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8 08:25:01

文档简介

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满分:100分;时长: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一、选择题,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
D.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 下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 A→B→C B. C→B→A C. C→A→B D. B→A→C
在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促进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设立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据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地理位置③矿产资源④人口数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4. 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优化产业结构 B. 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C. 缓解人口就业压力 D. 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5. 相较于深圳,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是( )
A. 经济水平 B. 发展历史 C. 地理位置 D. 交通运输
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依据材料可知,与嘉峪关能够发展成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的关联性最小的因素是( )
A. 自然资源 B. 政策 C. 市场 D. 生态环境
7. 该市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合理的发展方向是( )
A. 发展绿色农业 B. 发展机械制造工业
C. 发展食品加工工业 D. 发展医疗设备制造业
《2019年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任务》中首次提出“收缩型城市”概念,明确要求收缩型城市要“瘦身强体”,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是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湿地、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却出现了城市收缩的现象。下面左图示意双鸭山市2006~2015年生产总值和人口总量变化,右图示意双鸭山市2006~2015年人口变化。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 造成双鸭山市城市收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资源密集型产业衰落 B. 交通不便居民外迁
C. 大城市虹吸作用增强 D. 城市发展空间受限
9. 双鸭山市实现“瘦身强体”的措施是( )
①资源管控,生态治理②设施优化,扩大城区
③环境改善,吸引人口④产业升级,打造特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非洲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具有从典型的热带草原向撒哈拉沙漠过渡的地理特点,年降水量从北向南约为200至600毫米。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传统的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不合理利用水资源;④过度樵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 要想根治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的趋势,需要
A. 增加区域降水 B. 采用草方格沙障 C. 控制人口数量 D. 增加植被覆盖
12. 萨赫勒某地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主要目的在于
A. 削减风力 B. 恢复肥力 C. 增加降水 D. 增加杂草
下图汽车产量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这使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其有利条件是( )。
A. 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 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 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D. 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14. 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
A. 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B. 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 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 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15.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这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
B. 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
C. 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D. 科技迅速发展,潜在市场广大
“引大济湟”是从湟水最大支流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调水工程。该工程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出口明渠三部分组成。第一期工程于2018年8月24日开通调水。下图示意“引大济湟”引水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大通河是湟水的支流,但仍从大通河调水的主要原因是( )
A. 湟水冰川融水少,水量少 B. 大通河受人类干扰少,水质好
C. 地势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 D. 湟水谷地人口多,需水量大
17. 该工程在地形平坦处采取开明渠的好处有( )
①节约建设成本 ②减少运水成本
③增加空气湿度 ④保证输水水质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18. “引大济湟”工程对湟水流域的生态影响是( )
A. 水土流失加剧 B. 促进地下水发育
C. 提高农业产量 D. 缓解土壤盐碱化
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尼罗河三角洲,引尼罗河水东调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长262千米,主要由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穿越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西奈北部输水工程三部分构成,规划开发耕地378万亩。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基本在沙漠地区进行,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并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下图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位置及线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B. 形成水系之间的便利通道,利于航运发展
C. 调节尼罗河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防治洪涝
D. 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0. 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其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水源
该图为我国珠江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对图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年径流量较小 B. 河流的汛期较长
C. 含沙量较大 D.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2. 图示区域上游重点发展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区域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23.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
A.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B. 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C. 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 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
