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一中2022级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三)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4
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
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将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口分封给诸侯,而秦朝时秦简已有“东成(里名)户人
(户主)士五(无爵或免爵者)夫,妻大女子(女性)沙(名字),子小女子(女
性)泽若(名字),子小女子(女性)伤(名字)”等记载。材料说明
A.土地制度由公有制转为私有制
B.人口已由诸侯掌控转向王朝国家管理
C.人民赋役负担已经越来越繁重
D.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
2.秦代设博士官,掌管《诗》《书》及诸子百家典籍;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博士官不为
“通古今”而为“作经师”,专意于传经讲学,宣扬儒家学说。这一变化说明
A.西汉政府加强思想控制
B.儒家思想社会地位提高
C.博土官的权力逐渐增大
D.儒家典籍亟需保护传承
3.宋代画院如同学校,开设《说文》《尔雅》《释名》等文字音训课程,以加强画家的
文化修养。画院的考试常以古诗句为题,如“踏花归去马蹄香”“竹锁桥边卖酒家”
“蝴蝶梦中家万里”等,倡导绘画应表达深邃的意境。由此可见,宋代的画院
A.有利于文人画的发展
B.关注市井风俗画的创作
C.重视绘画理论的研究
D.推动了绘画技法的规范
高二历史·第1页(共8页)
4.南宋的朱熹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
欲也。”他要求人们“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明代的王守仁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
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做到“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他
们都
A.重视社会伦理道德修养
B.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C.强调以自己内心为准则
D.宣传格物致知探究天理
5.明代民间契约习惯不仅遍及财产关系领域、家庭关系领域、人身关系领域,而且在工
商贸易领域以及民间社会管理领域都较为普遍。仅《中国历代契约粹编》中有记载
的,就包括买卖契约、契尾、税票等357件,典当契约9件,租佃、佃仆文约26件
等。这反映明朝
A.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交换关系比较发达
C.构建起近代化的金融体系
D.民众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6.明清时期,朱家角镇“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京省标客往来不绝,今为巨镇”。嘉善
的干家窑镇,则是“民多业陶,甓埴繁兴,贸迁日夥”。江苏吴江的庉江市“居民数
百家,铁工过半”。这反映出当时
A.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B.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C.农业生产呈现衰退趋势
D.区域经济专业化生产发展
7.图1为中国古代的最高人口及最大耕地面积演变示意图。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粮食总产量(亿斤)
40001
白粮食总需求量亿厅)
1600
正3500:
◆人均校食占有量斤人)
14002
12005
2500,
1000
2000
800
600
400
500
200
基魏晋南北朝唐宋辽金元
清
图1
A.耕地面积的减少致使魏晋粮食产量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使隋唐粮食供应状况好转
C.技术的革新推动了宋代粮食产量的提高
D.高产作物的引人有效解决清代人地矛盾
高二历史·第2页(共8页)贵阳一中 2022 级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三)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A A B D C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C B B D C D
【解析】
1.西周分封制下人口由诸侯贵族掌控,战国时秦国实行编户齐民,国君开始与贵族争夺人口
的控制管理权,秦朝统一后,全国实行户籍制度,把人口的管理权收回中央,B 项正确;
西周土地制度井田制实质上是奴隶社会国王私有制,排除 A 项;材料讲的是西周人口由诸
侯管理和秦朝户籍记录,并没有涉及赋役,排除 C 项;材料对户籍情况进行客观叙述,没
有提到女子的社会地位问题,排除 D 项。
2.根据材料“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博士官不为‘通古今’而为‘作经师’,专意于传经讲学,
宣扬儒家学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儒家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社会地
位提高,官方为加强其地位与作用,设立官方机构“五经博士”宣扬儒家学说,B 项正确;
本题主旨为“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而非“西汉政府加强思想控制”,排除 A 项;材料中
体现了“博士官”的职责变化,没有体现其权力的增大,排除 C 项;“儒家典籍亟需保护
传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D 项。
3.宋代画院注重加强学生文化修养,倡导绘画应表达深邃的意境。结合所学可知,讲究绘画
意境、注重文学素养与文人画的要求相吻合,有利于文人画的发展,A 项正确;据材料“加
强画家的文化修养”“倡导绘画应表达深邃的意境”可知,宋代画院关注文人画创作,并
非风俗画,排除 B 项;材料反映宋代画院注重画家文化修养,未提及重视绘画理论的研究,
排除 C 项;材料中宋代画院加强画家文化修养、倡导绘画深邃意境,与“绘画技法的规范”
不一致,排除 D 项。
4.两者都强调了存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封建伦理道德,即材料反映了两者都重视道德,A
正确;王守仁是主观唯心主义,强调以自己内心为准则,故 B、C 只符合王守仁,排除;
朱熹强调格物致知,排除 D。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4 页)
{#{QQABSQYAogigAIIAARgCUQXiCEKQkAECAIoGAFAAIAABCBFABAA=}#}
5.根据材料“仅《中国历代契约粹编》中有记载的,就包括买卖契约、契尾、税票等 357 件,
典当契约 9 件,租佃、佃仆文约 26 件等”可知,明朝民众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契约,并且
其种类各样,这反映出当时商品交换活动的发达,B 项正确;“明朝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
策”的说法错误,排除 A 项;此时中国并不存在近代化的金融体系,排除 C 项;由材料看
不出民众的法律意识强弱,排除 D 项。
6.由材料可知,明清时期朱家角镇、干家窑镇、庉江市,都以生产某种产品或经营某种商品
为主,体现出了区域地区经济的专业化,所以选 D;材料没有体现几个地区的具体经营方
式,所以无法判断是否是雇佣劳动,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农业领域的经营状况,排除 B
和 C。
7.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农业技术发展,带来农业种植规模扩大,推动了宋代粮食
产量的提高,所以 C 正确;频繁的战乱导致魏晋粮食产量降低,排除 A;隋唐时期社会稳
定,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使得隋唐粮食供应状况好转,排除 B;高产作物的引进有效缓
解了粮食问题,但是清朝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占有粮食数量明显下降,无法解决人地矛
盾问题,排除 D。
8.根据材料可知,19 世纪后期,淞沪铁路、京津铁路通车,吸引了国人特别是妇女乘车出行,
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观念,推动了社会观念的更新,故选 C 项。
9.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保家卫国的浪潮下领导人民开展了广泛的爱国卫生运动,
将爱国运动、群众运动与卫生运动结合起来,这反映了中国卫生工作具有鲜明特色,故 A
项正确;材料与乡村城市化进程无关,排除 B 项;材料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没有直接关
