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小莹同学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绘制了如下表示其变化过程的坐标曲线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区分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区别食盐水与蒸馏水
B.用澄清石灰水区分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二氧化锰可以区别双氧水和蒸馏水
D.用加热的方法区分碳酸氢铵固体与氯化钠固体
3.鉴别盐酸和氯化钠方法错误的是
A.硝酸银溶液 B.锌粒 C.紫色石蕊试液 D.碳酸钙
4.从化学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磨成针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千锤万凿出深山 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5.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一次性鉴别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的是
A.BaCl2溶液 B.K2CO3溶液 C.AgNO3溶液 D.CaCO3
6.煅烧一段时间后的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为分析其中钙元素的含量,将40g该样品加入到3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311.2g。则该样品中钙元素的含量为
A.20% B.30% C.50% D.80%
7.有一包不纯的样品,其中只含一种杂质,现取该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则所混杂质可能是
A. B. C. D.
8.下列除杂试剂使用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u) 足量AgNO3溶液
B CaCl2溶液(HCl) 适量Ba(OH)2溶液
C KCl(K2CO3) 适量稀盐酸
D NaOH溶液[Ca(OH)2] 过量Na2CO3溶液
A.A B.B C.C D.D
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知识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环境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②禁止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 ③食用霉变的花生对人体有害 ①焚烧秸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②使用脱硫煤可有效解决酸雨问题 ③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会造成水污染
C.化学与农业 D.化学与生活
①可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②农业上采用喷灌和滴灌可节约用水 ③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会造成土壤污染 ①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 ②蚊虫叮咬涂肥皂水可以减轻痛痒 ③涤纶、羊毛、腈纶都属于合成纤维
A.A B.B C.C D.D
10.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Ca(H2PO4)2:磷肥
B.干冰:保藏食品
C.氧气:高能燃料
D.氦气:制多用途电光源
11.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
A 分离CO2和CO 先用NaOH溶液吸收掉CO2分离出CO,再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释放出CO2
B 干燥二氧化碳 通过生石灰的干燥管
C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D 证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取少量样品,加入酚酞试液,酚酞变红,继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A.A B.B C.C D.D
1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B.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C.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二、填空与简答
13.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接触到“高钙牛奶”,其中的“钙”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
(2)膨化食品多采用充氮气包装,是利用了氮气 的性质。
(3)钢铁是制造航母的主要材料,钢铁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 (填“大”或“小”)。
(4)天然气是城市家庭的主要生活燃料。请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镁燃烧后不能用普通CO2灭火器灭火,因为CO2会支持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从镁的这个燃烧事实使我们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
14.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金属材料。如图是某硬铝的主要成分。
(1)硬铝属于 。(填“合金”或“纯金属”)
(2)将适量硬铝(已砂纸打磨处理)放入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现象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
(3)将足量硬铝粉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出现蓝色,出现蓝色的原因是 ,写出此时溶液中溶质成分并说明理由 。
15.探究金属的性质。
(1)如图1,给铜片左端加热一段时间,铜片右端放置的红磷发生了燃烧,说明铜片具有的性质是 。
(2)如图2,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
(3)如图3,能发生反应的是 (填“A”或“B”),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16.在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滤渣上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滤渣中一定含有 ;反应后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写一个即可)
17.金属和化石燃料等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需要珍惜。请回答下列问题:
(1)防止金属生锈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写1条即可)
(2)燃料充分燃烧可节约化石燃料。请指出哪些因素能使燃料充分燃烧 (写1条即可)。
(3)最清洁的燃料是 ,写出1条它作为燃料的优点 。
(4)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燃烧现象发生在 (填“a”、“b”或“c”)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对比a、b两处,得出结论是 。
③小气球的作用是 。
18.A、B、C、D、E、F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B是酸溶液,C为黑色粉末,D为钡盐溶液,E俗称纯碱, F为盐溶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图中已略去部分物质)。
(1)在图中写出下列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A ,B 。
(2)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C和足量的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19.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可用于制造钱币、机器零件等。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氧化铜(Cu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生成黄铜,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试写出制备黄铜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2)黄铜外观与黄金相似,常用灼烧法鉴别二者。小明同学将一金属样品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发现其表面有黑色物质生成,则判断其为黄铜,因为铜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但是小红同学认为小明的判断不正确,理由是: 。
