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促膝交谈”征服我心
——《登快阁》
任务一:读“诗中味”
活动一: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和节奏,并用“/”划分朗读节奏,体会“诗中味”。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任务二:品“诗家语”
活动二:欲解此诗,不妨梳理一下诗人登阁的“看”“想”“感”。
意象:“晚晴”“落木”“山”“天”“江”“月”“船”“白鸥”;
修饰语:“千”“远大”“澄”“一道”“分明”等。
诗人笔下的美景
这是诗人醉心于傍晚的自然美景,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看”
景 语
景语——意象典型,选景独到
用典
颈联:伯牙破琴绝弦 阮籍善为青白眼
尾联:《列子·皇帝》中鸥鸟的内容
这些典故实际上是诗人联想到自身经历遭遇后的自然投射。
事语——联想自然,用典无痕
情绪情感
感
“了却”“倚”“已为”“绝”“聊因”“横”“弄”“盟”
“了却”包含对混乱官场的厌倦和了却之后的解脱感,以及如释重负的快活感;
“倚”字暗含着闲情、舒适、悠游、享受……
“横”字把诗人痛感不遇知己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表现了出来。
“盟”字,“白鸥盟”,说是与鸟结盟,实际就是说退隐江湖,寄情山水;此处的“白鸥”实际也就是诗人自况,他要象白鸥一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情语——情意绵邈,珠玉满目
任务三:寻“诗人情”
活动三:读诗如读人,读人能感情。在诗人的背后,我们寻得了怎样的诗人情感呢?
①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无不蕴含喜爱之情;
②对知音难觅的苦闷惆怅之情。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
③归隐情怀。首联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尾联“归船”“吾与白鸥盟”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任务四:探“诗价值”
“痴儿了却公家事”,却不能没有挣脱官场羁绊的意愿,诗人的“归船弄长笛”和“与白鸥盟”之想,或许就是其解脱的出处。
全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贯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余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
清人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
清人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
清人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
小结
登快阁
品“诗家语”
寻“诗人情”
探“诗价值”
《登快阁》
黄 庭 坚
读“诗中味”
隐
羡闲逸,吟式微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登快阁》联读
活动一:这两首诗在语句中皆蕴含一个“隐”字,在表现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登快阁》
这种“隐”的变化,究其原因就在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心灵追求的差异。
活动二:有人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归为“无我之境”,把黄庭坚的《登快阁》归为“有我之境”,你赞同吗?为什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中国诗词的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他认为: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登快阁》
品得“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
活动三:思考读诗如读人,读人能感情,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物我相融的“无我之境”体现了陶渊明作品怎样的审美追求?而黄庭坚的《登快阁》又散发着怎样的美感呢?
陶渊明的诗体现了田园诗“真淳自然”的审美追求。所谓“真”就是陶性情的率真的一面;所谓“淳”是其语言不雕饰;所谓“自然”就是其个人情感与生态万物的浑融一体。
黄庭坚的诗散发着“寂寥高远”的美感。所谓“寂寥高远”是寂静冷清,空旷高远。作品以典故起手,多个典故连用,最后以“白鸥盟”作结,尾联也使得全诗境界开阔高远,突显了《登快阁》寂寥高远的美感。
感应“真淳自然”与“寂寥高远”
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赞扬自得其乐的张君:“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棚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正所谓:快逸偷闲,超然洒脱者,惟五柳居士与山谷道人也!
小结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登快阁》联读
归园田居
登快阁
品“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
感“真淳自然”与“寂寥高远”
黄 庭 坚
体“归隐田园”与“向往归隐”
陶 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