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热点主题预测01 建党初心
中考历史
2024届中考历史
01
02
03
04
典例导入与考向预测
CONTENTS 目录
针对考向应对策略
当堂检测
课后反思
典例导入与考向预测
中考真题
【典例导入】
(2023年辽宁大连30)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绚丽华章。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坚守初心·汲取力量”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解读史料——明晰历史选择】
材料一 事实证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二 拥有先进理论武装和高度先进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脱颖而出,民族复兴的大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肩上……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摘编自张燕、周书焕《大党魅力》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写出“改良主义”代表人物发起的运动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的“革命政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理清时序——纵览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示意图(部分)
(3)请将图1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是谁?
【观察图片——感受辉煌成就】
(5)图2是哪次会议的场景?图3受阅方队展示了我国哪方面的成就?
(6)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事件:洋务运动。内容: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3)补充:①遵义会议;②实行改革开放;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人物:邓小平。(5)场景: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成就:国防建设。(6)启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典例试题特征:
1、此类试题一般为合作探究题形式
2、都有一个探究主题,本典例涉及主题为“坚守初心·汲取力量”
2023年许多省市中考历史真题考察党史切入的主题都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本典例隐含主题也是在探究近现代史上现代化历程的基础上回顾中共领导的现代化之路。那么2024年对党史的考察会以什么形式展现呢?
3、材料的多样化
有文字、图片、时间轴、思维导图、表格、折线图等等形式。
4、考察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回顾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程、突出党的伟大和不忘初心。
5、考察的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点(考察方式预测)
(1)党的历次会议(彰显党的奋斗历程和探索)。大多会出一个开放式小论文题,关联1-3个会议提炼观点、展开论述。
(2)考察党的建立是中共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3)考察党的精神谱系,近年热点精神是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4)考察党史上的重大转折:如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七大等
(5)考察党领导人民的建设成就:如有“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改革开放成就、外交战线成就、科技成就等。
(6)考察考生通过探究获得的启示:其实这个启示涉及的就是价值观问题、党的认同问题、制度自信问题。启示一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等。当然也有一些较深刻的启示。
针对考向
应对策略
针对党史考察考向的这些变化,我们在复习党史时注意在这些方面加强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一、党的历次会议复习
1、会议名称
中共“一大”:成立大会;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八七”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革命;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遵义会议: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瓦窑堡会议:提出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洛川会议:提出去全面抗战路线
“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知道思想写入党章
七届二中全会:把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第一届人大会议: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并写入党章
十八大: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入党章
一大
二大
三大
八七会议
1921
1922
1935
1927
1923
遵义会议
七
大
1945
1949
1954
1978
1997
2012
七
届
二
中
全
会
第一届人大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五大
十八大
毛泽东思想
工作重心转移
人们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形成
工作重心转移
改革开放
邓小平理论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诞生新舵手
制定民主国民纲领
决定第一次国共合作
给危急关头的党指明了方向
从幼稚走向成熟
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工作重心在城市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长征的转折点
开始摸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形成与发展
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开天辟地
改天换地
翻天覆地
惊天动地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实战典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一
会议名称 主要内容 地位(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定了党的名称,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等 ①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②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等
八七会议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提出了“③”著名论断
遵义会议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⑥;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为建立新中国做了准备
(1)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完成表格中的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任选两次会议,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解题思路】选两次会议,找两次会议的关联点,提炼一观点再加以论证。
如(2)选择: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八七会议”,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指出新的方向;遵义会议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据此可以拟定观点: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论述:︰结合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重点论述两次会议的意义,最后得出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的结论。注意: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具体论述如下:
【答案】(1)填空:①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②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③“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④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⑤毛泽东思想⑥由乡村转入城市。
(2)选择: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
观点: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
论述:中国共产党汲取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在“八七”会议上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指出新的方向;面对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结论:由此可知,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
二、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共历史上开天辟地 的大事,中共革命有了新的舵手,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方向。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忘初心。
考点考向:
1、考察中共一大的不足之处。(未制定最低纲领及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2、考察二大如何弥补一大不足,最终完成建党工作。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表明党已开始注意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3、考察建党初期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工人阶级、组织工人运动。
4、体会当时党的道路问题——学习苏俄“城市中心论”
三、考察党的精神谱系
在一百多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等,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是: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这些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实战典例】
1、(2023甘肃兰州26题)
材料二 一百年来, 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予斗争、勇于熟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颃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摘自《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一种革命精神,阐述其内涵。(3 分)
(3)精神:长征精神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它精神亦可)
今年是红军长征开始90周年,故长征精神是把握重点,请记牢!
2、(2023吉林16题)
材料三: 这奇迹。是我国人民完全依靠白己的设计,自己的设备,自己的技术力量创造出来的。.....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石油企业.
