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部分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8 06:2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部分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一部分信息服务平台为了迎合用户的兴趣,在信息整合的过程中使用算法技术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改善了用户的体验,但是也可能引发用户信息来源片面、价值现念极化等社会问题。信息技术促进了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但是长期依赖算法技术推送用户喜好的信息,很可能导致用户形成信息茧房,严重影响用户的行为和决策,从长期看不利于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茧房”是美国学者桑斯坦对现代互联网环境的描述,指的是个人或群体被包含在一个信息壁垒内,自主或不自主地把信息选择行为固定在对特定类型信息的选择之内,进而在思想和情感方面产生对这一类信息的亲近和对其他类信息的排斥,久而久之,人们在信息选择上愈发局限。信息茧房恰当地描述了信息如同“蚕茧”一般,包围着人们,让人们无法以不同的态度与视角认识社会。
依照桑斯坦的观点,信息茧房的前置条件是“回音室效应”。“回音室效应”指的是在信息受众身边存在同质化的信息反复传播的情况,强化了信息受众对这一类信息的偏听偏信,也为茧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茧房内部自然充斥着用户个人兴趣倾向的信息内容,而不符合用户个人兴趣的信息就会被排斥于茧房外部,长此以往,用户会固化认知,甚至产生偏见。
“群体极化”是信息茧房可能产生的一个后果,它指的是在茧房真正形成并已经影响到人的思想与精神的时候,可能出现由于茧房之间信息差异而导致人与人的争端和纠纷,也就是说,信息茧房最终可能导致非理性行为。同一茧房中的人往往三观一致,各自形成的信息茧房也基本大同小异,由此信息茧房中同质化内容的反复传播,会使群体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观念深信不疑,进而产生群体极化。
此外,信息茧房内部的信息完全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的.部分社会公共议题因不受喜爱而被隔绝在用户个人茧房之外,无法对用户产生引导的效果,用户时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就会有所减弱。
消解信息茧房的影响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倡导健康有序的媒介文化。主动思索才能见微知著,广采博收才能营养均衡。用户在充分享受媒介便利的同时,应重视个人媒介素养的提升,养成健康的媒介使用习惯,建立健康的媒介生活方式。
当然,信息茧房也有着自身的优势。由公众根据自我需求和兴趣爱好而建构形成的信息茧房,剔除了公众不感兴趣的无效信息,汇聚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内容,无形中充当了“策展人”的角色。信息茧房内同质化内容的不断流动,能够汇聚人们对同一问题的多元意见,整合公众群体的智慧。
(取材于徐红昌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面对信息茧房现象,我们不必焦虑。生活在智能媒介时代,大到信息资讯,小到衣食住行,人们或多或少地被以推荐算法为代表的新技术影响着。人们得益于其高效与便捷的同时,也以自身的行为数据“供给”算法,助其成长。媒介传播是由更先进的工具来承载的,当前媒介技术的弊端或将在媒介成长的过程中得以解决。
用户信息选择的同质化是信息茧房存在的前提,虽然用户偏爱自己感兴趣或观点一致的信息,但具有不同信息素养水平的用户对差异观点的包容度、对算法推荐的敏感性都有所不同。这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用户对自己所处的信息茧房的认知,并对此做出行为上的调整,如进行多平台信息检索、多源信息验证、社群真情辨别等。有学者发现,受教育年限较低的用户,更容易落入信息茧房中;而受教育年限超过15年的用户,即使日常信息获取时间超过3.9小时,却依然不会落入信息茧房之中。因此通过延长受教育的年限来提升用户信息素养,提高其对流量信息、过度推荐信息的辨别能力,增强其主动搜寻信息的能力,是消解信息茧房影响的长期任务。
技术的功能设计源于用户的偏好,最终又影响到用户,对于这一过程中形成的茧房问题,
需要让技术“以人为尺度”,优化用户所接触的信息世界。目前已有围绕网络资源管理与技术改进开展的措施,通过内容监管、热搜榜单、信息搜索、算法改进等多元信息组合的方式,构建多元信息渗透的“信息蜂房”。
