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一、单选题。
1. 用下列哪种方法,可最简捷的依次解决①~④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黑色(显性)豚鼠是否为纯合子;
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形叶和狭披针形叶的显隐性关系;
③不断提高抗病小麦纯合子的比例;
④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显性纯合子。
A.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B. 自交、测交、测交、自交
C. 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D. 测交、杂交、自交、自交
2. 如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操作及理论解释,下列选项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A 植株花进行套袋处理
B. 图乙揭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随 1、2 的分离,D、d 分别进入雌雄配子中
C. 图丙可以解释何测交后代两种性状比为 1:1
D. 孟德尔采用山柳菊做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是花小
3. 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B 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 左图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
D. 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
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②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试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
③一个基因型为 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种精子
④基因型为 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
⑤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A. 一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5. 豌豆花的位置分为叶腋和茎顶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T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 )
A. 7:6:3 B. 9:2:1
C. 7:2:1 D. 25:10:1
6. 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豌豆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三对不同性状,且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得到F1,让F1自交得到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1产生的雄配子共有27种 B. F2的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有18种
C. F2中AabbCc的个体占 D. F2中重组类型的个体占
7.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
B.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
C.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D. 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
8. 图1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1中数字所示的4个细胞都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
B. 图1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①③④
C. 图1中细胞④处于图2中的甲时期
D. 图1中的细胞②处于图2中的乙时期
9. 下图表示人的生殖和发育简要过程。图中A~F表示细胞(其中A、B、F分别表示爸爸、妈妈和男孩的细胞),①~④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基因组成为MmNn的A细胞或B细胞均可产生四种生殖细胞
B. 过程①②都是减数分裂过程,C和D中分别只有Y染色体和X染色体
C.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过程③,该过程可以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D细胞的体积大于C细胞,F细胞中的基因来自母亲的部分多于父亲
10. 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实验材料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以分别选甲、乙、丙、丁为材料来演绎分离定律的杂交实验
B. 甲、乙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地揭示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 丁个体DdYyrr测交子代一定会出现比例为1:1:1:1的四种表现型
D. 用丙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3:1:3:1
11. 某雄性生物(2n=8)基因型为 AaBb,A、B 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该生物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一个基因型为 Ab 的精子。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 分子数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 8 个
B. 甲时期细胞含有 1 条 X染色体、乙时期细胞中含有 2 条 X 染色体
C. 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b 或 aB
D. 若该生物与基因型为aabb 的雌性测交,子代分离比为 45:5:5:45,则该雄生物中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的比例为 1/5
12. 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果蝇的部分性状及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表所示,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相对性状 相关基因 基因所在染色体
灰体/黑檀体 E、e Ⅲ
灰体/黑体 B、b Ⅱ
长翅/残翅 Vg、vg Ⅱ
焦刚毛/直刚毛 A、a X染色体
红眼/白眼 W、w X染色体
A. 基因与性状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种性状只受一对基因控制
B. 红眼、白眼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 如果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BbVgvg 与 BbVgvg,则子代的表型比例为9∶3∶3∶1
D. 如果长翅白眼雄果蝇与残翅红眼雌果蝇杂交产生的子代均为长翅红眼,则亲代的基因型为VgVgX w Y、vgvgX W X W
13. 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为XY型。其叶型有缺刻型和正常型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植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实验1:缺刻型♀×正常型♂→子代雌株全为缺刻型,雄株全为缺刻型
实验2:正常型♀×缺刻型♂→子代雌株全为缺刻型,雄株全为正常型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B. 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 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D. 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正常型植株
14. 小家鼠的某1个基因发生突变,正常尾变成弯曲尾。现有一系列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第①组F1雄性个体与第③组亲本雌性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F2雌性弯曲尾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杂交 P F1
组合 雌 雄 雌 雄
① 弯曲尾 正常尾 1/2弯曲尾,1/2正常尾 1/2弯曲尾,1/2正常尾
② 弯曲尾 弯曲尾 全部弯曲尾 1/2弯曲尾,1/2正常尾
③ 弯曲尾 正常尾 4/5弯曲尾,1/5正常尾 4/5弯曲尾,1/5正常尾
注:F1中雌雄个体数相同
A. 4/7 B. 5/9 C. 5/18 D. 10/19
