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1919—1927年)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课程标准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五四运动中社会各阶层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的事迹,体会近代先进中国人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爱国精神。
1.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2.唯物史观: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运用唯物史观理解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
3.时空观念:以时空观念为指导掌握国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理解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概念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时预览 时空坐标
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
1921年
1924年
1922年
1919年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
诞生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
召开
两大精神:
中共一大召开
1925年
消灭陈
炯明势力
1923年
红船精神
三大事件:
一个转折: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6年
开始北伐
国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7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决定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实现
国民革命开始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中共二大召开
国民党
一大召开
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强权 VS 公理
巴黎和会 一战结束后,在英、美等列强操纵之下的一场国际和谈,英美等国不顾中国国家利益,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依据是“二十一条”和日本为战胜国)。
美、日:加紧侵略中国,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新的革命道路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国际背景:
(一)五四运动
政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激化阶级矛盾;
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帝国主义(日美)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
导火线
(1)背景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2、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1919年5月4日-6月初
1919年6月初开始
北京
上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
学生
工人阶级
罢课
罢课、罢工、罢市
学生被捕
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和约签字
罢免曹、陆、章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 性质:①五四运动时一场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②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 意义:
①思想文化: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政党建设: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③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五四运动
3.性质&意义: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如何理解五四运动的三重性质?
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先锋
参与者
先进青年
知识分子
广大
人民群众
彻底反帝反封建
为——创造条件
新的
革命力量
新的
革命文化
新的
革命斗争
五四运动源于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不平等待遇,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而起。
(一)五四运动
3、性质:
工人罢工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生罢课
学生、工商界、知识分子等各阶层广泛参与,反帝群众
基础扩大;
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目的
捍卫
民族尊严
拯救
民族危亡
凝聚
民族力量
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
独立和发展进步历程中的里程碑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一)五四运动
3、性质: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通过创办刊物等方式传播新思想,国民平等意识、国家意识不断增强。
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新知识
新思想
传播
促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
同中国工人
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
做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新文化
(一)五四运动
3、性质: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各阶级的救亡探索均告失败;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可行性
无产阶级开始承担救亡使命
急需科学理论的指导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报刊:1919年,《新青年》在“马克思主义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学会:①1920.3,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②1920.5,陈独秀,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3)翻译: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1920.8,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
▲陈望道和他翻译《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封面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时间:
(2)中心:
(3)方式:
俄国十月革命后(1917年)
北京和上海
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1949年
社会性质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革命范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旧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异同?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过程、条件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提出建设共产党
成立中国共产党
北京建立共产党小组,之后各地相继建立早期组织
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共产国际代表到中国
1917.11
1919.5
1920
1920.4
1921.7.23
1920.8
1920.10
③政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简要叙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并从中分析当时共产党成立具备的条件
⑤外部:共产国际的帮助
④组织: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①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②阶级:中国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共产国际派来指导
中共建党的代表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 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3) 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4)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中共一大会址
2.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
地点
代表
主要内容 党纲:
中心工作:
中央领导机构:
1921年7月
上海
嘉兴南湖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党的最高目标是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3.意义:
中共一大代表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概述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新”在哪里?
1、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2、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3、新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4、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5、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6、新的革命纲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学思之窗(教材125页)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历史纵横(教材125页)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 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如何理解中共一大纲领是“悬在半空”,二大是“脚踏实地”?
(1)中共一大“悬在半空”: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推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这表明中共当时尚未充分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2)中共二大“脚踏实地”:
中共“二大”准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背景:
(1)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屡次失败;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
中 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工人运动,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但工人运动受到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色结镇压,尤其是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林祥谦、施洋烈士宁死不屈慷慨就义,工人运动也从此转入低潮。
国共两党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各阶级合作的重要性。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时间:1924年1月
(3)地点:广州
2、国共合作经过:
(4)内容:
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5)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党内合作” 同意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6)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校长
蒋介石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民权
民生
“新”在明确提出反帝
“新”在民权的普遍性和可行性
“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力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反帝反封建的目标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扶助
农工
联共
联俄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比较
合作探究
(二)国民革命(1924-1927)
1.兴起: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过程:
(1)准备: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2)高潮:1926年的北伐战争
成果:①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②1927年武汉革命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3)结果:国共合作破裂,革命失败。
失败的标志:
①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②1927年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北伐战争形势图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1924—1927)
客观原因:
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革命。
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政变。
主观原因:
①中共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缺乏深刻认识;
②中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经验教训: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2)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国民党一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过程
背景
历史意义: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中共二大
中共一大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失败
北京、上海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