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共49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共49张PPT)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7 23:1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2024
课标解读(详细分析,明确复习方向)
课程标准要求 学科素养要求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综合思维:
①从时空综合等角度分析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②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地区土地退化的类型、原因及分布特点。
区域认知:
结合区域图等材料,分析某地区区域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认识生态脆弱区的位置,地理要素特征。
人地协调观:
结合材料,分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和综合治理措施,遵循自然规律,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地理实践力:
调查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类型及其分布状况;
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我国某一典型生态脆弱区的环境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情和考向分析(2021-2023年)
根据2021-2023年考情分析,提取考点
大考点2: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核心原理,重难点)
1.荒漠化问题的分布地区、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重难点,常见考向);
2.水土流失问题的分布地区、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重难点,常见考向);
3.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的分布地区、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重难点,常见考向);
4.石漠化问题的分布地区、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重难点,常见考向);
5.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大考点1:生态脆弱区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核心原理,重难点)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章节知识体系
生态脆弱区
概念
分布
生态脆弱
土地退化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危害
区域发展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基础
物质基础
荒漠化
石漠化
水土流失
盐碱化
湿地破坏
概念、分布
综合治理
考点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1)对区域发展有利的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具体表现
气候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光照条件好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
土壤 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水源 河湖密布,水源充足;地下水丰富
考点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作用决定区域发展
①有些区域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人口稠密、科技水平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产业基础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区域发展水平不高。
②有些区域自然条件较差,但由于科技水平高、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教育水平高等,区域发展水平高。
自然条件 改造方式 对区域的影响
气候 发展温室,改造热量条件 提高耕地利用率
条件 人工降雨,改造降水条件 缓解区域旱情
地形条件 山区发展梯田,发展立体农业 发展农业,保持水土
自然条件 改造方式 对区域的影响
水文条件 修建水利工程 防洪、排涝、灌溉等
过度开发 导致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
生物 条件 过度捕捞、物种引进等 破坏生物多样性,造成生物入侵
破坏植被 出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考点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联
考点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4.土地退化表现为:
土地沙化
石漠化
土壤侵蚀
土壤盐碱化
土壤肥力下降
考点二:生态脆弱区——知识回顾
根据区域特征,将下列土地退化表现与其典型分布区连接起来。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石漠化
土地沙化
土壤盐碱化
西南喀斯特地区
羌塘高原西部
浑善达克沙地
黄土高原
冻融侵蚀
水土流失
华北地区
必备知识:生态脆弱区
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
2.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并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破坏行为 破坏原因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生活燃料短缺;乱挖药材、发菜等 草场遭破坏
过度放牧 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放牧牲畜数量过多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在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 使沙质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
水资源利用不当 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
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地区蒸发旺盛 土壤次生盐渍化
3.荒漠化的危害
4.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
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和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区
石漠化
-OD
红漠化、石漠化
1.我国典型地区:南方低山丘陵、云贵高原等。
2.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
②地形: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易水土流失;
③土壤:土壤发育差,土层薄,易流失。
(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开发历史悠久,人地矛盾突出。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貌:
喀斯特地貌
石灰岩抗风化能力强
地形:多陡坡
多暴雨
成土过程缓慢
土层薄
水土流失
过度开垦
人口增加
石漠化
耕地减少
贫困
南方喀斯特地区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石漠化
治理措施:
a.退耕还林还草
b.保护自然植被
c.植树造林
d.建立自然保护区
e.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f.实施生态移民
石漠化
知识扩展——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的过程
蒸发
盐分积聚于地表
灌溉
概念: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因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量大,使土壤和地下水的盐分富集,形成次生盐渍化。
分布: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西北地区、河套平原。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碱化)
①春季和秋季干旱,蒸发旺盛,致使土壤中盐分向地表集聚。
②土壤疏松,土壤水分容易蒸发。
③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水易从土壤孔隙蒸发,致使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
④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扩大盐碱地面积。
⑤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入侵,地下水位上升,盐度升高
知识扩展——土壤盐渍化(总结)
成 因 自然 原因 ①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地区;②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③土壤:表层土壤疏松