15. 如图是甲、乙两病患者家族系谱图,其中Ⅰ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 )
A. Ⅱ4、Ⅲ2、Ⅲ4一定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B. Ⅲ2、Ⅲ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C. Ⅰ代双亲生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D. 如果Ⅰ1和Ⅰ2的孩子足够多,那么患病孩子的基因型有5种
二、多选题。
16. 如图是某个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
B. 在卵巢中有可能同时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象
C. 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
D. 图Ⅰ的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图Ⅱ的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
17. 有一种名贵的兰花,花色有红色、蓝色两种,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现将亲代红花和蓝花进行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红花与蓝花的比例为27: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2中蓝花基因型有19种
B. 兰花花色遗传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C. 兰花花色遗传由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D. 若F1测交,则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蓝花=7:1
18.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细胞的基因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若不考虑互换与基因突变,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4种
C. 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
D. 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基因型为aabbdd的异性个体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
19. 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翅膀颜色受等位基因A/a控制,眼色受等位基因B/b控制,口器长短受等位基因R/r控制,以上三对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下图为研究者进行的两个杂交实验及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控制蝴蝶翅膀颜色和眼色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B. 杂交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是唯一确定的
C. 杂交组合二母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ZRW
D. 杂交组合二F 的表型及其比例(不考虑性别)可能为黄翅绿眼长口器:黄翅白眼长口器:黄翅绿眼短口器:黄翅白眼短口器=3:1:3:1
20. 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下图为某一患有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G、g表示)的家族系谱图,图中“A”、“B”、“AB”、“O”表示相关个体血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血型 基因型
A IAIA、IAi
B IBIB、IBi
AB IAIB
O ii
A. 红绿色盲和血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甲的基因型为IBiXGXg
C. 丁是AB型血且又是红绿色盲患者的概率为1/8
D. 若乙与丙再生了1个色觉正常男孩的概率是0
三、非选择题。
21. 图a表示某基因型为BbddXAXa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图b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细胞名称为________,已知1表示X染色体,则2和3表示________。
(2)产生图a细胞的这次减数分裂结束后,所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3)图a所示细胞的变化以及基因B与b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图b中的________时期。
A. 7~8,5~6 B. 4~7,3~4 C. 7~8,3~4 D. 8~9,5~6
(4)如果该动物进行测交,另一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应是图A~D中的( )。
A. B. C. D.
22.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当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否则为白色,回答下列问题:
(1)让纯合红花个体与白花(aabb)个体杂交,F1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F2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
(2)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基因M使花瓣成紫色,基因n纯合时抑制色素形成。
①基因型为AaBbMmnn个体花的颜色表现为___________。
②已知M/m、N/n不在A/a、B/b所在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为AABBMMnn、AABBmmNN、AABBmmnn的个体,假定不发生突变和交叉互换,请用以上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M/m和N/n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M/m、N/n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M/nu N/n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3.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某兴趣小组分别对果蝇眼色和体色的遗传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P 红眼(♀)×白眼(♂) 灰身(♀)×黑身(♂)
F1 红眼(♂、♀) 灰身(♂、♀)
F2 红眼:白眼 =3:1 灰身:黑身 =3:1
(1)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与黑身白眼果蝇(♂)杂交,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预期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____种,表现型有____种(不考虑雌、雄性别);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灰身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
(2)现有纯种果蝇长翅和残翅雌雄个体若干,如何通过只做一代杂交实验判断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H、h)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判断依据及相应结论。(不要求判断显、隐性,不要求写出子代具体表现型)
I.实验思路:____。
II.判断依据及结论:
①如果____,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h)位于常染色体;
②如果____,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h)位于X染色体。
24. 如图为甲病(A﹣a)和乙病(D﹣d)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回答.
(1)据图分析,乙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____。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已知Ⅲ﹣1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Ⅱ﹣8,则可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此时Ⅱ﹣6的基因型为____。
(3)根据(2)已经确定的乙病遗传方式,仅考虑甲乙两病基因,Ⅲ﹣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另外检查发现Ⅱ﹣7和Ⅲ﹣13又都患有红绿色盲(B﹣b),已知Ⅱ﹣7和Ⅱ﹣8生育乙病色盲都患的概率为10%。
(4)若仅考虑乙病基因和色盲基因,下面能正确表示Ⅱ﹣8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图是____。
