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课件+习题+单元过关检测)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课件+习题+单元过关检测)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26 07:40:35

文档简介

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权利法案》颁布——君主立宪制确立
1.颁布的背景:1688年,英国议会中的政治反对派联合发动的“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颁布:1689年,由英国议会通过并经英王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签署。
3.《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1)列举詹姆士二世破坏宪政的行为。
(2)重申了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
(3)议会下院议员由自由选举产生,他们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4)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不得找任何借口随意征税,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4.作用。
(1)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的君主专制统治。
(2)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得以确立。
(3)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确立。
(4)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5.《权利法案》的重要补充。
(1)主要措施。
①17世纪末,议会通过《三年法案》。
②18世纪初通过《王位继承法》。
(2)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专制主义传统,彻底抛弃了长期支配英国政治生活的“君权神圣”与“君权神授”的理论,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温馨提示:《权利法案》产生的条件:英国悠久的宪政发展史(传统、依据),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强大与妥协)、1689年议会通过,国王签署。
 
1.基本原则: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
2.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代议制立宪政体。
(2)国王与议会并存,他们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①就国王而言,失去了原来的至上权威,王权本身要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
②就议会而言,权力得到了提升,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权力。
3.历史作用。
(1)英国的资产阶级分享到了国家权力。
(2)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3)英国在本质上也逐渐实现了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变。
(4)既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也是它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的贡献。
温馨提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代议制的立宪政体,国王与议会共存;王权受法律和议会的限制;议会权力至上。
弥尔顿
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重要的革命思想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他曾被逮捕,由于双目失明,才免遭受进一步迫害。他创作了两部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体悲剧《力士参孙》表达了反对复辟倒退的坚定意志。《失乐园》中有这样的诗句:
被贬入地狱的天使们对最高的掌权者,
发出了怒吼,并用手中的枪,
在他们盾牌上,敲出猛烈的声响,
愤愤然向头上的天穹挑战。
《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律的权力高于国王的权力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2)《权利法案》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内容: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议会下院议员由自由选举产生,议员有言论自由;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不得随意征税;和平时期不得维持或招募常备军。
(2)意义: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原则,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国王日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成为以后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效仿的样板。
           
1.(2015·江淮十校联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其中规定“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税,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该条文体现的法律精神是(B)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保护私有财产
C.公民权利至高无上 D.国王统而不治
解析:很明显,题干能够看出国王的特权,无法体现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反对国王随意征税,实际上是对公民的私有财产的保护,故B项正确;题干只是体现出了对国王权力的限制,并没有体现出公民权利至高无上,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还是有行政权力的,一直到后来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才慢慢统而不治,故D项错误。
2.(2015·菏泽模拟)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B)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制度结束
解析:《权利法案》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一方面保障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军权,另一方面限制了王权,但国王还有行政权,所以A项不正确;《权利法案》颁布标志在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它的基本原则是议会权力至上,所以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标志在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它保留了君主,所以D项错误。
3.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英国社会政治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有(D)
①主权归属 ②政治体制 ③统治主体 ④统治方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主权由国王转到人民手中,政治体制由封建统治变为君主立宪制,统治主体由国王变为议会,统治方式由专制到民主。
4.(2015·天津模拟)“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A)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B.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C.使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D.使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解析:根据材料情景可以判断材料所说的“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是指《权利法案》,《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故A项正确;英国责任内阁制完善是在18世纪,故B项错误;使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是在责任内阁制完善之后,故C项错误;英国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不是首相,故D项错误。
