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6 09:0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第25课
第 1 课时 课题名称 河中石兽
时间 第 周 星期 课型 略读课 主备课人 刘 慧
目标 朗读课文,扫清文中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培养阅读浅近的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 扫清文中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我的问题
难点 积累文言实词,培养阅读浅近的文言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1.走进作者: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2.【纪昀轶闻】 纪昀,他身子很是肥硕,生平最畏暑热;做总裁时,在馆内校书,适值盛夏,炎酷异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辫,危坐观书。巧逢乾隆帝踱入馆门,他不及披衣,忙钻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馆中人一齐遵旨。乾隆帝便踱到纪昀座旁,静悄悄的坐着。纪昀伏了许久,汗流浃背,未免焦躁起来,听听馆中人寂静无声,就展开了帷,伸首问众人道:“老头子已去么?”语方脱口,转眼一瞧,座旁正坐着这位首出当阳的乾隆帝,这一惊正是不小。向着他道:“纪昀不得无礼。”纪昀此时只得出来穿好了衣,俯伏请罪。乾隆帝道:“别的罪总可原谅,你何故叫我老头子?有说可生,无说即死。”众人听见这句上谕,都为纪昀捏一把汗。谁知纪昀却不慌不忙,从容奏道:“老头子三字,乃京中人对着皇帝的统称,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详奏。皇帝称万岁,岂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称子。这‘老头子’三字,从此流传了。”聪明绝顶。乾隆帝拈须笑悦。
二、自主学习1.组内成员轮流诵读课文 2.小组内试着对照书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把解释不出来的词写下来,小组讨论解决。3.试着翻译全文,把翻译不清楚的句子写下来,全班讨论。
精讲互动 古今异义并:古义: 今义:是:古义: 今义:阅:古义: 今义:盖:古义: 今义:但:古义: 今义:一词多义: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西蜀之去南海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为其来也词类活用:棹 通假字:“颠”通, 意思为: “鈀”通 意思为: 文言句式:省略句一讲学家设帐寺中求之地中
达标训练 1.本文选自 ,作者      , 是    人(时代)。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棹小舟(  )曳铁钯(  )湮(  )啮( )溯流(  )臆断(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 曳: )⑶湮于沙上(湮: )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 )4.翻译下列句子。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作业 完成校本作业中的内容。
小结
第五单元 第25课
第 2 课时 课题名称 河中石兽
时间 第 周 星期 课型 略读课 主备课人 刘 慧
目标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学习古文,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重点 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我的问题
难点 学习古文,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自主学习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复习文言文加点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释。二、自主学习 1. 朗读课文,说说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 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小组讨论完成,在书上进行勾画。)
精讲互动 1.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2.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3.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达标训练 1.“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是什么意思?2.“然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此臆断欤?”这句话给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作业 完成校本作业中的内容。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