在上述探索的基础上,消解信息茧房的影响应该提升至信息治理的高度。当下信息环境复杂,虽然算法治理一直被寄予厚望,但网络信息平台对流量价值的追求让算法改进的落地与茧房消解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落实治理机制。
(取材于张玥、庄碧琛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部分信息服务平台为了迎合用户兴趣,会利用算法技术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B.信息来源片面、价值观念极化等社会问题可能是由个性化信息服务引起的。
C.被包含在某一个信息壁垒内的个人或群体,他们的信息选择行为都是自主的。
D我们被以推荐算法为代表的新技术影响着,但也不必因信息茧房而焦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既得益于新技术的高效与便捷,又以自身的行为数据助力新技术成长。
B.用户信息素养水平影响着自身对差异观点的包容度和对算法推荐的敏感性。
C.随着一些措施的落地,目前媒介技术的弊端或将在以后得到解决。
D.在当下信息环境中,算法治理因为能够超预期实现茧房消解而被寄予厚望。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信息茧房”现象的一项是(3分)
A.退休的张女士玩手机上瘾,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拍视频,并上传发布。
B.在购物平台多次搜索“育儿常识”后,以后打开APP会自动推荐《婴儿食谱》等相关书籍。
C.小张喜欢足球运动,经常上网查阅球星资料,打开手机会收到有关梅西的资讯。
D.B站用户关注诗词诵读的内容,会收到平台推进的李白《静夜思》的名家诵读。
4.如何看待“信息茧房”?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4分)
5.怎样消解“信息茧房”的不良影Ⅱ向?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犁铧
李 锐
正午的太阳从头顶上直射下来,火辣辣的。刚被剪过的草坪又紧又密,露着一层崭新的茬子,鼻子里满是热烘烘的草腥气。火辣辣的太阳把人们逼得尽量缩在草帽下的阴凉里。
宝生又抹了一把汗水。宝生想,现在该听见了。
蹲在草地上,视线很低,只能贴着山坡朝上看,上面是镶着蓝天的坡顶,蓝绿相接的坡顶上冒出那两棵松树,像两座苍翠的宝塔,肩并肩站在蓝天里。等拔到坡顶上,就能看见整个树身了,就能看见驾着牛扶着犁铧的满金爷和柳叶儿了。他俩正在那两棵松树底下耕地撒种呢。这两棵松树是第八洞的标志树。满金爷和他手里扶着的犁铧是桃花潭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的标志。
草坪上拔草的人们都蹲在地上,一字排开,每人戴了一顶草帽,一只手拉着一条编织袋,眼睛紧盯着草坪,另一只手时不时伸下去,拔出一根杂草,塞进袋子里。远远看去,火辣辣的烈日下边,坦荡舒缓的草坪上,面朝草地背朝天的人们,像一排在地毯上蠕动的蜗牛。他们的任务是拔杂草,是要把掺杂在高尔夫球场草坪里的狗尾苹、水稗子、野篙子、喇叭花、苦苦菜、蒲公英……全都拔出来,只留下草地早熟禾还有黑麦草。宝生觉得,干这活儿,有点像老家地里间谷苗,也是蹲在地上,一步一挪,也是后背上驮着个大太阳。当然,北京不是五人坪,高尔夫俱乐部更不是农村,一张会员卡要缴三十万元的会费。这个数目要是放在五人坪,你得在一亩地里种两千年的玉茭。宝生现在当然明白,你不能拿北京跟农村比。草坪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尔夫球场的名声,这儿的人靠草坪吃饭,所以,在桃花潭不种庄稼,只种草。
宝生觉得自己特剐幸运,爹妈把自己生在五人坪,生在当年陈总插队的地方。宝生现在太喜欢桃花潭了。不只因为这儿工作给发衣服,能挣钱,能吃好饭,也不只因为桃花潭漂亮得像电视里的似的,最主要的是因为在这儿天天都能听见五人坪的声音,看见五人坪的人。现在,午八岁的宝生终于弄明白自己为什么爱北京了——北京有这个让他无法想象的桃花潭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陈总说了,半年以后就不用再拔草了,就让自己去当球童,再过一两年,就不再当球童了,就去学技术当电工。陈总是这儿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宝生竖起耳朵等。
果然,暴热的草坪上突然传过一阵清凉的泉水声,哗啦啦的泉水声里,夹杂着鸡鸣和狗叫,还有孩子们忽起忽落的尖叫和女人们隐隐约约的对话……宝生知道,这些声音是草坪外边藏在树丛背后的扬声器里发出的。风声,水声,雨声,林涛声,鸡鸣声,狗叫声,羊群出坡声,牛群回栏声;老人们街巷里的搭话声,女人们叫喊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饭声……千姿百态,全都是盖人坪的声音,全都是陈总用一套高级录音机专门从五人坪录回来的。第一次听见这些声音,宝生叫起来,宝生扭央看着身边的陈总,说:“哎呀,建顺爷爷!我家黄毛儿咋也到这来啦?”
