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青蒿素
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CONTENTS
整体感知
02
知人论世
01
素材积累
04
探究细节
03
知人论世
屠呦呦,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因为她,诺贝尔奖第一次有了中国女性的名字。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人物简介
背景
整体感知
任务一:阅读文本,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探究细节
任务二:概括35年间有关青蒿素的大事件
1967 “523”项目启动
1972 发现青蒿素
1977 青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在《科学通报发表》,
并迅速被《化学文摘》收录
1986 青蒿素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
第一个一类新药
......
2002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客观
1.中医药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2.祖国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主观
1.扎实的知识储备,专业能力强,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
2.契而不舍,永不止步的研究态度
3.坚持到底,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攻坚精神
4.善于汲取经验并勇于创新
5.整个团队团结协作
任务三:是什么原因使得屠呦呦及其团队最终研制出青蒿素,攻克疟疾这个千年难关呢?
1.敬畏好奇,热爱医学的浓厚兴趣
2.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责任意识
3.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契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4.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5.淡泊谦逊的无私胸怀
任务四:屠呦呦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她具备哪些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
人物素材
一 、从“三无”科学家到诺贝尔奖获得者
2011年,屠呦呦已经81岁了。别人对她的介绍是: 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这样的简历在科学界看来没有任何突出之处。很少有人知道“屠呦呦”这个名字,即便她的研究成果影响了几百万人的命运。但就是这位“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两院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被推到了世界舞台的前面,接受大家的敬佩和仰望。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适合角度:成功的标准
二、只为救人
获奖只是锦上添花,真正的奖其实是那些已经被挽救了的生命,他们的存活才是最大的奖励。屠呦呦说青蒿素研制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既是谦虚,也是事实。任何发明和发现都是集中了无数人的智慧和劳动。屠呦呦面对荣誉,保持清醒,正是这样谦虛的心胸保证了她在科学事业上的进步。范仲淹曾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荣辱得失,本非此事的真正价值所在。
适合角度:淡泊名利 荣辱得失
一直以来, 学界就有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者的不同说法。“5●23”项目其实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是一个集体团队在共同探索,有很多人作出了贡献。将青蒿素的发现归功于屠呦呦一人是否合适 有人说,这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不符。但评奖委员会也有自己的理由:屠呦呦第一个把青蒿素 引入“5. 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屠呦 呦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 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这是属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适合角度:个人与集体、宠辱不惊
三、功劳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