及其深远影响,正全面贯穿了这五个突出性。“多元一体”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家国观”“中国观”保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多元一体”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天下观”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和平性。
——摘编自江林昌《中华文明史上的“多元一体”格局及其深远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文明的特性”提炼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可以就中华文明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阐释,观点正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试卷第1页,共3页
(历史答案)
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东汉、盛唐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东汉至隋唐时期,北方城市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南方城市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据所学可知,城市发展是对经济的折射,南方城市占全国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折射出南方经济得到较快发展,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水运交通对城市分布有影响吗,但是主导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史实,中国历史上并非任何时期都是南方比北方更稳定,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黄淮地区城市分布呈现下降趋势,据材料无法得出关中的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A项。
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英国)。根据材料“只要哪里还有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哪里还有一个多余的出口,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把它堵住……东一排西一排的房屋或一片迷宫式的街道,像一些小村庄一样,乱七八糟地分散在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粘土上。”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建设缺乏规划,呈现自由放任的特点,A项正确;城市建设缺乏规划,不仅仅影响工人的居住环境,排除B项;圈地运动主要是发生在工业革命前,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城市建设缺乏规划,和城市功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秦汉时期设置邮驿机构传递文书,方便了中央政令的颁发和地方要务的上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效能,A项正确;“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亭行”是比较快捷高效的文书传递方式,并非体现“行政效率的低下”,排除C项;材料所述邮驿机构和人员的配备是为了满足文书传递和国家治理的需要,材料未提及机构和人员设置超出了实际需求,不能得出“导致了行政机构的臃肿”,排除D项。故选A项。
4.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唐容川认为西医过分重视人体解剖而不了解气化,中医在内科治疗方面优于西医。他援引西医知识阐释传统医学经典,用西方科学知识解释阴阳气化学说,力证中医理论之不谬,这有利于发掘中国传统医学的价值,推动中医的发展,C项正确;唐容川的主张并不是将传统医学转向近代医学,表述有误,排除A项;重义轻利意指重视道义,而轻视利益。材料未涉及重义轻利的儒家伦理,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中医理论体系更规范严谨的结论,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国)。据材料可知,13世纪英国已盛行货币地租,黑死病结束后领主企图恢复农奴时期的劳役地租,结果遭到农奴的反对,联系所学知识,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世纪的封建制度面临危机,D项正确;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产生的,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农业劳动力丧失,与生产转型无关,排除B项;光荣革命爆发于168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农民有了小病小伤就由赤脚医生治疗,赤脚医生还负责组织除“四害”、做疫情报告、卫生宣传等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村赤脚医生深入基层,使得以政府为后盾的合作医疗也逐渐推广,有利于缓解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弥补了农村医疗资源的不足,A项正确;本题主旨为“赤脚医生”,而“建立起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使乡村医疗的投入快速增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赤脚医生的作用在于使得农民得到医疗资源的服务,不是“提高了基础医学研究水平”,排除D项。故选A项。
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新加坡)。据材料“完善的国际病人联系服务部,满足病人从最初的询问、机场接机,到完成治疗回国之后的复诊”可知,针对国际病人,新加坡国建了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了病人从询问到接机到治疗到复诊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新加坡对国际病人的医疗服务,没有涉及其他国家与新加坡的合作,不能反映联合各国政府发展卫生事业,也没反映与多数国家开展国际医疗合作,排除AC项;材料中新加坡为国际病人到新加坡进行治疗提供了完善的服务,这属于新加坡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并非服务全球的医疗卫生意识,排除B项。故选D项。
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包含了283个治方……很多治方结尾有‘善’‘已验’等表示有效的词语”可知,在《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治疗方法结尾有治疗效果好、治疗效果得到验证等表示治疗方法有效的词语,体现了在西汉的医学中对治疗效果的重视,D项正确;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相互作用的,材料只涉及了西汉时期的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没有涉及整体辩证思维,排除A项;“‘善’‘已验’等表示有效的词语”并非心理慰藉,而是切实起到了相应的治疗效果,排除B项;“医药治方和巫术治方”均为治疗方法,没有涉及人与自然的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可知,花馍文化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面食文化,具有典型的民族性,花馍主要流行于面食文化区,具有地域性特征,D项正确;中国的民间祭祀活动主要反映民间信仰,与典型的宗教活动不同,花馍文化也主要属于民俗文化,而非宗教文化,“宗教性”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花馍文化流行于贵族阶层,未提及花馍文化体现和维护等级秩序,不能得出“等级性”,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花馍文化吸收其他文化成果和不断发展变化,不能体现“开放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5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知县因差役服饰不合规制而愤怒,并用火烧掉了违制华服,说明深受传统礼制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矛盾激化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反抗,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新事物的发展和旧事物的交替,排除C项。故选D项。
1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春秋时期是奴隶制逐渐解体,封建制逐渐形成的时期。政治、经济的剧变反映到社会思想上,出现了对天的信仰的动摇与重民思想”可知,材料中的思想内涵是春秋时期的重民思想,“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反映了国家的兴盛依靠的是人民,反映了对人民的重视,体系了重民思想,符合题意,C项正确;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反映的是分封制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与材料重民思想无关,排除A项;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是庄子对万物起源的认识,与材料重民四线无关,排除B项;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反映的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与材料重民思想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古代)。根据所学可知,忠君报国符合儒家的伦理要求,而作为忠君报国代表的蜀葵被广泛的绘制在莫高窟的佛龛里面,说明了儒家思想渗透于宗教艺术之中,C项正确;材料反映儒家思想对佛教的影响,未体现佛教的世俗化,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思想艺术领域,未涉及民族关系,排除B项;宋朝时国家未实现大一统,排除D项。故选C项。