人为 原因 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危害 ①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减少;②土壤板结,含盐量高,土地肥力下降;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知识扩展——土壤盐渍化(总结)
防治措施
水利改良措施:引淡淋盐;井灌井排;实施滴灌、喷灌,禁止大水漫灌;开挖排碱水沟。
农业改良措施:改良耕作;移施客土;轮作套种;覆盖地膜;科学施肥。
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碱植物和牧草、植树造林等。
化学改良措施:增施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主要是指农区与牧区之间的过渡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北方农牧交错带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考点三: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北方农牧交错带呈带状分布,其东段较宽,最宽超过300千米;西段较窄,宽为100-150千米。
共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总面积超过65万平方千米。
北方农牧交错带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考点三: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特征:
降水年变率大,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
林、灌、草植被交错分布,生物多样性丰富,宜于发展农林牧复合系统。
多“荒地”,对垦荒耕种有极大诱惑力,垦后易导致土地退化。
贫困人口分布集中,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与少数民族聚居区接壤,历史上屯垦戍边、战乱频繁,农牧界线反复进退。
河川的水源涵养区或风沙源地,东部农区的生态防护屏障带。
风蚀沙埋、水土流失、干旱、盐碱化与虫鼠害等灾害严重。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功能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该带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自然原因
(1)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在夏季,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还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比较大,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
(2)多大风。多大风,且集中于冬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降水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
人为原因:
(1)过度开垦。在降水较多的年份,适宜农耕的条件良好,农区向牧区扩展。在降水较少的年份,农作物就会减产,甚至绝收。为了生计,人民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导致垦殖区越来越大,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渐降低,土地退化加剧。
(2)过度放牧。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载畜量。后果是草场退化,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如下图所示)。
(3)其他。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壤侵蚀。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首先应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其次应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②构筑防护体系。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③以地养地,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恢复。
④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降低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牲畜比重。
⑤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同发展。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考点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2)压缩耕作用地,保障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3)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质量。
(4)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
(6)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利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典例讲解
(2023年浙江6月卷)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
材料二图1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洪积一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天山北麓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
(2)指出人工绿洲土壤易受侵蚀的主要自然条件。
答案:(2)①干旱,水源稀少,沙土为主;②植被覆盖率很低,固土能力弱;③距离沙漠近,更易受到风沙的侵蚀。
(2022年海南卷)在治理吐鲁番风沙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建设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种和收集荒漠区的植物,开展繁殖培育工作。除了小部分植物因气候等原因引种失败外,目前已成功引种栽培500多种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春季露天苗圃栽培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
A. 大风 B. 严寒 C. 干旱 D. 雨雪
吐鲁番春季露天苗圃栽种
春季气温回升,会有冷空气影响,但不会有严寒,故 B 项错误
吐鲁番春季露天苗圃栽种
吐鲁番降水少,春季受雨雪影响并不大,故 D 项错误
吐鲁番春季露天苗圃栽种
吐鲁番降水少,可人工浇灌,故 C 项错误
治理吐鲁番风沙
春季,逢春季,吐鲁番便风沙肆虐,给农业造成严重危害,春季露天苗圃栽培中面临最大困难是遭遇大风天气,A正确
A
典例讲解
(2022年海南卷)在治理吐鲁番风沙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建设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种和收集荒漠区的植物,开展繁殖培育工作。除了小部分植物因气候等原因引种失败外,目前已成功引种栽培500多种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引种栽培失败的荒漠植物最有可能源于( )
A. 哈萨克斯坦 B. 沙特阿拉伯 C. 阿根廷 D. 蒙古
如果引种气候相似地区的作物,则不会因气候原因失败
哈萨克斯坦 、 阿根廷、 蒙古与吐鲁番地区有相似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沙特阿拉伯是热带沙漠气候,与吐鲁番气候差异较大,引种不易成功,B正确,A、C、D错误。
B
典例讲解
(2022年海南卷)在治理吐鲁番风沙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建设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种和收集荒漠区的植物,开展繁殖培育工作。除了小部分植物因气候等原因引种失败外,目前已成功引种栽培500多种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建设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主要目的是( )
①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进荒漠化防治
②繁殖培育观赏植物,发展沙漠旅游业
③繁殖培育药用植物,发展沙漠产业
④提取抗病耐寒基因,丰富青藏地区作物品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建设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主要目的: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进荒漠化防治,繁殖培育药用植物,发展沙漠产业,①③正确;
发展沙漠旅游业主要是针对沙漠景观,不需要大力培育观赏植物,②错误;
提取抗病耐寒基因,丰富青藏地区作物品种不适合在该沙漠种植园进行,该种植园,引种和收集荒漠区的植物,开展繁殖培育工作,④错误;
A
典例讲解
典例讲解
(2023年福建卷)江苏省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山上废弃矿坑养殖青虾,近年来,通过发展电商扩展销售,2018年以来陆续关闭一些污染严重的青虾养殖场,并由下游愿意付费的企业买单。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江苏选择山上矿坑养殖而非平原养殖的目的是( )
A. 降低生产成本 B. 增加汇水面积 C. 避免占用耕地 D. 减少水土流失
【1题详解】
山上矿坑养殖,可以充分利用矿坑,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相比在平原发展养殖业来说减少了对耕地的占用,C正确;在平原养殖,交通便利,便于水产的运输,生产成本低,A错误;在平原养殖也可以增加汇水面积,B错误;在矿坑养殖不能减轻水土流失,D错误。故选C。
