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8 08:5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高一历史 2024.04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作答第I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I卷(选择题共8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有选择题答案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中。)
1.有学者说:“在神庙的宝库中——或者说谷仓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盈余,实际上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因,我们将其认定为文明的标准。”这一论述强调了
A.阶级的产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B.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C.国家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形成 D.神庙建立必然伴随着新文明的出现
2.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过程中有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负责筹措资金、征集材料、招募工匠、安排工程进度。此外还有大批书吏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如对建筑用料的估算。这反映了古埃及
A.政局统一稳定 B.建筑技术先进
C.对外贸易繁荣 D.政府组织力强
3.下列所示的数字,是最初的书写样式。数字的发明者是
A.埃及人 B.印度人
C.希腊人 D.阿拉伯人
4.波斯帝国境内,伊朗高原通用埃兰语,美索不达米亚通用阿拉米语,埃及通用古埃及语,帝国民间贸易活动广泛使用阿拉米语。阿契美尼德王朝把使用相对广泛的阿拉米语作为帝国通用语,而纪念性铭文通常使用埃兰语、阿卡德语和古波斯语三种文字。这一做法
A.保障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B.扩大了波斯的统治疆域
C.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D.提升了帝国治理的能力
5.亚历山大目睹了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尼尼微等地的王室图书馆,在埃及建立“世界图书馆”。亚历山大还赠给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巨资,用于扩建图书馆。亚历山大此举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B.维系了帝国统治的稳定
C.推动了欧洲文化的重构与发展 D.扩大了希腊化世界范围
6.下表出自著作《世界:一部历史》,它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基本情况。作者使用此表意在说明
地理 漫长的陆地边境与狭窄的海上通道阻碍了军队与信息的流动
文化 漫长的陆地边境与狭窄的海上通道阻碍了军队与信息的流动
经济 贸易逆差导致帝国财富的流失
A.地理环境阻碍了罗马的崛起 B.多重因素导致罗马帝国衰落
C.地缘政治决定了帝国的命运 D.帝国的统治不利于经济发展
7.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西亚的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模仿埃及。据此可知
A.西亚是当时文明最发达之地 B.各地文明交流以技术传播为主
C.古代希腊文明完全源于西亚 D.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8.中古早期,庄园领主自营地由农奴耕种。13世纪,领主更多使用雇工耕种自营地并出卖谷物。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自营地流行于西欧大部分地区。这一变化反映出西欧
A.庄园组织的严密 B.封君封臣制度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自治权的获取
9.象征着王权神授的涂油加冕礼到9世纪时成为一项重大的宗教政治礼仪制度。但1307年,爱德华二世继承英格兰王位后,一个星期之后才举行加冕礼。爱德华四世继位时,首先接受贵族的宣誓效忠,几个月之后才举行加冕礼。这反映了
A.世俗王权的加强 B.教会失去了对皇权的制约
C.王权神授被抛弃 D.西欧的民族国家意识萌发
10.在查士丁尼时代,君士坦丁堡大学有来自阿拉伯、波斯、埃塞俄比亚等地的学生;阿拉伯统治者曾组织学者翻译拜占庭书籍。由此可见
A.文化繁荣成就拜占庭帝国的霸权
B.拜占庭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军事扩展成为文明交融的重要途径
11.在1497年《伊凡三世法典》的基础上,伊凡四世与僧俗、大贵族协商,颁布新法典。新法典取消了封邑王公的司法特权,在诉讼程序中增加了国家管理机关和司书官僚机构的比重,强化了中央司法机关的作用。此举
A.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 B.使伊凡四世获得了至尊的权威
C.清除了封建残余势力的影响 D.排除了宗教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12.古代的阿拉伯人把商人看作最受尊敬的人,“商人”一词有“聪明人”之意。在阿拉伯民间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中,其描述的人物——从商人到金匠,从理发师到渔夫,从平民到国王,几乎人人都是物质派,在他们的心目中,一切只是为了金钱。这些现象反映了古代阿拉伯人
A.具有重商的倾向 B.精通工商业经营
C.商人社会地位高 D.推动东西方贸易
13.在奥斯曼帝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苏丹。苏丹拥有全国税费名义上的所有权,财政税收系统由财政总监掌管,直接向苏丹负责。这说明奥斯曼帝国
A.税收系统比较完善 B.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C.君主集权程度较高 D.土地分配十分不均
