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综合训练(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年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综合训练(一)(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18 22:4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年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综合训练(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B.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下列生活实例与呼吸作用原理无关的是( )
A.花盆底部要留有排水孔 B.卧室里不宜摆放过多绿植
C.移栽桂花时根部需要带土坨 D.收获的谷堆一段时间后会发热
3.呼吸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其中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鼻 B.喉 C.气管 D.肺
4.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了人体呼吸运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装置模拟吸气,膈肌收缩
B.甲装置模拟呼气,膈肌舒张
C.乙装置模拟吸气,膈肌舒张
D.乙装置模拟呼气,膈肌收缩
5.下图为人体内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内流动脉血 B.②内流静脉血
C.X为二氧化碳气体 D.X为氧气
6.血液是维持个体生命的基础,医生在诊断某些疾病时,常常通过分析病人血液的成分及其含量,来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如图是显微镜下某人的人血涂片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比白细胞、红细胞小得多,有止血凝血功能
B.血液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它由图中的①②③组成
C.血液中③的数量过少时,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贫血症状
D.图中②的数量高于正常值,表明身体某部位可能有炎症
7.下图为某些物质在生物体和环境之间流动的示意图,甲、丙表示含碳物质进入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乙、丁表示水离开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根据此图,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种作用的推论,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甲可能为呼吸作用 B.乙可能为呼吸作用
C.丙可能为光合作用 D.丁可能为蒸腾作用
8.如图,图甲表示气管a、胸腔b、肺c三者的组合示意图;图乙表示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②状态向①状态转化时,图甲中a、b、c三部位的气压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b9.根据如图中三种类型的血管中血流方向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血管相对于b血管,管壁较厚,弹性较大
B.a是动脉,b是静脉,c是毛细血管
C.血液流经c后,某些物质含量会发生改变
D.一般护士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刺入的血管是a血管
10.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及输血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正常人给别人一次输血200~300ml不会对自己身体造成危害
B.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所以一个人只能接受与自己血型相同的血液
C.A型的血输给B型血的病人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从而阻塞血液循环
D.对严重贫血和创伤性大量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的是红细胞和全血
11.图乙中的实验,探究的是图甲中植物的哪一种生理活动(  )
A.A作用 B.B作用 C.C作用 D.以上都是
12.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最终进入人体被利用的结构是(  )
A.血浆 B.毛发 C.化石 D.组织细胞
13.下图为人体某部位的部分血管,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经肺循环后,c中血液含氧量增加
B.若b为小肠处毛细血管网,则c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血液
C.若b为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则c中为静脉血
D.若b为脑部的毛细血管网,则c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14.如图是人体血液流经某器官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b表示肺部,则a中血液的氧气含量比c低
B.若b表示心脏,则a可表示静脉,c可表示动脉
C.若c中血液营养物质增加,则b可表示小肠
D.若b表示肾小球,则a为动脉,c为静脉
15.如图是人体心脏四个腔及其所连血管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③④是动脉,流动着动脉血
B.心脏四个腔中,Ⅲ的壁最厚
C.I、II之间的瓣膜是动脉瓣
D.体循环的途径是III→③→①→I
16.如下为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吸气状态 B.BC段表示吸气状态
C.AB段胸廓体积增大 D.BC段胸廓体积减小
17.下面对毛细血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管径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管内血流速度极快
C.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管内血流速度极慢
18.王老师到西藏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做健康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请你判断一下,王老师血液的成分中增加的最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19.下图为人体呼吸时肺容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a→b过程中,膈肌顶部上升,完成呼气
B.在曲线的bc段,人体内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C.在b点、c点对应的两种状态下,人体肺内气压是相等的
D.曲线由c→d时,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
20.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具有下列生理指标的人员更适宜进藏工作( )
A.血液中红细胞含量较多 B.血液中白细胞含量较多
C.血糖含量远高于正常人 D.呼吸、心率比正常人快
21.天津危险品爆炸事件中,有一些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涌出需要输血.下面有关输血和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输血时一般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根据病情需要有时可进行成分输血
C.成年人一次献血500mL不影响健康
D.输血前先鉴定献血者与受血者血型
22.下列实验或活动中,实验用品与实验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选项 实验或活动名称 实验用品 使用目的
A 观察叶片的结构 双面刀片 制作叶片的横切面切片
B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 碘液 检验淀粉是否分解
C 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检验二氧化碳
D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 显微镜 分辨血管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流动情况
A.A B.B C.C D.D
23.当心房收缩时,下列血流方向正确的是 ( )
A.静脉→心房 B.心房→心室 C.心室→动脉 D.心室→心房
24.有一B型血的人因外伤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最好输(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25.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是(  )
A.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湿润空气
B.鼻腔前部的鼻毛能阻挡灰尘
C.鼻黏膜中的嗅细胞能感受气味
D.鼻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气体
26.以下符合人体血液循环路径的是(  )
