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过关检测卷(一)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测试时间:45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
(本部分在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竭力宣扬专制理论,主要是为了(C)
A.为君主专制进行辩护 B.为封建制度披上神圣的外衣
C.维护教会的支配地位 D.解释王权高于神权的合理性
2.欧洲的一位名人说:“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国王是神在人世间呼吸的翻版。”这人最可能是(B)
A.阿奎那 B.詹姆士一世 C.斯宾诺莎 D.詹姆士二世
3.詹姆士一世推行极端专制的君主统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C)
A.用事实论证了“君权神授”的正确性
B.进一步摆脱了教权对王权的控制
C.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的尖锐矛盾
D.进一步扩大了英国议会的权力
解析:詹姆士一世推行封建专制导致国王与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首的议会之间矛盾尖锐,最终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故选C项。
4.从中世纪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到近代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的学说(C)
A.违背了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潮流
B.重视人民的基本权利
C.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D.不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结合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和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的相关内容分析。
5.斯宾诺莎认为要保障所有的人享有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自由,只有实行(A)
A.民主政体 B.君主立宪 C.依法治国 D.人人平等
解析:斯宾诺莎认为民主制是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
6.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三位民主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有(D)
①都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批判 ②都提出社会契约思想 ③都反对君主统治 ④都主张主权在民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本题可用筛选法,①②所述是三位思想家的共同点,③不符合洛克的主张,④不符合斯宾诺莎的思想,故选D。
7.(2015·成都二模)洛克说,某些贵族优于普通人,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有某些特殊知识或品质,而仅仅是因为他们受到更好的训练。据此可知,洛克(B)
A.主张美德即知识 B.认为权利天赋
C.推崇民主共和 D.强调人民主权
8.(2015·松江区模拟)“以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国家观念”的奠基者是(A)
A.霍布斯、洛克 B.伏尔泰、孟德斯鸠
C.洛克、卢梭 D.霍布斯、伏尔泰
解析:霍布斯、洛克都提倡社会契约论,洛克提倡人民主权论;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人民主权论;所以选A项。伏尔泰、孟德斯鸠没有提倡人民主权说。
9.(2015·东城区模拟)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卢梭所表达的是(B)
A.天赋人权思想 B.人民主权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人非工具思想
解析: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是“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想王国”;根据题目得知“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让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10.孟德斯鸠和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共同的政治主张是(B)
A.君主立宪 B.民主自由 C.信仰得救 D.三权分立
解析: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人民主权,故A项错误;信仰得救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两者都不符合;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主张,不符合卢梭;民主自由是二者的共同主张。
11.(2014·石家庄模拟)“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材料着重论述了(C)
A.人民主权说 B.天赋人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人生而平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因此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A、B、D项都属于启蒙思想,但与题干不符,故A、B、D项错误。
12.(2014·和平区模拟)“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以上材料表明卢梭(A)
A.捍卫人民主权 B.主张开明君主制
C.主张三权分立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13.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反封建色彩的思想相比,西欧近代民主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D)
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②从法律角度证明社会变革的合理性 ③反对君主专制 ④强调天赋人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③是两者的相似点。
14.近代民主思想与近代早期的“君权至上”思想相比(A)
A.两者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都具有进步作用
B.后者没有历史进步意义
C.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发展
D.都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15.(2015·开封模拟考)卢梭认为:“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这表明卢梭(C)
A.认可精英政治 B.推崇代议制
C.崇尚直接民主 D.反对三权分立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全体公民讨论通过”,可以得知卢梭强调所有公民,并不是只有少数精英,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可以得知,卢梭认为代议制存在严重弊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可以得知,卢梭主张直接民主,故C项正确;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卢梭对三权分立的态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25分,共40分)
1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约束,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所体现的是什么思想?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思想在政治上的实践,并指出这种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6分)
(3)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5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可以得出结论。第(2)题,从材料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第(3)题,要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回答。
答案:(1)观点: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2分)
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2分)
(2)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2分)
