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课件22张)-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课件22张)-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8 07: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鱼米之乡”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七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

同城效应


线


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由此,这里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大改变。
长江三角洲地区发达的交通网
上海
南京
杭州
运行时间约50分钟
高 速 铁 路
车程约为170千米
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应”示意
杭州西湖
上海外滩
我们杭州多了一个外滩
我们上海多了一个西湖
活动
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资料,认识交通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表7.1列出了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
交通方式 起始地和目的地 最短用时
高速铁路 昆山---上海 17分钟
昆山---苏州 13分钟
高速公路 昆山---上海 约1小时
昆山---苏州 约1小时
1、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
张予墨同学的父母生活和工作不在同一座城市。这样的生活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收入较高。弊端在于每天交通成本较高,上下班用时较多。
2.这种生活方式依赖的条件是什么呢
快速、便捷的交通

春路雨添花
花动一山春色
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
杭州西湖
春路雨添花
花动一山春色
苏州园林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可赏、可游、可居。分别在1997年和2000年列为世界遗产。
苏州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园林,不同的园林风格各异,漫步其中犹如在画中游。图为拙政园,建于明朝,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一个。
杭州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图为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主持修建的苏堤。
杭州西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
南屏晚钟
三潭映月
雷峰夕照
苏堤春晓
断桥残雪
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最著名的便是“西湖十景”。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乡风貌也别具特色,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在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周庄
同里
西塘
乌镇
春路雨添花
花动一山春色
江南水乡是马致远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是王安石笔下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杜甫笔下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乌镇
南浔
西塘
春路雨添花
花动一山春色
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一座有900 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使周庄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
2010年,周庄接待海内外游客5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亿多元。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除此之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再加上便捷的交通和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戏曲文化
经典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经典乐器琵琶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越剧、昆曲、苏州弹词、沪剧、绍剧等戏曲文化,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尤其是越剧,被称为中国第二大剧种,其表演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为主题。
茶文化
我国十大名茶中的碧螺春与西湖龙井便产自长三角地区。精美的茶具、典雅的茶艺都展现着中国人独特的品质。
苏州洞庭碧螺春
杭州西湖龙井
丝绸文化
桑树
蚕茧
蚕丝
桑树在我国大把分地区都有种植,该树种适应性较强,对土壤没有要求,气候方面温暖湿润即可。叶子为桑蚕饲料。
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地方特色浓郁。
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盛行于民国二三十年代。以丝绸为原料,展示着东方女性的美丽。
丝绸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
饮食文化
糯米稻广泛种植于南方地区。中国南方称为糯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糯米是制造黏性小吃,如粽、八宝粥、年糕等各式甜品的主要原料。
汤圆
年糕
八宝粥
粽子
俗话说:“穷吃盐,富吃甜。”这是因为古时候糖比盐贵重多了,而“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富庶之地,便形成爱吃甜的传统。江南糕点造型多样、精致小巧、甜而不腻,受到人们喜爱。
梅花糕
海棠糕
芡实糕
定胜糕
状元糕
八珍糕
上海灌汤包
长三角特色饮食
南京盐水鸭
东坡肉
绍兴黄酒
镇江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