A. B.
C. D.
(5)若仅考虑乙病和色盲,Ⅱ﹣7和Ⅱ﹣8再生育只患色盲男孩的概率是____。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一、单选题。
1. 用下列哪种方法,可最简捷的依次解决①~④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黑色(显性)豚鼠是否为纯合子;
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形叶和狭披针形叶的显隐性关系;
③不断提高抗病小麦纯合子的比例;
④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显性纯合子。
A.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B. 自交、测交、测交、自交
C. 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D. 测交、杂交、自交、自交
【答案】D
【解析】
【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①用测交法可鉴别一只黑色(显性)豚鼠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如果后代只有显性个体,则黑色(显性)豚鼠很可能是纯合子;如果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黑色(显性)豚鼠为杂合子;
②用杂交法可以区别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后代数量多且只表现一种性状时,则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③用自交法可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因为杂合子自交后代能出现显性纯合子,通过淘汰隐性个体可逐渐提高抗病纯合子的比例;
④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子可以用杂交法或自交法,但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法。
所以应采取的方法分别是测交、杂交、自交、自交,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如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操作及理论解释,下列选项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A 植株花进行套袋处理
B. 图乙揭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随 1、2 的分离,D、d 分别进入雌雄配子中
C. 图丙可以解释为何测交后代两种性状比为 1:1
D. 孟德尔采用山柳菊做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是花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①表示去雄,②表示人工异花授粉。分析图乙:等位基因D和d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析图丙:图示为测交实验。
【详解】A、豌豆为自花闭花授粉,图甲①过程为去雄,要在花粉成熟前去雄,②过程为人工授粉,要在花粉成熟后进行,因此这两个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母本套袋处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A正确;
B、图乙揭示的是D、d这对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1和2)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遗传给后代,这里产生的含D和d的配子是同一性别的配子,B错误;
C、图丙为测交实验遗传图谱,可以解释为何测交后代两种性状比为1∶1,C正确;
D、孟德尔采用山柳菊做实验失败的原因是其自然状态下很难是纯种,花小等,D正确。
故选B。
3. 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B. 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 左图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
D. 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图为Aa的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AA:Aa:aa=1:2:1;右图为AaBb的自交,后代分离比是A_B_:A_bb:aaB_:aabb=9:3:3:1。①②④⑤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③⑥为受精作用。
【详解】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图中的④⑤,A错误;
B、③⑥表示受精作用,B错误;
C、左图中子代Aa占1/2的原因有:过程①②Aa产生了数量相等的两种雌(或雄)配子;③过程雌雄配子受精作用的随机性;后代中3种基因型的后代存活率相等,C正确;
D、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占整个子代的比例为1/16,aaBb的个体占整个子代的比例为2/16,所以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3,D错误。
故选C。
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②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试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
③一个基因型为 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种精子
④基因型为 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
⑤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A. 一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在“性状模拟分离比”实验中,两个桶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两个桶内彩球分别表示雌配子、雌配子,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的彩球代表一对等位基因,因此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但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可能是正常的杂合子,或一个是正常杂合子和一个是白化病,①错误;
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表示雌雄生殖器官,由于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因此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②错误;
③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不考虑变异,则由于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形成2种类型、4个精子,③错误;
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中Y与y的比均约为1∶1,但雌雄配子数量比不等于1∶1,一般是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④错误;
⑤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则成单存在,并非配子中只有一个基因,⑤错误;
⑥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⑥正确。
综上,⑥正确,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 豌豆花的位置分为叶腋和茎顶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T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 )
A. 7:6:3 B. 9:2:1
C. 7:2:1 D. 25:10:1
【答案】B
【解析】
【分析】豌豆与其它植物不同,自然状态下均进行自交,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种植的豌豆群体中,遗传因子组成为TT和Tt的个体分别占2/3、1/3。在自然状态下,所得子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TT、Tt、tt的个体数量之比为(2/3TT+1/3×1/4TT):(1/3×2/4Tt):(1/3×1/4tt)=9:2:1,B正确。
故选B。
6. 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豌豆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三对不同性状,且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得到F1,让F1自交得到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1产生的雄配子共有27种 B. F2的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有18种