陈总笑起来:“就是你家黄毛儿叫呢!我就是想把五人坪留在我身边!”陈总又拍拍宝生的头:“宝生,记住,以后你就叫我陈总,咱们高尔夫俱乐部里没‘爷爷’这个职务。”
当年陈总在五人坪插队,宝生还没出生。宝生记得自己第一次看见陈总,是有一年的春天。那时大伙都叫他建顺爷爷。那些日子里,娃娃们成天追在建顺爷爷的屁股后头,盯着他手里的照相机乱喊,给我照个相吧!建顺爷爷就笑,给你们照,每人照一张,谁也少不了。照相机噼里啪啦,又闪又响;娃娃们叽里呱啦,又跳又笑。后来,就看见照片了。每个人都有,也有满金爷的。满金爷扶着犁吆着牛在前面走,他的孙女柳叶儿跟在后,胳膊肘里挂着柳条斗予,正在撒玉茭种子。又过了好多年,等到建顺爷爷开着汽车再到五人坪时,满金爷已经死了,柳叶儿出嫁生下孩子了。那时,建顺爷爷指着那张照片说过好多次,我耕地就是满金爷教会的。
自从来到桃花潭,宝生干活从不叫苦。宝生知道,自已是在为自己的幸运和希望受苦。就像现在眼前的这群人,他们的运气和希望,好比草帽底下的阴凉,只有那么可怜时一小片。说不定什么时候刮来一阵风,头顶上的草帽就没了。宝生有几分兴奋地打量着身边的蜗牛们,宝生想,人和人真是不一样呀。
拔到坡项,每个人都湿透了衣裳。
现在终于看清楚了:矗立在草坪左边的两棵松树下,和照片上一模一样,走出来扶着犁铧的满金爷。大黄牛脖下挂着牛铃,高举犄角,绷紧身子走在最前头。一脸皱纹的满金爷头扎白羊肚手巾,左手握紧扶手,把犁锌深深插进草地里,右手高扬鞭子。柳叶儿胳膊肘上挂着柳斗子,走在最后,正低头往犁沟撒种.
藏在铜雕里的扬声器又响起来了,水声,风声,鸡鸣声,狗叫声,孩子们的嬉笑声,满金爷赶牛的吆喝声……错杂镔纷地从松树下动人地传过来。这套铜雕做得真好,和真人一模一样,牛索、犁铧、鞭子、柳斗,也都按原物大小铸出来。他们正从松树下平静安详地走出来,如果没人打搅,他们会一直往前走,会在这片地毯一样的草坪上翻起土地,开出一条深深的犁沟来。
每次看见他们,宝生心里都会涌起说不出的赞叹和感动,这赞叹和感动又会搅起一些让宝生更为赞叹和感动的幻觉,看见他们,听见身边那些生机勃勃的声音,宝生说不清楚到底是他们走进了自己的梦境,还是自己走进了他们的梦境。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张会员卡要缴三十万元的会费”强调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费昂贵,也点明五人坪贫穷、
落后。
B.“我就是想把五人坪留在我身边!”这句发自肺腑的告白,表明陈总对乡土田园风光的热爱,凸显其淡泊名利的心态。
C.文中描写建顺爷爷为孩子们拍照的情景,表现了他的亲和、慈爱,孩子们的天真、活泼。
D.满金爷在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是犁铧的驾驭者,然而现在却变成了雕塑,意蕴深厚。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正午烈日曝晒下的草坪热气蒸腾的景象,为人物出场提供了特定的环境背景.
B.“宝生竖起耳朵等。”这个独句段呼应前文“宝生想,现在该听见了”这句,不仅揭示了人物心理,而且使叙事脉络清晰。
C.“蠕动的蜗牛”比喻烈日下拔草的人们,表现劳作的辛苦,凸显其卑微、渺小。
D.“宝生想,人和人真是不一样呀”,宝生为自己比别的工人更能吃苦而深得陈总信任、赏识而自豪。
8.小说以“梦境”收尾,有何效果?请结合文体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以“犁铧”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S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武王同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王将不可不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武王曰:“善哉!”
