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安国市祁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人民版)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 ( http: / / www.21cnjy.com )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是 ( )
①勤俭致富 ②乐善好施 ③注重诚信 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是( )
①发展农业 ②发展商业 ③限制手工业 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 )
A.男耕女织基本可以满足正常日用
B.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C.家庭行业众多,生活所需都可解决
D.农民的生产、生活要求极低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5.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6.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空前发展,而钢铁业却迟滞不前,其重要原因是 ( )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缺乏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重工业发展
C.重工业建设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强抢路矿权,与中国企业不公平竞争
7.下面两幅漫画,反映了中国某一历史时代的社会特征。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
A.反映了“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
B.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左”倾错误
C.反映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D.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8.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③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④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历史为邓小平的结论提供了依据,如 ( )
A.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C.俄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D.俄国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
10.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开国大典时,有穿着旗袍的妇女参加
B.中共八大召开时,有穿着中山装和人民装的代表参加
C.中共十三大召开时,有穿着西服和夹克衫的代表参加
D.进入2l世纪以后,人们普遍穿起了长袍马褂和超短裙
11.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中清政府搁置修路倡议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②资金和技术的缺乏 ③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 ④担心列强借修路控制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以下关于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叙述完整的是( )
①让人们及时地了解各地信息,方便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的生活 ②大大密切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避免了矛盾和冲突 ③丰富和发展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④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一个区域性的官方经济论坛,不存在超越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员体主权的组织机构,成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壁垒为宗旨和目标的当前规模最大多边区
A.European Union
B.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D.Wold Trade Organization
14.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描述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这种局面在历史上最早形成是在
A.美国的“新经济”出现之时 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时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署之时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时
15.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 )
A.牛耕 B.蒸汽机 C.内燃机 D.互联网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其原因是 (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③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应用 ④国际贸易的扩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17.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 )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18.有些学者认为,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19.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0.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
A.全部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
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21.近年来,“大宗商品源源不断从其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兴经济体流入中国,这些国家由于出口激增收入增加进而增加对中国制成品的消费——中国通过自身的高速增长,打开了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阀门”。这一材料表明
A“中国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 B.中国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加深 D.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
22.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界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 )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4.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说明:
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5.美国史学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决这一问题的是
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7分)2006年岁末以来,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1)材料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3分)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 ( http: / / www.21cnjy.com )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1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8~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4分)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3)材料中的“某工业大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的是哪一国家?(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四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因素 (4分)
27.(1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1)材料一中近代民族企业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4分)
材料二
【图一】昔日的边陲小镇——老深圳(1982年) 【图二】今天的现代化都市——新深圳
【图三】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特区后的亲笔题词
【图三】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特区后的亲笔题词
(2)材料二所反映的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在哪两个省区?(2分)为什么?(4分)
(3)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3分)
28.(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
材料二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
材料三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四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什么?(2分)举例说明什么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分)结果如何?(4分)
(2)据材料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为什么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2分)
(3)据材料三,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4分)
(4)综合材料一、二、三,说明材料四观点的正确性。(4分)
河北安国市祁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人民版)
答题页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材料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3分)
(2)材料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1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8~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4分)
(3)材料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因素 (4分)
27.(15分)
1)材料一中近代民族企业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4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在哪两个省区?(2分)为什么?(4分)
(3)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3分)
28.
(1)材料一中“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什么?(2分)举例说明什么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分)结果如何?(4分)
(2)据材料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为什么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2分)
(3)据材料三,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4分)
(4)综合材料一、二、三,说明材料四观点的正确性。(4分)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人民版)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CDABD 6-10 DACCD 11-15 ABCDB 16-20 ADDBD 21-25 CDAB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7分)(1)秦汉;隋唐;元明清。(3分)
(2)含义: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由此从分散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1分)
原因: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4分)
(3)国家:美国。(1分)原因:在教育发展程度方面,美国高于英国;在重要发明和生产管理方面,美国领先于英国。(4分)
(4)共同因素:建立与本国国情相适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在国家力量指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4分)
27.(15分)(1)特点:早期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企业大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2分)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交通,便于向西方购买设备和引进机器;较早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经济较早解体等。(4分)
(2)广东和福建。(2分)原因:靠近港澳台,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吸收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华侨多,便于引进侨资。(2分)
(3)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分)
28.(18分)(1)严重缺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1分)“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维护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如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以工代赈等。(2分)结果: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4分)
(2)特点: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2分)原因: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化导致经济和政治危机。(2分)
(3)建立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4分)
(4)罗斯福新政在市场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基础上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加强市场的调节作用,两者均取得了巨大成功。(2分
斯大林将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排斥市场调节,严重制约经济发展。(1分)
考号
姓名
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