C. F2中AabbCc的个体占 D. F2中重组类型的个体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分析2对以上基因的自由组合问题,一般用分解组合法:①先分解,求出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情况;②再组合得出题目需要的答案。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AaBbCc),让F1自交得到F2。①先分解:Aa自交,子代有3种基因型(AA:Aa:aa=1:2:1),2种表现型(A-:aa=3:1);Bb自交,子代有3种基因型(BB:bb:bb=1:2:1),2种表现型(B-:bb=3:1);Cc自交,子代有3种基因型(CC:Cc:cc=1:2:1),2种表现型(C-:cc=3:1)。②再组合求解。
【详解】A、F1(AaBbCc)产生的雄配子共有23=8种,A错误;
B、F2的表现型有2×2×2=8种,基因型有3×3×3=27种,B错误;
C、F2中AabbCc的个体占 1/2×1/4×1/2=1/16,C正确;
D、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叫重组型,与亲本相同的叫亲本型。F2中亲本类型的个体占3/4×1/4×3/4+1/4×3/4×1/4=12/64,F2中重组类型的个体,占1- 12/64=52/64,D错误。
故选C。
7.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
B.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
C.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D. 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三对相对性状中可通过花粉鉴定的相对性状是非糯性(A)和糯性(a)、花粉粒长形(D)和圆形(d),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需得到基因型为Aa或Dd的植株,A错误;
B、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得到基因型为AaDd的植株,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代为AATtDd,B错误;
C、①×④→F1(AaTtdd),F1连续自交即可得到糯性抗病优良品种(aaTT),C正确;
D、②×④→F1(AattDd),其产生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A(蓝):a(棕色)=1:1,D错误。
故选C。
8. 图1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1中数字所示的4个细胞都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
B. 图1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①③④
C. 图1中细胞④处于图2中的甲时期
D. 图1中的细胞②处于图2中的乙时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1、根据题图可知,图一:图1中的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2、图二:甲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分别是 4、8、8,对应图一中的①④,乙染色体、DNA分子数目分别是4、4无染色单体,对应图一中的②,丙染色体、DNA分子数目分别是2、2。
【详解】A、图1中的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项错误;
B、图1中数字标注的几个细胞中,除细胞②无姐妹染色单体外,其他三个细胞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B项正确;
C、图1中细胞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核DNA分子,所以对应图2中的甲时期,C项正确;
D、图1中的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4条染色体和4个核DNA分子,且无染色单体,所以对应图2中的乙时期,D项正确。
故选 A。
9. 下图表示人的生殖和发育简要过程。图中A~F表示细胞(其中A、B、F分别表示爸爸、妈妈和男孩的细胞),①~④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基因组成为MmNn的A细胞或B细胞均可产生四种生殖细胞
B. 过程①②都是减数分裂过程,C和D中分别只有Y染色体和X染色体
C.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过程③,该过程可以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D细胞的体积大于C细胞,F细胞中的基因来自母亲的部分多于父亲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详解】A、一个基因组成为MmNn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A错误;
B、C是精子,D是卵细胞,二者均含有常染色体,精子含有X或Y染色体,B错误;
C、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①②)中,C错误;
D、卵细胞的体积大于精子,F细胞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在受精卵中细胞核基因各有一半来自母亲和父亲,但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母亲,所以F细胞中的基因来自母亲的部分多于父亲,D正确。
故选D。
10. 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实验材料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以分别选甲、乙、丙、丁为材料来演绎分离定律的杂交实验
B. 甲、乙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地揭示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 丁个体DdYyrr测交子代一定会出现比例为1:1:1:1的四种表现型
D. 用丙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3:1:3:1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验证基因分离定律或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用测交方法证明F1能产生2种或4种比例相同的配子。
【详解】A、基因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规律,因此可用可以分别选甲、乙、丙、丁为材料来演绎分离定律的杂交实验,A正确;
B、甲基因型为Yyrr、乙基因型为YYRr,都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只能揭示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
C、丁个体DdYyrr测交,由于有两对基因连锁,所以相当于1对杂合子测交,子代会出现2种表现型,比例为1:1,C错误;
D、丙的基因型为ddYyRr,相当于两对基因杂合,且杂合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所以丙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D错误。
故选A。
【点睛】验证基因分离定律或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设计思路: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或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如果遵循基因分离定律,F1可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如果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可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因此,方法1.测交法: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若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该性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自交法:若F1自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则该性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11. 某雄性生物(2n=8)基因型为 AaBb,A、B 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该生物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一个基因型为 Ab 的精子。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 分子数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时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均为 8 个
B. 甲时期细胞含有 1 条 X染色体、乙时期细胞中含有 2 条 X 染色体
C. 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b 或 aB
D. 若该生物与基因型为aabb 的雌性测交,子代分离比为 45:5:5:45,则该雄生物中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的比例为 1/5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l,无染色单体,A错误;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G1期,则乙时期细胞中含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B错误;