14.在东晋高僧法显(337-420年)的笔下,笈多王朝统治下的社会和平、繁荣,帝国之内,不需要通行证。这些记载反映了
A.加纳的繁荣发展景象 B.丝绸之路开辟的历程
C.北印度地区社会状况 D.中日两国间友好往事
15.在16世纪后半期,日本以氏姓贵族为统治者的社会体制已经面临严重危机;同时,16世纪末17世纪初东亚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些危机和变化的影响下,日本
A.推行“大化改新” B.出现“封君封臣”
C.建立“幕藩体制” D.实行“闭关锁国”
16.13世纪初,马里帝国派遣留学生到埃及学习,在开罗设立马里学生寄宿宿舍。穆萨(马里国王)礼敬伊斯兰学者,聘请他们到马里服务。马里训练出大批懂阿拉伯文的教师,分散到各地推广教育。材料体现了马里
A.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 B.成为西非文化中心
C.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 D.注重发展宗教事业
17.8世纪末,加纳的版图包括西非尼日尔河上游和塞内加尔河流域。这些地域因西非对北非的贸易兴盛而繁荣。阿拉伯商人运来盐、织物、杂货、贝壳,换去黄金、奴隶、象牙。商道附近兴起瓦格拉、廷巴克图和加奥等城市。这反映出加纳的兴起
A.加速了桑海帝国走向衰落 B.源于自身拥有丰富资源
C.因为其控制了西非的商路 D.得益于对外贸易的兴盛
18.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有宽广的市场,据说可以容纳5000人。市场上的商品有金属制品、纺织品、木器、石器、生产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奴隶等。交换单位为金砂,并用可可豆作为零用的“小货币”。这反映出特诺奇蒂特兰
A.城市建筑精美 B.货币体系完备
C.市场交换活跃 D.交通运输便利
19.下表所示是古代亚欧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共同挑战时采取的措施。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在人类发展面临共同挑战时 古代美洲人的解决策略 古代亚欧文明的解决方法
如何解决群落的生存和生产问题 培育玉米、马铃薯、番薯等,驯化羊驼 培育大小麦、水稻和粟,饲养羊、猪、狗
如何解决记事、统计、传递信息、时间管理 多神崇拜,祭祀神灵,创造文字、太阳历,发明了20进制 祭拜太阳、天,创造文字,发明了历法,创造数字和进位制
如何治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 集权,划分政区,建立税收、道路系统,迁移人口 实行君主专制,建立对地方直接控制的政治制度、道路系统、税收系统
A.古代文明发展具有共通性 B.早期各个区域文明同时产生
C.美洲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 D.文字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20.15世纪晚期,葡萄牙水手在印度洋上航行的时候,发现阿拉伯人用来确定纬度的星盘更为简便,就以他们的仪器为原形制作出了十字标尺和反向标尺。欧洲水手确定方向和纬度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收集大量的地理数据,这样,他们在海洋上的航线基本上能够精确有效。这表明在新航路开辟上
A.指南针发挥了关键作用 B.阿拉伯商人干预较深
C.亚洲的发明有助于导航 D.航线均提前精准设计
21.哥伦布和达·伽马最初的目的是发现可以到达印度的新航线,让自己的国家从与亚洲的贸易中获利,从而打破中亚、西亚地区和意大利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
A.国家之间的商业竞争 B.天主教会的支持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商业革命的刺激
22.英国人卡伯特回到国内后将自己的发现报告给了亨利七世,并将渔场的消息广而告之。他说:“我到达了大汗的王国(中国),并且为你们找到了一个渔场,这里的鳕鱼多得不需要用渔网,只要在篮子里放块石头沉到水中再提上来,篮子里就装满了鱼。”材料显示英国人卡伯特发现了
A.拉布拉多半岛 B.合恩角
C.纽芬兰岛 D.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23.“它使神秘的美洲大陆与其他独立的大陆之间产生了混乱的交流与碰撞——美国独立与疟蚊,英国工业革命与亚马逊的橡胶,美洲白银和明朝灭亡的加剧。”对材料中的“它”解读正确的是
A.大航海时代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B.三角贸易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
C.“哥伦布大交换”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D.商品交流满足了新兴市民阶层的需求
24.1532年皮萨罗摧毁印加帝国之后,维森特·瓦尔弗德主教和四位多明我会修士于1534年来到秘鲁,迅速开始了他们的传教工作。西班牙殖民者在每一次殖民行动之前都用天主教色彩的最后通牒向印第安人宣读《要求书》。西班牙人的做法意在
A.彰显殖民征服的正当性 B.推动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C.实现对土著居民的教化 D.拓展与美洲大陆的联系
25.下图为16世纪关于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能证明葡萄牙是当时航海贸易强大
B.能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贸易的发展
C.海外贸易成为艺术创作的主流题材
D.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6.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
27.1423年,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称“快乐之家”。维多里诺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在他的学校里,学生们通过团体游戏激发责任感;在音乐、舞蹈和唱赞美诗等活动中,发展学生主动积极活泼的天性。据此可知,维多里诺的教育
A.旨在助推社会阶层的流动 B.摆脱了神学思想束缚