24.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 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5. 从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出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藏应多开发太阳能、地热能、水能和沼气
B. 新疆应多开发太阳能、风能、石油、天然气
C. 四川盆地应多开发天然气、水能、太阳能
D. 江南地区应多开发水能、核能、风能
第II卷(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本卷共3题,共50分。
二、综合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分析新疆适合长绒棉生长的区位优势。
(2)从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有利条件。
(3)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浩荡之势,一路奔腾澎湃,由甘肃自西向东进入四川,在若尔盖湿地(下图)驻足流连。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补给区,湿地完善的生态系统滋养着万千生灵,它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泥炭是苔藓植物在沼泽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产物,每年只能积累约1毫米的厚度。泥炭可用作有机肥料,不法分子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盗挖泥炭,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1)简述黄河上游的水文特征。
(2)分析若尔盖高原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西北内陆的新疆,煤炭、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准噶尔盆地东部已经探明煤炭储量2136亿吨,储量巨大;目前,准噶尔盆地东部已建成装机规模较大的火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
2019年7月1日准噶尔盆地昌吉—安徽古泉特高压输电工程正式投产运营。通过该工程,新疆把富余的火电、风电、光伏发电源源不断地向东输送。
下图为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路图。
(1)说明建设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路要克服的自然方面的困难。
(2)分析准噶尔盆地东部发电项目以火电为主的原因。
(3)简述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运营对新疆影响。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满分:100分;时长: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一、选择题,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
D.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 下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 A→B→C B. C→B→A C. C→A→B D. B→A→C
【答案】1. B 2.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B正确。读图可知,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缓慢上升,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减少,A错误。工业化起步是源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C错误。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三角形统计图的阅读方法可知,C点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A点的第二产业有明显的优势,属于工业化阶段;B点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正确的顺序为:C→A→B,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区域发展的四个阶段通常包括:初级阶段。区域发展初期,传统农业为主体,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制约较少,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区域内城镇稀少,空间结构简单。成长阶段。随着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加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扩展,产业结构变得复杂。人地关系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不协调的情况。转型阶段。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区域原有优势丧失,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产业和区域经济需要调整以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再生阶段(或称为成熟阶段)。区域经历结构优化和提升,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区域发展重新获得动力和活力。
在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促进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设立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据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地理位置③矿产资源④人口数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4. 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优化产业结构 B. 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C. 缓解人口就业压力 D. 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5. 相较于深圳,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是( )
A. 经济水平 B. 发展历史 C. 地理位置 D. 交通运输
【答案】3. A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义及国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图可知,国家中心城市多为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位于区域交通中心、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①②正确;矿产资源、人口数量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影响设立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不属于国家中心城市设立的主要依据,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国家中心城市都是所在区域城市群的核心龙头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可以辐射带动区域发展,B正确;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缓解区域人口就业压力、降低区域人口老龄化程度作用不大,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据图可知,西安位于陕西中部,在引领西部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城市等级较高,而其周边城市等级相对较低,可辐射及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利于成为国家中心城市,C正确;深圳位于沿海,经济较西安发达,A错误;西安发展历史较深圳悠久,结合材料中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义可知,发展历史不是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B错误;深圳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海陆交通较西安便利,D错误。故选C。
【点睛】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在中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国家中心城市应当具有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
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依据材料可知,与嘉峪关能够发展成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的关联性最小的因素是( )
A. 自然资源 B. 政策 C. 市场 D. 生态环境
