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7 16:4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沙尘天气是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浑浊、天空能见度降低的一种天气现象,按照能见度水平可划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3个等级。如图示意1960~2020年我国某省沙尘日数、沙尘指数平均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省份沙尘天气说法正确的是( )
A.各月沙尘日数均低于3天
B.沙尘指数大致呈单峰变化
C.冬季沙尘暴次数少于秋季
D.沙尘暴迁移最远且影响大
2.该省冬季沙尘天气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低 B.风速较小
C.日照较短 D.植被茂密
3.推测该省份最有可能是( )
A.新疆 B.湖北 C.河北 D.河南
珊瑚礁为全球10%的经济鱼类和近30%的其他海洋生物提供生活环境,被誉为“海底热带雨林”;珊瑚不仅被广泛用作装饰品,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珊瑚礁的主体由珊瑚虫组成,珊瑚虫适宜生活在23~27℃的清洁海域,水温超过30℃会导致珊瑚虫大量白化死亡。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一半珊瑚礁出现严重退化,南海珊瑚礁的珊瑚覆盖率仅剩2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造成珊瑚礁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季节变化,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B.药用价值高,珊瑚遭大量采挖
C.河流注入,使水质变差 D.经济鱼类多,珊瑚遭大量啃食
5.珊瑚礁退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
A.海浪对海岸侵袭加剧 B.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C.海洋生物多样性增加 D.渔业发展停滞
对流层的臭氧主要来源于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在合适的气象条件(温度、风速、湿度、光照等)下发生的光化学反应。下图示意2014—2016年六个典型城市的年平均臭氧浓度水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影响广州、成都臭氧年平均浓度较低的最主要气象因素是( )
A.温度 B.风速 C.湿度 D.光照
7.2014—2016年银川臭氧浓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平均气温升高 B.光照时间增加
C.大气污染加剧 D.沙尘天气增多
瑞典在电子垃圾回收利用方面世界领先。1994年,瑞典提出生产者责任制,要求商品生产商负责回收或出资处理商品外包装,并且要求厂家在商品外包装上详细注明回收类别和方式,引导消费者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瑞典形成了一套垃圾处理优先级制度,也称为五阶梯原则(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五阶梯原则中,重中之重的原则是( )
A.避免产生 B.重复使用 C.能源回收 D.填埋处置
9.推测瑞典电子垃圾回收率高的原因有( )
①回收意识普及和公众支持②回收网点均匀分布
③数据收集和共享透明④实行生产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示意2014年长三角(上海、浙江、江苏、安徽)PM2.5浓度冷热点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浙江省大部分地区PM2.5浓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影响因素是( )
①海陆位置②植被覆盖率③日照时长④太阳辐射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陷入资源诅咒圈的苏北和皖北地区为PM2.5浓度热点区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轻工业发达 B.重工业发达
C.服务业发达 D.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其设立是为了纪念在1987年这一天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公布在南极洲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科学研究随后表明,人造化学物质,如气雾剂和冰箱所使用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层枯竭的重要原因。完成下面小题。
12.臭氧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主要是因为( )
A.臭氧主要吸收红外线,使大气增温 B.臭氧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臭氧可以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D.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臭氧占总体积的21%
13.下列选项中会加剧臭氧污染的是( )
A.加强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管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
B.购买含氯氟烃的气雾剂产品
C.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协调国际合作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在全球、特别是亚洲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均将发挥重要作用。受“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及煤炭价格优势影响,中国较日本碳排放总量大,碳排强度高,碳排放可优化潜力较大。下图示意中国、日本1991—2019年碳排放增速折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根据上述材料及图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代表日本碳排放量增速曲线,②代表中国碳排放量增速曲线
B.2013年中国基本实现碳达峰后,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的状态
C.中国以煤炭为主的用能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增长有助推作用
D.日本改变以煤炭为主的用能结构后,碳排放总量较之前增大
15.为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我国可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加大与各国的碳汇合作 B.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C.全面落实绿色技术发展 D.巩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16.2023年10月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实现“绿色亚运”办赛理念。在亚运会前期准备与举办过程中,下列措施中体现了低碳理念的是( )
