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2024年初中中考历史复习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2024年初中中考历史复习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7 23:2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模块五 世界近代史
(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二次工业革命、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03 网络构建 02 阶段特征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
近代科学文化
易混易错
知识拓展 核心素养 得分速记
考向预测
05
梳理预测
01
命题趋势
04
时空线索


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第二次工业 革命与工业 化国家的社 会变化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 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 初步理 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 步和社会问题。
(考查重点)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 市化原因与变化;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 加剧(考查重点)
近代科学与 文化 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 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 初 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命题角度: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科技人 物。 命题点: 科学家牛顿与达尔文的主 要成就(考查重点) ;文学巨匠巴尔扎 克与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艺术家 贝多芬与梵高的主要成就。
命题角度:经济格局/工业化/教育/城市 化/妇女地位/环境保护/人口增长。
命题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时 间、标志、突出成就、特点及影响;
把握趋势,找准方向不迷路
政治 方面
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经济 方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 以电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 内燃机的 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化学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人类提供了 更多更新的材料。
思想文 化方面
近代科学文化发展起来,逐步走向繁荣。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再现 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描绘出俄 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贝多芬、梵高等杰出艺术家创造了大量佳作。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的行列,
在社会结构、 基础设施、 大众教育、 生活环境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专题概览,精准角度寻规律
构建体系,明确时空有线索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领先国家
美国、德国
主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理论基础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突出 成就 电力广 泛应用 发明家 爱迪生 影响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 电气时代 ” 内燃机 奥托煤气内燃机、戴姆勒-汽油内燃机、狄塞尔-柴油内燃机 交通 (1)19世纪80年代-德国-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1913年-美国-福特-流水线生产汽车。 (3)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4)中国-冯如-飞机,被誉为 “ 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 化学工 业和新 材料 (1)19世纪60~80年代-碱、硫酸、人造染料 (2)1867年-瑞典-诺贝尔-现代炸药、 无烟炸药。 (3)1869年-美国-海厄特-赛璐璐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 (4)1884年-法国-夏尔多内-人造纤维
1.第二次工 业革命使人 类进入了电 气时代, 请 勿将“ 气 ” 写成“汽


2.爱迪生发 明的是碳丝 电灯泡, 而 非“ 电灯
”。汽车和 飞机在带给 人类方便和 快捷的同时, 也给人类带 来了环境的
考点一
知识点1.1: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易混易错
污染。
影 响 对世 界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实力增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列强 重新分配世界的矛盾激化 对中 国 政治上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再一次得到发展,实业救国的口号开始出 现,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后来资本主义 发展提供了条件。
社会生 活上
西方发明的火车、汽车、电灯、电报等传入中国,逐渐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特点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影响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 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 先开始于英国, 是“ 一枝独秀 ”,它兴起 于英国的政治前提是 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 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美、德领先, 遍及 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 是“遍地开花
”, 它兴起的政治前 提是资产阶级统治在 世界范围内确立。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 阶级的斗争, 开始是 经济斗争, 主要表现 为捣毁机器、破坏厂 房;后来转变为政治 斗争, 主要表现为举 行罢工、示威游行。
知识点1.1:第二次工业革命
易混易错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因素
材料 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
场方程……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 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 电动机、汽轮机等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电磁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特点
(1)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3)在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如俄国、日本、
德国等。
重点突破
在工业化和城 ①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知识拓展】从利与弊两个方面简述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 便利,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弊: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工厂的大批建立, 废气、废水、废渣等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 染,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无产阶级遭受的压迫和剥削日益严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1、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2、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3、政局稳定。
农业人口减少,工业劳动力人数增加
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
环境污染严重
贫富分化加剧, 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城市化: 也称
为城镇化, 一 般指人口向城 市地区聚集的 过程和乡村地 区转变为城市 地区的过程。
人口增长
劳动力结构 发生变化
大众教育
妇女角色
知识点1.2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原因
表现
作用
社会进步
社会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对中国掠夺进一步 加强,加紧侵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 运动高涨:掀起了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