5.(2015·临沂模拟)有学者针对英国政体指出:“关于这个最高权力机关,就年代看,它是一个稀奇古物;就地位看,它是至尊无上;就权限看,它是无所不包。”该机关是指(B)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
解析:英国国王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统而不治”,没有实权,故A项错误;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就权限看,它是无所不包”,故B项正确;内阁属于行政部门,首相组织,议会产生,故C项错误;最高法院负责司法,不是最高权力机关,故D项错误。
6.(2015·湖南十校联考)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最终地位是(A)
①国家元首 ②立法机关的一部分 ③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 ④国教世俗领袖 ⑤英联邦元首 ⑥统而不治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④⑤⑥
解析: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身份不变,即保留原有的国家元首,军队司令,联邦元首以及国教领袖,故①③④⑤正确;国王拥有批准法案的权利,故②正确;国王地位是统而不治,故⑥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7.(2015·广东七校联考)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B)
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
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  
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解析:题干并没有强调对过去的继承,故A、C两项错误;由题干“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和“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知题干强调和平与渐进,故B项正确;因为题干重心在于强调方式的和平与渐进,首创与示范作用则不是其显著特点,故D项错误。
8.(2014·商丘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宪章》部分条文:
17.一般诉讼应在一定地方审问,无需追随国王法庭请求处理。
34.自此以后,不得再行颁布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讯之敕令,以免自由人丧失其司法权。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材料二 《权利法案》部分条文: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请回答: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社会法治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从材料分析《大宪章》为保障封建贵族的政治独立与经济权益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日后成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权利法案》确保了议会主权、限制王权等信息说明它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由此开始确立,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答案:《大宪章》具有了宪政的某些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它规定的封建贵族权利已逐步演化成普遍的民众权利;它树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彰显的是限定王权的思想。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在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军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它是英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由此开始确立,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它强调的是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
9.(2015·临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历史学家杰克·戈德斯通在《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一书中写道:当时如果从英吉利海峡向大陆望去,从法国一直到土耳其再到中国,都是一片专制王权的海洋,我们就毫不奇怪英国人民一定会为他们能生活在一个拥有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国度而感到庆幸了。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社会,才在此后的两个世纪里产生了惊人的结果。
请回答:
(1)戈德斯通所言是指何事?当时中英两国的政体如何?指出其各自的主要表现。
(2)英国“在此后的两个世纪里产生了”怎样的“惊人的结果”?
(3)戈德斯通研究问题的观察视角是什么?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事件可从材料中提到大多国家都是一片专制王权的海洋,只有英国不是专制,即民主政体,英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事件即为17世纪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第二小问中英两国政体结合第一小问可知英国是君主立宪制,17世纪的中国是君主专制政体;第三小问表现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和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事实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上题所答容易推算出设问中的“两个世纪”指的是18、19世纪,这两个世纪是工业革命的时代,联系英国史实能想到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逐步建立了世界市场。答题过程中注意序号化、要点化。第(3)问观察历史的视角即为史观问题,从材料标题《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或者材料中很容易发现是全球史观的视角。
答案:(1)事件:17世纪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政体及表现:中国是清王朝的专制主义统治,如军机处,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立宪政体,如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2)结果:大力开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建立了殖民大帝国;开展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飞速发展;建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3)视角:从全球史观的角度。
课件5张PPT。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 标要 求概述《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理解“限制王权、议会权力至上”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及影响 (1)英国从根本上否定了专制主义传统,彻底抛弃了长期支配英国政治生活的“君权神圣”与“君权神授”的理论,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2)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两个基本原则,即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这样通过议会法案的形式来限制王权,从政治上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英国朝着君主立宪制的方向发展。①限制王权:通过议会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