————摘编自《人民日报》1964年10月1日3)材料三中的“奇迹”体现了“大庆人”的什么精神 “大庆人” 中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2 分)
【答案】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铁人:王进喜。
四、考察党领导下的建设成就
1、主要考点:
(1)“一五”建设成就
(2)改革开放成就
2、内容(1)一五建设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 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 1 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30 余条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例子
(2)改革开放厚度建设成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 ,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1987 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 1978 年翻了一番。
【真题再现】(2023福建卷31)学校开展“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史料实证一着装变化]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受经济等条件制约,人们的穿着需求主要集中在坚实、保暖、耐磨、耐脏上,民众服装的主要色调是蓝、黑、灰色。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民众着装的特点。(2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着装的新趋势。
(1)特点:经济实用;色彩单调(作答1点即可)(2)新趋势:款式由单-到多元;色彩由单调到丰富;衣着需求从“穿暖’到“穿美*转变;着装理念从大众化到个性化。(任答2点即可。或其他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五、考察考生获得的启示
1、启示是指从历史中所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
2、对前面几问答案进行总结,分为“好”“坏”两方面。“好”的即是经验,“坏”就是教训。
3、表达时应用正面语言,把“坏”的正过来说。
如人民公社化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过高,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作答时我们应说:“应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2、(2023辽宁大连30) (12 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绚丽华章。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坚守初心·汲取力量”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解读史料——明晰历史选择】材料一 事实证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二 拥有先进理论武装和高度先进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脱颖而出,民族复兴的大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肩上……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摘编自张燕、周书焕《大党魅力》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写出“改良主义”代表人物发起的运动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的“革命政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理清时序一纵览发展历程】
(3)请将图1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是谁?
【观察图片——感受辉煌成就】
(5)图2是哪次会议的场景?图3受阅方队展示了我国哪方面的成就?
(6)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得到哪些启示?
党史考察常见设问!
(1分)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启示示例】
1、我国工业化之路启示: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人民公社化的启示和教训);工业化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大跃进教训);要坚持工业强国等。
2、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综上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
4、民族复兴,人人有责。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中国人民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从国情出发。
注意:这只是示例,要以试题为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堂检测
1、探寻红色文化。材料一大事年表(2023年广州中考)
时间 事件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合作实现
1927年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4-1936年 红军长征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6年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平型关大捷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重庆谈判
1946年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8年9月-1949年1月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
(1)在材料一中找出“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
(2)选择材料一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加以简要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遵义会议
(2)观点:遵义会议是长征的转折点
论述: 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面对国民党围追堵截,红军损失惨重。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解析】此题挑选的是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其实此题许多前后相邻的都可以挑选。如西安事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七大的召开和国民党悍然内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可挑选的太多了。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
2、(2023四川甘孜39题)
[示例一] 观点: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1 分)
论述: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80 年,兴办四个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4 年,中共中央推动改革在城市的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社会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总之,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强国之路。(4 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
[示例三]观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1 分)论述: 1978 年,中共中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84 年,推动改革在城市的全面展开: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中国坚持了和平发展的道路。(4 分)
(说明:①观点还可从“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 “中国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坚持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坚持了合作共贏的道路”等角度捉炼。②根据材料二中单个史实提炼观点并阐述亦可相应得分。)
[示例二]
观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 分)
论述: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84 年,中共中央作出推动改革在城市全面展开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总之,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引领作用。(4 分
中国式现代化的较好示例
3. (2023年河南)(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乡社会呈现新的气象。不少人开始告别“铁饭碗”, 纷纷“下海”;每年春节前后的务工人员返乡和入城高峰,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人口流动的独特景观;喇叭裤、红裙子、文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社会上出现“读书热”和“外语热",欣赏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日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文化生活方式。---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乡社会呈现了哪些方面的新气象。(3分)
(3)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的联系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1分)
【答案】
(1)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2分,每点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就业;人口流动;服饰;文化生活。(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经济改变生活。(1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4、(2022陕西卷)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指出图A中党的最低纲领的性质。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B中农民党员人数激增的原因。
材料二
(2)简述图C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有何意义?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机活力的认识。
【答案】(1)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的土地政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特点:中国共产党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不断加强;党员队伍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中国共产党的新鲜血液不断注人;党员受教育程度显著改善。
(3)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能够坚持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建设,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学党史、明理、增信”为主题进行的探究活动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探究。
任务一【考察红色景点——悟革命艰辛历程】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同学们将到图2和图3两处红色景点研学,请你拟定一个主题。
任务二【阅读英雄事迹——学共产党人精神】材料二 ①杨靖宇: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1940年2月,在濛江县境内陷入日军“讨伐”队重围,最后只身一人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
②杨根思:中国人民志愿军连长。1950年11月,在坚守长津湖畔某高地的战斗中,率领三排打退了号称“王牌”美军的八次进攻。最后只剩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
③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仅用4天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
——分别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志愿军英雄传》、《这些年我们一起崇拜过的劳模》(《北方周末报》2013年5月2日)
(2)根据材料二,从中任选一位英雄人物,结合时代背景,简述其所彰显的红色精神的名称和蕴含的精神内涵。(示例除外)
【示例】杨根思:抗美援朝精神。内涵:英勇顽强、舍身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任务三【研究整理文献——颂扬共产党伟业】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年表(部分)
大事年表(部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4年土地改革
1953—1957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年三大改造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决定在广东、福建设置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北京梦圆奥运
2010年上海世博会
2012年中共十八大和提出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5年从扶贫开发到脱贫攻坚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整理自《文献中的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等
(3)请根据材料三,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道路”、“坚持理论创新”中任选一个角度,围绕“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历史经验”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答案】
(1)历史功绩: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主题:红军长征。
(2)杨靖宇:抗战精神。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王进喜:大庆精神。内涵: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3)观点: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历史经验。
论述: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以、 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总之,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的不蝎动力。
课后反思
1、党史考察考生须先记牢基础知识。
2、单纯死记硬背是绝对得不了高分的。
3、要研究试题变化趋势、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行
4、要在价值观、立场上部动摇
5、树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6、基本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