①亚运会期间招募3.76万名赛会志愿者“小青荷”提供赛会服务
②亚运会期间亚运全区部署5G电力专网,建设5G+直流微电网零碳示范园区
③亚运主火炬采用甲醇燃料
④亚运会闭幕式首创数字烟花,以AR呈现,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
⑤杭州奥体中心场馆采用1000W白炽灯,满足场馆照明需求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7.印度尼西亚是我国“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蓝色经济通道是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合作,中国提出建设三条连接亚洲与非洲、大洋洲、欧洲和其它地区的海上"蓝色经济通道"的设想。
材料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年捕鱼量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其森林覆盖率高达87.8%,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近日,瑞士空气质量技术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城市,市中心常常被雾霾笼罩。
材料三:印度尼西亚海运、航空交通较为发达,但其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近年来铁路、公路、隧道和跨海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一直以来都是投资的重点方向。2023年10月17日中印尼合作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印尼迈入高铁时代,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1)印度尼西亚纬度位置处于 (A低纬/B中纬/C高纬),地表热量大,有利于植物生长;向东通过 洋与亚洲、大洋洲连接,向西通过 洋与亚洲和非洲、欧洲连接。
(2)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印尼合作建设高铁项目,简述这些做法的理由。
(3)从污染物来源的角度,解析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的原因。
(4)从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的角度,阐述我国提出蓝色经济通道,并帮助印度尼西亚建设雅万高铁,对印度尼西亚区域发展的意义。
18.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材料二图1为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图2为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 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 月。
(2)(多选)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降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19.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重庆自古水陆交通便利,是内陆和沿海货物的重要转运点。目前,重庆发展定位为中国西部最大物流中心,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八大机场之一。
长江三峡地区属国家生态安全核心区域,关系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安全。该地区面临“化工围江”、长江岸线粗放使用与航运污染、城乡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迫切需要开展系统性生态保护修复。2018年,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试点。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及三峡地区示意图。

(1)分析重庆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物流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为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A 3.C
【分析】1.由图示可知该省4月沙尘暴、浮尘和扬沙日数相加大于3天,A错误;由图中沙尘指数变化曲线可知沙尘指数变化大致呈单峰变化,B正确;冬季沙尘暴次数比秋季多,C错误;沙尘暴比浮尘和杨沙天气日数少,沙尘指数较小,因此沙尘暴迁移距离较小且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2.该省冬季沙尘天气多发,应位于我国北方,故冬季气温低,植被凋落多,表土多封冻,此时俄沙尘天气较少,A正确,D错误;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风速大,B错误;日照对沙尘天气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A。
3.新疆地处我国内陆,荒漠广布,距离我国沙源地近,沙尘暴发生频率大,A错误;湖北位于我国南方,降水多,沙尘天气少,B错误;河北位于我国北方,距沙源地相对较远,西北风搬运能力有限,沙尘天气多以扬沙、浮尘为主,C正确;河南位于河北的南方,距离沙源地更远,且降水较多,沙尘天气少,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的沙尘暴发生地区主要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冬季,北方地区降雪量较大,地表冻土面积广布,因此虽然西北风频率大但是发生沙尘暴的几率很小;春季,积雪融化,冻土融化且雨带还没有移到华北,降水很少,空气干燥,所以春季发生沙尘暴的次数较多。 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多沙漠。加之北方地区连年少雨干旱,土地裸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沙尘;二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风力将大量沙尘卷入高空;三是有冷气气流将卷入高空的沙尘携带到了远方。
4.B 5.A
【分析】4.海水温度的变化、河流注入导致的水质变化属于自然原因,AC错误。由材料可知,珊瑚药用价值高,遭大量采挖,易导致珊瑚礁退化,这是造成珊瑚礁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B正确。珊瑚礁为经济鱼类提供栖息环境,不是鱼类的食物来源,D错误,故选B。
5.珊瑚礁可减缓海水流速,减轻海浪侵蚀,珊瑚礁退化后,会导致海浪对海岸侵袭加剧,A正确;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是珊瑚礁退化的原因,而不是珊瑚礁退化产生的环境问题,B错误;由材料“珊瑚礁为全球10%的经济鱼类和近30%的其他海洋生物提供生活环境”可知,珊瑚礁退化后,会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C错误;由材料可知,珊瑚礁退化会影响渔业发展,但并不会导致其发展停滞,且渔业发展停滞不属于环境问题,D错误。故选A。
【点睛】珊瑚礁的作用:能维持渔业资源、可以保护海岸线、作为医疗药材重要资源、优化地球上大气环境可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基 地和生态旅游基地。