②议会权力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最高立法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此外还有法制原则、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人民主权和保障人民各项自由平等权利的原则等。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形成过程。
(1)起源与萌芽。
①英国内阁制度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中的外交委员会。
②萌芽:直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
(2)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而是指定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此后,这种做法成为一种政治惯例,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内阁制开始形成。
(3)完善: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
2.内阁的主要职权: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
3.特征: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内阁制政府集体对议会全权负责。
温馨提示:责任内阁制形成有两个特点:一是内阁对议会负责;二是内阁由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组建。有了这两个特点,也就标志着责任内阁制形成了。
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是一种间接民主,具有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性和更大的自由度。
(2)政治制度大多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
2.影响。
(1)有利于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2)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3)对欧洲和北美地区以及其他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进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温馨提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代议制的立宪政体,国王与议会共存;王权受法律和议会的限制;议会权力至上。
罗伯特·沃波尔
罗伯特·沃波尔(1676—1745年)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正式首相。他出身于一个辉格党乡绅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1701年当选为议员。他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处事精明、能言善辩,1721年,升任为首席财政大臣,全面主持政府工作。自沃波尔以后,英国形成了由财政大臣出任首相的惯例。沃波尔在担任首相21年的时间里,加强了下院的作用,形成了内阁向议会负责的制度。1742年,政府提出的抗议行贿的《选举请愿书》被下院否决,沃波尔被迫辞职,并开创了内阁首相在失去下院支持时应当辞职的宪法先例。此后,“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就成为英国一种不成文的制度。
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2015·乐山模拟)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是内阁政府首脑 ④掌握司法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的表述均符合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故①②③正确;但英国的司法权由法院掌握,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治一世。由于乔治一世对英语和英国政务不熟悉,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甚至于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料理国事。乔治一世的以上特点(A)
A.有利于内阁制的形成
B.造成了英国统治的极端腐败
C.有利于改善德意志和英国的关系
D.标志着内阁制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国王不理政务,使内阁大臣的权力逐渐加强,从而逐渐形成了内阁,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项的说法有误;C项的说法与题意无关;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是在18世纪中叶,D项错误。故答案为A项。
2.光荣革命后到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与内阁关系的变化趋势是(B)
A.国王加强了对内阁的控制
B.国王逐渐退出内阁,内阁权力增强
C.国王和内阁相互制约
D.国王对内阁负责
3.(2015·海珠区模拟)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中国清王朝也于1732年设立军机处,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从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一论述意在强调(C)
A.英国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B.世界政治文明的渐进性
C.英国政治文明的开创性
D.英国政治文明的复杂性
解析:从材料关键信息“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可得知最佳答案选C项,英国政治文明的开创性。
4.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是因为(C)
①内阁成员集体负责 ②内阁不必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④内阁首相对国王负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5.(2015·西城区模拟)中国古代曾出现内阁,近代英国形成内阁制。二者都(C)
A.对君权构成了有效的制约
B.是法定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C.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
D.标志着政治体制的根本变化
解析:中国的内阁没有对君权构成有效的制约,故A项错误;中国的内阁只是皇帝处理政务的顾问机关,而不是法定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中国的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关,可参与重大国家事务,而英国的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更是可以参与重大国家事务决策,故C项正确;中国内阁的出现是君主专制的继续发展,因而没有标志着政治体制的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
6.(2015·江淮十校联考)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就是否脱离英国而独立举行公投,联合王国面临分裂危机,此前有些英国国会议员建议,女王应该介入。白金汉宫却罕见地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英国女王之所以在苏格兰公投问题上“保持中立”是因为(D)
A.英王只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对政治没有任何影响
B.独立公投是苏格兰内部事务,与英王无关
C.即便独立,女王还是苏格兰国家元首
D.根据英国法律,女王对政治议题须保持中立立场
解析:英王虽是国家象征,但对政治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故A项错误;独立公投不仅仅是苏格兰内部事务,是整个英联邦的事务,故B项错误;如果苏格兰脱离英国,女王当然不是苏格兰国王,故C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规定,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对政治议题采取中立态度,故D项正确。
7.(2014·丰台区模拟)下表为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有(B)
时间
议会通过的法案数
每次议会
会议立法数
1660—1684年
533
1689—1702年
809
62
               