政治实践: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分别由议会、联邦法院、总统所掌握。(2分)
影响:提出了反对封建专制在政治制度上的具体解决办法,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2分)
(3)根本原因: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2分)
国家蓝图: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等。(3分)
17.(2015·西城区模拟)(25分)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发展,国家主权理论逐渐形成并丰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1530—1596)是近代西方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他指出:“没有主权就不成其为国家。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超乎公民与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他认为,“家庭是一切国家的真正由来和起源”,“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统治者,一个领主”。“国家主权来源于家长即——君主”。
材料二 英国思想家洛克(1632—1704)于1690年发表《政府论》,认为最好的政府形式是由议会行使最高主权的立宪君主制。而为了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主权必须通过以下方式受到限制:其一,人民在政府不能保障其自由的时候可以起来推翻它;其二,必须对主权进行分割,将它划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让三者互相牵制,以杜绝权利的滥用和专制现象的发生。
材料三 法国思想家卢梭(1712—1778)强调,国家最高权力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人民行使国家主权就称为人民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和体现。它来源于共同体和它的各个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因而对全体公民都有约束力。其唯一目的是维护公共幸福,并以公共力量和最高权力为保障,“任何拒不服从公意的人,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
请回答:
(1)概括布丹关于国家主权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其时代背景。(9分)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洛克思想的影响。(8分)
(3)与布丹相比,卢梭关于国家主权的观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简述其历史意义。(8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基本观点,由“没有主权就不成其为国家”可知主权是国家的本质特征;由“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超乎公民与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表明主权至上;由“国家主权来源于家长——即君主”可知主权来源于君主。第二小问背景,我们应该考虑到之所以强调主权,是因为以教会为首的宗教集团频繁侵犯国家主权,之所以强调王权,是因为在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需要强大的王权。第(2)问要分析影响,需要先清楚洛克言论出现的时代背景。由题干时间“1690年”,也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的时间,所以其影响应该表现在对于已经完成的革命做辩护,对那些没有完成革命的国家,起到启蒙推动作用。第(3)问第一小问不同由“国家最高权力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可知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由“任何拒不服从公意的人,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可知与社会契约理论相联系。第二小问意义,卢梭的言论是革命性的,对于反对专制,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对于后来的国家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答案:(1)观点:主权是国家的本质特征;主权至上;主权来源于君主。(3分)
背景:欧洲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教会及其神学受到猛烈冲击;(3分)欧洲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专制王权加强。(3分)
(2)背景: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和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2分)
影响:为英国革命提供理论辩护(或理论总结);(4分)对其他国家反封建斗争和法国启蒙思想有重大影响。(2分)
(3)不同:国家主权属于人民;(2分)与社会契约理论相联系。(2分)
意义:成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2分)深刻影响了美、法等国的革命。(2分)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第1课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思想
1.产生背景。
(1)基督教会是中世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教权高于王权。
(2)13世纪以来,欧洲尤其是意大利的世俗社会的力量不断壮大,基督教的神学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2.主要目的: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
3.理论基础:宗教权力至上的基督教理论。
4.主要内容。
(1)理论来源:阿奎那撰写的《神学大全》。
(2)理论特点:用古希腊哲学来论证神学的合理性。
(3)国家观:认为教权高于王权,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 授予的,是神圣的。
(4)政体观:宣称 中央集权的政府或 君主政体 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温馨提示:阿奎那承认国家和君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以教权高于王权为前提,以维护基督教权的神权统治。
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理论
1.背景。
(1)都铎王朝统治时期,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2)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极力维护专制王权。
2.理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至高无上,国王只需对上帝负责。
3.活动。
(1)压制议会,反对议会限制王权。
(2)对人民横征暴敛,对清教徒实行宗教迫害。
4.影响: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温馨提示:詹姆士一世的专制统治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导致了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尖锐对立,实质是英国国内“王在法上”与“法在王上”的斗争。
詹姆士一世
詹姆士一世有佝偻病,因而走路像卓别林,舌头太大,饮水如同吃,皮肤皱巴,从来不洗,只洗手指。害怕暴力,害怕武器、戎装,讨厌葬礼,以为自己在危险中时有把床排到门后的习惯。喜欢帅气的男臣。学究气重,被称为“基督教王国中最聪明的笨伯”。迷恋打猎,一想到国务就懒散。不懂英国社会和政府,不尊重法制传统,喜欢独断专行,喜欢在议会和宗教反对者面前长篇大论,生活穷奢极欲。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世纪早期的教会作家,虽然承认财产公有和人与人的平等才符合“自然法”,但却认为这些原则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而只能在“来世天国”中实现。到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期,阿奎那为了论证封建等级的合理性,改变了“自然法”的内容,赋予“自然法”的观点以不同的意义。他认为“自然理性的光辉”是“神的光辉”在人身上的“印记”。因此,归根到底,“自然法”服从于“神法”。他说:“像在上帝所建立的自然秩序中,低级的东西始终服从高级的东西的指示一样,在人类事务中,低级的人也必须按照自然法和神法所建立的秩序,服从地位比他们高的人。”这就是说,上帝创造的自然,本来就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低级的东西应当受制于高级的东西。在人类社会中也是如此,“下等人”应当服从“上等人”的统治,社会才不致分崩离析。这样一来,阿奎那就将封建等级制说成是符合“自然法”的合理的制度了。
——《世界通史》
请回答:
(1)对于“自然法”中人与人之间、人与权利之间的关系,阿奎那是怎样认识的?