C、产生该精子时,若是A、a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互换,则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若是B、b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互换,则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综合两种情况,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或AB,C错误;
D、根据题意“若该雄果蝇与基因型为aabb的雌果蝇测交,子代分离比为45:5:5:45”可知,该雄果蝇产生的重组配子Ab的概率=5/(45+5+5+45)=1/20,假设该雄果蝇中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的比例为x,则1/4x=1/20,x=1/5,D正确。
故选D。
12. 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果蝇的部分性状及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表所示,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相对性状 相关基因 基因所在染色体
灰体/黑檀体 E、e Ⅲ
灰体/黑体 B、b Ⅱ
长翅/残翅 Vg、vg Ⅱ
焦刚毛/直刚毛 A、a X染色体
红眼/白眼 W、w X染色体
A. 基因与性状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种性状只受一对基因控制
B. 红眼、白眼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 如果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BbVgvg 与 BbVgvg,则子代的表型比例为9∶3∶3∶1
D. 如果长翅白眼雄果蝇与残翅红眼雌果蝇杂交产生的子代均为长翅红眼,则亲代的基因型为VgVgX w Y、vgvgX W X W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多数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性状。
【详解】A、E(e)、B(b)都与灰体相关,一种性状可以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A 错误;
B、红眼、白眼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
C、B(b)与 Vg(vg)基因属于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BbVgvg 与 BbVgvg交配,子代的表型比例不是9∶3∶3∶1,C 错误;
D、长翅白眼雄果蝇与残翅红眼雌果蝇杂交产生的子代均为长翅红眼,则长翅为显性,红眼为显性,推测亲代的基因型为 VgVgXwY、 vgvgXWXW,D 正确。
故选D。
【点睛】
13. 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为XY型。其叶型有缺刻型和正常型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植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实验1:缺刻型♀×正常型♂→子代雌株全为缺刻型,雄株全为缺刻型
实验2:正常型♀×缺刻型♂→子代雌株全为缺刻型,雄株全为正常型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B. 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 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D. 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正常型植株
【答案】C
【解析】
【分析】实验1:缺刻型♀×正常型♂杂交,子代均为宽卵型,说明宽卵型对倒卵型为显性性状;
实验2: 纯种的正常型♀×缺刻型♂杂交,子代雌株与父本相同,全为缺刻型,雄株与母本相同,全为正常型,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缺刻型对正常型为显性性状,
【详解】A、根据分析若设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实验1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雌雄株的基因型依次为XBXb、XBY,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雌雄株的基因型依次为XBXb、XbY,即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A正确;
BC、实验2: 纯种的正常型♀×缺刻型♂杂交,子代雌株与父本相同,全为缺刻型,雄株与母本相同,全为正常型,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缺刻型对正常型为显性性状,B正确,C错误;
D、实验1子代雌(XBXb)雄(XBY)杂交的后代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XBXb,不会出现雌性正常型植株,D正确。
故选C。
14. 小家鼠的某1个基因发生突变,正常尾变成弯曲尾。现有一系列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第①组F1雄性个体与第③组亲本雌性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F2雌性弯曲尾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杂交 P F1
组合 雌 雄 雌 雄
① 弯曲尾 正常尾 1/2弯曲尾,1/2正常尾 1/2弯曲尾,1/2正常尾
② 弯曲尾 弯曲尾 全部弯曲尾 1/2弯曲尾,1/2正常尾
③ 弯曲尾 正常尾 4/5弯曲尾,1/5正常尾 4/5弯曲尾,1/5正常尾
注:F1中雌雄个体数相同
A. 4/7 B. 5/9 C. 5/18 D. 10/19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由第②组中弯曲尾与弯曲尾杂交,F1雌雄个体表现不同,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又由F1中雌性全为弯曲尾,雄性中弯曲尾∶正常尾=1∶1,可推测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弯曲尾对正常尾为显性,该小家鼠发生的突变类型为显性突变。设相关基因为A、a,则正常尾个体的基因型为XaY、XaXa,弯曲尾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据此分析。
【详解】依据以上分析,由第①组中弯曲尾与正常尾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为弯曲尾∶正常尾=1∶1,可推测第①组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则产生的F1中雄性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XAY:XaY=1∶1;第③组中弯曲尾与正常尾(XaY)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为弯曲尾∶正常尾=4∶1,由于亲本雄性正常尾(XaY)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a∶Y=1∶1,根据F1比例可推得亲本雌性弯曲尾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A∶Xa=4∶1。
若第①组F1雄性个体与第③组亲本雌性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已知第①组F1雄性个体中XAY:XaY=1∶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A∶Xa∶Y=1∶1∶2,而第③组亲本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A∶Xa=4∶1,则F2中雌性弯曲尾(XAXA、XAXa)个体所占比例为1/4×4/5+1/4×1/5+1/4×4/5=9/20,F2中雌性弯曲尾杂合子(XAXa)所占比例为1/4×1/5+1/4×4/5=5/20,综上,F2雌性弯曲尾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5/20÷9/20=5/9。因此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 如图是甲、乙两病患者家族系谱图,其中Ⅰ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 )
A. Ⅱ4、Ⅲ2、Ⅲ4一定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B. Ⅲ2、Ⅲ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C. Ⅰ代双亲生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D. 如果Ⅰ1和Ⅰ2的孩子足够多,那么患病孩子的基因型有5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系谱图:Ⅰ1号和Ⅰ2号均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个患甲病的女儿(Ⅱ3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号和Ⅰ2号均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个患乙病的儿子(Ⅱ2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其中Ⅰ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