(节选自《六韬·论将》,有删改)
材料二:
王铭,字子敬,和州人。初隶元帅俞通海麾下,从攻蛮子海牙于采石。以铭骁勇,选充奇兵。战方合,帅敢死士大噪突之,拔其水寨。自是数有功。与昊军战太湖,流矢中右臂,引佩刀出其镞,复战。通海劳之。龙湾之战,逐北至采石,铭独突敌阵。敌兵攒槊刺铭,伤烦。铭三出三入,所杀伤过当。赐文绮银碗,选充宿卫。从取江州,战康郎山及泾江口,复克美山诸寨,报管军百户。洪武四年,都试百户诸善用抢者,率莫能与铭抗。累官至长淮卫指挥佥事,移守温州。上疏曰:“臣所领镇,外控岛夷,城池楼橹仍陋袭简,非独不足壮国威,猝有风潮之变,捍御无所,势须改为。”帝报可。于是缮城浚濠.悉倍于旧,加筑外垣,起海神山属郭公山,首尾二千余丈,宏敞壮丽,屹然东浙巨镇。帝甚嘉之,予世袭。铭尝请告暂还和州。温士女遮道送迎。长吏皆相顾叹曰:“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节选自《明史·王铭传》,有删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指条目,与《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中的“目”意思不同。
B.拔,指攻克,与成语“拔苗助长”中的“拔”意思不同。
C.劳,指慰劳,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中的“劳”意思相同。
D.告,指休假,与《孔雀东南飞》“府吏长跪告”中的“告”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公认为选择将帅至关重要,关系着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要考虑“五材十过”等方面,武王同意他的说法。
B.王铭追随元帅俞通海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时,从作战开始就率领敢死队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拔充当奇兵,多次立有战功。
C.王铭曾独自突人敌阵,即使被敌兵操槊剌伤脸部,仍能三进三出敌营,杀敌颇多,因此获得赏赐且被选为皇帝的警卫。
D.王铭随军作战,攻取了江州,在康郎山和泾江口一带作战时,又攻克了英山的各个营寨,凭借功劳被擢升为管军百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
(2)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14.从材料二中王铭移守温州后的经历来看,他符合材料一中太公“五材”的哪些标准?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酬李袁州嘉祐
窦叔向
少年轻会复轻离,老大关心总是悲。
强说前程聊自慰,未知携手定何时。
公才①屈指登黄阁②,匪服③胡颜上赤墀④。
想到长安诵佳句,满朝谁不念琼枝⑤。
【注】①公才:指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②黄阁:代指宰相。③匪服:不胜任,不称职。④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借指朝廷。⑤琼枝:比喻贤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提及人们年轻时聚散的常见心态——轻会轻离,微微透露出懊悔之意。
B.作者想到未来之路,姑且自我安慰,却又因不知何时能与朋友相见而伤感。
C.颈联写李嘉祐之才与三公相当,朝廷却说他不适合做宰相,令其愧疚至极。
D.本诗以典雅语寄托真挚情,借酬唱之词写出了对人生复杂滋味的深切感受。
16.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份)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蜀相》中“ , ”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2)《陈情表》一文,李密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自己上表的目的一句是:“ , ”。
(3)杜甫《客至》“ , ”两句,与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两句,与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车窗外的麦田漫无边际,犹如 ① 的海洋在阳光下翻滚着绿色的波浪。这让我想起了故乡的麦田。
深秋的时候,一辆辆拖拉机拉着锃亮锋锐的犁铧划破故乡的大地。大地露出一道道新鲜湿润的土壤,弥散出泥土浑厚清纯的气息。人们拿着铁耙忙着整地作畦,然后用木质耧车将一粒粒麦种播撒在土地里。麦种播进大地,仿佛融入了母亲的怀抱。它们在泥土里悄悄地生根发芽,使劲儿穿透泥土钻出地面,露出灿烂的笑容。人们站在田垄上望着绿茸茸的麦苗,像是望着一群 ② 的孩子,希望它们茁壮成长,盼着它们早点儿抽穗灌浆,长出丰盈健硕的麦穗。
小满转身远去之后,芒种急急匆匆地到来了。这个时候的麦田丰硕而美丽,像是一位 ③
的青年人。人们望着饱满沉实的麦穗笑容满面。人们收获麦子之后,将一粒粒麦子裴进粮
仓,作为养家糊口的粮食。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请结合文本,任选一个加点词语,分析其在文中的艺术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长者食堂,顾名思义, A ,既包括日间照料中心专门的老年人食堂,也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的社区食堂。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投入建设长者食堂,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引发了大家的关注:长者食堂“风景这边独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蹭饭”。对此,有人认为年轻人涌入, B ,有“薅羊毛”之嫌;也有人表示普通顾客其实是按原价用餐,未享受老年人专属福利与津贴,并无不妥。