①护国主政体结束后确立了议会主权 ②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地位提高 ③责任内阁制形成后议会立法数量大增 ④议会改革提高了立法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议会主权,故①错误;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议会地位提高,故②正确;从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看出,1721年以后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议会立法数量大增,故③正确;1832年议会改革,不符合时间限制,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8.(2015·菏泽模拟)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永远不能再左右国家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认: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
——《英国王位继承法》(1701)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得以颁布的背景?这一法案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文件体现了哪些重要民主理念?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答案:(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胜利;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妥协。
意义: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体制确立。
(2)理念:主权在民;法律至上。关系:继承与发展。
(3)权力:部分立法权;控制内阁,掌握行政权。
推进:1832年议会改革。
(4)基本趋向: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立宪体制不断完善。
9.(2015·德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责任内阁大事记(部分)。
1714年 乔治一世即位
1718年 因语言障碍,乔治一世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1721年 乔治一世任命首席财政大臣、议会多数党辉格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
1742年 因受下院多次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成为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标志
1782年 英国在北美失败,首相诺斯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1783年 乔治三世任命小皮特为首相并组阁
1784年 面对议会的反对,小皮特别出心裁地解散议会,宣布提前大 选,并最终在大选中获胜,这表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继续发展
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内容。
答案:内容: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阁;内阁受到议会反对,首相要向议会辞职,或者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去留;内阁成员共进退;首相组阁需要得到国王形式上授权。
课件7张PPT。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课 标要 求简述英国责任制内阁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1.两党制的演变 (1)出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辉格党和托利党形成。
(2)演变。①“光荣革命”后,两党先后垄断英国政坛。
②1832年议会改革后两党改名:保守党和自由党。
A.保守党代表贵族利益及其他阶层。
B.自由党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
③两党通过竞选,实行轮流执政。
④20世纪初,工党兴起,自由党分化。
(3)现状:工党和保守党是英国两大主要党派。2.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主要特点 (1)历史悠久,具有连续性。议会起源于13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权力逐渐扩大,《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后来经过19世纪的议会改革,才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
(2)具有渐进性。英国的代议制度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的,一些改革都是各派政治力量妥协的结果,其变化也是渐进的。(3)具有创新性。议会、内阁制、政党政治是代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起源于英国,都是英国人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经过不断调整、改造而创建的,对世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榜样作用。(4)是一种间接民主。由公民选举的代表组成代议机构,由代议机关负责行使权力,公民参与民主是间接和有限的。
(5)具有包容性和较大的自由度。英国代议制的建立体现了英国的妥协传统,国王、议会、政党、民众之间有较强的相互包容性,很少出现像法国那样的过激行动。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第3课 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
1787年宪法的制定
1.制定的背景。
(1)政治前提:独立战争的胜利。
(2)《邦联条例》实施后,邦联政府的弱点日渐显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3)启蒙思想的影响。
2.制定概况。
(1)制定机构:麦迪逊等参加的制宪会议。
(2)通过及生效:1787年9月通过了《联邦宪法》草案。1788年6月,宪法正式生效。
1787年宪法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基本规定
1.确立了以“主权在民”为宗旨、以代议制为基础的共和体制。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民选。
2.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1)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国会的立法程序是:由国会议员提出议案,经国会两院审议后表决通过,再经总统签署,才能成为法律。
(2)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负责施政,并任三军统帅。总统由人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
(3)司法权属于各级联邦法院。所有的联邦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终身任职。
(4)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门间相互制衡。
3.确立联邦制: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当州法律与联邦宪法相抵触时,以联邦宪法为准;各州有权制定州宪法和法律。
温馨提示: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分权原则不是美国独有,而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特征,只是美国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尤显突出。
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
1.积极作用。
(1)宪法将欧洲启蒙思想与美国的现实相结合,在美国建立起了总统制、联邦制、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
(2)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200多年间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2.局限性。
(1)宪法间接地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
(2)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
温馨提示: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把握三大原则(客观原则、全面的原则、史论结合的原则)、两个标准(生产力标准、实践的标准)。

日出还是日落?