A.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C.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D.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27.呼吸运动模拟示意图,箭头表示膈顶的运动方向,对甲乙的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A.甲、乙都表示呼气 B.甲表示呼气, 乙表示吸气
C.甲、乙都表示吸气 D.甲表示吸气、乙表示呼气
28.血液在人体内按一定的方向循环流动,为人体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心脏搏动为血液循环提供了动力 B.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C.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D.动脉血管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
二、实验探究题
29.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玉米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图一所示3个装置,其中玉米幼苗、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相同(氢氯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前应将玉米幼苗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2)取图一各装置中的叶片放入图二所示装置中进行隔水加热,直到叶片变成 色, (填字母)烧杯中的液标会变绿,因为叶片中的 溶解在酒精里。
(3)脱色并清洗后,滴加 ,看到图一 号装置中取出的叶片变蓝。制造淀粉的场所是叶肉细胞的 。
(4)这三个装置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为了证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两个装置是 。
(5)若将图一中1号装置的烧杯换为澄清的石灰水,要探究玉米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应将实 验装置置于 环境中。
(6)根据图一中对照实验的结论思考,要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三、综合题
30.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 组成。
(2)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作用是 。
(3)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共同构成呼吸道,呼吸道的主要作用 。
(4)痰形成的部位是 。
31.某生物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甲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有煮熟后晾凉的种子。在两瓶中各插入一支同样示数的温度计。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观察到甲瓶中温度计示数升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过程中 (填“储存能量”或“释放能量”)。
(2)图二甲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有煮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同时放到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将两只燃烧的蜡烛分别迅速置于瓶中,甲瓶中蜡烛熄灭,乙瓶中蜡烛正常燃烧,这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 作用消耗了瓶中的 (填气体)。
(3)如果将图二中萌发的种子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能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 。导致这个现象的气体是 。
32.济南市加快推进自然公园建设,打造“千园之城”。清晨,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荫的公园散步、晨跑。最近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探究,图乙表示一天内林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6~18时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甲所示的[ ] 的强度大于[ ] 的强度,此时段植物叶片正在进行的生理活动对应图甲中的 (填字母)。
(2)从图乙可以推理出,一天中 时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之一。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其目的是抑制甲图中 (填字母)生理活动。
(3)图乙中曲线6时,叶片中光合作用的强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答一种即可)。
33.如图是“观察血液组成”的实验结果及血涂片物像图,请据图回答。
(1)量筒内注入血液之前需要加入的溶液是 。
A.9%的生理盐水溶液 B.5%的柠檬酸钠溶液
(2)加入上述溶液的目的是
A.防止血液凝固 B.稀释血液,便于观察
(3)静置后血液分成两层,上层淡黄色的物质是
A.红细胞  B.血浆 C.白细胞和血小板  D.血细胞
(4)想要将图中的细胞④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 方移动玻片。
(5)人体嗓子发炎时,下图中 (写序号)的数量会明显 ,它的主要功能是 。
(6)图中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是 ,在图中的序号是 。
34.下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血管为 ,与其他血管相比,该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最 。
(2)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消化系统的 (填器官名称)吸收进入血液。血液成分中 可以运载血细胞及运输养料和废物,而红细胞则因为含 可以运输氧气。
(3)经过物质交换后,从该血管流出的血液是 血。此外,若该血管是肾脏处的血管,则流出的血液中 含量明显下降。
(4)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 内被利用,通过 作用,释放 供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详解】试题分析: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小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
考点: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2.C
【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详解】A.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挑选底部有排水孔的花盆,能保证水分能及时从土壤中排出,使土壤中有较多的氧气,从而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根的生长,A不符合题意。
B.植物在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把盆花放在卧室内过夜,不仅会使植物与人竞争氧气,还会因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而使室内空气变得浑浊,从而影响人的健康,B不符合题意。
C.移栽时根部需要带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幼根和根毛,C符合题意。
D.刚收获的谷堆呼吸作用旺盛,释放大量的能量,所以收获的谷堆一段时间后会发热,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肺泡的数目多,肺泡外包绕着弹性纤维和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结构特点都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A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图中的①代支表气管,②代表肺。
【详解】甲图中,模拟的是膈顶下降,肺扩张的过程,此时模拟的是吸气,膈肌收缩;乙图中模拟的是膈顶上升,肺回缩的过程,即模拟的是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
故选A。
5.C
【分析】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详解】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分析图可知,①是动脉,其内流动脉血;②是静脉,其内流静脉血,X为氧气,Y为二氧化碳。故选C。
【点睛】明确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6.B
【分析】本题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题图中,①血小板,②白细胞,③红细胞。
【详解】A.①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比白细胞、红细胞小得多,有止血凝血功能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②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具有吞噬病菌的功能,可以起到防御和保护的作用;③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A不符合题意。
