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表格式)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表格式)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18 07:4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数星星,拨计数器等活动,从实物中抽象出11~20各数,知道他们的组成、顺序及大小。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装一装、说一说等多样活动,体会以十为单位计数的便捷性。通过拨计数器,理解数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能够用11~20各数去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数星星,拨计数器等活动,从实物中抽象出11~20各数,知道他们的组成、顺序及大小。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借助绘本,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星星工厂有点忙》 遥远的天空中,有一个忙碌的星星工厂。星星工厂每天亮晶晶,专门制造闪亮的星星。他们每天都接到各个国家发来的星星订单,星婆婆董事长不仅要帮忙整理星星,还要找人把星星送到每个王国去。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 这一天,阿闪和云朵姐妹来星星工厂帮忙。星婆婆很高兴,“快来,今天的订单太多了,赶紧给我帮帮忙!” 【设计意图:借助《星星工厂有点忙》的故事,将学生置身于蓝色的天空、金色的星星所构成的美丽星星工厂中,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简要介绍星星工厂的工作,为后续的故事发展铺垫,孕伏“10”的产生的必要性。】 数一数、装一装,建关系 数一数,体会以“十”计数的便捷性 (1)提出问题 播放电话音频(叮铃铃,叮铃铃) 播放音频:请给大小王国送12颗星星。 操作要求:你们能帮星婆婆拿出12颗星星,并让她一眼看出是12。 学生操作 展示辨析,引导学生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12颗星星。不同点:摆法不同。思考讨论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让星婆婆看出数量。 制定规则 出示装袋ppt :在星星工厂里有这样一个规定,只要够10颗星星,就把他们放进一个袋子里。 学生按照规定整理星星,体会这个规定的便捷性。 验证猜想 出示云朵姐妹整理的星星,思考并回答她们整理了多少颗,进一步巩固1袋10颗的规定。 追问: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 学生需要说清1袋是10颗的规定。 小结:看来10颗星星装一袋还真有它的好处。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的活动。在学生自由摆放12 颗星星的过程中,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学生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数法,无论是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还是10个10个数,其实都是按群计数,帮助学生体会群数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对比、交流,学生发现摆放10 颗和2颗的摆法能一眼看出是12颗星星,初步体会“十”的意义。随着新规定的出现,出示13、14的摆法,体会摆十几颗星星都是1袋带几颗,直观感知十几是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让学生对十几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十”的认识。】 2.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 出示阿闪整理的星星,借助手指,每数一个数,伸出一根手指。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就表示几个一?(10个一)把10颗星星再装回袋子里,就变成1个十了! 师:快看,星星和咱们玩起了游戏,又从袋子里跑出来了!(张开手指)这是几个一? 又跑回去了,就是1个十了!(两手合十)重复这个过程。 总结:看来1个十就有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 【设计意图:手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具有形象、直观、容易理解的特点。本环节中,利用手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10 个一是1 个十”的概念。借助PPT演示,感受星星跑出袋外,就是一颗一颗的,手指张开,就是一根一根的,是10个一;而星星跑回袋子中,就变成一袋,手指合十,就是一个整体,是1个十。两种直观形象的模型,都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了“10 个一是1 个十”的概念。】 3.装一装,取一取,加深理解 出示订单:快乐王国19颗星星。 预设:生取一袋加9颗。 追问:怎么就是19颗了? 学生进行解释,1袋里面有10颗,再加上9颗就是19颗。 出示:(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引导学生学会用类似的句式表述数的组成。 出示订单:开心王国20颗。 辨析学生的两种摆法:1袋和10颗;2袋。 学生解释:星星工厂有规定,满10颗就要放一袋,所以就是两袋。 小结:每个人都要遵守这样的规定,满10颗就要装一袋。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即学生初步建立了“1个十”、“几个一”与“星星”之间的一个表象,深化用“十”来计数的方法建构,为引出数位做好铺垫。从19 到20 是学生思维上的一次跳跃。通过摆、添、装的实际操作,主动建构对20的认识。学生参与、迁移、操作等数学活动,在操作与理性认识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感受数学知识逐步建构的过程。】 4.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10”的作用 师:看来还真挺方便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如果妈妈让你买18根火腿肠,你在货架上怎么拿? 如果要买13个本,售货员阿姨会怎么帮你拿呢? 总结:看来,这样一袋一袋、一包一包地取,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多方便! 【设计意图:在阅读绘本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回归现实生活,通过身边的一包、一盒、一袋感受到了“十”的存在,初步理解了“十”是计数单位,感受到了十个十个地数的优越性,学生在真实的体验过程中实现了智慧的生长。】 拨计数器,理解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的不同含义 (叮铃铃,叮铃铃)出示奇奇怪怪王国发来的一张奇奇怪怪的订单,引导学生观察,解读订单。 学生猜测:2颗,11颗,20颗。 通过奇怪王国的电话验证猜想,是11颗。 追问:这明明是2颗一样的珠子,怎么能表示11呢? 生:把其中的一颗珠子看成1袋星星,另一颗珠子看成1颗星星。 追问:如果火腿肠,你们知道这是多少根吗?如果换成铅笔呢?数学书呢? 总结:不管是1颗,1根,1本都是1个一,就把他们都放在个位上。1袋,1把、1包都是1个十,就都放在十位上。这就是计数器。 拨计数器,从15拨到20,结合PPT演示,再次强化10个一变成1个十的过程。 出示其他奇怪的订单,在解读中,了解不同模型中的“10”。 【设计意图:通过“2颗小珠子”的争议把“位”的值辨析清楚,把一个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了。通过认识计数器了解个位和十位,在拨一拨的过程中,了解1 个十和几 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并与计数器上拨出的珠子对应,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数位的概念。当拨出19 个珠子的时候,再增加1个珠子,使学生在直观模型的帮助下体会个位满十需 要向十位进1,并且在拨的过程中,明确2 个十就是20 的意义。】 游戏巩固 师:看,这些闪亮的星星挂在天上一闪一闪的,连成了很多美丽的图案。快按顺序连一连,看看是什么图案? 【设计意图:借助连线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20以内数的数序,而且在连线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渗透了逆向思想。】 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采用开放式结尾,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数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