【详解】A、Ⅰ1号和Ⅰ2号均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个患乙病的儿子(Ⅱ2号),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其中Ⅰ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可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4、Ⅲ2、Ⅲ4不患乙病,就一定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A正确;
B、Ⅰ1号和Ⅰ2号均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个患甲病的女儿(Ⅱ3号),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4表现型正常,其母亲患甲病,Ⅲ4的基因型为AaXBY,Ⅲ1患甲病,故Ⅱ1、Ⅱ2都是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Ⅲ2表现型正常,Ⅲ2的基因型为AaXBY的概率是 2/3,故Ⅲ2、Ⅲ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2/3,B正确;
C、根据Ⅱ2患乙病,Ⅱ3患甲病,可知Ⅰ1号基因型为AaXBY,Ⅰ2号基因型为AaXBXb,Ⅰ1号和Ⅰ2号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4,患乙病的概率为1/4,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1/4×1/4= 1/16,C正确;
D、若Ⅰ1和Ⅰ2的孩子足够多,那么患病孩子的基因型有:aaXBY、AAXbY、AaXbY、aaXbY、aaXBXB、aaXBXb,共6 种,D错误。
故选D。
二、多选题。
16. 如图是某个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
B. 在卵巢中有可能同时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象
C. 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
D. 图Ⅰ的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图Ⅱ的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分析图Ⅰ: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中1、4染色体大小相同,而2、3染色体大小不同,所以该动物为雄性个体。
分析图Ⅱ: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基因也应是B,但如果发生互换,则可能是b,A正确;
B、该生物的性染色体是XY,属于雄性个体,在精巢中既有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减数分裂的细胞,所以可能同时存在图Ⅰ(有丝分裂后期)、图Ⅱ(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两种分裂图像,B错误;
C、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3和7表示两个X染色体,其余均为常染色体,即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此图表示有丝分裂,C错误;
D、图Ⅰ的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图Ⅱ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存在四分体,D错误。
故选BCD。
17. 有一种名贵的兰花,花色有红色、蓝色两种,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现将亲代红花和蓝花进行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红花与蓝花的比例为27: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2中蓝花基因型有19种
B. 兰花花色遗传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C. 兰花花色遗传由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D. 若F1测交,则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蓝花=7:1
【答案】AC
【解析】
【分析】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题意分析,由亲代红花和蓝花进行杂交,F1均为红花可知,红花对蓝花为显性,F1自交,产生的F2中红花与蓝花的比例为27:37,即红花比例为27/64=(3/4)3,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三显类型表现为红花,且基因型种类为2×2×2=8种,其他类型为蓝花,基因型种类为27-8=19种。
【详解】ABC、题意分析,由亲代红花和蓝花进行杂交,F1均为红花可知,红花对蓝花为显性,F1自交,产生的F2中红花与蓝花的比例为27:37,即红花比例为27/64=(3/4)3,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三显类型表现为红花,且基因型种类为2×2×2=8种,其他类型为蓝花,基因型种类为27-8=19种,AC正确,B错误;
D、利用A/a、B/b、C/c表示相关基因,结A选项的分析,F1的基因型为AaBbCc,若F1测交,即与aabbcc杂交,则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蓝花=1:7,D错误。
故选AC。
18.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细胞的基因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若不考虑互换与基因突变,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4种
C. 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
D. 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基因型为aabbdd的异性个体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
【答案】C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和题图可知:昆虫长翅、残翅基因与直翅、弯翅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而有刺刚毛、无刺刚毛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控制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通常情况下(即不发生互换和突变),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4个精细胞,B错误;
C、有丝分裂不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因此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包含所有的基因,即包括A、a、b、b、D、d,C正确;
D、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采用测交和自交的方式都可以,若采用测交,则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异性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D正确。
故选CD。
19. 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翅膀颜色受等位基因A/a控制,眼色受等位基因B/b控制,口器长短受等位基因R/r控制,以上三对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下图为研究者进行的两个杂交实验及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控制蝴蝶翅膀颜色和眼色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B. 杂交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是唯一确定的
C. 杂交组合二母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ZRW
D. 杂交组合二F 的表型及其比例(不考虑性别)可能为黄翅绿眼长口器:黄翅白眼长口器:黄翅绿眼短口器:黄翅白眼短口器=3:1:3:1
【答案】CD
【解析】