(3)利用黄铜制造各种物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黄铜渣,主要含有Zn、Cu、ZnO、CuO。一种利用黄铜渣获取金属铜和硫酸锌溶液的实验流程如下:
①写出一种能加快“酸溶”速率的方法: 。
②试剂A是 。
③为进一步提高铜和硫酸锌溶液产量,如何处理图中的“滤渣”。请简要描述操作过程: 。
三、科学探究题
20.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塞没有塞好。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他邀请几个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 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 。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有 生成 猜想 成立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试液 上层清液变红
【提出问题】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6)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
(7)操作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9)【反思交流】在【实验探究二】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四、计算题
21.将20.0g NaOH、Ca(OH)2、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混合液中缓慢通入CO2气体(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生成沉淀的质量与通入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已知:Na2CO3+CO2+H2O═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1)经分析,A点溶液中所含溶质为 (填化学式)。
(2)在B点时,溶液里碳元素均存在于NaHCO3中,若B点后继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请将图象补充完整。
(3)该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没反应之前,没有硫酸镁,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镁越来越多,但反应结束后,质量就不变了,故正确;
B、没反应之前,没有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越来越多,但反应结束后,质量就不变了,故正确;
C、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这一句话推出硫酸有剩余,最后反应结束后,硫酸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故错误;
D、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这一句话推出镁条全部参加了反应,最后反应结束后,镁条的质量是零,故正确。
故选C。
【点睛】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这一句话推出镁条全部参加反应,硫酸有剩余。
2.A
【详解】A、蒸馏水和食盐水中都没有不溶性固体,所以过滤后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区分,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氮气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B正确;
C、二氧化锰加入双氧水中可以产生大量气泡,加入蒸馏水中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C正确;
D、碳酸氢铵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区分。
3.A
【详解】A. 盐酸和氯化钠中均含有氯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均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现象相同,不能鉴别盐酸和氯化钠,选项错误;
B. 锌粒与元素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产生气泡,与氯化钠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盐酸和氯化钠,选项正确;
C. 紫色石蕊试液遇到呈酸性的盐酸变成红色,遇到呈中性的氯化钠溶液不变色,仍为紫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盐酸与氯化钠,选项正确;
D. 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气泡,遇到氯化钠不反应,无明显变化,可以鉴别盐酸与氯化钠,选项正确,故选A。
4.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铁杵和针转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冰和水的转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凿出深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硫酸铜和铁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钡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不反应,无现象;氯化钡溶液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无现象,错误;B、碳酸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不反应,无现象;碳酸钾溶液与氯化钙溶液产生碳酸钙沉淀,溶液变浑浊,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C、硝酸银溶液与稀硫酸不反应,无现象;D、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碳酸钙与氢氧化钾溶液不反应,无现象;碳酸钙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无现象,错误。故选B。
6.A
【详解】根据题意,发生的两个反应分别为 、 ,对比两个方程可知,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相当于氧化钙的质量,则质量为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3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能消耗的钙元素质量是:;而钙元素的质量为 ,12g>8g,因此证明盐酸足量,样品中的碳酸钙和氧化钙完全反应,因此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A。
7.D
【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
假设该样品是纯净的盐,设该盐的化学式为M,则可得关系式:M~CO2,可得:
,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12+16×3=106,则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97。
【详解】A、碳酸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7+12+16×3=197,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2+12+16×3=138,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1+12+16×3=84,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A、用足量AgNO3溶液除去Fe中的Cu,Fe和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都排在银的前面,AgNO3溶液把铁和铜都除去,得到固体为银,A不正确;
B、用适量Ba(OH)2溶液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酸碱反应,除去了盐酸,但同时也生成氯化钡,引进了新的杂质,B不正确;
C、用适量稀盐酸除去KCl中的K2CO3,盐酸与氯化钾不反应,却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从而除去了碳酸钾,得到氯化钾,C正确;
D、用过量Na2CO3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虽然除去了氢氧化钙,但也引进了过量的碳酸钠,D不正确。故选C。