7. 该市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合理的发展方向是( )
A. 发展绿色农业 B. 发展机械制造工业
C. 发展食品加工工业 D. 发展医疗设备制造业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自然资源与当地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相关性较大,A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政策与当地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相关性较大,B不符合题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钢铁的市场需求量增加,市场与当地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相关性较大,C不符合题意;生态环境与嘉峪关能够发展成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的关联性最小,D符合题意。所以选D。
【7题详解】
产业结构的优化要充分利用已有产业,发挥既有产业的优势,延长产业链,该市是钢铁工业城市,可以把钢铁产品作为新产业的原料,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机械制造工业,B正确;当地气候干旱,不适宜发展绿色农业,且发展农业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A错误;当地气候干旱,种植业不发达,不适宜发展食品加工工业,C错误;当地技术水平较低,不适宜发展医疗设备制造业,D错误。所以选B。
【点睛】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中合理化和高级化。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它遵循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2019年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任务》中首次提出“收缩型城市”概念,明确要求收缩型城市要“瘦身强体”,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是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湿地、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却出现了城市收缩的现象。下面左图示意双鸭山市2006~2015年生产总值和人口总量变化,右图示意双鸭山市2006~2015年人口变化。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 造成双鸭山市城市收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资源密集型产业衰落 B. 交通不便居民外迁
C. 大城市虹吸作用增强 D. 城市发展空间受限
9. 双鸭山市实现“瘦身强体”的措施是( )
①资源管控,生态治理②设施优化,扩大城区
③环境改善,吸引人口④产业升级,打造特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8. A 9. C
【解析】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双鸭山市是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自2013年后,生产总值逐渐下降,说明该市近年来可能由于煤炭资源趋于枯竭,产量下降或者煤炭市场达到饱和等原因,导致资源密集型产业衰落,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外迁,城市收缩,A对,排除BCD。故选A。
9题详解】
双鸭山市是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近年来支柱产业收缩,应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吸引人口;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发挥本地湿地、森林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①③④与题意相符,C对;该城市设施较完善,扩大城区不是“瘦身”,②与题意不符,排除ABD。故选C。
【点睛】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发展的一般规律):兴起期: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繁荣期: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稳定。衰退期: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可能陷入萧条。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
非洲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具有从典型的热带草原向撒哈拉沙漠过渡的地理特点,年降水量从北向南约为200至600毫米。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传统的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不合理利用水资源;④过度樵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 要想根治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趋势,需要
A. 增加区域降水 B. 采用草方格沙障 C. 控制人口数量 D. 增加植被覆盖
12. 萨赫勒某地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主要目的在于
A. 削减风力 B. 恢复肥力 C. 增加降水 D. 增加杂草
【答案】10. A 11. C 12. B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结合材料,萨赫勒地区发展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人口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是过度开垦,①对。过度放牧,②对。材料没有体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③错。草原区,过度樵采不是造成荒漠化的直接原因,④错。A对,B、C、D错。故选A。
【11题详解】
要想根治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的趋势,需要控制人口数量,C对。增加区域降水需要有合适的条件,条件要求高,A错。是土地荒漠化,不是沙漠化,不需要采用草方格沙障,B错。增加植被覆盖做法对,但不是根治的措施,D错。故选C。
【12题详解】
萨赫勒某地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主要目的在于恢复肥力,B对。休闲轮作对削减风力作用不大,A错。不能增加降水,C错。增加杂草不可能是措施目的,D错。故选B。
【点睛】定居放牧导致过度放牧,人口增加,需要的耕地增加,导致过度开垦。不合理用水主要导致土地盐碱化,材料不能体现。樵采主要在林区。荒漠化加剧的根源是人口增长,根本治理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休闲轮作制,主要目的在于恢复肥力。
下图汽车产量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这使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其有利条件是( )。
A. 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 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 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D. 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14. 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
A. 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B. 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 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 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15.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这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
B. 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
C. 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D. 科技迅速发展,潜在市场广大
【答案】13. B 14. D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汽车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不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钢铁和石化等工业的迅速发展,给汽车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当时,美国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汽车工业不仅仅与国土辽阔有关,更重要的是公路里程。据此分析选B项。
【14题详解】