(2)经济上:促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社会生活上:西方发明的汽车、电灯、电报等传入中国, 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 生活方式。
2.近代西方优势地位的确立
知识拓展
促进
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劳动力高度集中逐步形成
了城市;而城市的发展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吸引更多 的雇佣劳动力,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思考: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重点突破
推动
19世纪后期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诺贝尔 -发明现代炸药-应用于军 事和工程方面。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卡尔 ·本茨-内燃机
史料实证:
爱迪生-电灯
莱特兄弟-飞机
核心素养
机器时代的享受
史料实证:
①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 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的出 现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② 随着城市的发展, 人们的 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提高了生活质量, 为人们 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文化 的发展;
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开始 时, 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 划, 城市布局混乱;城市的 不合理的规划也带来很多社 会问题, 如交通堵塞、环境 污染、城市的卫生条件差、 城市环境差, 给人们健康造 成伤害等;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 比例的变化
英国狭窄拥挤的城市街道
核心素养
诺贝尔
项目 英 法 德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890年工业产量位次 2 4 3
1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 位次 1 2 4
5
瓦特驯服了地下之火,也就是煤, 使之转化 为机械能.....爱迪生则以天上之火的形式, 也就是电,使用于照明和动力, 这场无声的 革命让资本主义摆脱了煤炭味的旧时期, 进 入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占据优势地位,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殖民地的广阔
第二次工业革命,率先在德国、美国发 生,德美经济迅速发展,超过英法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加速一战爆发
① 瓦特改良蒸汽-煤炭-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爱迪生-电灯-电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③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输出 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④列强资本输出手段:投资设厂、开设银行、 修筑铁路、夺取矿权
史料实证:
核心素养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动力。众多科
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 突破。这些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
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而丰硕
的科研成果是源于19世纪的大学在众多科学领域方面的新发展,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 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大学是工业革命的源头,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不竭动力。
列举:电灯、汽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近代大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列举两项当
时的“新技术、新发明”。
历史解释:
核心素养
1.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有哪些?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1)表现:人口的快速增长;妇女地位的提高;大众教育的推广;城市化的推进;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 加剧。
(2)启示:合理地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 人才;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环境;缩小 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持续发展道路,做到科学、合理、和谐发展。
3.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可可
行行
走走
并并
、、
、、
境境
系系
环环
联联
态态
切切
生生
密密
护护
化化
保保
业业
本本
与与
为为
又又
人人
化化
以以
市市
持持
城城
坚坚
时时
意意
同同
注注
;;
发发
了了
但但
动动
表表
等等
要要
件件
重重
条条
的的
术术
展展
技技
济济
质质
经经
物物
会会
了了
社社
供供
是是
提提
化化
展展
市市
发发
城城
的的
和和
化化
化化
市市
业业
城城
工工
为为
展展
业业
发发
工工
02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时代 “蒸汽时代 ”
“电气时代 ”
动力机 蒸汽机
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生产组织形式 现代工厂
垄断组织
发明 珍妮机、改良蒸汽机、汽船、火 车等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泡、内燃机、汽车、飞机等
特点 ①许多技术发明源于工匠的实践 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 合;②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 家发展进程缓慢;③以轻工业为 突破口,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 核心。
①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 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 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 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美、德领先;③一些后起 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俄国、 日本。
共同点 ①都大大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②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的 进步;③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化;④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⑤都带来了环境污染 问题。 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极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我国要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重视科技创新;青少年要学科学、 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等;②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 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纵横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发展及西方列强的殖民
——星球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
观点:工业化进程影响国际政治格局。
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增强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实力,世界 广大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强东弱 ”的世界格局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综上所述,工业化进程使世界被西方列强基本瓜分完毕,国际格局“西强东弱 ”。
02
5.读图学史:围绕地图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6.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联系
02
考向01 第二次工业革命(命题角度:经济格局/工业化)
【例1】(2023·四川甘孜· 统考中考真题) “科学研究的突破并迅
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推动了电力工业、 石油化学工业、 汽车工业
等新兴产业部门的诞生。 ”这一现象发生在( ) C