(2)阿奎那认为“自然法”与“神法”是什么关系?
(3)阿奎那对“自然法”进行论证的目的是什么?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要注意材料信息的获取。
答案:(1)阿奎那认为人有贵贱之分,“下等人”应服从“上等人”的统治。
(2)“自然法”应服从“神法”。
(3)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1.阿奎那提出“君权神圣”思想的原因,不包括(A)
A.基督教成为人们长期的普遍信仰
B.教会与王权的矛盾尖锐
C.城市大量兴起,威胁神学权威
D.教会受到先进思想的冲击
解析:阿奎那“君权神圣”思想是在教会权威受到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基督教成为人们长期的普遍信仰与此背景不相符。
2.“世俗权力之服从宗教权力,犹如肉体之服从灵魂。”阿奎那这句话体现了他主张(C)
A.王权至上 B.法律至上
C.教权至上 D.政教合一
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世俗……服从宗教……”A、B、D三项均不符合阿奎那神学家的身份。
3.西方专制主义理论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这说明(B)
A.神权与王权是合二为一的
B.基督教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信仰,专制理论神化更便于人们接受
C.教会借助王权巩固其统治地位
D.人们普遍接受了君主专制理论,如同接受宗教信仰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当时基督教会是西欧的精神和政治主宰,专制理论的神化有助于专制的加强。
4.中世纪的欧洲,王权同教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主要是因为(B)
A.基督教的神学理论不利于国王的专制统治
B.王权不甘心居于神权之下
C.罗马教会阻碍了西欧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D.欧洲君主反对基督教信仰
解析:在中世纪的欧洲,王权长期受制于神权,但王权不甘心屈居于教权之下,同教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5.《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这是君权神授最早的记载,这种思想在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可以说贯穿始终。由此判断,下列言论不属于詹姆士一世的是(C)
A.“国王在这个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
B.“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
C.“国王只有在实行仁政的时候才是国王”
D.“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詹姆士一世是宣传与贯彻“君权神授”思想的典型代表,其言论中贯穿了这种思想,A、B、D三项均体现了这种思想。C项体现的是民主思想,它是13世纪英国法学家亨利·布莱克顿在其著作《英国的法律与惯例》中的言论。
6.下列不是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理论提出的背景的是(D)
A.教会的神权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B.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上升
C.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统治矛盾加深
D.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是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理论实践之后的最终结果,查理一世在位时革命终于爆发。
7.(2015·浦东新区模拟)宣称“统治者应当倾听上帝的意旨,而不受制于法律,无须经过议会便可自行制订法律”的人是(B)
A.屋大维 B.詹姆士一世
C.拿破仑 D.威廉一世
解析:詹姆士一世极力鼓吹“君权神授”,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因而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国王只需要对上帝负责,根据题意选B项。
8.阿奎那的“君权神圣”思想与英国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思想的根本共同点是(D)
A.都主张教权高于王权
B.都主张信仰上帝
C.都尊重罗马教皇
D.都强调实行君主专制
解析:阿奎那虽然主张教权高于王权,但他主张实行君主专制。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皇为皇帝加冕图。
材料二 国王只有在行仁政的时候才是国王,如果施行暴政蹂躏子民,就成了暴君。在执行法律时任何人的权力都不能大于国王,但是国王如果犯法就应当像最微贱的平民一样受到法律的制裁。
——13世纪英国法学家亨利·布莱克顿
《英国的法律与惯例》
材料三 詹姆士一世曾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说:“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提升,或加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教皇与国王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出现这种关系最主要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思想?这在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以西方君主专制理论下的斗争为背景,以“君权神圣”和“君权神授”思想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准确识记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要从图中所给的信息“教皇为皇帝加冕”提炼出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历史原因从基督教会的地位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可知是对君权的限制。第(3)问,要求准确回答“君权神授”思想的影响。
答案:(1)关系:教权高于王权或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原因:基督教会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
(2)君主的权力受法律的约束。
(3)“君权神授”。影响:压制议会,反对议会对王权的任何限制;对人民横征暴敛,对清教徒实行宗教迫害;触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议会和国王之间的尖锐对立。
10.国家的主权从何而来,这是古今思想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提升,或加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阿奎那和詹姆士一世观点的异同。
答案:(1)思想:君权神授。目的:加强君权,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同时为限制君权提供理论依据。
(2)异:阿奎那认为君权由上帝通过教皇授予,所以教权高于王权;詹姆士一世认为君权由上帝授予,所以王权至上、不受限制。同:君主在世俗社会中实行专制。
课件6张PPT。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第1课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课 标要 求了解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与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从目的来看:都是为维护西方君主专制和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②从内容来看:都主张君主的权力来源于上帝,是神圣的;都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
③从发展趋势来看:都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是中世纪教会与世俗权力之争的产物,而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则是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斗争的产物。
②论证角度不同:前者从神学的角度为君权辩护;后者从世俗权力的角度来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③对君权大小的认识:前者认为君权应受教权制约;后者反对教皇和民众对王权的约束。
