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期中、期末复习精选习题一:浮力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科学期中、期末复习精选习题一:浮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0-26 13:08:15

文档简介

八上科学期中、期末复习精选习题一:浮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游泳的人由河边走向深水处的过程中,如果河底布满碎石子,则(  )
A.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对脚的压力越来越大
B.脚疼得越来越轻,因为河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小
C.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
D.脚疼得越来越轻,因为人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2.小明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杯盐水中,盐水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鸡蛋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F甲>F乙 B.ρ甲<ρ乙 F甲<F乙 C.ρ甲>ρ乙 F甲=F乙 D.ρ甲<ρ乙 F甲=F乙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3.如下左图所示,密度均匀的长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将木块沿虚线部分切开,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沿ab切开,左右两部分都将上浮一点
B.沿cd切开,拿走下部分,剩下的木块上浮一点
C.沿ab切开,左右两部分还是漂浮
D.沿cd切开,上半部分漂浮,下半部分悬浮在水中
4.如图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把系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慢慢地浸入水中(水未溢出),观察铁块从刚开始浸入水中到完全浸在水中的实验现象,并对一些物理量做出了如下判断:①铁块受到的浮力变大;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③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大;④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如图甲所示,烧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经研究发现,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的温度下降到0℃的过程中,假设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关于小球的浮沉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先下沉然后上浮 B.浮力变小,一直下沉
C.先上浮然后下沉 D.浮力变大,一直上浮
6.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甲漂浮,乙悬浮,则(  )
A.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 B.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
C.甲受到的浮力大于乙受到的浮力 D.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
7.下列四个情境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 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D.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8.把密度为0.6×103 kg/m3、重为12 N的木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漂浮,F浮>12 N B.漂浮,F浮=12 N C.沉底,F浮<12 N D.沉底,F浮=12 N
9.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g的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g=10N/kg)
A.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1N B.小球所受浮力一定等于1N
C.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g D.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cm3
10.2014年12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赞扬了海军372潜艇官兵。372潜艇在海上正常航行时,突然遭遇海水密度变化,引发潜艇“掉深”,即突然快速向海底沉降。指战员临危不惧,冷静处置,转危为安。造成潜艇沉降的原因可能是(  )
A.潜艇所受浮力突然增大 B.潜艇所受压强突然增大
C.潜艇所受浮力突然减小 D.潜艇所受压强突然减小
11.把质量相等的两块橡皮泥分别捏成实心球状和碗状,轻轻放到水面,静止之后,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如图所示,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A.F球<F碗 B.F球>F碗 C.F球=F碗 D.F球≥F碗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2.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以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的是图中的(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13.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取g=10N/kg。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54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0N
C.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D.从t2时刻开始金属块就慢慢离开水面了
14.密度为0.8×103kg/m3的实心木块,轻放于足够深的水中,木块静止后,浸入水中的体积与木块体积之比为(  )
A.4:5 B.4:1 C.1:4 D.1:1
15.一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铁块从图(甲)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恰与水面齐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能正确反映铁块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F和铁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16.李强同学动手能力非常强,学习了浮力后,他利用“铁丝、胶管、试管、进、排水管、水和注射器”,制作了如图所示是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里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B.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17.甲.乙两物体的密度相同,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将它们叠放在水槽里的水中,水面恰好与甲的上表面相平,如图所示.现将乙物体取下,当甲物体静止时,甲物体将(  )
A.沉在水槽的底部 B.悬浮在原位置
C.漂浮,水下部分高度与甲的高度之比为1:2
D.漂浮,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与甲的体积之比为1:3
18.如图所示:A为木块,B为铝片,C为铁球,且体积相等,把它们都浸没在水中,则它们受到的浮力FA、FB、FC之间的关系是(  )
A.FA>FB>FC B.FA<FB<FC C.FA=FB=FC D.FA>FB=FC
19.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4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所示,则这4个小球在水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如图所示,将长方体木块从甲图那样直立浮在水面上变为图乙那样横浮在水面上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和木块底面受到水的压力的变化分别是(  )
A.变大,变大 B.变小,变小 C.不变,变小 D.不变,不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21.体积相同、未打开的普通可乐和无糖可乐浸入水中时,无糖可乐漂浮,普通可乐沉入水底,则质量较大的是 ,受到浮力较大的是 。
2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量筒中盛有120cm3的水,当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小金属块完全浸入量筒里的水中后,量筒的水面上升到170cm3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4N.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所受浮力为   N。
23.在酒精的液面上漂浮着一个小木块,现在往酒精中加入一些纯净水,则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4.潜水艇对保卫我国的南海起着重要的作用。潜水艇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其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为:F浮      G(填“>”、“<”或“=”)。当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将    (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25.小科在一根一端密封的空心玻璃管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制成一支自制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测量过程中杯内液体总量没有变化。
(1)当密度计在杯中漂浮时,液面高度在A处(如图甲)。此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重力(选填“<”、“=”或“>”)。
(2)使用中,小科发现细铁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并把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液体密度(如图乙),杯中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仍在A处”)。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26.如图,一个重30N、体积为0.002m3的物体用绳子悬挂着,现将物体完全浸没在烧杯的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g取10N/kg),释放绳子后,物体将   。
27.如图,某物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称时示数是4N,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是3N,则此时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   N,浸没在盐水中称时示数是2.9N,盐水的密度为   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28.潜水艇对保卫我国的南海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潜水艇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其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为:F浮 G(填“>”、“<”或“=”)。当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将 (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29.课前,小科和小思对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有不同的猜想。于是用相同的长方体重物,分别以甲图和乙图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获得如下数据:
实验者
实验
序号
物体重G(N)
浸入水中深度h(cm)
弹簧称读数F(N)
浮力大小F浮(N)
小科
1
4.8
2.0
4.2
2
4.0
3.6
3
6.0
3.0
小思
4
4.8
3.0
3.6
5
4.0
3.2
6
5.0
2.8
(1)分析小科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 ,小思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2)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却发现,第(1)小题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其中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填实验序号)
课后,小科和小思才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30.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完成以下问题.