【点睛】利用化学方法选择试剂除杂质时,既要把杂质除去,又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9.A
【详解】A、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正确;②甲醛有毒,故禁止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正确;③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对人体有害禁止食用,正确,故选项完全正确;
B、①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故说法错误;②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有效解决酸雨问题,正确;③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正确,选项不完全正确;
C、①铁比铜活泼,铁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从而是波尔多液失效,故说法错误,②农业上采用喷灌和滴灌,可节约用水,正确;③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会造成土壤污染,正确;选项不完全正确;
D、①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场吻戏啊,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正确;②蚊虫叮咬会分泌乙酸,涂肥皂水(碱性)可以减轻痛痒,正确;③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不属于合成纤维,错误;选项不完全正确;
答案为:A。
10.C
【详解】试题分析:A、Ca(H2PO4)2:含营养元素P,可作磷肥,正确,B、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故可用来保藏食品,正确,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助燃剂,错误,D、氦气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可用来制多用途电光源,正确,故选C
考点: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
11.A
【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能,先用NaOH溶液吸收掉CO2分离出CO,再向该NaOH溶液加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释放出CO2,故选项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
B、干燥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生石灰氧化钙,是因为氧化钙吸水干燥后会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C、Na2CO3溶液能与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D、碳酸钠溶液也有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且碳酸钠能和C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此取少量样品,加入酚酞试液,酚酞变红,继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证明存在碳酸钠,无法证明NaOH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A。
12.D
【详解】A、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32:4=8:1,图像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不符合题意;
B、pH<7溶液为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盐酸中加入水,溶液始终显示酸性,pH无限接近于7,但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图像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不符合题意;
C、金属活动性:铝>铁>银,在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与硝酸铝不反应,根据铁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AgNO3=Fe(NO3)2+2Ag可知,56份的铁置换出216份的银,溶液质量不断减小,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图像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当把盐酸反应完全后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加入碳酸钠一定质量后才会产生沉淀,图像与选项中的操作不相对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3.(1)元素
(2)化学性质不活泼
(3)大
(4) CH4+2O2CO2+2H2O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详解】(1)生活中常接触到“高钙牛奶”,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元素;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故填:化学性质不活泼;
(3)合金的硬度比组分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钢铁是铁的合金,所以钢铁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大,故填:大;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由题意,二氧化碳会支持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镁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故填:CH4+2O2CO2+2H2O;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4. 合金 固体部分溶解 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 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硝酸铜 铜在三种金属中最不活泼,既然铜和硝酸银已经反应,则铝、镁都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溶质有硝酸铝、硝酸镁、硝酸铜
【详解】(1)硬铝是三种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合金;(2)将适量硬铝(已砂纸打磨处理)放入足量稀硫酸中,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不能和铜反应,因此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3)将足量硬铝粉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出现蓝色,出现蓝色的原因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硝酸铜;铜在三种金属中最不活泼,既然铜和硝酸银已经反应,则铝、镁都已经完全反应,因为硬铝足量,则硝酸银完全反应,因此溶质有硝酸铝、硝酸镁、硝酸铜。
点睛: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5.(1)导热性
(2)Cu
(3) B Cu+2AgNO3=Cu(NO3)2+2Ag 置换反应
【详解】(1)给铜片左端加热一段时间,铜片右端放置的红磷发生了燃烧,说明铜将左侧的热量传递到右侧红磷处,表明铜片具有导热性,故填导热性。
(2)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速率越快,产生的气泡越大,反之,金属的活动性越弱,与酸反应的速率越慢,甚至不反应,由图可知,四种金属与盐酸接触后,Cu表面没有气泡出现,说明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Cu,故填Cu。
(3)用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而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则铜能够与硝酸银反应,即能发生反应的是B,故填B;
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2AgNO3=Cu(NO3)2+2Ag;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16. Fe、Cu Mg(NO3)2、Fe(NO3)2 Fe+Cu(NO3)2=Cu+Fe(NO3)2(合理即可)