D
(2022年海南卷)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安市经过几十年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某研究团队对延安市安塞区(左图)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固存量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据图判断,对该地土壤固碳效果最好的是( )
A. 梯田建设 B. 退耕还林 C. 打坝淤地 D. 退耕还草
土壤有机碳储量能体现浅层土壤固碳效果,二者应为正相关关系;
图中恢复后的人工林固碳量在浅层土壤中最大,所以退耕还林,对该地土壤固碳效果最好,B正确
梯田建设、打坝淤地对土壤固碳的影响不大,AC错误
退耕还草不如退耕还林固碳量多,D错误
B
典例讲解
(2022年天津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深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左图为1990~2019年黄河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2000~2020年黄河流经省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0. 据图分析,关于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 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
B. 气候变化导致各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均减少
C. 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无显著变化
D. 1990~1999年间土壤侵蚀治理成效最为明显
当地进行了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等,将大量农业生产用地和沙漠裸地转化为了生态建设用地,故主要是由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A正确;
读图可知,30年来,黄河流域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均显著下降,其中1999~2010年土壤侵蚀面积下降最多,治理成效最为明显,CD错误。
B:30年间,黄河流域地区的气候变化不明显,不会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土壤侵蚀面积减少明显,B错误;
A
典例讲解
(2022年天津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深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左图为1990~2019年黄河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2000~2020年黄河流经省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1. 据图推断,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主要措施是( )
A. 矿区生态修复 B. 退耕还林还草
C. 沙漠裸地农垦 D. 生活环境治理
C:沙漠裸地农垦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C错误。
30年来矿区生产面积和城乡生活用地在增多,但材料未体现出当地的矿区生态修复和生活环境的治理工作,AC错误
当地进行了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等,将大量农业生产用地和沙漠裸地转化为了生态建设用地,故退耕还林还草使得当地土壤抗侵蚀能力增强,土壤侵蚀强度减弱,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B正确;
B
典例讲解
(2022年福建卷)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蚀、产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杨梅采收时间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某企业拟在该地采用新栽培技术以延迟杨梅成熟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 )
A. 提高土壤肥力 B. 减轻水土流失
C. 增加农民收入 D. 降低种植成本
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修复当地生态环境,B正确;
生态效益是主要目的,经济效益是次要目的,C错误。
A :种植杨梅对增加土壤肥力影响不大,A错误。
崩岗分布区地形破碎,植被少,福建降水较多,必然会发生较明显的水土流失
D:崩岗分布区地形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因此该地推广杨梅种植并不能降低种植成本,D错误。
B
典例讲解
(2022年福建卷)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蚀、产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杨梅采收时间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某企业拟在该地采用新栽培技术以延迟杨梅成熟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以下最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的是( )
A. 集水坡面 B. 崩壁 C. 沟道 D. 洪积扇
由图可知
集水坡面坡度相对较小,面积较大
集水坡面分布在崩岗上部
杨梅的保水保土功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崩岗区水土流失
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A正确
BCD:据图可知,崩壁坡度大,沟道和洪积扇面积小,都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BCD错误
A
典例讲解
(2022年福建卷)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蚀、产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杨梅采收时间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某企业拟在该地采用新栽培技术以延迟杨梅成熟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企业延迟杨梅成熟时间主要是为了( )
A. 延长产业的链条 B. 增加产品的产量
C. 提高市场竞争力 D. 提升产品的质量
A:延迟杨梅成熟时间并不能延长产业的链条,A错误。
BD:延迟杨梅成熟时间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BD错误。
C:延迟杨梅成熟时间,避开杨梅集中采收时间,错峰上市,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C正确。
C
典例讲解
(2023年浙江1月卷)盐土是排水不畅或蒸发强烈地区具有明显积盐过程的土壤。下图为我国某内陆盆地山前冲积平原断面图,沿坡分布多种盐土。完成下面小题。
16. 符合甲地盐土盐分垂直变化的是( )
D选项中盐分上下盐分差异不大,不符合,D错误;C选项盐分随深度加深越来越高,不符合,C错误;
A
坡下表层:地下潜水与较深层土壤中的水通过毛细作用渗透至土壤表层,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
甲地盐土位于中低处
坡上表层:矿化地表径流所盐渍化的洪积物基础上形成
洪积盐土的积盐特点是盐分由下而上逐渐增加,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上下盐分差异大,A正确
B:不符合甲地盐土盐分垂直变化,所以B错误。
典例讲解
(2022年山东卷)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 )
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
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
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
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与1986年相比,2010年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扩大,A错误;
由图可知,分散林地和农场面积的扩大
由图可知,热带雨林面积的缩小
分散林地和农场对热带雨林的分割更明显
热带雨林景观的破碎,完整性降低。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雨林遭受破坏,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弱。CD错误,B正确
B
典例讲解
(2022年山东卷)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 )
①灌丛草地 ②草甸沼泽
③落叶阔叶林 ④常绿硬叶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地带性植被。
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地带性植被,③④错误。
由图可知,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主要分布在国家公园西北部,离分散林地和农场较近
斑块面积扩大,这与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增大有关
该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但土壤贫瘠,雨林退化后可能生长次生植被—灌丛草地,①正确;
该地区降水丰富,地势低洼的地区易积水,地表水充足。导致地下水水位高,雨林退化后可能演替为草甸沼泽。②正确。
A
典例讲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