C.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 D.成为培养贵族的阵地
28.中世纪的欧洲排斥工匠的技术发明,到了16世纪,采矿以及冶金操作手册在德意志刊印发行后,其他领域的类似书籍相继在欧洲出现,科学家对手工艺人的工作产生浓厚兴趣。这说明
A.印刷技术的进步推动技术传播 B.文艺复兴助推生产技术进步
C.近代科学革命诞生于冶金领域 D.欧洲近代科学源于生产实践
29.1559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信仰统一法案》,对主教的职能进行了重新界定,要求主教们“在宗教审判和教会运行中推行此项法令,并且有权在自己的教省和教区内监督并改正违背这些政策的宗教行为。”该法令
A.体现了因信称义理念 B.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C.剥夺了教会的审判权 D.推动了世俗王权的加强
30.孟德斯鸠主张,政治权力应当分属三个独立的部门,即立法、执行和司法部门,以保障公民的自由。据此可知,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理论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政府效率 B.防止权力滥用
C.强化行政职能 D.加强君主权力
31.1784年,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首次在巴黎公演。每当剧中的主人公费加罗在独白中挖苦专横、邪恶与愚昧的贵族只不过是些“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庸碌之辈时,剧场中总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反映了
A.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确立 B.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
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批判 D.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32.18世纪的英国,郡选区仍延续1429年的议会法令,民众需要具备祖传的自由持有农身份且年收入40先令以上才有选举权。至19世纪初,英格兰以地产、产业来规定选举权的选邑有70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英国
A.君主仍然掌握权力 B.民主政治亟需完善
C.贵族垄断选举权力 D.议会中心地位确立
33.“革命”一词原意为“旋转” “转一圈后回归”,在政治上表示政府组成人员的更替。法国大革命之后,这一词汇变成了“通过武力从根本上变更政治体制”的意思。这表明法国大革命
A.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B.消灭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强化了君主集权意识 D.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产生
34.下列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美国内战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870年意大利国家统一
A.资本主义的产生 B.资本主义的扩展
C.资本主义的危机 D.资本主义的衰落
35.1873年,日本政府成立了研究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学术团体——“明六社”,创办机关刊物《明六杂志》。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提倡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上述举措
A.推动日本工业取得迅速的发展 B.有利于日本社会加速新陈代谢
C.为明治维新做了充分思想准备 D.消除了封建观念对国民的影响
36.在改革中颁布的法令规定:“兹依照本法令和与之一同颁布的其他各法令和各条例中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这场改革
A.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 B.彻底清除了俄国农奴制残余
C.推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 D.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7.据记载:“1760年亨茨曼在谢菲尔德发明了铸钢法;钢丝可用机器拉制,整个制铁部门和熔铜部门都普遍地采用了大批新的机器;钉子和螺丝钉先后从1790年和1810年开始用机器制造;手工劳动被排挤,凡是企业性质允许的地方,都建立了工厂制度。”这一记录反映了工业革命
A.开始兴起于英国 B.促进了生产方式变革
C.引发重工业革命 D.加速了蒸汽时代到来
38.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煤、铁、机器的输出不断增加。特别是这一时期各个大陆出现大规模铁路建设的热潮,英国成为世界各地修建铁路的承包商和煤、铁轨、机器设备、机车车辆的主要供应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开始确立殖民霸权 B.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C.已成世界工业中心 D.加强对外殖民扩张
39.19世纪上半叶,巴黎兴起一种全新的社交形式——俱乐部。1860年,登记在册的重要俱乐部有21家,1885年增加到73家。俱乐部不限制出身,成员逐渐从贵族变为商界人士、银行家、律师、知识分子等。这种社交形式的出现及发展
A.为启蒙运动提供思想基础 B.反映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表明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 D.改变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40.工业革命时期,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修理工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物理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雷管和黄色炸药。这一变化说明