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的观念在氏族时代即已产生,既是方位称谓更有中心、中央之意。这一观念在商周及之后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如择中建都、择中立宫等,D项正确;早期政治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指的是多元起源,中原核心,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而这些文化又互相融合,在统一的中华文化中融为一体,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都以地理中心为主”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唐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两者在入学条件、年龄、课程与学制上情况基本一样,书学教材也都同为儒家经典,所以高丽仿唐制创办了国子监书学,这说明中华文明的先进性对周边国家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D项正确;表格内容不涉及经济交流,排除A项;表格内容是高丽对唐朝制度的借鉴,无法体现交通发达,排除B项;表格内容是高丽对唐朝制度的借鉴,无法体现唐朝文化具有包容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5.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华夷之辨”又称“夷夏之辨”,即区分华夏与蛮夷,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儒家认为应该以周礼影响、改变周边蛮夷;魏晋时期,佛教发展后则转向对佛教的碰撞与吸收;到明清时期,则实际上变为中西文化之争,三者都共同体现了思想界维护民族文化地位、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不懈追求,B项正确;“华夷之辨”中无先进、落后之分,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之辨主要是中原文化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边远地区文化的关系,并非中外关系,排除C项;中华各民族不断交融,至明清已经不再是狭隘的维护汉族文化主体地位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6.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中国有着特殊的儒家文化,与天主教教义有着天壤之别,来华传教的利玛窦采取适应中国文化的方式,着儒服行儒礼,以弥合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性,达到传播天主教的目的,D项正确;“西学传播遭到强烈抵制”的说法过于夸张,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一度引起了部分上层士大夫的关注、学习,排除A项;当时西学东渐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只是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情况,并未体现“东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
1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埃及亚历山大城和巴格达都属于近东地区,这两个地区保留了大量文化遗产,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缪斯神庙建立于公元前290年前后,和文艺复兴的兴起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缪斯神庙建立于公元前290年前后,当时埃及封建经济还未产生,不能刺激封建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希腊城邦的典型特点是“小国寡民”,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8.B【详解】据材料图片可知,深颜色部分为阿拉伯帝国的疆域,绿色是线条为阿拉伯帝国的商贸路线,所以材料为阿拉伯商人活动示意图,B项正确;据图片可知,中国此时期为唐朝,并非汉代,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材料中图片中国为唐朝,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的两个主要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材料中绿色线条不符合新航路的路线,排除D项。故选B项。
1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希腊。根据材料“去研究自然,探讨自然界的问题”“去研究自然,探讨自然界的问题”可知,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着一种理性精神,注重对真理的逐步探索,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人性的肯定,排除A项;诡辩术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发展历程的延续性无关,强调的是对真理的探索逐渐深入,排除D项。故选C项。
20.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莎草纸作为一种书写媒介,从埃及传播到希腊再传播到罗马帝国境内,这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C项正确;在莎草纸传播过程中,埃及先后被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征服,其国际地位并没有提升,排除A项;材料强调莎草纸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传播,并没涉及莎草纸的交易活动,排除B项;莎草纸并不是成熟的造纸技术,排除D项。故选C项。
21.(1)魏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表达了革除弊政、御侮图强的革新主张,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严复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鼓吹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为维新变法寻求理论依据;邹容将革命作为社会进化的基本要求,为挽救民族危亡、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服务;陈独秀借助进化论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为推进新文化运动服务。
(每点4分,共16分)
(2)近代前期,中国积贫积弱,列强侵略使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国社会矛盾尖锐;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入。(每点4分,共12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与“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表达了革除弊政、御侮图强的革新主张,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根据材料“严复翻译《天演论》, 对西方进化论加以改造,倡导‘天演哲学’,用‘生物进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变化日新’的道理,鼓吹‘变者,天道也’, ‘变者古今之公理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鼓吹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为维新变法寻求理论依据;根据材料“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邹容将革命作为社会进化的基本要求,为挽救民族危亡、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服务;根据材料“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与“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借助进化论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为推进新文化运动服务。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时代变迁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社会与思想等方面分析。政治上,近代前期,中国积贫积弱,列强侵略使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国社会矛盾尖锐;在社会上,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思想上,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入。
22.示例观点: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阐释: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便利,中央政府政策开明开放。该时期,来自西域的乐舞杂技等文化艺术与中原文化交融,形成了隋唐乐舞文化繁荣昌盛的局面。阿拉伯、印度以及东非沿岸的珍奇物产、药物药方,也不断输入中国。
大一统局面下博采外来文化长处,成就了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伟绩。明末,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对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汇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鉴,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之,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分析材料内容,结合史实,就中华文明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阐释。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阐释的,观点要具体、明确。据材料信息“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提炼出观点“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其次,据材料信息“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过程及其深远影响,正全面贯穿了这五个突出性”、“多元一体’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天下观’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和平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围绕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明末以开放的胸怀汇通中西文化、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局面等。最后,末尾要附上总结性的语言(小结),以升华所提炼出的观点。
答案第4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