【分析】杂交组合一中,亲本中的紫翅和黄翅杂交后代都是紫翅,说明紫翅对黄翅为显性,白眼和绿眼杂交后代都是绿眼,说明绿眼对白眼为显性。F1中的紫翅绿眼相互交配,后代无论雌雄都是9:3:3:1的比例,说明控制翅膀颜色的基因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组合二,长口器和短口器杂交,后代中雄性都是短口器,雌性都是长口器,说明控制口器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详解】A、杂交组合一中,亲本中的紫翅和黄翅杂交后代都是紫翅,说明紫翅对黄翅为显性,白眼和绿眼杂交后代都是绿眼,说明绿眼对白眼为显性。F1中的紫翅绿眼相互交配,后代是9:3:3:1的比例,但未告知雌雄的情况,因此控制翅膀颜色的基因和控制眼色的基因可能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其中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另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但两种情况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杂交组合二,长口器和短口器杂交,后代中雄性都是短口器,雌性都是长口器,说明控制口器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长口器为显性性状,由于控制蝴蝶翅膀颜色和眼色的基因可能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其中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另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杂交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不是是唯一,B错误;
C、控制口器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长口器为显性性状,若控制蝴蝶翅膀颜色和眼色的基因可能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紫翅为显性性状,绿眼为显性性状。则杂交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ZrZr(父本)、aaBBZRW(母本),F1的基因型为aaBbZRZr、aaBbZrW,C正确;
D、若控制蝴蝶翅膀颜色和眼色的基因可能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ZrZr、aaBBZRW,F1的基因型为aaBbZRZr、aaBbZrW,F1相互交配,其中aaBb后代的表现型为黄翅绿眼:黄翅白眼=3:1,ZRZr与ZrW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RZr:ZrZr:ZRW:ZrW=1:1:1:1,表现型为短口器:长口器=1:1,三对性状综合起来的表现型比例为黄翅绿眼长口器:黄翅白眼长口器:黄翅绿眼短口器:黄翅白眼短口器=3:1:3:1,D正确。
故选CD。
20. 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下图为某一患有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G、g表示)的家族系谱图,图中“A”、“B”、“AB”、“O”表示相关个体血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血型 基因型
A IAIA、IAi
B IBIB、IBi
AB IAIB
O ii
A. 红绿色盲和血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甲的基因型为IBiXGXg
C. 丁是AB型血且又是红绿色盲患者的概率为1/8
D. 若乙与丙再生了1个色觉正常男孩的概率是0
【答案】ABC
【解析】
【分析】1、血型是由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的,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其中A型的基因型为IAIA或IAi,B型的基因型为IBIB或IBi,AB型的基因型为IAIB,O型的基因型为ii。
2、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有:①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是患者。
【详解】A、决定血型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而决定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红绿色盲和血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由于甲正常,其女儿是O型血且为红绿色盲(基因型为iiXgXg),其丈夫是A型血红绿色盲(基因型为IAiXgY),儿子是B型血,所以甲的基因型为IBiXGXg,B正确;
C、甲的基因型为IBiXGXg,其丈夫基因型为IAiXgY,丙基因型为IBiXGY。乙、丙的女儿为AB型血,因此乙为A型血,乙的父亲为O型血,因此乙的血型为IAi。因为乙、丙有患病儿子,因此乙中定有Xg,因为乙的父母正常,但有患病的儿子,说明乙的母亲为XGXg,父亲为XGY,因此乙的基因型为IAiXGXg,因此丁是AB型血且又是红绿色盲患者的概率为1/4×1/2=1/8,C正确;
D、乙(XGXg)与丙(XGY)再生1个色觉正常男孩(XGY)的概率为1/2×1/2=1/4,D错误。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
21. 图a表示某基因型为BbddXAXa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图b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细胞名称为________,已知1表示X染色体,则2和3表示________。
(2)产生图a细胞的这次减数分裂结束后,所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3)图a所示细胞的变化以及基因B与b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图b中的________时期。
A. 7~8,5~6 B. 4~7,3~4 C. 7~8,3~4 D. 8~9,5~6
(4)如果该动物进行测交,另一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应是图A~D中的( )。
A. B. C. D.
【答案】(1) ①. 第一极体(极体) ②. 常染色体
(2)bdXA (3)C (4)A
【解析】
【分析】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b中0~5时期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阶段,5~9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7~8时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该生物为雌性动物,图a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第一)极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若1表示X染色体,则2和3叫做常染色体。
【小问2详解】
该生物的基因型为BbddXAXa,由于图a细胞为第一极体,移向一极的基因组成为BdXa,说明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bbddXAXA,分裂后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bdXA。
【小问3详解】
图a细胞中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对应于图b中的7~8时期;等位基因B与b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b中的3~4时期。因此,C正确,A、B、D错误。
【小问4详解】
该个体为雌性动物,且a细胞中的1为X染色体,即基因A和a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该生物的基因型为BbddXAXa,与该生物进行测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应bbddXaY,对应图A~D中的A。
22.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当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否则为白色,回答下列问题:
(1)让纯合红花个体与白花(aabb)个体杂交,F1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F2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
(2)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基因M使花瓣成紫色,基因n纯合时抑制色素形成。
①基因型为AaBbMmnn个体花的颜色表现为___________。
②已知M/m、N/n不在A/a、B/b所在的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为AABBMMnn、AABBmmNN、AABBmmnn的个体,假定不发生突变和交叉互换,请用以上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M/m和N/n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M/m、N/n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M/nu N/n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①. 红色:白色=9:7 ②. 3/7 ③. 白色 ④. 选取AABBMMnn和AABBmmNN个体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选取AABBMMnn和AABBmmNN个体杂交获得F1,F1与AABBmmnn杂交得到F2) ⑤. 若F2紫色:红色:白色=2:1:1(若F2红色:白色=1:1) ⑥. 若F2紫色:红色:白色-9:3:4(若F2紫色:红色:白色=1:1: 2)
【解析】