(1)分析图甲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N;
(2)分析图中第甲图到第丁图,说明浮力大小与    有关;
(3)分析图中丁,戊,说明浮力大小与    有关;
(4)实验中,另一小组同学做出了弹簧秤A的拉力F与物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的图象,从图乙中可知,当物体所处深度为8cm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31.如图是一种简易温度计,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引起液体密度变化,导致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化而运动,小球运动会引起悬挂于下端的链条长度发生变化,最终使小球重新悬浮液体的某一深度,指针指示温度值。(小球体积变化可忽略)
(1)该温度计的刻度值自下而上变 。
(2)若该温度计中小球的体积为3×10-3m3,20℃时容器内液体密度为0.8×103kg/m3,则此时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g取10N/kg)
(3)为了使该温度计更精准,请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2.“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某校兴趣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30cm2,高度为15cm。(水的密度ρ水=1×103Kg/m3,g取10N/kg)求:
(1)此时杯子进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2)此时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量程)。
八上科学期中、期末复习精选习题一:浮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C
C
A
C
B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A
A
A
D
C
D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21、答案:普通可乐;普通可乐。
22.答案为:50;0.5N;
23、答案:变大
24.答案:= 上浮
25、答案:(1)=;(2)仍在A处。
26. 答案:20 下沉
27.答案:1 1.1×103
28、答案:=;上浮.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7分)
29、答案:(1)增大;(2)2和4(或2和5、3和6)。
30、答案:(1)4;1;(2)排开液体的体积;(3)液体密度;(4)1.5.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31、答案:(1)小;
(2)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为0.24N;
(3)改用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液体,或选用弹性更好更细的金属链条。
32.解析:
(1)由F浮=ρ水gV排得:则此时杯子排开水的体积:V排=2×10﹣4m3,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h=0.067m;
(2)当杯子下沉的深度为0.15米时,此时杯子受到的浮力最大,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30×10﹣4m2×0.15m=4.5N,即:F=F浮′﹣F浮=4.5N﹣2N=2.5N,则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为:mmax=0.25kg
答:(1)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是0.067米.
(2)此时浮力秤的最大称量为0.25kg.
【部分试题解析】
5、解析:由于烧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则小球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等;
由图象可知:4℃的水的密度最大,6℃的水的密度比0℃时水的密度大;
所以当水的温度从6℃降到4℃时,因水热胀冷缩,水的密度增大,大于小球的密度,使小球上浮、最后漂浮;
当水的温度从4℃降到0℃时,因水热缩冷胀,水的密度减小,最后小于小球的密度,使物体下沉、悬浮、最后下沉.故选C.
6、解析:两球的质量相等,则两球的重力相等;甲漂浮,乙悬浮,则两小球所受浮力都等于重力;故C、D错误;
由浮力公式F=ρgV可得,两球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因甲漂浮在水面上,故甲球的体积大于浸入水中的体积,故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故选A.
15、解析:铁块在没有完全浸没时,根据公式F浮=ρgV排可知,物体所受浮力随浸没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为浸没的深度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不管浸入多深,所受浮力将不再改变.故选A.
20、解析:∵木块漂浮,
∴F浮=G木,
∵木块放法不同,但自重不变,
∴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不变;
设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木块底面受到水的压强:p=ρgh,
木块底面受到水的压力:F=ps=ρghs,
而hs为浸入水中的体积,即排开水中的体积v排,
∴F=ps=ρghs=ρgv排,由上面分析知道两种放法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不变,
∵F浮=ρ水v排g,
∴两种放法,v排不变,
∴木块底面受到水的压力不变.故选D.
29、解析:(1)单独比较1、2、3或4、5、6的实验过程,物体在水中的深度逐渐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而物重一定,说明浮力是增大的,所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液体中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增大;
(2)将2和4比较,可以发现,同一个物体受到的拉力相同,即浮力相同时,浸在水中的深度是不相同的;
将2和5比较,可以发现:同一个物体,浸在水中的深度相同时,受到的拉力不同,也就是浮力不同;
另外将3和6比较,可以发现,同一个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较大的受到的浮力反而较小.综合这些可以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所在的深度没有关系,而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故答案为:(1)增大;(2)2和4(或2和5、3和6).
30、解析:(1)由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是平衡状态.由图①可知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G=F1=4N;
(2)浮力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第1图到第4图可知,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逐渐增加,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减小,即浮力逐渐增大,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由4、5图,物体都浸没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在水和盐水中弹力测力计示数不同,即受到的浮力不同,说明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观察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为4.5N,物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8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故物体所受浮力为4.5N-3N=1.5N.
故答案为:(1)4;1;;(2)排开液体的体积;(3)液体密度;(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