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0-26 07:1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口一中初一地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 1周)

课题 亚洲及欧洲 主备人 张文祝
时间 2015年3 月3 日 地点 四楼办公室
参加人员 林胜、张文祝、林宏、郑撼、欧方丽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2.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掌握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的方法,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3.能简要分析大洲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4.运用地图描述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集 中交流研讨典型发言 本节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在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教材P.3活动了解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出亚洲地形的其他特征:1.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什么部位?(中部)2.亚洲有哪些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3.亚洲地势有何特征?(中部高,四周低)4.亚洲大陆边缘有哪些大平原?(除西西伯利亚平原外,还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印度河—恒河平原等)5.读图6-3,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一说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这组弧形群岛从北往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马来群岛,其形成原因可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这里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6.你能说出亚洲东侧、东南侧有哪些国家或地区多火山、地震现象吗? (日本、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说一说,大洲的地形特征应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归纳?大洲的地形特征可以从平均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等方面来归纳。根据以上归纳亚洲地形特征的方法,依据图6 3和其他资料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亚洲欧洲平均海拔高度平均海拔高,居世界第二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形起伏状况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地平主要地形类型以高原、山地为主以平原为主地形分布格局中部多高山、高原,平原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山地多分布在南、北两侧特色地形大陆外侧多岛弧冰川地貌【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引导学生读图6-3、6-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归纳: 亚洲北部深入到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大致介于10°S~80°N,地跨寒、温、热三带。因此,亚洲既有热带气候,也有温带、寒带气候。 亚洲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海陆跨度大,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因此,亚洲既有因靠近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大,降水较多的湿润气候;也有因距海远,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微弱,终年少雨的干旱气候。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同一纬度地带因海拔不同,气温、降水均有差异,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形成高山高原气候。 综上所述,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亚洲气候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图6-9和七年级上册的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说出亚洲缺少的气候类型。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主要气候类型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跨纬度范围广,南北温差极大。赤道附近长年如夏,年平均气温高;而纬度较高的西伯利亚地区年平均气温低,其东北部的小镇奥伊米亚康更是北半球的“寒极”。 亚洲因地域辽阔,沿海和内地的干湿差异悬殊。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多年平均降雨量高达11500毫米,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内夫得沙漠等地则极端干旱。总体上看,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相对于亚洲而言,欧洲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为完成好教材P.8~9的活动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和海洋性特征进行比较,但不宜过分拓展深挖,以免增加学习难度。两者对比如下:气候特征气温气温年较差降水成因冬季夏季大陆性寒冷炎热大季节变化大受大陆影响明显海洋性温和凉爽小降水分配均匀受海洋影响明显 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季风气候显著是亚洲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内容不宜过分展开讨论,只需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的相关内容即可。有关季风的进一步知识,在本册教材的南亚地区和八年级上册的中国气候中还会涉及。 我们已经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征对亚洲气候的影响,归纳了亚洲的气候特征。接下来,请学生根据上述方法归纳欧洲的气候特征。 1. 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2. 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 3.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大河众多的亚洲】 在介绍亚洲水系特征之前,可引导学生阅读“流域和水系”这则材料,结合图6-11,了解流域和水系(内流水系、外流水系)的概念。 亚洲的水系特征深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读图6 3,根据亚洲中高周低的地势特征,可归纳出“亚洲水系结构呈辐射状,形成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周围海洋的外流水系”的特征。读图6-3、6-9,根据亚洲中部和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可知亚洲的内流流域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地形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和低地,以及气候干旱的荒漠、半荒漠地区,从而归纳出“亚洲内流流域面积广大”的特征。 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亚洲水系具有两大特征,接下来请学生归纳欧洲的水系特征。 引导学生回顾欧洲的地形、气候、海陆轮廓等特征,并讨论这些因素对欧洲水系特征的影响。学生答:受平原地形影响,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缓;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欧洲河流水量较为丰富,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有利于航运;受海陆轮廓的影响,欧洲缺少大江大河,绝大部分河流为外流河。 在图6-3中,找出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说出它们分别注入的水域。在6-14中,找出多瑙河和莱茵河干流流经的国家。 在讨论多瑙河、莱茵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河流提供的航运条件、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去思考。【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引导学生阅读“欧洲的人口”资料,思考:亚洲、欧洲分别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什么?它给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学生讨论后回答:亚洲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会带来粮食紧缺、资源被掠夺性开采、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城市涌入、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这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后备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并引发许多老年人问题。通过这部分的讨论学习,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教育。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 读图6-15,说出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西部人口分布稠密,亚洲北部、中部和欧洲北部人口分布稀疏。亚欧大陆北部纬度高,冬季气温很低,气候酷寒;亚洲西部气候炎热干旱。上述两个地区的气候条件都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因而人口分布稀疏。
再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位置、地形第二课时:气候第三课时:河流、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