显而易见,上述分歧的关键在于 C 。从长者食堂本身来看,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的确是其初衷,但长者食堂形态多样,并不.必然要“圈地自萌”;而且,面向社区,吸引多个年龄层的顾客光顾,符合打造“15分钟便民社区”的要求,也是长者食堂未来的建设方向。此外,①作为一项民生工程,②长者食堂要持久地良性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扬便民、惠民之效。③目前,不少地区的长者食堂虽然叫好又叫座,④但运营压力大却是一个通病。⑤从这个层面看,年轻消费群体更多加入,⑥其实是‘长者食堂长久经营注入了能量。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22.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粒尘埃”,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南省部分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解析】“他们的信息选择行为都是自主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个人或群体被包含在一个信息壁垒内,自主或不自主地把信息选择行为同定在对特定类型信息的选择之内”,可知,个人或群体对信息选择的行为是自主或不自主的。
2.D【解析】“算法治理因为能够超预期”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当下信息环境复杂,虽然算法治理一直被寄予厚望,但网络信息平台对流量价值的追求让算法改进的落地与茧房消解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可知,因为平台对流量价值的追求,算法改进的落地与茧房消解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算法治理没有超预期的效果。
3.A【解析】拍视频、传网络属于个人行为习惯,并非信息茧房现象。
4.负面影响:①严重影响用户的行为和决策,不利于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②人们在信息选择上愈发局限,无法以不同的态度与视角认识社会。③使用户同化认知,甚至产生偏见。④导致“群体极化”。⑤影响用户对茧房之外的社会事件的关注度。
优势:①剔除了公众不感兴趣的无效信息,汇聚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内容,无形中充当了“策展人”的角色。②能够汇聚人们对同一问题的多元意见,整合公众群体的智慧。
(评分参考:负面影响3分,任答三点即可;优势1分,任答一点即可。共4分)
5.①用户层面:重视个人媒介素养的养成/培养健康的媒介使用习惯,建立健康的媒介生活方式;通过延长用户受教育年限,来提升用户信息素养。
②技术层面:让技术“以人为尺度”,优化用户所接触的信息世界;构建多元信息渗透的“信息蜂房”。
③政府层面: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倡导健康有序的媒介文化;进行宏观调控,落实治理机制。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
6.B【解析】“表明陈总对乡土田园风光的热爱,凸显其淡泊名利的心态”错误。从小说上下文语境看,“我就是想把五人坪留在我身边”这句话可以反映陈总对自己曾经插队过的农村五人坪的眷恋,但“对乡土田园风光的热爱”“淡泊名利”属于过度解读。
7.D【解析】“宝生为自己比别的工人更能吃苦而深得陈总信任、赏识而自豪”错误。结合“自从来到桃花潭,宝生干活从不叫苦。宝生知道,自己是在为自己的幸运和希望受苦”可知,宝生的兴奋缘于陈总带给他的可以永远生活在桃花潭,天天都能听见五人坪的声音、看见五人坪的人的希望,而非“比别的工人更能吃苦而深得陈总信任、赏识而自豪”。
8.小说以“梦境”收尾收到如下效果:①刻画了宝生复杂微妙的心理。②揭示出五人坪所代表的乡土农耕文明成为只可念想的梦境,拔草人无法掌控自己未来的命运。③引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白)。现代化的发展已使纯粹意义上的传统文明变成梦境一样的存在,如何应对现实生活的挑战而非一味地生活在家乡的幻想中,才是当下最重要的选择。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9.①“犁铧”是传统农具的代表,透露出宝生等人对乡土农耕生活的留恋。②“犁铧”及其主人们的际遇,折射了城市文明冲击下传统文明的式微,蕴含着作者对重建中华文明的冷峻反思,深化小说的主题。③使得小说脉络连贯,情节紧凑,内容充实。④语言朴实凝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
10.BEG【解析】原句为: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意思是:军队出征越过边境,为期不到十天,如果不是灭掉敌国,就必定是己方军队战败,将领被杀。
(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C【解析】后一个“劳”意思是劳动,二者意思不同。