A.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速度加快 B.欧洲国家民众素质普遍提高
C.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0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共计20分。
4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世界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联结部位,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正式接触与频繁往来始于唐代。公元8-9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封建关系已逐渐形成,政治、经济势力达到全盛时代,科学文化也有巨大成就。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往来和贸易关系日益密切,沟通彼此之间的干道是著名的呼罗珊大道,这条大道直达中国边境,再与中国境内的交通路线相连接,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和波斯海外贸易商来到中国。
——摘编自马树德《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中古时期是亚洲封建制度发展和成熟的时期,东方的朝鲜与中国相邻,长期以来相互交往频繁,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颇受中国影响。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同唐朝开展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时期朝鲜“颇受中国影响”的具体表现。(6分)
4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时期就形成了公民人人参与政治,人人关注政治,人人思考政治的氛围。虽然古希腊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但是开启了西方民主共和制的源头。文艺复兴使西方人的思想得到极大解放,人们开始思索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能够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试图通过对权力来源、权力失衡的思考以及对各种政体的比较,寻找到一种理想的、普遍适用的民主政体。洛克在《论政府》中指出:国家是由公民组成的,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主权的真正拥有者。孟德斯鸠则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三权之间必须相互制约和平衡。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经典性理念。
——摘编自何越《西方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
材料二 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从法律层面巩固了这场非暴力革命的成果。该法案中写明了人民应享有的“真正的、古老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包括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制订或终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建立常备军;人民应事有选举议员的自由;议会享有辩论的自由等。简单地说,该法案确立英国议会为英国最高主权代表,废除了君主个人专制。17世纪是英国的革命年代,最终以一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画上句号。“光荣革命”更换了英国人不喜欢的国王,其他的制度性变革是在此之后一点一点完成的,英国迈上了渐进平稳改革的道路,而且再也没有爆发过暴力革命。
——摘编自刘成《从革命到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理念形成的条件。(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光荣革命”初步实现了哪些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理念?并分析其历史影响。(7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5:BDBDA 6-10:BDCAC 11—15:AACCD 16—20:ADCAC
21—25:ACCAB 26—30:CCBDB 31—35:BBABB 36—40:DBCBD
二、材料解析题:
41.(1)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政府政策开明;丝绸之路的影响;经济繁荣;商人的推动等。(任答4点得4分)
(2)表现: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佛教在朝鲜传播;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模仿中国成为中央集权国家)。(任答3点得6分)
42.(1)条件: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启蒙思想家的理论探索;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任答3点得3分)
(2)政治文明理念:自由;民主;法治;人民主权原则。(任答2点得4分)
影响:有利于维护英国社会的稳定;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为西方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参照;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借鉴。(任答3点得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