系,排除 C 项;材料体现的是改善广大城乡的卫生条件,而非医疗条件,排除 D 项。
10.根据材料“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可知,我国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
建设,故 D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我国的城市建设以人为本,排除 A 项;材料并未将我
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我国城市化进程
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排除 C 项。
11.根据材料“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可
得出“阿拉伯文化兼收并蓄”,根据材料“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
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可得出“阿拉伯文化泽被后世”,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
“领先世界”,排除 A 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奠定了欧洲近代文学基础,排除 B 项;材
料没有反映阿拉伯文化的影响,排除 D 项。
12.根据材料“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在后来养活那么庞大的人口”“没有欧洲的牲
畜……美洲大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发生过的那种速度被开发”可知,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物
种交换改变了新旧大陆的面貌,故选 B 项。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4 页)
{#{QQABSQYAogigAIIAARgCUQXiCEKQkAECAIoGAFAAIAABCBFABAA=}#}
13.材料“1939 年,三国又以自己为主导,各自建立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体现的是
当时世界货币金融关系没有统一的标准,处于混乱的状态,大国都想取得国际货币的主
导权,故 B 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各国逐渐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排除 A 项;材料体现
的是国际货币关系并不稳定,排除 C 项;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
的局面,排除 D 项。
14.根据材料可知,美国集装箱船数量大幅增加,这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所以 D 正确;
运输工具和技术的变革促进了集装箱船运输业的发展,A 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集装
箱运输的是货物,排除 B;材料没有提及政府对集装箱船运输业的支持,排除 C 项。
15.伴随科技的发展,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支付的用户规模越来越大,这反映出科技对民众
生活方式的影响,C 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信息产业成为经济主导,排除 A 项;由材料
看不出国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排除 B 项;纸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
除 D 项。
16.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得距离不再是阻碍人与人交流的障碍,
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同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说明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
人们的视野和社会生活,D 项正确;A 项错在“开启”,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强调互联网
对人类生产力带来的影响,排除 B 项;材料主旨是互联网对于人的影响,而非对国家的
影响,排除 C 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12 分)
(1)(6 分)态度:积极支持,主动剪去辫子;保留观望,被动剪去辫子;反对剪辫,甚
至聚众闹事。(每点 2 分)
(2)(6 分)原因:(每点 2 分,答出三点 6 分。学生任选一种态度分析原因)
主动剪辫:满洲贵族的民族政策激化满汉矛盾;辛亥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统治,中华
民国建立;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等。
被动剪辫: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担心清政府复辟:政府强制推行剪辫令。
反对剪辫:封建保守势力的阻挠;强制剪辨令激起民众的反对;传统思想观念的束
缚;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中华民国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较弱。
18.(14 分)
(1)(6 分)特点: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政府重视,立法保障;涉及内容和领域广泛。(每点 2 分,答出三点 6 分)
(2)(8 分)不利因素: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政党政治的缺陷;跨国公司追逐暴利;
政府漠视民意;联邦体制的弊端。(每点 2 分,答出四点 8 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4 页)
{#{QQABSQYAogigAIIAARgCUQXiCEKQkAECAIoGAFAAIAABCBFABAA=}#}
19.(14 分)
(1)(6 分)特点: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条文具体全面,文字表述准确;保护私有财产;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同态复仇,带有野蛮色彩。(每点 2 分,答出三点 6 分)
(2)(8 分)作用:保护私有财产,化解社会矛盾;规范人们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
统治,巩固国家政权;保障合理权利,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每点 2 分,答出四点 8 分)
20.(12 分)
特点一: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2 分)
说明:明朝中后期,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
规模生产;出现区域化社会分工,如苏州成为纺织业生产中心,新安以鱼盐为业、规模
巨大;商业资本聚集,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新安商人有几十万到上百万的商业资
本。(4 分。从两个方面说明即可得 4 分)
特点二:传统自然经济结构进一步受到冲击。(2 分)
说明:明朝中后期,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
植广泛,材料中的甘蔗和木棉都属于经济作物;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
业,以获取更多收入;形成区域化种植经济作物而舍弃粮食作物的种植,泉州、嘉定依
赖种植甘蔗、木棉,形成专业化生产。(4 分。从两个方面说明即可得 4 分)
特点三:传统社会风俗受到冲击。(2 分)
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白银货币化,不仅使轻商思想淡化,更造成追逐财富的社
会风气,部分商人用不正当手段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冲击诚信道德之风;松江府豪门
贵室奢靡成风,纲常伦教遭遇冲击。(4 分。从两个方面说明即可得 4 分)
(本题为开放式试题,学生只需要写出两个角度并予以说明即可。如果学生写出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有据,亦可酌情给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4 页)
{#{QQABSQYAogigAIIAARgCUQXiCEKQkAECAIoGAFAAIAABCB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