12.B【解析】“从作战开始就率领敢死队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拔充当奇兵”错误,根据原文“以铭骁勇,选充奇兵。战方合,帅敢死士大噪突之”,应该是先“被选拔充当奇兵”,然后“从作战开始就率领敢死队冲锋陷阵”。
1 3.(1)将帅,是国家的辅佐大臣,是先王一贯重视的,所以任命将帅,不能不认真审察。
(评分参考:“辅”,辅佐之臣;“察”,考察,审查;“者……也”,判断句。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2)我们这些人为天子治理百姓,百姓看到我们去来十分冷漠,和王指挥相比我们很惭愧。
(评分参考:“属”,某类人;“牧”,治理;“愧”,与……相比惭愧。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14.符合智、仁、忠的标准:①明于审势,做事周备,这是智;②士女送迎,足见爱民,这是仁;③为国谋划,思壮国威,这是忠。
(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只答“智、仁、忠”,不结合材料分析给2分)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说:“怎样评论将帅的优劣得失呢?”太公回答说:“作为将领,有‘五材’,有‘十过’。”武王又问:“能再具体给我讲讲吗?”太公说:“所说的‘五材’,指勇、智、仁、信、忠五种美德。勇敢就不可侵犯,有智就不会淆乱,仁慈就爱护他人,诚信就不会欺骗人,忠诚就没有二心。所说的‘十过’,指有的虽然勇敢但却轻易去送死,有的性情急躁而心中急于立功,有的秉性贪婪喜好贪图小利,有的性情仁慈而不忍心伤害他人,有的虽然机智但胆小怯懦,有的虽然诚信但喜欢轻信别人,有的本性廉洁但不爱护他人,有的虽然有才智而反应迟缓,有的虽然性格刚强但十分自负(刚愎自用),有的天性懦弱喜欢依赖他人。所以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着生死存亡,战争的胜败全在将帅手中。将帅,是国家的辅佐大臣,是先王一贯重视的,所以任命将帅,不能不认真审察。因此说,大凡战争,不能两方面都获胜,也不可能两方都失败。军队出征越过边境,为期不到十天,如果不是灭掉敌国,就必定是己方军队战败,将领被杀。”武王说:“说得很好。”
材料二:
王铭,字子敬,和州人。最初隶属元帅俞通海部下,随军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因为王铭勇猛,被选拔充当奇兵。从作战一开始,他就率敢死队大喊着突击敌人,攻克了敌人的水寨。从此多次有战功。在太湖和吴军交战,被飞过来的箭射中右臂,拔出佩刀割出箭镞,又投入战斗。俞通海慰劳了他。龙湾之战,追赶敌人北到采石,王铭独自冲入敌阵。敌兵拿槊刺他,伤了他的脸。王铭三进三出,杀敌伤敌人数超过自己军队的人数。赐给文绮银碗,被选拔充当宿卫。随军攻取江州,激战康郎山和泾江口,又攻克英山各寨,被提升为管军百户。洪
武四年,考察百户中各善用枪的人,大抵没人能与王铭抗衡。积功升官到长淮卫指挥佥事,调任守卫温州。上奏说:“臣所管辖的地方,对外控制海盗(倭寇),城池楼橹因陋就简,不仅不能壮国威,如突遇大风潮水的变故,便没有办法抵御,势必要进行改造。”太祖批复照准。于是修缮城池和濠沟,全都比过去的规格增加一倍。加筑外墙,从海神山开始连接郭公山,头尾长二千多丈,宏伟宽敞壮丽,屹立东浙巨镇之中。太祖十分赞赏,给予世袭。王铭曾请求告假暂时回到和州。温州的百姓阻挡道路迎送。长官都相视叹息道:“我们这些人为天子治理百姓,百姓看到我们去来十分冷漠,和王指挥相比我们很惭愧。”
15.C【解析】“朝廷却说他不适合做宰相,令其愧疚至极”错误。“匪服胡颜上赤墀”的意思是,如果不称职,怎会有脸面进入朝廷?这是在表达对李嘉祐的才能的赞美,表达对他的敬佩。
16.①离别时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离别生“悲”,期待再相见。②对朋友才华与能力的赞美之情。认为李嘉祐有三公之才,入相指日可待。③对朋友美好前程的祝愿之情。认为只要李嘉祐到达长安,一定会崭露头角,满朝闻名。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7.(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18.示例:①浩瀚无垠(一望无际) ②天真烂漫(伶俐乖巧) ③年富力强(朝气蓬勃)
(评分参考:每空1分,共3分,答案不唯一,不是成语不给分)
19.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将“麦种播进大地”比喻成“融入了母亲的怀抱”,生动形象地体现了麦苗播种的状态,也为后文生根发芽做了铺垫;②运用了拟人(比拟)的修辞手法,如“使劲儿”“灿烂的笑容”,将麦苗人格化,体现了麦苗生机勃勃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0.【示例一】一辆辆:在语义上表意清晰,写出了拖拉机数量众多的景象;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使音律和谐。
【示例二】一道道:在语义上表意生动,让土壤中的划痕更具画面感;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使音律和谐。
【示例三】一粒粒:在语义上表意形象,很好地描绘了麦种的颗粒感;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使音律和谐。
(评分参考:共4分。任选一个加点词语,分析其在文中的艺术效果,意思对即可)
21.示例:A.就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食堂B.享受老年人的餐饮福利(或:蹭老年人的低价饭) C.年轻人是否可以进入长者食堂用餐