④影响不同:“君权神圣”为宗教权力至上的教权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客观上维护了基督教的根本利益;“君权神授”是詹姆士一世镇压人民反封建斗争的精神武器,为其专制统治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结果激化了国内矛盾,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第2课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斯宾诺莎的民主思想
1.产生背景。
(1)独立后的荷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造船业处于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繁荣,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贸易的金融中心。
(2)荷兰的发展面临内外威胁:西班牙强权的外部威胁;内部存在着顽固的封建残余势力,基督教神学统治着人们的头脑。
2.主要观点:“天赋人权”思想。
3.基本内容。
(1)人性论(斯宾诺莎政治学说的基础)。
①自我保存是人性的根本原则,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
②国家的目的在于保障人的生命和社会的安全。
(2)民主制是最自然,也是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
(3)“政治的目的是自由”:只有在民主政治中,所有的人才能够平等、自由。
4.意义。
(1)包含着天赋人权思想和社会契约论色彩。
(2)把自由看作政治目的,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理论上的论证,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温馨提示:斯宾诺莎的思想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色彩,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理论上的论证。
洛克的民主思想
1.产生背景:英国社会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实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政治妥协。
2.目的:为1688年的“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行了最有力的辩护,捍卫革命成果。
3.内容。
(1)社会契约思想。
①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治社会和政府。
②君主立宪制是当今社会契约的最完善体现。
③如果国王或政府违反了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使用武力推翻其统治。
(2)分权制衡学说:最高权力为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对外权属于国王。
4.意义。
(1)作为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学说的创始人,洛克的民主思想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产物。
(2)其分权理论后来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改造,发展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相对独立、彼此制约的政治理论,对18世纪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温馨提示:洛克认为国家存在着议会行使的立法权、国王行使的行政权和对外权三种权力,成为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学说的创始人。
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1.背景。
(1)18世纪初法国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之间矛盾尖锐。
(2)法国发生了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2.内容。
(1)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
(2)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以天赋人权理论为基础的“主权在民” 思想。
3.影响。
(1)成为人们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思想武器。
(2)转变为法国《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
(3)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根据。
温馨提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深刻阐述了以天赋人权为基础的人民主权思想,成为人民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
巴黎先贤祠
巴黎有两座著名的“坟”。一个是先贤祠,一个是荣军院(埋葬拿破仑)。先贤祠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大仲马、居里夫人、巴尔扎克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洛克、卢梭的主要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然状态”是一种平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切权利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利……不存在从属或受制关系。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政府的形式以最高权力,即立法权的隶属关系而定,既不可能设想由下级权力来命令上级,也不能设想除了最高权力以外谁能制定法律。所以,制定法律的权力归谁,这一点就决定国家是什么形式。
——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特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整理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洛克、卢梭的主要思想。
(2)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中得到的启示。
解析:解答第(1)问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提及平等、自由、法制、分权等思想。材料二中,找出主要的中心句“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解答第(2)问结合材料中两位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对后世的影响来回答。要做到言之有理,答之有据。
答案:(1)洛克:天赋人权;实行法治,保证人民自由;分权思想。卢梭: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契约论。
(2)启示:实现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民主政治需要不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树立民主和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
1.斯宾诺莎政治学说的基础是(A)
A.人性论
B.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C.社会契约论
D.主权在民
解析:斯宾诺莎从天赋人权出发,认为自我保存是人性的根本原则,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在追求生命安全的思想指导下,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国家,国家的目的在于保障人的生命和社会的安全。这充分体现了其思想的人性主义色彩。
2.斯宾诺莎说:“每个人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因此,如果强迫有不同思想的人只能按照最高当局的命令说话,就必然造成可悲的结果。”这表明他宣扬(A)
A.思想自由 B.言论自由
C.民主政体 D.信仰自由
解析:从材料中“每个人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可知,他宣扬思想自由。
3.(2015·奉贤区模拟)启蒙思想家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思想,与卢梭明显不同的是(A)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解析:B、C两项是卢梭的观点;D项是两者的共同观点。
4.英国民主思想家洛克的《政府论》(C)
A.为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铺平了道路
B.是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理论基础
C.为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行了最有力的辩护