日本的能源和燃料资源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口国,其工业分布集中,但投入并不少。水能丰富,但是汽车工业并不是动力导向型的工业,所以动力投入并不多,日本特别重视科技的投入,使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日本的科技发达,人才密集,这是其发展汽车产业的优势。据此分析选D。
【15题详解】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科技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大。据此选D。
【点睛】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由于美国的东北部有丰富的资源及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日本矿产与能源缺乏,但由于其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日本的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量很大;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多,潜在市场广大以及具有较多高素质的劳动力。该题关键根据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路径及原因结合图示分析即可。
“引大济湟”是从湟水最大支流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调水工程。该工程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出口明渠三部分组成。第一期工程于2018年8月24日开通调水。下图示意“引大济湟”引水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大通河是湟水的支流,但仍从大通河调水的主要原因是( )
A. 湟水冰川融水少,水量少 B. 大通河受人类干扰少,水质好
C. 地势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 D. 湟水谷地人口多,需水量大
17. 该工程在地形平坦处采取开明渠的好处有( )
①节约建设成本 ②减少运水成本
③增加空气湿度 ④保证输水水质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18. “引大济湟”工程对湟水流域的生态影响是( )
A. 水土流失加剧 B. 促进地下水发育
C. 提高农业产量 D. 缓解土壤盐碱化
【答案】16. D 17. A 18. B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湟水谷地是青海重要的农业区和较密集的人口分布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大通河虽然注入湟水,但注入位置偏东,对湟水谷地用水起不到太大作用,因此需要调水至湟水西段,以满足湟水谷地的用水需求,D正确。ABC项所述与是否需要调水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明渠修建较容易,其成本低于地下暗管,①正确。运水成本与地形起伏有关,与明渠无关,②错误。明渠表面水分蒸发能够增加空气湿度,暗管则无此功能,③正确。暗管能有效减少外界环境影响,保证水质,而明渠在这一方面则不如暗管,④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湟水流域是受水区,引水工程能增加其水量:使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加重盐碱化,促进地下水发育,保证农业用水→提高农业产量,B正确,CD错误。湟水谷地地形较平坦,调水沿水渠进行,且调水后能改善地表植被状况,不会加剧水土流失,A错误。故选B。
【点睛】该题考察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知识,要求具备一定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尼罗河三角洲,引尼罗河水东调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长262千米,主要由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穿越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西奈北部输水工程三部分构成,规划开发耕地378万亩。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基本在沙漠地区进行,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并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下图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位置及线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B. 形成水系之间的便利通道,利于航运发展
C. 调节尼罗河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防治洪涝
D. 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0. 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其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水源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材料提到“规划开发耕地378万亩”“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基本在沙漠地区进行,……并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显示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故D正确。ABC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D。
【20题详解】
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说明此段地势西低东高,水不能自流,必须施加压力才可以到达目的地,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形。加压输水与气候、土壤、水源都没有关系。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该图为我国珠江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对图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年径流量较小 B. 河流的汛期较长
C. 含沙量较大 D.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2. 图示区域上游重点发展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区域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23.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
A.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B. 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C. 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 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答案】21. B 22. C 23. B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该地位于珠江流域,珠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河流年径流量大,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B正确,AC错误;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为主,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该河流域的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该区域内有色金属原料丰富;中上游地区水电站又可以为有色金属冶炼提供能源;同时这里可以利用廉价的水运来运输原料和工业产品,①②正确,中上游地区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故选C。
【23题详解】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主要原在于该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技术普遍较低,水资源学杂费严重;工业发达,导致水体污染严重,许多地区水体水质下降;没有理由表明该地区近年来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该题以珠江流域为切入点,考查河流相关知识。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月;汛期;流速;水能;有无凌汛现象。
“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
24.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 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5. 从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出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藏应多开发太阳能、地热能、水能和沼气
B. 新疆应多开发太阳能、风能、石油、天然气
C. 四川盆地应多开发天然气、水能、太阳能
D. 江南地区应多开发水能、核能、风能