【详解】金属活动性:镁大于铁,铁大于铜,铁不与硝酸镁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向滤出的滤渣上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过量,故滤渣中有铁和铜;溶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亚铁;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Fe+Cu(NO3)2=Cu+Fe(NO3)2(合理即可)。
17. 金属的回收利用或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或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氢气或(H2) 生成物是水,无污染等 ①a 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答语不完整不给分) 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减小对环境的污染等
【详解】(1)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了防止金属生锈,还有金属的回收利用或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2)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有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或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等。
(3)氢气燃烧生成水,故最清洁的燃料是氢气或(H2)。优点是生成物是水,无污染等。
(4)①a处,达到白磷着火点,并与空气接触,可以燃烧,c处红磷着火点高,不能燃烧,b处白磷没有和氧气接触,不燃烧,故燃烧现象发生在a处,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使气球变大,冷却后,由于消耗了氧气,压强变小,气球变小,同时产生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故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②a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并与空气接触,白磷燃烧,b处白磷没有和氧气接触,不燃烧,对比a、b两处,得出结论是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③由于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对环境有污染,故小气球的作用是减小对环境的污染等。
18. CO2 H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 复分解反应 黑色粉末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详解】A是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故A为二氧化碳;纯碱是碳酸钠,故E是碳酸钠;C为黑色粉末,且能与B、F反应,则C是铁粉;D为钡盐溶液,B为酸溶液,B、D能相互转化,则D是氯化钡,B是稀盐酸;F为盐溶液,能与盐酸、氯化钡溶液、铁粉、碳酸钠反应,则F是硝酸银。(1)由上述分析可知A是CO2,B是HCl。(2)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2AgNO32AgCl↓+Ba(NO3)2。(3)铁粉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是黑色粉末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19.(1) 或
(2)蜡烛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
(3) 搅拌、粉碎原料、适当升温或适当提高酸的浓度(答对一条合理答案即可) Zn/锌 向滤渣中缓慢加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无气泡产生时停止加入,过滤即可
【详解】(1)碳酸锌在高温的条件下会分解出氧化锌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木炭和氧化锌高温反应会生成锌和二氧化碳或木炭和氧化锌反应生成锌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或;
(2)红同学认为小明的判断不正确,因为蜡烛中含有碳元素,若蜡烛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故不一定就是铜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使其变黑,故填:蜡烛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
(3)①由于“酸溶”的过程是固液接触反应,因此接触面积越大或是温度越高则反应速率越快,酸溶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填:搅拌、粉碎原料、适当升温或适当提高酸的浓度(答对一条合理答案即可);
根据流程,首先加入的稀硫酸会与锌、氧化锌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硫酸铜留在滤液中,故由于锌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铜前,因此为得到铜和硫酸锌则可加入锌,这样锌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因此过滤即可得,故A是:锌;
根据流程图,由于所加入的A即锌是过量,则会使滤渣中含有锌和铜,为得到铜则应加入稀硫酸与锌反应而铜不与酸反应,因此操作过程是:向滤渣中缓慢加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无气泡产生时停止加入,过滤即可。
20. 气泡 NaOH 、Na2CO3 白色沉淀 二 搅拌,防止飞溅 大于 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
【详解】实验探究一: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猜想:
氢氧化钠可能完全变质,溶质只含碳酸钠,也可能部分变质,溶质含有NaOH、Na2CO3;
实验探究二:
先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碳酸钠,过量氯化钡能将碳酸钠除尽,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试液,上层清液变红,说明含氢氧化钠,故猜想二成立;
(6)操作b由溶液变为氢氧化钠固体,故操作b是蒸发,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7)操作a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故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大于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9)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是为了将碳酸钠除尽。
21.(1)NaOH、NaCl (2) (3)35%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A点溶液中所含溶质;
(2)根据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画出B点后继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与沉淀的关系;
(3)根据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可计算出氢氧化钙的质量,根据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可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详解】(1)向NaOH、Ca(OH)2、NaCl的混合溶液缓慢通入CO2气体,A点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恰好反应,溶液中所含溶质为:NaOH、NaCl;
(2)设与碳酸钙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x=4.4g
所以消耗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10.56g+4.4g=15g。所以若B点后继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将图象补充完整如下:
。
(3)设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解得:y=7.4g
由图示可知,与氢氧化钠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钠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56g﹣4.4g=6.16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解得:z=5.6g
该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5%。
答:该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