D.是詹姆士一世思想理论的具体体现
解析:洛克的《政府论》发表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后,不可能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论基础,也不可能为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铺平道路。因此,A、B两项的叙述都是错误的。詹姆士一世提倡君主专制,洛克提倡民主,因此,D项的叙述也是错误的。
5.(2015·乐山模拟)“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主张这一原则的思想家是(A)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这就是社会契约的意思,这是卢梭的观点,故A项正确;伏尔泰的主要观点是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康德主张人非工具,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6.(2014·丰台区模拟)下图著作体现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的突出特征是(D)
A.打破宗教束缚,推动信仰自由
B.提倡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自由
C.打破神的崇拜,关注人的发展
D.反对封建专制,构建理性王国
解析:图中著作分别属于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的代表作,体现的是启蒙运动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构建理性王国的主张,故D项正确。A项是宗教改革,B项是文艺复兴,C项是智者学派的主张,皆不符合题意。
7.卢梭的民主思想是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思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受到它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有(B)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美国独立战争 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卢梭生活的时代之前,因此,卢梭的思想不可能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2015·邯郸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按照洛克的分权理论,国家政治权力应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其中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定期开会,通过法律,但议会不能干预法律的执行。行政权属于国王,国王指导法律的执行,否决议会法案,使议会不致夺取全部权力而破坏“公民的自然权利”。联盟权亦属国王,即由其处理宣战、媾和等外交事务。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克分权理论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解析: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信息“国家政治权力应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可知,洛克分权理论的特点之一是三权分立;根据材料信息“行政权属于国王”“联盟权亦属国王“可知,洛克分权理论的特点之二是限制和削弱但不抛弃王权;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对英国、对世界的影响两方面作答。
答案:特点:三权分立;限制和削弱但不抛弃王权。
影响: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基础;为法国启蒙思想家借鉴。
9.(2014·山东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为若拉·德·贝特莱的画作《革命的寓意》。画面顶部是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肖像,此外还有许多历史象征和革命符号(注:图中文字为引者标注)。此画完成于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最激进的时期。
请回答:
(1)法国大革命时期,哪些重要文献体现了画中所标注符号蕴含的革命精神?
(2)结合时代背景,判断画中的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还是卢梭,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问考查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以及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文献,依据图片中“自由”“平等”等信息不难回答。第(2)问解题关键注意材料中时间是“1794年”,这一时期法国大革命处于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卢梭的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比伏尔泰的主张更加激进,迎合了这一现实的需要。
答案:(1)文献:《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或《1793年宪法》。
(2)思想家:卢梭。理由: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中最激进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雅各宾派实行的是革命恐怖主义。卢梭提出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适应了雅各宾派专政的现实需要。
课件8张PPT。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第2课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课 标要 求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1.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等民主思想的共同之处
(1)产生的原因: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个人独裁,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统治的民主思想应运而生。
(2)思想主张。
①天赋人权。斯宾诺莎政治学说的基础是人性论;洛克认为人们生来就有生命、自由、财产等自然权利;卢梭则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这是自然赋予每一个人的权利。
②社会契约。斯宾诺莎认为,为追求生活的安全,人们通过契约建立国家;洛克则认为在议会集体意志约束下的君主政体是当今社会契约的最完美体现;卢梭的代表作品就是《社会契约论》。总之,在民主思想家们的眼中,人生来就有天赋之权利,为了保障人们的权利,大家通过社会契约的方式要建立一个理性的社会,在理性之下,人人安全,权利有所保障,突出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人本思想和法治观念。(3)影响: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等把“天赋人权”、“分权制衡”、“主权在民”等信条作为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则。这些思想的提出,对封建专制理论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同时也为民主政治的出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政治蓝图。2.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区别(1)民主思想和专制理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民主思想代表新兴的、进步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专制理论代表封建地主贵族和特权等级的利益和要求。
(2)民主思想认为,国家权力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主权在民;专制理论认为君主是国家的代表,他的权力来自上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3)民主思想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生而平等;专制理论主张由于出身和血统不同,他们的地位和权利不同,主张维护等级制度。
(4)民主思想主张法治,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事;专制理论认为君主权力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