【答案】24. A 25. B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结合实际,“一带一路”连接的东西部区域中,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西部经济较为发达,人才众多,不需要引进大量人才;南亚人口众多,所产的粮食主要用于本国消费,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西藏地势高、气温低,不适宜多开发沼气,A错误;新疆太阳能、风能、石油、天然气丰富,应多开发,B正确;四川盆地云雨天气多,不宜开发太阳能,C错误;江南地区风能不丰富,不宜多开发,D错误。故选B。
【点睛】“一带一路”的西部,不是我国的西部地区,而是发达的欧洲。
第II卷(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本卷共3题,共50分。
二、综合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分析新疆适合长绒棉生长的区位优势。
(2)从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3)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答案】(1)夏季气温高,全年降水稀少,热量、光照充足;种植区域一般位于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地形较平坦,土质疏松,利于棉花根系生长;夏季有冰雪融水作灌溉水源,灌溉条件较好;棉花收获季节降水稀少,风力较小,保证了棉花的正常采摘。
(2)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
(3)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疆棉花种植为背景,涉及其长绒棉生长的区位优势、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本题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分析。气候: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气温高,全年降水稀少,热量、光照充足;棉花收获季节降水稀少,风力较小,保证了棉花的正常采摘。地形和土壤:种植区域一般位于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地形较平坦,土质疏松,利于棉花根系生长。水源:夏季有冰雪融水作灌溉水源,灌溉条件较好。
【小问2详解】
本题主要从产品生产成本的角度分析,即主要从原料、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分析。与浙江相比,新疆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降低了运输成本;土地面积大,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小问3详解】
本题从生产技术分析,浙江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水平高,所以保留研发设计环节;从市场分析,东部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可以就近获取市场信息,所以保留市场营销部门。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浩荡之势,一路奔腾澎湃,由甘肃自西向东进入四川,在若尔盖湿地(下图)驻足流连。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补给区,湿地完善的生态系统滋养着万千生灵,它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泥炭是苔藓植物在沼泽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产物,每年只能积累约1毫米的厚度。泥炭可用作有机肥料,不法分子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盗挖泥炭,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1)简述黄河上游的水文特征。
(2)分析若尔盖高原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
【答案】(1)水量大(径流量大);(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量季节变化明显;汛期主要在夏季;含沙量小;有结冰期;有凌汛现象;水流急,富水能。
(2)位于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流流经,地表水丰富;该区苔藓植被丰富,且温度低,分解速度慢利于有机物(泥炭)积累。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黄河流域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湿地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小问1详解】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补给方式)、流速(地势)、含沙量(植被覆盖)、结冰期(最冷月气温)、汛期等,在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时,要注意和这些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黄河上游段是从源头到河口段,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水能丰富;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含沙量小;大部分位于温带气候区,最冷月气温低于0℃,故有结冰期,且部分河段从低纬流向高纬,有凌汛现象;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大,水量季节变化明显,汛期主要在夏季。
【小问2详解】
泥炭是由沼泽植物残体在潮湿和缺氧的环境下,因不能完全分解而堆积形成。湿地的形成原因,主要从来水和排水两个角度分析。若尔盖湿地位于黄河上游大转弯处,河流流经,地表水丰富,但若尔盖湿地位于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形成的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导致排水不畅,且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有利于汇水。该区苔藓植被丰富,且温度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利于有机物(泥炭)积累,最终形成泥炭沼泽湿地。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西北内陆的新疆,煤炭、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准噶尔盆地东部已经探明煤炭储量2136亿吨,储量巨大;目前,准噶尔盆地东部已建成装机规模较大的火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
2019年7月1日准噶尔盆地昌吉—安徽古泉特高压输电工程正式投产运营。通过该工程,新疆把富余的火电、风电、光伏发电源源不断地向东输送。
下图为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路图。
(1)说明建设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路要克服的自然方面的困难。
(2)分析准噶尔盆地东部发电项目以火电为主的原因。
(3)简述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运营对新疆影响。
【答案】(1)线路西北段穿过沙漠戈壁地区,风沙危害大,环境恶劣;中部经过秦岭山区,地势起伏大;沿线经过众多河流,河流阻隔,建设困难。
(2)盆地东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火电相对风电、光伏发电投资成本更低;火电不受气象条件限制,电力稳定性好。
(3)有利影响:有利于新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不利影响:火力发电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加重;火电厂运行需要大量的淡水,可能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特高压工程建设还可能破坏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路图为背景材料,涉及特高压输电线路区位及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自然方面的困难:线路西北段穿过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沙漠戈壁地区,风沙危害大,环境恶劣,要克服高温、干旱、缺水、沙尘暴等困难;中部经过秦岭山区,地势起伏大,翻山越岭,交通运输困难;沿线经过众多河流,跨越河流,建设困难、施工难度大。
【小问2详解】
火电虽然污染大,但是发电量稳定、投资较小。原因: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而且廉价;火电相对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投资成本更低,技术比较丰富;火电不受气象条件、自然条件等的限制,电力稳定性好,可以持续供电。
【小问3详解】
影响要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来分析。有利:促经济、促就业、促基建;有利于新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不利影响∶从产生很多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来分析。火力发电产生大量的空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导致环境污染加重;火电厂运行需要大量的淡水,可能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特高压工程建设还可能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