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努力及存在局限性。
1840.6—1842.8
1856—1860
中 国 英 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外交
综合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衰落
代议制确立与完善
小农经济占主导,手工工场发展缓慢
完成工业革命,开拓市场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船坚炮利,世界一流海军
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殖民扩张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思想控制,传统科技
思想解放运动;近代科技发展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鸦片战争的背景)
阅读教材思考:中英两国社会状况的不同
材料: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会上的讲话
(1)根本:
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
(2)直接:
中国禁烟运动(虎门硝烟)
时代、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称呼 立场 合理 缺陷
夷匪犯境 清朝
通商战争 英国
鸦片战争 当今 中国
中英战争 美国
结合所学,对鸦片战争四种称呼进行辨析。
鸦片战争四种称呼
表达了侵略的特性
表达了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本质目的
战争因鸦片而起
以战争双方来命名,一目了然
囿于传统视角看待,未揭示出战争实质。
掩盖了“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性质
以偶发性的导火线来描述,未能完整揭示英国本质目的。
缺乏价值判断,看不出是非正义。
时代、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概况
鸦片战争
原因
时间
双方
结果
影响
根本;直接
1840-1842年
清政府与英国
①1842年《南京条约》
(割地,赔款,协定关税,五口通商)
②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领事裁判权
帝国(资本)主义国家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它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亦称“治外法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把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
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半殖民地:
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形式上有政府,有主权,有思想,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②半封建:
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形式上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2.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时间
双方
结果
影响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1856-1860年
清政府与英法(美俄为帮凶)
①1858年中英法美俄《天津条约》,1860年中英法俄《北京条约》
(割地,赔款,通商口岸,内河航运权,鸦片贸易合法化)
②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抢占东北100多万km2土地,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大清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858)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是技不熟也。
——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1842)
失败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应当说这三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80年代)
学习任务
三则材料共同叙述了什么史实?
三则材料关于这一事实原因的解释有何异同?
说明这些解释差异产生的原因?
你认为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何失败?
【同样的事件,不同的解释】
3、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领土与主权完整被破坏,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局限性:
(2)客观进步性
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经济附庸
利用宗教,文化渗透
①政:
②经:
③思:
促进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民资产生创造条件,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地主阶级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向西方学习新思潮
①经:
②思:
4.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结合所学思考
三、开眼看世界
人物 活动
林则徐
魏源
徐继畲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1842年9月林则徐致友人的私函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特点:
介绍西方,学习西方
办译馆,集信息,编《四洲志》
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撰成《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四洲志》和《海国图志》出版后,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他们将之称为“不龟(皲)手药”。日本幕府末期,不少人因为阅读了这本书而走向了倒幕图强之路。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考: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的效果如何?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自强的主张,但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未付诸实践
战后中国的反应
鸦片战争接近尾声时,道光皇帝询问英国俘虏的三个问题:英吉利到底在哪个方向?从新疆出发,通过陆路能够到达英国吗?英国女王是否婚配? ——摘编自《清宣宗实录》
最高统治者:
普通民众:
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啭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
封闭、愚昧、腐朽
麻木不仁
道光帝最关心的地理问题,正是他自己最有资格回答的,我们今天尚能看到的由传教士南怀仁为他高祖父康熙帝绘制的当时中国最精美的世界地图——《坤舆全图》,此时正在紫禁城的库房睡觉。
鸦片战争后,对于协定关税一款,清政府反而沾沾自喜。作为国家主权的关税自主权已遭外国削夺,而腐败的清政府却陶醉于暂时的关税增盈的无知经济满足之中。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同样的条约,不同的理解
A组:割香港岛给英国
英国 巴麦尊:“插入中国领土的一个楔子”“良港”
清朝 琦善:“弹丸之地”
道光:有伤国体、暂行赏借
B组:协议关税
英国 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清朝 “可省除争执”“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扬扬得意,以为是外交的成功”。
C组:领事裁判权
英国 英人在中所涉诉讼案件,“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照办”
清朝 “杜绝衅端,永远息争”“免致小事酿成大案”“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D组:赔款2100万银元
英国 赔款是“为恢复和平状态最绝对必不可少的”;赔款含“被焚鸦片赔偿费、远征军费、英商债务。”
清朝 琦善:“烟土本系违禁之物,断无赔偿之理……必能使贵统帅有以登复贵国王。”道光朱批 :“又合体统,朕心嘉悦之至。”
?
?
中国应毫无保留地向英国开放全部城市和港口,英国人走遍全中国不受任何限制。
——英国驻华公使的要求
①根本:列强需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英法美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1856
鸦片战争
1840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13
1789
1787
1781
1765
1757
1729
1689
1687
天理教
攻打皇宫
《四库全书》初稿完成
关闭江浙闽海关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设立
军机处
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
美国制定联邦宪法
法国大革命爆发
分析17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世界历史时间轴和地图,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
【同样的时代,不同的社会】
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 1842中英《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赔款、协定关税、五口通商
1843中英《虎门条约》 1844中美《望厦条约》 1844中法《黄埔条约》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英法美俄《天津条约》 1860英法俄《北京条约》 十口通商、赔款、内河航行、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1858中俄《瑷珲条约》 强占中国东北100余万平方公里领土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