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7 22:0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2024-04-16
学习目标
1.熟读精思,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01
02
03
2.学会在比较中分析事件,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3.读写结合,能够了解并能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难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精思,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2.学会在比较中分析事件,把握小人物性格中的光辉之处。(难点)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是长妈妈讲述的。大家想知道长妈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鲁迅又对她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阿长与〈山海经>》。
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二、预习检测
背景链接
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被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即写于这一动荡时期,本文是其中第二篇。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鲁迅对她的印象很深,专门写了此文来追怀她。
二、预习检测
重点字
憎(zēng)恶 絮(xù)说 惶(huáng)急
辟(pi)头 烦琐(suǒ) 疮(chuāng)疤(bā)
诘(jié)问 哀悼(dào) 书斋(zhai)
霹(pī)雳(lì) 震悚(sǒng) 粗拙(zhuō)
孤孀(shuāng)
多音字
颈 jǐng(颈椎) gěng(脖颈儿)
恶 wù(可恶) ě(恶心) è(凶恶)
辟 pī(辟头) bì(复辟) pì(辟谣)
形近字
灸(jiǔ):针灸 骇(hài):惊骇
炙(zhì):炙热 赅(gāi):言简意赅
炎(yán):炎热 咳(ké):咳嗽
诘(jié):诘问 慕(mù):渴慕
拮(jié):拮据 幕(mù):幕布
桔(jié):桔梗 暮(mù):日暮
词语解释
粗拙:粗糙低劣。
惧惮:害怕。
孤孀:寡妇。
烦琐:繁杂琐碎。
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辟头:开头。
惶急:惊慌急迫。
诘问:追问;责问。
近义词辨析
郑重:严肃认真。(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庄重:(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气势宏大的开幕式开始了,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大家庄重地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环节一:探究文题,推测重点
1.析题。
三、走进文本
(1)中心人物是阿长;
(2)阿长与《山海经》是全文的中心事件。
环节一:探究文题,推测重点
资料链接
《山海经》是以山为经、以海为纬来记述上古社会的书籍。书中的“山海”观念囊括了名山棋布的海内华夏和四海之外的广大世界,含有天下和全世界的意义。可以说,《山海经》是上古先民对自己经行世界的一次记述。
三、走进文本
环节一:探究文题,推测重点
2.猜测。
三、走进文本
本文写作的重点是什么
阿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与《山海经》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环节二:整体感知,了解阿长
个人简历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体貌特征
性格特点
其他
阿长

不详
保姆
黄胖而矮
粗俗好事、愚昧迷信、纯朴善良
身世不幸、睡觉喜欢摆“大字
1、编写简历
2、探究人物
姓名不是她的真实姓名。她的名字是别人的,是别人随意加在她头上的。因此可以看出阿长的社会地位低微,不受尊重。
环节三:熟读精思,品味真情
阅读课文第19~29段:
1.最能体现阿长买书困难的句子是什么 试简要分析。
阿长是如何得知这本书的 (语言描写)
知道后是如何想的 (心理描写)
她是怎么找到这本书的 (动作描写)
买到这本书后神情如何 (神态描写)
见到“我”是如何表现的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环节三:熟读精思,品味真情
阅读课文第19~29段: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我”感到“震悚”的原因是什么
“我”感到“震悚”是之前“我”太想得到这本书了。“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真正让“我”“震悚”的原因是《山海经》是阿长买的“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环节三:熟读精思,品味真情
阅读课文第19~29段:
3.伟大的神力。
文中“伟大的神力”两次出现,其含义相同吗 为什么
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对象以及感彩不同。
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是作者以孩子的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环节三:熟读精思,品味真情
阅读课文第19~29段:
4.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刻印粗拙的本子,为什么会成为“宝书”
正是阿长这种善良、纯朴的品质,让刻印粗拙的《山海经》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也让阿长成了“我”最怀念的人。
环节四:再读体会,介绍阿长
跳读课文,尝试以阿长为中心,以文中所写事件为内容,介绍阿长。
四、课堂小结
“熟读精思”是一种能够深入文本、理解文意的读书方法。朱熹强调,要正确运用这种读书方法,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心到、眼到、口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我们了解了阿长这个普通的人,在她身上,虽然有粗俗、迷信的一面,但也有闪光的品格。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疏懒(shū) 憎恶(zèng) 倘使(tǎng) 惧惮(dàn)
B.诘问(jié) 佩服(pèi) 粗拙(zhuó) 孤孀(shuang)
C.震悚(sǒng) 辟头(pi) 惊骇(hài) 惶急(huáng)
D.烦琐(suǒ) 福橘(jú) 模样(mó) 絮说(xù)