A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核心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 .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 反映的现象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变式1-1】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 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 放上 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 装上螺帽的人不 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 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 成倍地增长, 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驱动福特式“创新 ”的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B.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C.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 D.标准化生产已开始出现
)
B
【变式1-2】19世纪70—90年代, 美国工业 企业数量增加了40%,资本总额却增加了 300%,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 20世 纪初, 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 26%,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 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 %。材料表明美国( ) A.新技术大量应用 B.重工业高度发展 C.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 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
电力作为新能源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 展;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学工 业、汽车工业等新兴产业部门的诞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反映的现象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考向02 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命题角度:教育/城市
化/妇女地位)
【例2】(2023·海南· 统考中考真题) 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
每6个成年人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1800年, 苏格兰90%以上的
成年人识字,法国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识字, 到1850年, 西方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中, 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够读书写字。 这种变化
根源于欧洲( D )
【变式2-1】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维 多利亚时期(1837年至1901年)英国作家 柯南·道尔写就的一系列侦探小说的合集。 小说中福尔摩斯思维缜密、观察敏锐, 甚 至利用化学原理来验证犯罪行为。这一形 象得到了同时期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体现 了维多利亚时代( ) A.小说逐渐成为文学主要形式 B.城市化进程导致犯罪率提高 C.工业革命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D.科学理性观念获得民众认同
D
【变式2-2】19世纪,欧洲小学教育大规 模发展, 基本教育成为强迫性的公民义 务。 1870年到1900年, 德国的文盲率从2% 降低到0%,意大利的文盲率从59%降到33% 。这一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民主化进程的推动 C.人权意识的增强 D.工业经济的需要
D
A .识字人口比例扩大
B .人口结构的变化
C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 .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法先后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促进资本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大众教育的发展
表面现象,不是根源
考向03 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命题角度:
环境保护/人口增长)
【例3】(2020·安徽· 统考中考真题)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
级现状》中描述: “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 最能助 长肺结核的发展。 ”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 有1/3的工 人都是死于肺结核。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C )
【变式3-2】英国诗人威康·莫里斯创 作于1870年的《地上的天堂》中说, “忘却六郡天空上弥漫着的黑烟,忘 却蒸汽机的喧嚣和活塞的撞击声, 忘 却那丑陋城市的延伸;我宁愿怀念原 野上的驮马, 在梦幻中去追忆那个小 小的伦敦, 那白色而清洁的伦敦。 ” 这些诗句反映了当时英国( A.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 B.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 C.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D.
)
D
【变式3-1】在德国 ,1911年时,3425 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是532 万马克, 另外161万人的人均财产价值 只有2.3万马克, 最贫困人口尚不在此 列。这主要反映出德国( ) B A.环境污染严重 B.贫富分化严重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经济发展迅速
A .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 .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 .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 .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业革命。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
开采,造成了空气污染, 导致
肺结核大量发生
1840年前后,英国最先完成工
大量使用, 促进了煤炭的大量
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达尔文
英国
提出了“进化论 ”的观点。指出自然界是“物竞天 择,适者生存 ”的结果。
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
近代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牛顿
英国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 微积分学
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物种处于不断变化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生 物的发展和进化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
*人类是进化来的,不是神创造的。
知识点2.1:近代科学
《物种起源》的出版, 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 造万物 ”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人物
国家
成就
著作
地位
影响
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 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考点二 近代科学与文化
人物 巴尔扎克
国家 法国
《人间喜剧》
著作 (《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
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地位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的奠基人
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 作品 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
特点 景,给后人留下了一 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 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19世纪世界伟大的批判 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
的镜子 ”
深刻揭露俄国专制主义 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 榨的同时又否定暴力革 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
贝多芬
德国
《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合唱交响曲》
开创浪漫派先河的伟 大音乐家。被后世尊
称为“ 乐圣 ”、“交 响乐之王 ”。
作品构思宏大,气势 磅礴,充满了想象力 和激情,富有感染力。
梵高
