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居处景 家常话 故人情
——《客至》情感内涵剖析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结合背景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对作品意象、语言、情感的剖析,进一步领悟作者的心灵境界。
杜甫人生阶段
读书游历颇轻狂(三十五岁以前)
困守长安潜悲辛(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陷贼为官心系国(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漂泊西南诗家幸(四十九至五十八岁)
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忘记他的死地和生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冯至《杜甫传》
“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相过,过,拜访。相,偏指一方,“我”。
旧时注家以为,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
解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shè
sūn
pēi
按节拍及韵脚,诵读全诗,体会诗韵
任务一:
学生自学《客至》,结合诗歌的背景、作者、自注、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重点词语:“盘飧”“兼味”“樽酒”
“飧”,本指熟食,这里泛指菜;
“兼味”,菜肴一种叫味,两种以上叫兼味。
“旧醅”,旧酿的隔年浊酒。“醅”,未经过滤的酒。古人好饮新酒,所以诗人因旧醅待客而有歉意。
任务二:
如果你就是崔县令,在桃李争妍的春日来到老友家中,如果让你选择,最喜欢听到好友杜甫《客至》中哪一句诗?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答案示例:
这么精彩的日常细节,老杜竟也能写进诗里!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在主客如此亲切的氛围中,是不会计较县令与野老的尊卑界限的。老杜为人就是这样率真,个性挥洒,毫无矫饰!此句在文字上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景物、人物 特 征 情 感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任务三:从居处景、诗中人、家常话中领会喜客之情、诗人之心
景物、人物 特 征 情 感
首联 茅舍、春水、群鸥、“我” 江波浩渺茫茫、 群鸥成群结队、 “我”形单影只 孤独寂寥
闲逸忘俗
与世无争
颔联 花径、蓬门、宾主 简陋、 热情 激动、喜悦
颈联 盘飧 、樽酒 简陋 兴奋、歉疚
尾联 篱笆、邻翁、“我” 融洽 浓重的生活气息
任务三:从居处景、诗中人、家常话中领会喜客之情、诗人之心
家常语 (虚字、俗语) 特征 情 感
首联 皆、但 1.“皆”突出了春水环绕江村的特殊风貌。 2.“但”写出了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让世人倍觉寂寞。 寂寞孤单
颔联 不曾、今始 1.“不曾”写出了主客之间的不拘礼数,可见两人关系的亲密。 2.“今始”表现主人对客至竭诚相迎的心情。 喜客之至
待客之诚
颈联 市远、家贫 1.点出待客简陋的原因,可见诗人生活的困窘。 2.诗人已经倾其所有,可见主人待客之殷勤。 兴奋喜悦
歉意愧疚
尾联 肯与、呼取 1.在文字上峰回路转,别开境界。2.在主客如此亲切的氛围中,是不会计较县令与野老的尊卑界限的。 率真纯朴
自然之乐
后人评价
《唐诗援》:天然风韵,不烦涂抹。
《唐诗镜》:村朴趣,村朴语。
刘克庄说此诗是戏效元白体。简而言之,元白体就是指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
杜甫后半生颠沛流离,常常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其后期诗在忧国忧民的同时,也每每感叹自身生活的贫困和心情的愁闷。这首《客至》却别具一格:生活虽然清贫,但作者却因陋就简,自得其乐,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仍能获得情感的至诚愉悦。
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诗歌自然浑成,一线相接,如话家常。这首诗把居处景、诗中人、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小结:
盼客
客至
待客
邀邻
闲适 孤寂
喜出望外
殷勤 亲密
兴奋 真率
喜
内容
感情
感情基调
情景交融
生活细节
清新朴实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