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6单元 课型 略读课文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挑山工》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挑山工》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的记叙文,它详细描绘了在泰山上随处可见的挑山工形象。这些挑山工肩挑重担,沿着折尺形的路线登山,虽然他们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并不慢于游人。课文通过记录作者与一位挑山工的交谈,揭示了挑山工速度不慢的原因——他们专心登山,脚步踏实。 文章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旨在启发学生学习挑山工顽强不屈的意志,在人生的道路上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前进。同时,这篇课文也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揣摩句子的深层含义,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课前预习习惯,并掌握了预习的基本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够通过查阅字典扫除文中的字、词障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或句子的含义。部分学生还能够简单表达出自己的阅读体会,甚至有少数学生能够主动结合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这表明他们在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此外,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记叙文的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较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然而,对于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如挑山工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以及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可能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默读课文,梳理信息,能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理解“挑山工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走到游人前面”的原因。 ★★
2.联系上下文,结合情境,比对表格,理解明晰挑山工语言的隐含的深刻哲理。 ★★★
3.借助画作内容想象、情境说话、诗句题名等,体悟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向上攀登的精神的激励力量,并从中受到感染启迪。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联系上下文,结合情境,比对表格,理解明晰挑山工语言的隐含的深刻哲理。
难点:借助画作内容想象、情境说话、诗句题名等,体悟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向上攀登的精神的激励力量,并从中受到感染启迪。
核心问题 联系上下文,结合情境,比对表格,理解明晰挑山工语言的隐含的深刻哲理。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生答:(简单的说就是因为交通不便利,通过人工将货物等从山下挑到山上,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就称之为“挑山工”。 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文信息,试着完善挑山工的名片。 学生圈画出挑山工挑货登山的动作。 学生演示挑山工走路的动作。 生答:不能,要有条理地表达。 生答:分解、细化的动作让人有画面感;这些动作的描募,才能让人感受到挑山工行走的特殊之处。 优点:能够使挂在前面的货物不会碰到台阶,可以省些力气,担着重物走直线,膝盖会受不了;缺点:路线曲折,路程加长,比游人多一倍。 生答:黑黝黝的皮肤,身材结实身负重担,埋头挑担。 1.出示名片,复习学法 (1)出示“哈尔威船长”和“黄继光”的名片,学生介绍两位人物的事件与品质。 (2)学法回顾:说说是如何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和《黄继光》这两课的。(回顾单元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2.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着运用这种方法,把视角从大人物的身上转换到一位小人物的身上——挑山工(板题) (1)质疑:挑工山是指谁呢?从字面上看,“挑山工”难道是指挑山的工人? (2)资料补充理解 3.默读略读提示,说说本课的学习任务。 4.任务构建:挑山工到底是个怎样的职业?他们又是怎样登山的呢?我们先来完成略读提示的第一个任务。 5.出示名片,默读课文,根据课文信息,试着完善挑山工的名片。 6.独立阅读,梳理信息,在学生完成之后,展开集体交流,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登山动作: (1)圈画出挑山工挑货登山的动作,理解词语意思:“搭”“甩”“起步”“登上”“转身”“斜行”“换肩”等。 (2)请学生演示挑山工走路的动作。 (3)这些动作词语的顺序能不能换? (4)与原文比较句子:“挑山工挑着重物,一步一挨地使劲往上走。”这样写也是说明他辛苦啊,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描写? (5)有条理地说说挑山工是怎么登山的?说清楚,说明白。 行走路线: (1)什么是折尺形?学生动手画一画挑山工的行走路线。 (2)讨论: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有什么优缺点? 工作照片: (1)联结书本插图,丰富形象,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挑山工形象? (2)品读文中的两处外貌描写,体味作者寥寥数笔,便刻画出挑山工健壮、纯朴的形象。 (3)讨论把插图当作挑山工的照片。 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通过出示名片、复习学法、揭题导入等多个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挑山工这一职业及其特点。特别是在完善挑山工名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阅读课文,梳理相关信息,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还让他们对挑山工的形象有了更为具体和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动作演示、词语比较、路线讨论等方式,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挑山工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对挑山工的品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种深入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激发了他们对挑山工这一职业的敬意和尊重。这个教学环节还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集体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这不仅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研读文本 1.生答:挑山工走得真的比游人快吗?为什么这样? 2.生读句子。 3.生读课文。 4.根据课文,由学生填写学习单的表格。 5.学生造句并交流。 6.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寻找答案。 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8.交流理解。 9.整合观点把理解的哲理写在段落边上。 10.生答:都借人物的语言说道理,都是表面意思与深刻含义的结合,都是对比描写。 1.对于挑山工的特别表现,我们很自然会产生一个与作者同样的困惑,那就是什么? 2.寻找答案,聚集语言:出示挑山工的第5自然段的挑山工那段朴素的话语。 3.多形式地朗读句子(个别读、齐读、转换成“游客”角度,转换人称读) 4.提取信息填表比较。 5.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挑山工的表现。 6.联结前文第2-3自然段,找到对应语句的之处,理解挑山工的这段语言。 7.小组讨论略读提示二:“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8.交流理解:抓住“我跟你们不一样”“不能耽误工夫”“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到前面去了”等词语谈理解,说含义。 9.整合观点把理解的哲理写在段落边上。 10.像这样在普通话语中饱含哲理的描写有很多。联结许地山的《落山生》选段,讨论发现在写法上的相同。 1.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好处在于,它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这一环节还加深了学生对挑山工职业特点的理解,使他们更加敬佩这些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更重要的是,这一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在面对挑山工的特别表现时,学生没有简单地接受现状,而是敢于提出疑问,并尝试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让学生直接与挑山工进行心灵对话,深入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品味挑山工的话语,学生不仅能够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还能够学会如何通过语言来准确表达情感和思想。