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陈情表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1 陈情表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8 20:4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陈情表
语言得体——敬辞、谦称(身份自贬、情理足诚)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犹蒙矜(jīn)育 ,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岂敢盘桓(huán ),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yǎn)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祖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研习第三段(关键段)
结尾落在“缓仕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分哪几层来展开的?
伏惟(凡、况) 且、今 但:是以
A. 伏惟: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即孝养祖母虽为循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依据;“凡”补充事实,“况”申明自己孤苦远超常人,值得同情。
B. 且:自陈宦历,用“今”称颂君恩,表明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辞职与“名节”无关,打消武帝疑虑;
C. 但:转入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研习第三段(关键段)
结尾落在“缓仕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分哪几层来展开的?
研习第三段(关键段)——段首句的重要性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 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自汉以至三国君、亲之间是允许有所选择的”,“自晋以后,门阀制度的确立,促使孝道的实践在社会上具有更大的经济上与政治上的作用,因此亲先于君、孝先于忠的观念得以形成。同时,现实的政治也加强了,并且发展了这种观点”。(唐长孺《魏晋南朝的君父先后论》)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犹蒙矜(jīn)育 ,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岂敢盘桓(huán ),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yǎn)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祖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诵读第三段(关键段)
司马炎的想法
(1)司马炎的想法一:李密为何执意不来
a李密不应召,是因为在乎名节
b李密不应召,是因为蔑视新朝
c李密不应召,是因为和祖母的感情很深
李密怎么想很重要,但是司马炎怎么想更重要。
事实上,李密作了很多精彩的“预回答”。
(2)司马炎的想法二:一定要李密亲自照顾祖母吗
有没有其他方案?
如果李密不终养祖母,会有怎样的后果?
司马炎的想法
李密怎么想很重要,但是司马炎怎么想更重要。
事实上,李密作了很多精彩的“预回答”。
(3)司马炎的想法三:
李密暂时不应召,利与弊的比例各占多少
司马炎的想法
李密怎么想很重要,但是司马炎怎么想更重要。
事实上,李密作了很多精彩的“预回答”。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
细品第四段
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我的辛酸苦楚,不仅仅是蜀中人士以及梁州、益州的长官明白知晓,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祈望陛下能怜恤臣的衷情,应许我(实现)卑微的志愿,希望刘氏能幸运地(蒙您恩典),(得以)终其余年。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细品第四段
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 ‘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汉书·杨震列传》李贤注引《续齐谐记》)
结草衔环: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读李令伯《陈情表》 而不坠泪者, 其人必不孝。”
——宋代 赵与时《宾退录》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4)司马炎的想法四:李密说的可信吗
答应李密的请求,就显得合情、合理、合利。
这其实存在一个隐含的前提:李密陈述的是实情。
李密为自己找了证明人。
司马炎的想法
李密怎么想很重要,但是司马炎怎么想更重要。
事实上,李密作了很多精彩的“预回答”。
情与理:儒者陈请的言说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文之所以成为千古名作,就在于作者以一个“孝”字,反复阐说,顶住了上述的诸多压力,最终在强大的皇权面前守住了自己拒绝出仕的个体意志,也实现了自己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操守。
李密孝养之心之纯之真之坚可嘉。这种真纯之情,氤氲弥漫在《陈情表》的文字丛林里,而李密又用儒者的“情理”言说智慧编织文字,于是真诚醇厚的情感便如盐化水般溶解在儒者李密的文字里:儒家之陈请,请、情不分,则其开篇叙家庭苦情,其叙事即在言其孝情;第二段叙其征召经过,其叙事即在表其忠情;儒家以情驭理,情理相融,则其第三段言晋朝“以孝治天下”,虽是言事,亦是陈理,暗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陈之理,但也更是表谢忠情恩情。
故通文观之,儒者的言说智慧横布纸上:叙事即在言情,论理亦语带深情,言情即在辩理。此等纯情,此等言情,再加之以李密文字之“醇美”,则情为文之髓文之魂,如何能不摇人心襟、动人心魄?
情与理 :儒者陈请的言说智慧
层次说来,无一语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性至情之文,而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雅,更极尽结构之妙。读者须细玩其词旨及其转落承接,方不辜负作者苦心,而得此文之益。若徒随人道好,何以读为 通体俱是陈情,而前两段是陈其已往之情,三段是陈其现今之情,末段是陈其日后之情也。
文字曲折委婉,所以可传。尤妙在不急出题,层层次次,直说得情理透足,方才点出题面煞住。
末段文字,余情倦倦,亦觉哀音堪听,真是千古绝调。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七
情与理 :儒者陈请的言说智慧
微型写作课
私人信件
如果你能给生活在过去的人写信,你会怎样对他讲述现代生活呢?从中国历史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写一封私人信件,为他讲述从他生活的时代到现在,一个与他有关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就像一个外国笔友一样,你的收信人也生活在另一个国度——过去的国度——也需要帮助才能理解你的世界。
写作技巧重点:必要的环境、背景知识
当为一个与你自己的文化不同的人写作时,你需要提供必要的环境和背景知识——一个读者要理解你提到的事情所必需的信息。别以为读者对于像“工作和学校”这样的词语的理解会和你自己的理解一样。例如,阿比盖尔·亚当斯作为妇女权益的拥护者,会对妇女问题的进步很感兴趣,例如带薪产假,但是为了理解这一概念,她需要妇女在家庭和工作中的角色变化的相关信息。
微型写作课
构思
为你的信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列出你要提到的发展变化,然后确定读者要理解你的观点所需要的背景信息。
写稿
在写信的时候时刻想着你写信的对象,记得这是一封私人信件,是你们两人之间一对一的交流形式。
修改
重读你的信,问问你自己你的收信人能否理解你提到的事物。对一个不熟悉20世纪的中国的人,你是否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背景知识?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