B.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①血小板,②白细胞,③红细胞。血液调节体温的原理是通过人体的中的大量水分,来吸收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从而维持人体的均衡体温,人体只需要通过蒸发少量的水分就可以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B符合题意。
C.成熟的③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被称为血红蛋白,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当人体的③红细胞数目少,或者是血红蛋白的含量低时,人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贫血症状,C不符合题意。
D.②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功能,可以起到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当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时,表明身体某部位可能有炎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甲表示含碳物质进入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所以甲不可能为动物的呼吸作用,A错误;乙为水等物质被排出体外,可能为乙的呼吸作用,B正确;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丙表示含碳物质进入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所以为光合作用,C正确;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丁表示水离开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为蒸腾作用,D正确。
8.C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图中a是气管,b是胸腔,c是肺。
【详解】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②状态向①状态转化时,说明膈肌舒张上升,表明进行呼气。呼气时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减少,胸腔容积减少,胸腔内气压高于肺内气压,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出肺,形成主动的呼气运动。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c<b,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D
【分析】图中a动脉,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b静脉,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c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详解】A.a是动脉血管,b是静脉,a血管相对于b血管,管壁较厚,弹性较大,A正确。
B.由分析可知,a是动脉,b是静脉,c是毛细血管,B正确。
C.由于c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所以血液流经此处,血液的成分将发生变化变,C正确。
D. 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打点滴时,针刺入的血管是b静脉血管,D错误。
故选D。
10.B
【分析】研究发现红细胞表面有两种凝集原:A凝集原和B凝集原;根据红细胞表面含有的凝集原可将人的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这就是ABO血型;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否则会引起红细胞凝集,阻碍血液循环,危及生命。
【详解】A、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时不会影响健康,A正确;
B、输血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若没有同型号,也可输入少量的O型血,B错误;
C、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A型的血输给B型血的病人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从而阻塞血液循环,C正确;
D、对严重贫血和创伤性大量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的是红细胞和全血,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输血原则。
11.C
【分析】(1)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因而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2)图乙是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示甲C表示光合作用,A表示蒸腾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图乙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步骤,因此图乙探究的生理活动是图甲中C光合作用。
故选C。
12.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到达的部位,掌握能量的来源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氧气,外界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达人体的肺,进入肺泡,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气体交换的原理,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交换到肺泡内,呼出体外,肺泡内的氧气交换到毛细血管的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处组织细胞内,在细胞的线粒体里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由此可知,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最终进入人体被利用的结构是组织细胞,D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详解】分析: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的血管,血液的流向是: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详解: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此处,在肺泡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中,则经肺循环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c中血液含氧量增加,A正确;
B、若b为小肠处毛细血管网,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血液流经此处后,则c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血液,B正确;
C、若b为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流出的血管c是出球小动脉,血液在肾小球中没有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依然是动脉血,C错误。
D、若b为脑部的毛细血管网,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果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正确。
故选C。
点睛:血液流过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发生的生理过程不同,其结果也不同。
14.D
【分析】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详解】A.若b表示肺,则,a血管是肺动脉,c血管是肺静脉,肺动脉里流的是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A正确。
B.若b表示心脏,则a可表示静脉(把血液输送回心脏),c可表示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往全身),B正确。
C.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所以若c中血液营养物质增加,则b可表示小肠,C正确。
D.若b表示肾小球,则a为入球小动脉,c为出球小动脉,D错误。
故选D。
15.B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下腔静脉,②是肺静脉,③是肺动脉,④是主动脉,Ⅰ右心房、Ⅱ右心室、Ⅲ左心室、Ⅳ左心房,据此解答。
【详解】 A.③④是动脉,④主动脉里流动着动脉血,③肺动脉里流静脉血,A错误。
B.四个腔室中,Ⅲ左心室的壁最厚,它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路程长,因此,左心室壁最厚,B正确。
C.Ⅰ右心房和Ⅱ右心室之间的瓣膜是房室瓣,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C错误。
D.体循环的途径是Ⅲ左心室→④主动脉→全身各个器官的毛细胞血管网→上、下腔静脉→Ⅰ右心房,D错误。
故选B。
16.B
【分析】1、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2、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表示吸气。
