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寓言四则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寓言四则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6 07:5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第30课
第 1课时 课题名称 寓言四则
时间 第 周 星期 课型 精读课 主备课人 刘 慧
目标 1.分析故事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重点 分析故事情节。 我的问题
难点 多角度概括寓意。
自主学习 相关链接【作家作品】 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一、课前预习1.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② 通过朗读,体会寓言中所蕴涵的道理。2.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庇护神( ) 较量( ) ( http: / / www.21cnjy.com ) 粘住( ) 爱慕虚荣( ) 饶头( ) 凯歌( ) 喇叭( )(2)寓言是以 的故事寄寓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启示。17世纪法国语言诗人拉 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 好比身体, 好比灵魂。二、自主学习 根据《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回答问题。(1)在问宙斯的雕像值多少钱时,赫耳墨斯应当是什么表情?你的根据是什么?(2)在问自己的雕像值多少钱时,赫耳墨斯以为雕像者会怎样回答?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根据《蚊子和狮子》回答问题(1)《蚊子和狮子》中蚊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寓言中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对蚊子的 、 、 描写来表现中心。
精讲互动 1.根据自主学习时产生的共同疑难点重点精讲。2.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达标训练 拓展延伸蜈蚣在野外遇见了垩(è,一种有毒的蛇),垩抬起头就跑。蜈蚣追它,转着圈儿围绕它。垩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就停下来张开嘴等着。蜈蚣缩起头,弯屈身体,然后像箭一样向垩冲去。钻进垩的喉咙里,吃了它的心和肠子,然后从它的尾部出来了。垩到死也不知道怎么死的。另一天,蜈蚣在灶上遇见了蜒蚰(yán’yóu 软体动物。形似蜗牛,无壳,有触角。),就想把它逮住。马陆(像蜈蚣,较小)告诉它说:“这东西虽小但是有毒,不能碰。”蜈蚣大为生气,说:“你欺负我太厉害啦!天下最毒的莫过于蛇,而最毒的蛇又莫过于垩。垩咬树木,树木就要枯萎;咬人,咬兽,人兽就死。垩毒的猛烈就像火一样,但是我钻进它的喉咙,吃了它的心,把它的肠胃当肉酱吃,喝醉了它的血,饱餐了它的油;三天后才醒过来,舒服极了。为何在乎寸把长的蠕动的东西呢!”于是,踮起脚走去侵犯蜒蚰。蜒蚰舒展着身体,把头上的两只角一伸一屈,吐着粘液等待着它。蜈蚣刚走到蜒蚰身边,就被粘住了,顿时翻倒在地,想抽身逃跑,谁知所有的脚和须全都粘断,不能动弹了。结果它呆呆地躺在那里,被一群蚂蚁吃掉了。1.这是一篇 (体裁),故事的主角是 。2.这篇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作业 1.抄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2.完成校本作业中的练习。
小结
第六单元 第30课
第 2课时 课题名称 寓言四则
时间 第 周 星期 课型 精读课 主备课人 刘 慧
目标 1.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2.分析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重点 分析故事情节。 我的问题
难点 多角度概括寓意。
自主学习 相关链接【作家作品】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一、课前预习1.预习内容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2.预习要求 重点字词翻译用铅笔写在课本上。二、自主学习1.检查预习:朗读课文2.小组合作,在预习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精讲互动 1.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2.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达标训练 孔子的弟子曾参,品德高尚,一贯讲信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诺言。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上去。他幼小的儿子哭闹着,要跟妈妈一起走。妻子哄骗他说:“你不要闹,妈妈从市上回来,就把家里的那头猪杀了给你吃。”妻子一回到家,曾参真的捉住那头猪要宰杀。妻子急忙阻拦:“这头猪正在长膘,杀了多可惜啊!”“你不是答应孩子,要杀掉它吗?”“唉,你怎么这样死脑筋!我不过哄哄孩子罢了,哪里真的要杀猪呐!”“不!”曾参坚决地说,“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年纪小,一切都学父母亲的样子。你如果欺骗了他,这不是教他养成欺骗的坏习惯吗?再说,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会再相信母亲的话了。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曾参终于坚持杀了那头猪,实现了妻子许下的诺言。1.曾参说:“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你认为正确的办法是什么?请大致按曾参这段话的格式把它表述出来。2.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个故事的寓意。3.请为这个故事拟个恰当的标题。教师寄语: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作业 完成校本作业中的练习。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