(评分参考:每处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2.②把“发扬”改为“发挥”。⑤把“更多”移到“年轻消费群体”前面。⑥在“其实是”后面加“为”。
(评分参考:每处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②搭配不当,把“发扬”改为“发挥”。⑤语序不当,把“更多”移到“年轻消费群体”前面。⑥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其实是”后面加“为”。
23.【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两个相对的观点为引子,分别强调了个人在宏观世界中的微小和伟大。考生需要对这两个观点进行权衡和分析,从而得出一个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立意。
个体在宏观世界中的微小: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确实只是宁宵中的一粒尘埃,相较于广袤的宁宵,个体的生命显得渺小而脆弱。个体在自身世界中的伟大:从另一方面来看,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意味着个体在自我认知、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和辉煌。
个体与宏观世界的关联:个体的微小和伟大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在宏观世界中,个体通过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互动,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边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个体的成长和进步也会反过来影响和改变宏观世界。
综上所述,本题的立意可以围绕个体在宏观世界巾的微小与伟大、个体与宏观世界的关联等方面展开,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写作,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个体与宏观世界的关系、个体在宏观世界中的存在意义、如何正确对待个体的渺小与伟大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个体在宏观世界中存在的意义”时,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价值等角度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正确对待个体的渺小与伟大”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辩证分析,如我们应正视自己在宏观世界中的渺小,以谦逊的姿态广泛吸纳营养,历练自我;我们应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不给自己设限,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回馈社会等。
参考立意:
1.生如尘埃,光芒白在。
2.生于平凡,于奋斗中创造不凡。
3.以渺小肩程,以伟大结束。
学生根据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立意、写作,只要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即可酌情给分。答案
中的立意仅供参考。
【评分参考】
满分60分,以44分为基准分,分五类划分作文档次:
1.一类文(60分 53分):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材料典型、丰富、新颖;②文体特征鲜明,结构严谨;③语言流畅,有文采。
2.二类文(52分46分):①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个别材料不切题;②文体特征较鲜明,结构完整;③语言通顺。
3.三类文(45分38分):①部分偏离题意,中心松散,内容单薄,大部分材料不切题;②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松散;③病句较多。
4.四类文(37分30分):①完伞偏离题意,中心分散,内容空洞,材料不切题;②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混乱;③语言不通,错别字多。
5.五类文(29分0分):大段抄袭、完全抄袭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于文体特征鲜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阐发透彻、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得体有表现力且书写认真,能体
现较高语文素养的作文要敢于按照一类文甚至是满分的标准赋分。
2.没有标题扣2分,不符合相关基本文体格式扣2分。
3.错别字1字1分,不累计,上限3分。标点符号错误多,酌情扣分,不超过2分。
4.字数不足:600字以上,每50字扣1分;600 400字,35分左右;400 200字,25分左右;200字以下,15分以下。
5.抄袭:全篇抄,10分以下;抄袭一半左右,20分以下。大段抄背无关内容,在五类文中酌情赋分。
6.完全是作文材料的扩展,不得高于4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