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1(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1(青岛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6-22 21: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29页。
教材简析: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因数、倍数,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谈话: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我们班的二课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
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 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
2.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
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学生有的在摆,有的可能在想象。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生1:我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24个,可以摆18行,这样正好铺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2:我用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12个,可以摆9行,也正好摆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3:我用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6个正方形,摆了4行,还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4:……
师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分类进行板书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
1.讨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生: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2.师: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
3.师: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将长方形摆满。
4.师: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4的因数 18的因数
1,2,3,6,
9,18
1,2,3,4,6,
8,12,24
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
24的因数 18的因数
1,2,
3,6
2
9,18
4,8,12,24
24和18共有的因数

(三)总结概括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2,3,6是24和18共有的因数,6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2.师总结: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和18的公有的因数,也叫公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板书课题)
3.巩固练习:书31页自主练习1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师: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
2.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列举法1:12的因数:1、2、3、4、6、12;
18的因数:1、2、3、6、9、18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
列举法2: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
12的因数:1、2、3、4、6、12;其中1、2、3、6也是18的因数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
3.师介绍: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12 18
2
用公因数2去除
3
6 9
用公因数3去除
2 3
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先用12和18的公有的因数2去除,除得的商如果还有公因数就要继续除,注意每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去除,再用公因数3去除,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最后写结论时要把所有的公因数(除数)连乘起来,就可以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我们通常运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较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优势?
学生讨论得出:列举法适合数比较小的题目,如果数比较大用短除法好。
5.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出现的错误着重讲解。
(2)自主练习3
使学生明确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也就是求72和48的最大公因数。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看书质疑。
学生阅读29—31页,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找出10和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结合此题,教师提出问题:你用什么方法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2.课件出示:用短除法求出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解答的过程,
二、研究具有特殊关系数的最大公因数。
1.课件出示p32自主练习 4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6和12 18和54 24和72
(1)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全班进行交流
(2)师:仔细观察,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这组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每组数中的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生2:我发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个小数。
(3)师:可以再举例验证一下吗?
(4)师生共同总结: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个小数。
2.课件出示第二组数:8和9、17和28、15和32
(1)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发现这些数的公因数只有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师:像上面这组数,它们只有公因数1,我们可以说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也叫做互质数。8和9是互质数,17和28是互质数。还能举出几组互质数吗?
(3)共同总结: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三、拓展练习。
1.p32自主练习 7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使学生明确,要求的地板砖的边长必须是微机室长和宽的公因数,也就是找90和60的公因数。
2.p32自主练习8
学生审题,明确:把3种彩条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彩条最长几厘米?就是求16、32、56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列表法也可以用短除法。
指名学生板演,试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集体订正,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先用3个数公有的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再把所有的公因数连乘起来。
四、课后作业。
p32自主练习5、6。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