C
五、课堂练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保姆 大低 面如土色 切切察察
B.书斋 霹雳 莫明其妙 无法可想
C.精致 投掷 毫不相干 聚族而居
D.衰悼 和蔼 深不可测 大吃一惊
C
五、课堂练习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B.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C.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D.“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其事地说。
D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习题1-4。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梳理内容,把握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重点难点)
2、运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尝试写作。(重点难点)
一、复习旧知
《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与本文同样都是写人的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都选取多件事来叙述,都展现了人物的多样性格。
不同点:《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选取的都是正向的,能够表现人物性格光辉的事例。本文既选取了能表现阿长性格闪光点的事例,又选取了对阿长不佩服、厌烦,甚至憎恶的事例。
环节一:梳理情节,辨析详略
二、走进文本
详略安排 相关内容 情感态度
略写
比较详细
详细
①称呼的来历;②切切察察、说话的神态、喜欢打小报告;③睡相不好;④烦琐的规矩;⑤谋害隐鼠
不太佩服——不耐烦——憎恨
阿长讲“长毛”的故事
空前的敬意(不久敬意消失)
阿长买《山海经》
新的敬意
1.对比衬托,以性格的不足反衬阿长的真诚和善良,突出人物的形象。
2.略写的内容全面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小人物”阿长,便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采用的是抑笔;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表达敬佩和感激之情,这是扬笔抑扬结合,前后形成对比,这种写法叫作先抑后扬。
环节二:分析技法,掌握特点
1、什么是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抑”,指按下、贬低;“扬”,指褒扬、抬高。作者想褒扬某个人或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环节二:分析技法,掌握特点
2、怎样安排抑扬?
先抑后扬的“扬”是目的,“抑”是手段。写作时要从整体上着眼,确定“扬”,确定写作的情感基调。“抑”的叙写要注意把握“度”,把“抑”的部分当作“一种特殊的缺憾美”来写,要为后文留下“扬起”的空间和余地。所以这一部分选材要注意有分寸,不能有本质上的缺失,也不必详细地道出,简略地概述即可。
环节二:分析技法,掌握特点
3、“抑”“扬”是何关系?
“抑”和“扬”,必须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这种对照越鲜明越好。另外,“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前者是铺垫,后者是目的。
环节三:读写结合,先抑后扬
请同学们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写一个100 字左右的片段。
注意:
要想“扬”什么,先把它“抑”下去,“抑”是手段,为的是形成对比,更好地“扬”。
“抑”笔要有度,不能是本质上的缺陷,这样最后才能“扬”起。
三、课堂小结
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我们掌握了一种新的写人叙事的基本技法先抑后扬。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尝试运用。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助词、副词、形容词、名词。B.“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句话中的“她”指长妈妈。
C.“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句话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单引号。
D.“鲁迅非常喜欢阿长买来的《山海经》,被视为珍宝。”这句话没有语病。
D
四、课堂练习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B.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C.问别人呢 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D.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C
四、课堂练习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就是“长妈妈”。在名著《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写到了长妈妈,如《狗 猫 鼠》等。
B.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写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为了突出“我”对《山海经》一书的喜爱之情。
C.文中所描写的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D.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长妈妈给“我”讲了“美女蛇”的故事;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
B
四、课堂练习
4.下列对刻画人物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肖像描写)
B.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语言、细节描写)
C.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动作描写)
D.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心理描写)
B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贾平凹的《丑石》,进一步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