【详解】AC.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AC错误。
BD.曲线图中,BC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的面积缩小,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B正确,D错误。
故选B。
17.B
【详解】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可见B错误。
18.B
【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详解】我市某初中学校一名生物教师到西藏参加支教工作,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故选B。
【点睛】人体具有自动适应的功能,在氧含量较少的高原地区生活,为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会增加,以适应缺氧的环境。
19.B
【分析】1.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膈肌、肋间肌等)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的过程,也是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提供原动力的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2. 图中:曲线a→b过程和c→d过程是呼气过程;而b→c过程是吸气过程。
【详解】AD.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结合题图可知,曲线a→b过程中,胸廓容积缩小,是呼气过程,此时膈肌顶部上升;曲线由c→d时,胸廓容积缩小,也是呼气过程,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AD正确。
B.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在曲线的bc段,胸廓的容积扩大,属于吸气过程,此时人体内膈肌处于收缩状态,B错误。
C.吸气、呼气结束的那一瞬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相等,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差为零。结合题图可知,在b点、c点对应的两种状态下,人体肺内气压是相等的,C正确。
故选B。
20.A
【分析】在高原地区氧气的含量比较少,人体呼吸困难,会发生高原反应,身体不适。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为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详解】高原地区空气比较稀薄,所以在高原地区,人体呼吸困难,会发生高原反应,身体不适。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所以血液中红细胞含量较多的人则有较多血红蛋白,有较多的与氧气结合的机会,适合进藏工作,A符合题意。
故选A。
21.C
【分析】(1)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
(2)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详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A正确。可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成分输血,如贫血患者可首先输入血液成分中的红细胞,B正确。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C错误。输血的原则是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所以输血前对受血者和输血者都要进行血型鉴定,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输血的原则和无偿献血的意义,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选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22.C
【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实验操作步骤与目的相关知识,需要灵活掌握所学实验的操作步骤,才能解答这类题目。
【详解】A.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迅速横切叶片,A正确。
B.碘液遇淀粉变蓝,所以研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碘液是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B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验证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能够分辨血管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流动情况,D正确。
故选C。
【点睛】熟记所学实验的操作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23.B
【分析】由我们所学生物知识可以知道:血液循环时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是因为有瓣膜的存在。
【详解】当心房收缩时,房室瓣打开,心房内的血液会流入心室。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心脏的工作原理。
24.B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详解】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有一B型血的人因外伤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最好首先考虑的是输同型血,即B型血。故只有B符合题意。
故选B。
25.C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详解】鼻毛能阻挡吸入的空气中的尘粒和细菌,鼻黏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进入肺的空气,所以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鼻黏膜内的嗅细胞能感受气味的刺激不是对气体的处理,不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B
【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这两条途径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
【详解】体循环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可见,选项中“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符合人体血液循环路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7.B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详解】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呼气运动。从图示中可以看出,甲图膈顶回升,为膈肌舒张时的状态,即呼气过程,乙图膈顶下降,为膈肌收缩时的状态,即吸气过程。即甲呼气、乙吸气。
故选B。
28.D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详解】A.心脏搏动为血液循环提供了动力,A正确。
B.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B正确。
C.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C正确。
D.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也就是动脉血和静脉血是血液中的含氧量和血液颜色有区别。不能认为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动脉血和静脉血主要是根据是血液中的含氧量来划分的,不是依流动的血管来划分的,如肺动脉里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D错误。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基础性强,难度较低。
29.(1)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2) B 叶绿素
(3) 碘液 1 叶绿体
(4)1和2
(5)黑暗/无光/遮光
(6)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应将玉米幼苗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2)图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所以,酒精脱色后,A大烧杯内的清水不变色,B小烧杯内酒精因溶解了叶绿素而呈绿色,这是因为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里。
(3)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该实验中,脱色并清洗后,滴加碘液,判断植物是否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2号植物缺少二氧化碳,3号植物缺少光。所以,能够看到图一中,1号装置中取出的叶片变蓝。制造淀粉的场所是叶肉细胞的叶绿体。
(4)图中,这三个装置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为了证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唯一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应选择的两个装置是1(具有二氧化碳)和2(没有二氧化碳)。
