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2. 诗经二首《关雎》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2. 诗经二首《关雎》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7 22:0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关雎
风之始也
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今天我们将一起追溯诗歌的源头,聆听来自三千年前的关关之声。
写作背景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叫《诗》。现存305篇,又称“诗三百”,大多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诗》《书》《礼》《易》《春秋》),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文体知识
“诗六义”
风: 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雅: 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 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 “周颂”“鲁颂” 和“商颂”,共40篇。
赋: 即陈述铺叙。
比: 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字音字形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jū jiū
yǎo tiǎo
qiú
cēn cī
wù mèi
mào
xìng
字词释义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捞取
文静美好的样子
配偶
一种可食水草
寤,醒时
寐,睡时
日日夜夜。
挑选
思念
使……快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那河中的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姑娘,正是小伙子的好配偶。
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文静美好的姑娘,(我)日日夜夜都在追求她。
课文翻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追求的愿望难以实现,(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我)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文静美好的姑娘,(我)弹琴鼓瑟迎她过来。
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文静美好的姑娘,(我)要敲钟击鼓娶她过来。
课文翻译
整体感知
写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相思和追求。
一、试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内容。
整体感知
二.既写爱情,为何先写“关雎”?
比:比喻,以关关和鸣的雎鸠比喻和谐恩爱的男女。
兴:先说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事物。以关雎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情思。
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爱慕
关关雎鸠 所听
在河之洲 所见
窈窕淑女 所思
君子好逑 所愿
整体感知
三.君子如何追求“淑女”?结果如何?
寤寐求之——朝思暮想,起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求之不得,表相思之苦
整体感知
四.既然“求之不得”,又如何理解“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他神思飞跃的幻想,幻境是在凝想中产生的,是入迷入醉的表现。
整体感知
梳理君子情感:
( 1— 4)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爱慕(真诚爱情)
( 5—12)寤寐求之 辗转反侧
——追求(苦闷相思)
(13—16)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幻想(和谐欢喜)
整体感知
五.再读诗歌,圈画描写“淑女”“君子”的字词,体味其形象内涵。
淑女:“窈窕” 文静美好;
“流”“采”“芼” 细致勤劳;
“求之不得 ” 慎重理智;
君子: “寤寐求之” 大胆追求;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痴情而不逾礼;
整体感知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比兴
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借此来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侧面描写: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君子以礼乐之道取悦淑女,映衬出淑女的情趣高雅。
重章叠句
表现君子缠绵悱恻、孤枕难眠的思慕之情。
课文研读
全诗共三个小节,每小节讲的内容是什么?贯穿全诗的线索是什么?
第一节(前四句)爱慕,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节(中间八句)思念,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节(最后八句)愿望,描写小伙子梦想成婚时的欢乐场景。
线索:
“君子”的情感变化
课文研读
《关雎》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是运用了
“比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这本是诗人眼前之景,但水鸟和鸣也可用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有关
联,这使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是一首爱情诗,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课文研读
为什么要写采摘荇菜的情景?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以眼前景物起兴,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借此来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课文研读
男子的痴情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对女子的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写出了男子内心的不平静。这句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课文研读
《关雎》这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这就叫重章叠句。运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重章叠句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课文研读
品读《诗经----蒹葭》执着的追求
美景---文章以茂盛的蒹葭和茫茫的霜露起兴,描写深秋的景色:蒹葭苍苍、霜露茫茫、秋景瑟瑟,秋水漫漫,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典型环境。
追求----对意中人的思念真挚深切,主人公并没有停留在“思”的层面上,而是把牵肠挂肚的“思”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他四处搜寻,上下求索,费劲艰辛,却思不得见,我们看到了他在追寻道路上艰难跋涉的身影,一个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感情执着专一的形象跃然纸上。
伊人----是诗歌虚写的形象。她行踪不定,形迹飘渺,变幻莫测,时而“在水一方”,时而“宛在水中央”,时而“在水之湄”,时而“宛在水中坻”时而“在水之涘”,时而“宛在水中沚”。而伊人具体指什么,不同的读者不同的理解。
深秋凄迷的景物
主人公怅惘的心境
“伊人”飘渺的踪迹
诗歌朦胧而纯美的意境,具有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让人生出无限凄美的遐想。
课文研读
关雎
表白爱情愿望
寤寐思念之苦
幻想愿望实现
追求爱情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联想到爱情(起兴)
苦闷与焦灼(实写)
和谐与欢乐(虚写)
课后作业
课文研读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爱慕的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课后小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睢鸠(jū) 寤寐(wù) 水之湄(méi)
B.荇菜(xìng) 碾转(zhǎn) 水中沚(zhǐ)
C.蒹葭(jiān) 未晞(xī) 水之涘(sì)
D.溯洄(sù) 好逑(hào) 水中坻(chí)
1.答案:C
解析:A.“睢鸠”的“睢”应为“雎”。B.“碾转”的“碾”应为“辗”。D.“好逑”的“好”应读作“hǎo”。
C
课后小练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然后写出主人公自己的一片情思。
B.第三句“窈窕淑女”,是对自己意中人的思念之情;第四句“君子好速”,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和默默的自我祝愿。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写主人公相思之苦,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出了青年男子求之不得的苦闷、哀怨的场面。
2.答案:D
解析:诗歌的第三章写主人公想象中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诗的格调变为轻松明快。“琴瑟友之”表现了主人公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钟鼓乐之”描绘了主人公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D
课后小练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对想象中的画面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萧瑟的意境。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的魅力。
D.诗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来含蓄地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3.答案:B
解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
课后小练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词。《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宗庙祭祀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4.答案:D
解析:《诗经》中大都是四言诗,并非“都是”。
D
课后小练
5.下列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答案:C
解析:赋、比、兴是《诗经》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A.以水中的陆地上不停鸣叫的雎鸠为比,借助鸟的行为引出主人公对窈窕淑女的殷切盼望。B.以水中左右漂荡的荇菜为比,引出君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D.以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为比,引出所思慕的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