在美国1787年宪法签署前,富兰克林表示:“尽管有很多缺憾,但想不出有比这更好的宪法。”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了字。华盛顿·欧文在《华盛顿传》中说:“(当代表即将在宪法文本上签字时)富兰克林凝视着主席座位后边背景上的太阳,对身边的代表说:“在会议时期,我对会议的结果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又忧心忡忡。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凝视着主席身后的太阳,分辨不出那轮红日究竟是在升起,还是在落下。现在我终于高兴地明白了:这是一轮喷薄东升的旭日,而不是一轮冉冉西下的落日。”                    
1787年宪法的内容:美国联邦制的确立
 (2015·扬州模拟)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当是(  )
A.君主体制 B.联邦体制
C.共和制度 D.分权制衡原则
解析:抓住关键词时间“1788年”“幸福船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选项B符合。
答案:B
1.(2015·西城区期末考)“每个州都印刷了自己的钞票,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并且起草了自己的宪法。每个州都开始自己征税……国会没有钱支付军饷,也没有权力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宪法规定实行(A)
A.联邦制 B.共和制
C.两党制 D.总统制
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B)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解析:结合1787年宪法可知,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说明1787年宪法没有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同白人同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这违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C、D三项错误。
3.(2014·皖南八校联考)“如果政府禁止人们追求自身利益,那就剥夺了政治自由,如果任人们无约束地追求自身利益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危险,这将会以牺牲国家与社会的公益为代价换取少数人的利益。”这就是“麦迪逊难题”。美国宪法中有助于破解这一难题的设计有(B)
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实行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③总统和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④通过修正案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②实行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形成的,排除②;总统由人民间接选举产生,排除③。
4.(2015·菏泽模拟)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D)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5.(2015·顺义区模拟)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B)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总统制
6.(2015·增城模拟)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托克维尔强调的是(B)
A.美国联邦宪法的积极作用
B.美国联邦宪法与国情相适应,具有其独特性
C.美国联邦宪法只对美国有益,没有借鉴的价值
D.美国联邦宪法对美国而言是完美的
解析:C、D两项不符合史实,所以错误,A项不能充分反映题干表述的核心信息,所以选B项。
7.(2014·安徽联考)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A)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可知宪法制定的出发点是为了防止政府的权力过大,是为人民的利益而着想的,故A项正确; B、C两项材料并未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三权分立,并非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故D项错误。
8.(2015·珠海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绝对主义,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宪政政府……到十九世纪中期,欧洲的主要国家和美国大致完成了这方面的任务。
——李强《自由主义》
请回答:
结合材料,从欧美政治文明的发展角度,指出19世纪以前欧美主要国家在反对绝对主义,争取宪政方面取得的成就。
解析:注意题干中时间“19世纪以前”以及“欧美主要国家在反对绝对主义,争取宪政”的信息从英国和美国颁布的法律文献以及确立的政治体制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成就:①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并不断完善;②美国独立,发表《独立宣言》,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民主共和、三权分立体制。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的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过,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材料二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解析:第(1)问依据近代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历程概括:《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形成议会主权的权力格局,奠定代议制的法律基础;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国王成为“虚君”,议会权力膨胀;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参与权,民主范围进一步扩大。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二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指的是美国创立了新的体制,联系美国1787年宪法可知,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开创了近代政体新形式,既确保了共和,又加强了主权;第二小问依据1787年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相互制约,有效防止政府权力滥用。
答案:(1)实现: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含义:新种类国家是指美国成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控制自己方法:政府内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约平衡。
课件9张PPT。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3课 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课 标要 求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中关于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规定,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1.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原则及评价(1)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2)基本原则。
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总统共和制。
②中央集权原则:“联邦与州分权”的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
③分权与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④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并对选民负责。(3)美国1787年宪法评价。
①进步性: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保障了资产阶级利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标志着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中央的集权,避免了独裁的出现。
②局限性: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2.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异同(1)相同点。
①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其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
②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2)不同点。出现差异的原因: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就开始确立,是与封建势力妥协后,逐渐发展演变而来,面临的阻力较大,经历了300多年才完善。而美国立国之时就具有自由的传统,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并且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因此民主的阻力较小,从一开始就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