(5)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若将图一中1号装置的烧杯换为澄清的石灰水,要探究玉米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应将实验装置置于黑暗(无光、遮光等)环境中。
(6)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同一光照强度下,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根据图一中对照实验的结论思考,要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写1条,合理即可)。
30. 肺 肺 气体交换 清洁、温暖、湿润空气 气管和支气管
【分析】此图是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①是鼻,②是咽,③是喉,④是气管,⑤是支气管,这些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⑥是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由许多肺泡构成,主要作用是进行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共同构成呼吸道,呼吸道的主要作用清洁、温暖、湿润空气。鼻腔的鼻毛和黏膜分泌的粘液,以及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气管内的纤毛和腺细胞分泌的粘液,都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4)痰形成的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的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粘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结构的功能,要求理解和掌握。
31.(1)释放能量
(2) 呼吸 氧气
(3) 浑浊 二氧化碳
【分析】发育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萌发,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得到能量,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储存在种子内的有机物开始分解,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详解】(1)呼吸作用进行的条件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供给种子的各项生理活动的利用,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图一中的甲瓶内的温度计会升高,乙瓶内的种子煮熟后,失去了生命力,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无热量散失,所以温度计不会升高。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能量。
(2)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甲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的是煮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同时放到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甲、乙两瓶中,甲瓶现象是蜡烛熄灭,因为里面的氧气被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
(3)图二中甲瓶中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将图二中萌发的种子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32.(1) C光合作用 A呼吸作用 ABC
(2) 18 B
(3)等于
(4) 碳—氧 合理密植
【分析】(1)光合作用是物质合成与储能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物质分解与释能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有机物才能得到积累
(2)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图甲中,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详解】(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图乙中6~18点二氧化碳浓度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图甲所示的C光合作用的结果。此时段,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A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浓度不断降低。该时间段叶片进行图甲中的C光合作用、A呼吸作用和B蒸腾作用三种生理活动
(2)从图乙可以推理出,一天中18点左右,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之一。移栽植物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图甲中的B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3)图乙表示一天内林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6点表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达到相等
(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33. B A B 左下 ④ 增加 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和异物 血小板 ②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血液的有关知识。
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机体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所以血液成分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有运输、防御、调节等功能。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和异物,血小板主要在体内发挥止血功能,血浆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详解】(1)暴露在空气中的血液容易凝固。为了能够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就需要防止血液凝固, 因此,量筒内注入血液之前需要加入抗凝剂——5%的柠檬酸钠溶液,B正确。
故选B。
(2)由第(1)小题可知,加入5%的柠檬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A正确。
故选A。
(3)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可以看出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层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B正确。
故选B。
(4)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是倒立(上下左右均颠倒)放大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物的移动定向相反。图中的④白细胞位于左下方,需要将其向右上方移动,才能够到视野中央,所以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5)④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和异物。因此,当人体嗓子发炎时,④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加。
(6)图中①血浆,②血小板,③红细胞,④白细胞,其中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是②血小板。
【点睛】熟知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4.(1) 毛细血管 慢
(2) 小肠 血浆 血红蛋白
(3) 静脉 尿素
(4) 线粒体 呼吸 能量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1)图中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故血管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具有数量多、管壁薄、管腔窄、血流慢的特点,与其它血管相比,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物质交换。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故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血液成分中血浆可以运载血细胞及运输养料和废物,而红细胞则因为含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
(3)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血液通过肾动脉流入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这样从肾静脉中流出的血液尿素的含量就大大减少了。
(4)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被利用,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