荷兰
《夜间的咖啡馆》 《向日葵》
后印象派画家,表
现主义的先驱, 被
誉为“用生命作画
的人 ”
作品画面色彩强烈, 色调明亮。充满了 激情和生命力,精
神和世态达到最完 美的统一。
知识点2.2:近代文学艺术
科学和 文化在 社会发 展中的 作用 科学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了条件; 文化有利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提高,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促进科学 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近代科 学取得 重大成 就的原 因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推动了 对科学需求的研究
政治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障
思想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自然科学的进步
个人
科学家严谨求知,献身科学,锲而不舍的精神
从科学家身上我们学到的优秀品质:
(1)我们可以从科学家身上学到虚怀若谷的谦虚态度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 活跃的创
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成功需要努力和坚持,需要踏踏实实的态度。
科学与文化的发展
知识拓展
史料实证:
核心素养
列夫 ·托尔斯泰
巴尔扎克
达尔文
贝多芬
牛顿
梵高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19世纪早期)
以资产阶级的发迹与封建贵族的没落为中心,描绘了法国整个社会
的变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俄国)托尔斯泰(复活)(19世纪末)
抨击了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俄国农
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
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历着工业革命,社 会矛盾尖锐,阶级差距加大,丑陋与险恶的社会。
趋势:人们的思想不断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欧洲封建专制统 治受到冲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巴尔扎克和列夫 托尔斯泰的小说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归
纳四部作品反映的时代发展趋势。
史料实证:
核心素养
史料 德国,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
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 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设问: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雄交响曲》是德国哪一位伟大音乐家的作品
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德国的一项重要交通工具的发明。我们在享受这交通工具带来
的便利时,也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弊端,想想看,都有哪些负面影响呢
【答案】贝多芬。汽车。影响:一是对能源的需求加速了现有能源石油的消
耗;二是大量的尾气使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三是密集的噪音产生噪声污染; 四是停车场的修建要占用土地,带来了土地资源的损耗;五是各种交通事故 对生命和财产的威胁增加等。
史料实证:
核心素养
学的束缚。
②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
放,促使人们去积极思考与探索。
③科学家个人辛勤忘我的实践探索。
2.思想解放与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
①思想解放是科学进步的前提。中世纪,神学思想笼 罩欧洲,严重阻碍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的进步,历史上 称这一时代为“黑暗时代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批判 封建神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促进了近代科学
的飞跃。
②科学进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如达尔文进化论 的提出,直接动摇了神学根基。因此,二者是相互促
进、相互影响的。
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自然科学摆脱了宗教神
3.近代欧洲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
1.近代科学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02
考向01 科学家牛顿、达尔文 (命题角度:科技人物)
【例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 统考中考真题)有人说, 上
帝创造了世界, 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法则;牛顿没
有否定上帝, 但从此理性替代或接管了上帝行使权力。 “理性
替代上帝” 是因为牛顿发现了( B)
A .人文的理念 与文艺复兴有关
【变式1-2】19世纪中期, “原来的上帝 观念最终彻底被打破, 上帝从整个自然 中被驱逐出去, 代之以永恒的、必然的 规律。可以说,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的历史过程……在他革命成功的时候, 才得以完成。 ”材料评价的是( ) A.经典力学体系 B.生物进化论 C.电磁感应现象 D.马克思主义理论
B
【变式1-1】“宇宙间物质的每一粒子都 和其他的每一粒子相互吸引。它们之间 相互吸引的力量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 和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 相关理论来自( ) A.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人间喜剧 ” C. 《最后的晚餐》 D. 《物种起源》
A
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发 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提供了一个思想的原则, 即用精确的机械观点来解释整个自然界。
不属于牛顿的发现
B .科学的奥秘
C .上帝的意旨
与“理性替代上帝”不符
D .工业的力量
考向02 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列夫 托尔斯泰(命题角度: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文学人物)
【例2】(2023·山东青岛· 统考中考真题)艺术可以沟通世界,
文学能够连接心灵。 法国人留给世界的文学作品有( D)
A . 《荷马史诗》 古希腊著作
B . 《神曲》 意大利但丁的著作
C . 《哈姆雷特》 英国莎士比亚的著作
【变式2-1】这部作品的基本主题是肯 定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 并以高 超的技艺描述了19世纪初俄国的社会 生活和个体生活, 构成一部百科全书 式的壮阔史诗。该作品是( ) A. 《夜间的咖啡馆》 B. 《战争与和平》 C. 《英雄交响曲》 D. 《物种起源》
B
【变式2-2】他是一个用喜剧来写悲剧 的伟大作家, 是唯一一个既对消逝的 贵族世界充满了缅怀, 又毫不留情地 批判上流社会的矫揉造作和冷酷无情 的作家。材料中的“他 ”是( A.牛顿 B.贝多芬
) C
C.巴尔扎克 D.列夫·托尔斯泰
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品 《人间喜剧》, 被誉为“资本主义社 会的百科全书”威胁统治
D .“人间喜剧”
【变式3-1】他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的 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 同时又 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 那富有运动感的 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
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 在这 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 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 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 激情也 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 共同融入到他 那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他 ”是艺术家 ( ) D
A.贝多芬 B.毕加索C.达 芬奇 D.梵高
【例3】(2022·贵州贵阳· 中考真题)他是一位天才的作曲
家,克服了两耳失聪带来的困难, 创作出一部反映重火社
会题材的不朽之作一 《英雄交响曲》 。表达了对自由平等
和博爱的涡织。这位天才作曲家是( D)
【变式3-2】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 步的思想意识给了他极大启发, 从而奠定 了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基础——深信人类 的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的自由, 憎恨封 建专制的压迫。 “他 ”由此创作出( A. 《物种起源》 B. 《战争与和平》 C. 《英雄交响曲》D. 《高老头》
)
C
考向03 艺术家贝多芬、梵高(命题角度:艺术作
品的思想内涵/艺术人物)
A .但丁 文学家
B .达· 芬奇 画家
C .巴尔扎克
D .贝多芬
作曲家,代表作品《英雄交响曲》
文学家
感谢观看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