【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可以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关系。如果是第一种类型,则可以产生雌雄配子各四种,其基因型为MN、Mn、mN、mn,用棋盘法即可算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是第二种类型,则可以产生雌雄配子各两种,其基因型为MN和mn或Mn和mN,用棋盘法即可算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详解】(1)纯合红花(AABB)与白花(aabb)杂交,产生F1,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红)∶A_bb(白)∶aaB_(白)∶aabb(白)=9∶3∶3∶1,因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9∶7,白花纯合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各占1/16,因此F2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1/16+1/16+1/16)/(7/16)=3/7。
(2)①基因n纯合时抑制色素形成,因此基因型为 AaBbMmnn个体花的颜色表现为白色。②若要确定M/m和M/n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应首先培育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故选取 AABBMMnn和 AABBmmNN个体杂交获得F1,F1自交或测交(与AABBmmnn杂交)得F2,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情况下F2的表现型即可,若F2紫色∶红色∶白色=2∶1∶1(F2红色∶白色=1∶1)则说明M /m、N/n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2紫色∶红色∶白色=9∶3∶4(F2紫色∶红色∶白色=1∶1∶2),说明M/m、N/n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基因自由组合的特例等知识,能结合题中所给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23.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某兴趣小组分别对果蝇眼色和体色的遗传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P 红眼(♀)×白眼(♂) 灰身(♀)×黑身(♂)
F1 红眼(♂、♀) 灰身(♂、♀)
F2 红眼:白眼 =3:1 灰身:黑身 =3:1
(1)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与黑身白眼果蝇(♂)杂交,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预期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____种,表现型有____种(不考虑雌、雄性别);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灰身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
(2)现有纯种果蝇长翅和残翅雌雄个体若干,如何通过只做一代杂交实验判断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H、h)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判断依据及相应结论。(不要求判断显、隐性,不要求写出子代具体表现型)
I.实验思路:____。
II.判断依据及结论:
①如果____,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h)位于常染色体;
②如果____,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h)位于X染色体。
【答案】(1) ①. 12 ②. 4##四 ③. 1/8 ④. 1/6
(2) ①. 选用长翅和残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正反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②. 正反交的子代表现型相同 ③. 正反交的子代表现型不同
【解析】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小问1详解】
分析表格: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F1全为灰身,灰身对黑身是显性,亲代果蝇基因型均为Aa;红眼和白眼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F1全为红眼,红眼对白眼是显性,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AAXBXB与黑身白眼果蝇(♂)aaXbY杂交,F1基因型为AaXBXb、AaXBY,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3×4=12种,不考虑雌、雄性别,表现型有2×2=4种;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aaXbY的概率=1/4×1/2=1/8;灰身红眼雌果蝇中1/3AA,2/3Aa,1/2XBXB ,1/2XBXb,故纯合子AAXBXB比例=1/3×1/2=1/6。
【小问2详解】
I.分析题意,要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判断控制长翅和残翅这对性状的基因(H、h)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应该采用正反交实验,即选用长翅和残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正反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II.判断依据及结论:
①如果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h)位于常染色体,则正交:P:HH长翅♀×hh残翅♂→F1:Hh长翅,反交:P:hh残翅♀×HH长翅♂→F1:Hh长翅。同理:假设残翅为显性,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两组杂交结果均是残翅,正反交的子代表现型相同。
②假设长翅为显性,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其分析如下:正交:P:XHXH长翅♀×XhY残翅♂→F1:XHXh长翅♀,XHY长翅♂;反交:P:XhXh残翅♀×XHY长翅♂→F1:XHXh长翅♀,XhY残翅♂。如果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h)位于X染色体,则正反交的子代表现型不同。
24. 如图为甲病(A﹣a)和乙病(D﹣d)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回答.
(1)据图分析,乙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____。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已知Ⅲ﹣1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Ⅱ﹣8,则可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此时Ⅱ﹣6的基因型为____。
(3)根据(2)已经确定的乙病遗传方式,仅考虑甲乙两病基因,Ⅲ﹣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另外检查发现Ⅱ﹣7和Ⅲ﹣13又都患有红绿色盲(B﹣b),已知Ⅱ﹣7和Ⅱ﹣8生育乙病色盲都患的概率为10%。
(4)若仅考虑乙病基因和色盲基因,下面能正确表示Ⅱ﹣8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图是____。
A. B.
C. D.
(5)若仅考虑乙病和色盲,Ⅱ﹣7和Ⅱ﹣8再生育只患色盲男孩的概率是____。
【答案】(1)BD (2) 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②. aaXDY
(3)1/4 (4)D
(5)20%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3号和4号个体患甲病,而其女儿9号正常,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1号和2号个体正常,而其儿子7号有病,说明是隐性遗传病。
【小问1详解】
分析系谱图:1号和2号个体正常,而其儿子7号有病,说明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故选BD。
【小问2详解】
已知Ⅲ﹣1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Ⅱ﹣8,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和4号个体患甲病,而其女儿9号正常,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6正常,故其基因型为aaXDY。
【小问3详解】
仅考虑甲乙两病基因,则3号的基因型为AaXDY,4号的基因型为AaXDXd或AaXDXD,4号的基因型有两种情况,前一种基因型为XDXD的概率是1/4,后一种基因型为XDXD的概率是1/2,两者相加为3/4;则Ⅲ﹣10是纯合体的概率(AAXDXD)是1/3×3/4=1/4。
【小问4详解】
由于乙病和色盲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又已知Ⅱ﹣7和Ⅱ﹣8生育乙病色盲都患的概率为10%,说明乙病和色盲基因连锁,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互换,所以Bd连锁,bD连锁,故选D。
【小问5详解】
已知Ⅱ﹣7和Ⅱ﹣8生育乙病色盲都患的概率为10%,Bd连锁,bD连锁,若仅考虑乙病和色盲,Ⅱ﹣7和Ⅱ﹣8再生育只患色盲男孩的概率是(1﹣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