6.D 7.C
【分析】6.广州位于南部沿海,降水丰富,雨季长,光照时间较短;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地形封闭,多阴雨天气,光照时间也较短,所以两城市的光照条件不利于形成臭氧的光化学反应,D正确;与温度、风速、湿度有关,但不是最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7.2014--2016年,特别是在2015-2016年,银川臭氧年平均浓度升高最快,不可能是气象条件短时间明显变化,应该是人为原因导致的,其中人为排放的污染物质是主要原因;向大气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臭氧生成的物质基础,而沙尘天气中的大颗粒物会削弱太阳辐射,抑制光化学反应,导致臭氧浓度降低,C正确,D错误;平均气温、光照时间变化不大,AB错误。故选C。
【点睛】对于某地区的大气污染而言,其污染状况的严峻程度既与人类活动有关,也与自然条件有关。就人类活动而言,人类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排放的废气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就自然条件而言,地区地形的封闭程度、空气的流通性等会影响大气的自净能力。同时,盛行风向也会促使大气污染物发生区际转移。
8.A 9.C
【解析】8.阅读材料,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五阶梯最高阶梯是避免产生,也是重中之重的原则,由于如不产生垃圾,就不存在后续的四个阶梯,因此避免产生是最重要的原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普及垃圾回收意识,使电子垃圾回收得到公众的支持,将数据透明化并与公众共享,实行生产者责任制等措施均有利于提高电子垃圾回收率,①③④正确;垃圾的产生不是均匀分布的,回收网点均匀分布不能使电子垃圾回收率提高。①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电子废弃物,俗称“电子垃圾”,是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或电子设备,主要包括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和计算机等通讯电子产品等电子科技的淘汰品。电子垃圾需要谨慎处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电子垃圾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的环境污染威胁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10.A 11.B
【分析】10.浙江省距海较近,受海洋的影响大,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浙江省大部分地区为低山丘陵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利于污染物的吸收,①②正确;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长不是影响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③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陷入资源诅咒圈说明该地区资源丰富,工业多为高污染的重工业,且重工业比较发达,B正确;轻工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污染较轻,ACD错误。故选B。
【点睛】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
12.C 13.B
【解析】12.过量紫外线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正确,A错误。臭氧的特征与其被称为保护伞没有关系,臭氧主要在平流层中,并不是在25千米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包含臭氧,BD错误。故选C。
13.人们使用冰箱、空调等含氯氟烃的气雾剂产品时释放出的氟氯经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加剧臭氧污染,B正确;加强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管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协调国际合作有利于减轻近地面臭氧浓度,减轻臭氧污染,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上大部分的臭氧处于距地面25公里左右的平流层中,它们吸收掉了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的紫外线辐射,成为地球的重要屏障。然而,如果近地面的臭氧浓度过高,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刺激较大,可能导致咽喉肿痛、胸闷咳嗽等症状,甚至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14.C 15.B 16.D
【解析】14.由图可知,从90年代初到2019年期间,①线的增速总体上高于②线,原因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碳排放量增长较快有关,故①线为中国碳排放量增速曲线,②线代表日本碳排放量增速曲线,A错误;中国碳达峰时间大约在2030年前后,2013年应为日本基本实现碳达峰,B错误;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这样的用能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增长有助推作用,C正确;日本改变以煤炭为主的用能结构后,碳排放总量较之前减少,D错误;故选C。
15.我国的碳排放量大,主要和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及生产结构(初级产业多,耗能大)有关系,为了实现我国的“碳达峰”“碳中 和”目标,我国当前的首要措施应该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B正确;加大与各国的碳汇合作,主要是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A错误;全面落实绿色技术发展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C错误。巩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见效慢,是长远措施,D错误,故选B。
16.亚运会期间招募3.76万名赛会志愿者“小青荷”提供赛会服务,只是满足赛会的服务要求,并没有反映低碳理念,①错误;亚运会期间亚运全区部署5G电力专网,建设5G+直流微电网零碳示范园区,体现低碳环保理念,②正确;亚运主火炬采用甲醇燃料,是零碳排放,③正确;亚运会闭幕式首创数字烟花,以AR呈现,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相比真实烟花低碳环保,④正确;杭州奥体中心场馆采用1000W白炽灯,满足场馆照明需求,只能反映保证光源,满足赛事需求,并没有体现低碳,⑤错误,②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浙江杭州盛大开幕。本次用以点燃开幕式主火炬的燃料——零碳甲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在大型体育赛事中使用。作为赛会新物种,零碳甲醇的全新应用,也是对绿色新能源的一次科学探索与生动实践,与杭州正在打造的史上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相映成辉。
