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 墨梅 表格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 墨梅 表格式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8 09:3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 第6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墨梅》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墨梅》作为四年级下册的古诗教学内容,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解传统文化和诗人情感的窗口。这首诗简洁明快,通过描绘墨梅的形象,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心态。教材设计方面,既注重了对诗歌基础知识的讲解,如字词解释、诗句赏析等,又通过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诗人的情感与志向。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墨梅》不仅是一首题画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篇。它不仅仅是对墨梅的赞美,更是对高洁品格的颂扬。这种深刻的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优质教材。同时,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生还能够了解到古代文人墨客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志向,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古诗产生浓厚兴趣的阶段,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然而,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对于《墨梅》中深层次的情感和哲理可能还难以完全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通过诵读、想象、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他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对《墨梅》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
2.通过“结合注释”和“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
3.结合学习经验和资料,想象梅花的淡雅和清香,理解诗人像梅花一样不媚世俗的高洁品格。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通过“结合注释”和“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结合学习经验和资料,想象梅花的淡雅和清香,理解诗人像梅花一样不媚世俗的高洁品格。
核心问题 通过“结合注释”和“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1.学生交流“诗人名片”。 1.简介王冕 你喜欢梅花吗?为什么?有一位诗人和你们一样喜欢梅花。 学生交流“诗人名片”,教师补充。 2.揭题,解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王冕的一首题画诗——《墨梅》。 通过询问学生对梅花的喜好,迅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巧妙地将话题引向诗人王冕及其作品《墨梅》。接着,通过学生交流“诗人名片”和教师补充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王冕的初步认知,为理解诗歌背景和内涵奠定了基础。最后,教师揭题并解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对《墨梅》这首诗的主题和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整个环节连贯流畅,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他们深入学习和理解诗歌做好了充分准备,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研读文本 (一)1.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学习生字。 2.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自由读诗,相互补充诗意。 (二)1.学生自读古诗。 学生交流。 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 师生共同交流。 (三)1.生答:不是,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生自由交流后回答:淡泊名利、坚守清贫、追求高洁等。 学生齐读古诗。 (一)多法朗读,理解诗意。 1.多种形式朗读。 ①学习生字 给生字找正确的读音。“砚、乾、坤”。指导书写“乾”。 ②读正确。 ③读节奏及平仄韵律。 2.互动学习,感悟诗意。 ①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②运用学法自由读诗,和前后桌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诗的意思?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③学生汇报诗意。 ④梳理内容。 (二)品味诗言,感受“花格” 1.自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这是一树怎样的梅花?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2.学生交流。 3.品读关键词,感受“花格” 预设1:“淡墨痕” ①对比《红梅图》和《墨梅图》,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们的颜色? ②赏“墨梅图”。王冕为什么喜欢不着颜色的梅花? ③指导朗读。 联系《卜算子·咏梅》,感受“清高”“清白”之志。 ④指导朗读。 4.这树墨梅有怎么样的精神品格? 5.让我们一起边读古诗边想象这株“色淡气清”的梅花。 (三)品味诗情,感受“人格” 1.有人说“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淡气清吗 补充王冕资料,体会托物言志 。 2.孩子们,读到这,你觉得王冕有什么精神品格? 3.配乐齐读。 学习写法:这首咏物诗表面是在写墨梅,其实讲述的是诗人自己的志向、品格。这就叫托物言志!(相机板书:托物言志。) (一)通过多法朗读,学生从基础的字词读音入手,逐步深入到诗歌的节奏与韵律,使得每一次诵读都成为对诗意的深入品味。紧接着的互动学习环节,让学生运用已学的古诗学习方法,自主解读诗歌,与同伴交流心得,互相补充完善。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整个环节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诗意,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通过品味诗言、感受“花格”,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诗意的同时,更深入地体会到梅花的精神品格。通过自读古诗并想象,学生开始思考这是一树怎样的梅花,并从关键词中读出梅花的特征。其次,通过对比《红梅图》和《墨梅图》,学生直观感受到两者颜色的差异,进一步思考王冕为何偏爱不着颜色的梅花。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得到了锻炼。接着,联系《卜算子·咏梅》等经典诗词,学生深入感受到梅花“清高”“清白”之志,对梅花的品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朗读和想象,学生将梅花的形象和精神品格内化于心,实现了对诗歌的深入品味和感悟。整个环节既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强调学生的思考探究,让学生在品味诗言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力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 (三)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王冕写《墨梅》这首诗的深层意图,让学生不满足于表面上的对梅花色淡气清的描述,进一步探寻诗人的真实情感与志向。接着,通过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学生得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心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在品味诗情的过程中,学生逐渐领悟到了王冕的高尚精神品格,如淡泊名利、坚守清贫、追求高洁等。这些品质不仅体现在诗人对梅花的描绘中,更是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巧妙地融入了整首诗中,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内涵更加丰富。
三、总结 学生熟练背诵《墨梅》。 学生熟练背诵《墨梅》。 背诵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记忆和理解《墨梅》这首古诗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通过反复诵读和背诵,学生能够在心中构建出墨梅的形象,感受到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心态。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墨  梅 色淡             气清 托物言志
教学反思 教授完《墨梅》这首诗后,我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中。课堂中的每一刻都如同画面般在脑海中回荡,那份与学生的共鸣、那份对诗意的探索,都让我感动不已。 课堂上,我与孩子们一同走进王冕的世界,感受他笔下的墨梅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我们品味着“淡墨痕”中蕴含的清雅气质,探讨着王冕为何钟爱这不着颜色的梅花。孩子们积极发言,用他们的纯真与智慧,为我描绘出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梅花形象。 当讲到王冕的精神品格时,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光芒。他们仿佛与王冕产生了跨时空的共鸣,被那种淡泊名利、坚守清贫的高尚品质所打动。我深知,这一刻,诗歌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孩子们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在配乐齐读的环节,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孩子们的声音整齐而有力,充满了对诗歌的热爱与敬意。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王冕笔下的墨梅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然而,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这一手法时,我或许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此外,我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但无论如何,我都将珍惜这次教学的经历,将其中的感悟与反思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探索语文教学的奥秘,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