此外,这一环节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为全面的提升。 3.多形式地朗读句子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具有显著的教学优势。通过个别读,学生能够深入文本,理解句子内涵;齐读则营造集体氛围,帮助学生熟悉文本,增强记忆;转换成“游客”角度朗读,能让学生从不同视角理解挑山工的工作与品质,拓宽思维;而转换人称读则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文本情感,感受人物内心世界。这一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更在情感体验与集体荣誉感上得到显著增强。 4.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填写表格。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理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填写表格的形式直观明了,有助于学生将复杂的知识体系化、条理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此外,通过学生填写的表格,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5.这一教学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挑山工职业特点的理解。学生们能够有条理地梳理挑山工的动作、路线等方面的特点,如他们因肩负重物而采取特殊的登山动作,因需频繁换肩而选择折尺形路线。这样的描述不仅使挑山工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也让学生在表达中学会了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6.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认知,加深对挑山工职业精神的理解,提升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7.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会从挑山工的话语中领悟到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等品质的重要性,也会认识到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平稳的心态,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这些哲理不仅对于挑山工这一职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学生们的人生道路具有启示作用。 8.这个环节促进了学生的深度阅读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通过交流理解,学生还能够相互启发,拓宽思维视野,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此外,这一环节还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挑山工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学习生活。 9.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够将个人的理解与文本的哲理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还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锤炼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它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造性表达。学生在整合观点的过程中,需要仔细分析文本,提炼出其中的哲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将理解的哲理写在段落边上,也便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随时回顾和反思,巩固对文本哲理的掌握。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10.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让他们领略到不同作品间的内在联系,还能深化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往往蕴藏在平凡之中,需要用心去发掘和体会;还能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对比两部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分析它们的异同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三、总结 1.学生自由交流。 2.学生思考并讨论。 3.生答:感动又敬佩的语气。 4.生答:稳挑日月图。 生答:脊梁图。 生答:登山图。 5.生答:脚跳实地、坚持不懈、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 1.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内容,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2.讨论:为什么要画的是背影,而不画正面形象?为什么画的是上山路,而不是下山路? 3.朗读描写画作的语句,该用什么语气读?(画作包含着作者的几多感动,几多钦佩,要读出来) 4.有人给泰山的挑山工写了一首诗,齐读:“稳挑日月历沧桑,万古登山涵意长。沧海横流天欲堕,东天一柱看脊梁。”讨论:如果让你选取诗句的词语作为画作名,你会选哪个词句 说说理由,还可工整地将诗句抄在画作的题图处。 5.“因为我需要它”是需要这幅图吗?“它”是指什么? 6.小结:其实你、我、我们大家都需要挑山工这种顽强的毅力和向着目标不断攀登的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奋勇向前。 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既深入挖掘了文本内涵,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度。借助文字,学生仿佛亲眼目睹了挑山工的辛勤与坚韧,加深了对他们职业特点的理解与尊重。讨论画作选择背影和上山路的原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让他们深入理解了画作所传达的深刻内涵。朗读描写画作的语句时,学生用感动和钦佩的语气读出对挑山工的敬佩之情,增强了情感体验。齐读诗歌和讨论画作名,使学生在文学与艺术交融中感受美、创造美。最后,通过小结,学生深刻领悟挑山工精神的激励作用,将以此为动力,奋勇向前,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这一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全面发展。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词语;2.完成练习册;3.画一幅挑山工的背影。
板书设计 挑山工 脚跳实地、坚持不懈、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反思 《挑山工》一课的教学已落下帷幕,然而我的反思却远未结束。此次教学,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收获颇丰。 我认识到教学中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挑山工这一职业,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力求通过生动的描述和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挑山工的职业特点和精神内涵。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解读还不够深刻,有时过于注重表面的文字描述,而忽略了背后的深层含义。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我反思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在这次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朗读感悟、诗歌欣赏等,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的思考和发言;在朗读感悟环节,有些学生的语气表达不够到位,无法准确传达出挑山工的精神的深刻内涵。这使我认识到,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我还反思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挑山工精神是一种顽强毅力和不断攀登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对于挑山工这一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这种精神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甚至有些冷漠。这让我意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不断引导。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挑山工精神的伟大和崇高,从而激发他们的敬佩之情和学习动力。 我总结了这次教学的经验教训。我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优秀才能的新一代青少年。 总之,这次《挑山工》的教学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