17.(1) A 太平 印度
(2)理由:印度尼西亚岛屿众多,国土分散,联系不便;铁路网稀疏,仅部分岛屿建有铁路。
(3)印度尼西亚能源以煤炭、石油为主,工业烟尘和燃煤发电厂排放,大量燃油汽车尾气的排放,带来大量污染物;印度尼西亚多火山,火山喷发也带来大量尘埃物质;印度尼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茂盛,经常发生森林大火,带来有害尘埃。
(4)印度尼西亚资源丰富,渔业资源、能源资源和农林产品丰富,蓝色经济通道有利于该地区资源运输到世界各地,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蓝色经济通道的发展,印尼加强各岛屿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本国整体功能和发展水平。
【分析】本题以印度尼西亚及一带一路为材料设置四小问,涉及交通建设、污染物来源等知识点,考查材料分析和解读、知识运用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片可知,印度尼西亚主要位于赤道附近,属于低纬度,地表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利于植物生长,向东通过太平洋与大洋洲、亚洲连接,向西通过印度洋和亚洲、非洲连接,地理位置优越。
(2)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由众多岛屿组成的国家,国土比较分散,彼此之间的联系非常不便。且铁路网稀疏,仅部分岛屿建有铁路,铁路网的密度较小不能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中国的高铁建设技术比较成熟经验丰富,所以近年来印度尼西亚选择和中国建设高铁以加强印尼的铁路。
(3)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国内的能源消费以煤炭和石油为主,产生的生产和生活污染物较多,火电厂和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在自然方面,印度尼西亚地处板块交界处,多地震火山,火山喷发会带来大量的尘埃物质。其次是印度尼西亚森林覆盖率高达87.8%,植被茂盛,人们在耕作过程中及生活中容易发生山火,产生大量污染物。
(4)交通运输方面,印度尼西亚海运、航空交通较为发达。而印度尼西亚由丰富的森林资源、渔业资源和化石能源,蓝色经济走廊能够帮助印度尼西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资源输送到世界各地,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铁路、公路、隧道和跨海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一直以来都是投资的重点方向。印度尼西亚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各岛屿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对印度尼西亚的整体发展实力和发展水平都起到提升和推动作用。
18.(1) 12 7
(2)ABD
(3) 工业区SO2污染源比例大 控制污染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分析】本题以东南部某城市大气污染为背景,涉及大气混浊天数判断、混浊天气多的原因、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详解】(1)从图2中可以得出,12月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7月最少。
(2)工业废气、交通运输工具的尾气排放都会使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增多,近地面的逆温会导致空气对流减弱,加剧大气污染。连续的降雨天气使气溶胶沉降、城市森林覆盖率高可以吸收污染物,均可减少大气中气溶胶粒子。ABD正确,CE错误,故选ABD。
(3)由图1可知,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工业区污染源排放比例大,工业区的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大量排放酸性气体,导致SO2含量增多。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大气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NOx、SO2、PM10的排放量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排放、节约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健全法规,加强执法等措施进行治理。
19.(1)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利,方便货物运输和周转;面向东南亚、欧洲,国际市场广阔;历史悠久,经济基础较好。
(2)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退耕还湖,保护湿地;控制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对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改造升级。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经济带及三峡地区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该区域特定地点特定产业的区位条件及特定区域生态修复建议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详解】(1)重庆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地理位置非常优越,重庆能够有效地连接西部内陆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运输。重庆拥有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长江流经城市,提供了水路运输的便利性。陆地交通也十分便捷,有高速公路、铁路和公路网络,使得货物能够快速运输和周转。此外,重庆拥有现代化的交通枢纽和港口,支持大规模的货物运输。重庆面向东南亚和欧洲等国际市场,这为其成为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广阔的机会。重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相对较好的经济基础,城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物流经验和资源,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源。
(2)植树造林是重要的生态恢复措施,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保持水土。退耕还湖意味着将农田改造成湿地生态系统,这有助于增加水体的稳定性、改善水质和保护生态多样性。严格控制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是保护水质的关键,可以减少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泊的机会。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需要改善其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设施,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